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作者详情>查仁明

查仁明

作品数:35 被引量:105H指数:6
供职机构:贵州大学农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贵州省科学技术基金贵州省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3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1篇农业科学
  • 6篇生物学

主题

  • 28篇水稻
  • 12篇杂交
  • 10篇杂交水稻
  • 8篇性状
  • 8篇突变体
  • 8篇基因
  • 5篇籼型
  • 5篇籼型杂交水稻
  • 4篇SSR
  • 4篇产量性状
  • 3篇植物
  • 3篇苹果
  • 3篇苹果属
  • 3篇苹果属植物
  • 3篇转基因
  • 3篇胁迫
  • 3篇海棠
  • 3篇NACL胁迫
  • 3篇不育
  • 3篇不育系

机构

  • 22篇贵州大学
  • 15篇西南大学
  • 7篇四川省农业科...
  • 4篇中国农业大学
  • 2篇重庆市农业科...
  • 1篇国家生物医学...
  • 1篇重庆师范高等...
  • 1篇绵阳市农业科...

作者

  • 35篇查仁明
  • 16篇罗洪发
  • 10篇赵芳明
  • 9篇何光华
  • 7篇谢戎
  • 7篇杨正林
  • 7篇凌英华
  • 6篇钟秉强
  • 5篇杨旭东
  • 4篇江燕
  • 4篇李尚伟
  • 4篇张丽萍
  • 4篇张修宝
  • 3篇桑贤春
  • 3篇赵福胜
  • 3篇李云峰
  • 3篇卢瑶
  • 3篇崔彦芹
  • 2篇彭涛
  • 2篇刘成元

传媒

  • 4篇山地农业生物...
  • 4篇中国农学通报
  • 4篇南方农业学报
  • 3篇西南农业学报
  • 2篇中国水稻科学
  • 2篇广东农业科学
  • 1篇青海农林科技
  • 1篇种子
  • 1篇江苏农业科学
  • 1篇河南农业科学
  • 1篇贵州农业科学
  • 1篇中国果树
  • 1篇作物学报
  • 1篇生物数学学报
  • 1篇天津农业科学
  • 1篇电子显微学报
  • 1篇核农学报
  • 1篇植物遗传资源...
  • 1篇西南大学学报...
  • 1篇西南林业大学...

年份

  • 2篇2023
  • 1篇2022
  • 3篇2020
  • 2篇2017
  • 2篇2016
  • 3篇2015
  • 3篇2014
  • 2篇2012
  • 1篇2011
  • 2篇2010
  • 2篇2009
  • 4篇2008
  • 3篇2007
  • 3篇2001
  • 1篇2000
  • 1篇1999
3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水稻窄叶突变体Narrow leaf11(nal11)的基因定位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定位和分析水稻窄叶突变体基因,为水稻叶片发育调控及株型育种提供参考依据。【方法】用甲基磺酸乙酯(EMS)诱导泸恢17,获得稳定的窄叶突变体(Narrow leaf 11,nal11),调查其与野生型泸恢17抽穗期功能叶的长和宽、分蘖数及成熟期株高。对nal11和绵恢727正反交获得的F2代进行遗传分析及基因定位。【结果】nal11抽穗期剑叶、倒2叶和倒3叶的宽度与野生型泸恢17存在显著(P<0.05,下同)或极显著(P<0.01,下同)差异,分别为野生型泸恢17的60.7%、57.9%和75.8%,但长度无显著差异(P>0.05);nal11株高为野生型泸恢17的90.3%,存在显著差异;nal11分蘖数极显著增加,为野生型的150.0%。nal11和绵恢727正反交后,F1代均表现正常叶宽,F2代叶宽发生性状分离,正常叶宽与窄叶植株数比例经χ2检验均符合3∶1,表明nal11是受核单基因控制的隐性突变。利用SSR标记将nal11定位在水稻第4号染色体RM7290和RM16720标记之间约322 kb范围内,其与2个标记的遗传距离均为0.8 c M,覆盖了32.236 kb的物理区域,在定位区域内有5个注释基因,即Os04g26834、Os04g26850、Os04g26870、Os04g26880和Os04g26841,其序列与前人克隆的窄叶基因无重复。【结论】获得一个新的水稻窄叶突变体(nal11),其窄叶性状由1个隐性核基因控制,定位于水稻第4号染色体RM7290和RM16720标记之间,对功能叶、株高和分蘖数的表型有明显影响。
赵久云罗洪发江燕杨旭东查仁明
关键词:水稻基因定位
NaCl胁迫对苹果属植物矿质营养吸收的影响被引量:4
2001年
查仁明许雪峰
关键词:苹果属植物盐胁迫矿质营养吸收生长发育
不同环境条件下籼型杂交稻株高的发育遗传研究被引量:6
2008年
采用数量性状的加性-显性发育遗传模型分析了按NCⅡ交配设计的两套籼型三系杂交水稻在两种环境条件下株高的发育遗传规律。供试材料和环境均会影响水稻株高表现,且环境对株高的影响随发育进程的推进不断减小。在不同发育阶段,水稻株高主要受加性和显性效应基因共同控制,但影响程度会随供试材料的改变而有所不同;基因型与环境互作效应会对株高产生一定影响;控制株高的遗传效应在各发育时期均有新的表现,且加性效应的表达比显性效应的表达更为活跃;条件环境互作效应亦会对株高发育遗传产生一定影响,前期影响尤其大;水稻株高的群体平均优势总体上随发育进程的推进而逐渐增加,至成熟期达到最大;群体超亲优势的变化规律因供试材料的不同而略微出现一些差异,但均在后期趋于稳定,且均为正值。在多数发育时期,水稻株高条件群体平均优势达到正向显著或极显著水平,而条件群体超亲优势达到负向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即群体平均优势和群体超亲优势在各时期均有新的表现,但其表现的大小和方向均有所不同。
彭涛钟秉强凌英华杨正林查仁明谢戎刘成元何光华
关键词:籼型杂交水稻株高发育遗传环境效应
用SSR标记鉴定水稻突变体杂交F_1的研究被引量:4
2012年
DNA标记技术可从基因组水平上鉴定F1。用SSR标记鉴定水稻突变体杂交F1,为F2群体构建和突变体基因定位提供依据。以经EMS诱导获得的R30白化突变和‘泸恢17’窄叶突变分别作为亲本,组配2个杂交组合,用3个SSR标记对其单株进行鉴定。RM6105检测了R30白化突变ב泸恢17’组合4个单株(1~4号),其中4号单株表现父母本互补的带型,为真实F1,另外3个的标记型与母本相同,为母本自交结实,RM6965和RM5349的鉴定结果与RM6105一致;该3个标记从R30ב泸恢17’窄叶突变组合14个F1单株中(5~18号)检测到3个真实F1(9、12和15号);RM6965、RM5349和RM6105均可对R30与‘泸恢17’组合F1进行鉴定,且结果一致;分子标记对F1进行鉴定,可用于杂交育种。
查仁明王启元罗洪发王文挺龙天喜江燕
关键词:SSR水稻
水稻分枝基因遗传分析
2014年
为了研究水稻分枝突变体的遗传规律,将蜀恢527分枝突变杂合体(蜀恢527经化学诱导,M3代稳定而得)分别与正常分枝的泸恢17、R30进行正反交杂交组合,经过田间性状调查与卡方检验,发现F1代分枝突变体为隐性遗传,在F2分离群体中,分枝突变体的遗传规律符合孟德尔的常染色体单基因隐性遗传。因此,可以推断该分枝突变体是由常染色体上的隐性单基因控制。
张修宝罗洪发查仁明庹中丽汤丽
关键词:水稻
半夏凝集素基因在水稻中的转化及筛选被引量:3
2015年
为了获得转基因抗虫水稻,将半夏凝集素基因pta导入水稻,并进行鉴定和筛选。在抗虫基因pta的5'端加2×35S启动子,两端分别添加HindⅢ和Spe I酶切位点,并进行人工合成。将pta与植物表达载体p1301连接,经双酶切和测序鉴定。结果表明:重组表达载体p1301-pta构建成功;载体p1301-pta转化农杆菌LBA4404后用浸染法将pta基因导入水稻恢复系辐恢838中,对转化再生植株进行GUS染色以及GUS和pta基因的PCR鉴定后,共得到16株转基因阳性植株。
崔彦芹李尚伟张丽萍杜娟李云峰查仁明
关键词:水稻表达载体构建转基因植株
分子标记遗传效应预测杂交水稻产量性状被引量:4
2010年
选用13个水稻不育系和19个恢复系按NCII设计配制两套不完全双列杂交组合151个,2005年分别在重庆和泸州种植,结合AFLP和SSR标记位点的遗传效应,预测7个产量性状值。用两套组合F1,产量性状对标记多态性位点进行筛选,获得阳性位点和增效位点及其加性和(或)显性效应值,通过逐步回归构建分子标记遗传效应预测产量性状模型,并对不同亲本组合(套间预测)及固定亲本组合产量性状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1)阳性和增效位点进行套间预测的效果,绝大多数不理想(预测值与实际值的相关系数为一0.55~0.45),且预测效果不稳定;(2)阳性和增效位点对第二套固定亲本组合的预测效果相近,均优于套间预测,其中对固定恢复系组合的预测好于对固定不育系;(3)对固定亲本组合大部分产量性状的预测达到较理想水平,其中增效位点对固定不育系组合结实率、固定恢复系组合有效穗数、阳性位点对固定恢复系组合穗着粒数、单穗重的预测在0.6以上。用分子标记遗传效应预测产量性状,只需少数标记,应用方便,特别是对水稻育种亲本选配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查仁明杨正林赵芳明桑贤春凌英华谢戎何光华
关键词:分子标记杂交水稻
水稻功能叶性状的遗传分析被引量:10
2008年
以籼型水稻13个不育系和19个恢复系为材料,按NCⅡ交配设计配制两套杂交组合(7×10和9×9),在四川泸州和重庆北碚两个不同的生态环境下,研究水稻剑叶、倒2叶和倒3叶的遗传特征。剑叶宽、倒2叶长和宽、倒3叶长的遗传变异是由加性和显性效应共同引起的,但叶宽是加性效应占主导地位,而叶长则以显性效应为主,剑叶长的遗传变异主要由显性效应引起,倒3叶宽的遗传变异则主要由加性效应引起。功能叶各性状的加性效应与环境互作不显著,而叶长的显性效应与环境互作均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两套组合中叶宽的狭义遗传率均大于叶长,其中最大的是倒2叶宽,分别为58.65%和48.19%。叶长和叶宽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中亲优势或负向超亲优势,其中,叶长和叶宽的中亲优势率变幅为4.46%(倒3叶宽,第1套)~27.53%(倒3叶长,第2套),而6个功能叶性状的杂种优势指数则均大于100%。
凌英华杨正林钟秉强赵芳明查仁明谢戎何光华
关键词:水稻功能叶杂种优势遗传率
水稻包颈基因遗传分析被引量:1
2015年
携有包颈性状的水稻品种与花溪糯稻进行正交与反交,F1在抽穗期全部表现正常,可以正常抽穗结实,并且正交和反交2组杂交后代无明显差异,由此可以推测控制水稻包颈性状的基因为隐性细胞核基因。同时,包颈水稻突变体与花溪糯稻杂交组合F2代在抽穗期出现包颈性状植株和正常抽穗植株的分离比经卡方测验完全符合3∶1的遗传模式。由此可以推断,控制水稻包茎性状的基因为细胞核单基因隐性遗传。通过观察统计结果推测可知,控制水稻包颈性状的基因主要作用于水稻的拔节抽穗期,表达特点为水稻各茎节无法正常拔高,直接导致水稻稻穗不能正常拱出剑叶鞘,间接导致水稻穗长较短,穗粒数较少,最终导致水稻减产,但籽粒较饱满。
汤莉查仁明张修宝崔彦芹刘洋罗洪发
关键词:水稻
水稻色素基因遗传分析被引量:2
2014年
为了研究水稻色素基因的遗传规律以及与叶绿素合成相关基因的功能,用诱变育种的方法获得R30白化、黄化致死突变体,然后通过其杂合体与R527、泸恢17等正反交,分析F1代出现分离的情况和F2代的分离比例,同时对杂合体后代的分离比例进行分析。根据卡方测定的结果,确定了水稻的白化、黄化突变符合孟德尔的遗传定律,都是由1个隐性单基因控制的遗传。
曹松龄张修宝罗洪发查仁明冯士飞
关键词:水稻叶色突变体杂交组合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