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柳益群

作品数:217 被引量:2,188H指数:29
供职机构:西北大学地质学系大陆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石油与天然气工程一般工业技术军事更多>>

文献类型

  • 165篇期刊文章
  • 48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83篇天文地球
  • 37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生物学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军事

主题

  • 135篇盆地
  • 39篇鄂尔多斯盆地
  • 36篇三塘湖盆地
  • 36篇湖盆
  • 36篇成岩作用
  • 31篇油气
  • 25篇热液
  • 24篇地质
  • 24篇二叠系
  • 20篇油田
  • 18篇地球化
  • 18篇地球化学
  • 18篇砂岩
  • 18篇储层
  • 16篇延长组
  • 16篇准噶尔盆地
  • 16篇芦草沟组
  • 16篇凹陷
  • 15篇岩浆
  • 11篇中二叠统

机构

  • 217篇西北大学
  • 58篇山东科技大学
  • 18篇中国石油天然...
  • 15篇中国石油
  • 11篇中国地质调查...
  • 8篇中国科学院
  • 8篇西安科技大学
  • 5篇中国科学院兰...
  • 4篇西安石油大学
  • 4篇榆林学院
  • 3篇中国石油吐哈...
  • 3篇中国石化
  • 3篇石油天然气总...
  • 2篇同济大学
  • 2篇中国地质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烟...
  • 2篇中国石油天然...
  • 2篇吐哈油田勘探...
  • 2篇中国石油吐哈...
  • 1篇成都理工大学

作者

  • 217篇柳益群
  • 53篇周鼎武
  • 42篇李红
  • 35篇冯乔
  • 34篇焦鑫
  • 26篇李文厚
  • 19篇南云
  • 18篇樊婷婷
  • 18篇刘林玉
  • 16篇郝建荣
  • 16篇邢秀娟
  • 15篇樊爱萍
  • 12篇周小虎
  • 10篇杨仁超
  • 9篇汪双双
  • 8篇曹青
  • 8篇郑朝阳
  • 8篇韩作振
  • 8篇周立发
  • 7篇周宁超

传媒

  • 31篇西北大学学报...
  • 25篇沉积学报
  • 11篇古地理学报
  • 8篇西北地质
  • 7篇地质学报
  • 7篇石油实验地质
  • 7篇石油与天然气...
  • 7篇岩石学报
  • 4篇中国科学(D...
  • 4篇地质科技情报
  • 4篇中国科学:地...
  • 4篇中国矿物岩石...
  • 3篇地球科学进展
  • 3篇沉积与特提斯...
  • 3篇2015年全...
  • 2篇中国地质
  • 2篇兰州大学学报...
  • 2篇新疆石油地质
  • 2篇石油勘探与开...
  • 2篇高校地质学报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3
  • 1篇2022
  • 6篇2021
  • 3篇2020
  • 6篇2019
  • 5篇2018
  • 16篇2017
  • 3篇2016
  • 14篇2015
  • 6篇2014
  • 14篇2013
  • 10篇2012
  • 9篇2011
  • 8篇2010
  • 9篇2009
  • 7篇2008
  • 10篇2007
  • 17篇2006
  • 11篇2005
2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新疆博格达山北缘二叠纪岩浆-地幔热液喷爆岩
<正>新疆博格达山北缘的二叠纪是一个兼有强烈的幔源火山活动和热液喷流沉积的陆内裂谷型断陷盆地,盆地的沉积物中发育大量的碱性火山喷发物质与富地幔热液的环境中形成的沉积物,从而形成一种新型的沉积岩——多呈0.5~3mm厚的纹...
柳益群李红南云焦鑫周鼎武
文献传递
台北凹陷中侏罗统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体系与油气的关系被引量:19
1997年
经过深入研究台北凹陷中侏罗统广泛发育的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体系,认为其主要沉积特征是:①辫状河三角洲缺失曲流河等陆上环境,是一个相带发育不完整的沉积体系;②沉积物粒度相对较粗,结构及矿物成熟度较低,矿物成分与物源成分一致;③辫状河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沉积发育,常反复叠置构成巨厚层;④辫状河三角洲前缘通常形成在距高地不远的湖盆边缘。中侏罗世时,辫状河道沿倾向逐渐向湖盆进积和横向迁移,从而形成规模较大的席状砂体,储集性能较好,沉积范围可达数百平方千米。当前缘砂体伸入到生油凹陷之后,在构造的配合下。
李文厚柳益群冯乔冯乔张世焕袁明生
关键词:中侏罗统辫状河三角洲油气聚集带
用镜质体反射率法确定吐鲁番-哈密盆地的古地温梯度和估算地层剥蚀厚度被引量:18
1997年
使用镜质体反射率法,首次系统地对吐鲁番-哈密盆地进行了古地温梯度的求取和剥蚀厚度的恢复。在此方法使用中应注意:①选择各地区标准Ro-深度曲线;②建立本区的镜煤反射率与最大埋藏温度的回归方程;③判断地层补偿和温度补偿状况;④与包体测温等其他热指标相对比。计算出在侏罗纪末期燕山运动期间,台北凹陷西部和托克逊凹陷古地温梯度平均为2.9℃/100m,台北凹陷中部为3.3℃/100m,台北凹陷东部和哈密凹陷介于4.5~4.9℃/100m。盆地中部广大地区地层为补偿和超补偿状态,盆地两边山前带现仍处在欠补偿状态。
柳益群周立发冯乔
关键词:镜质体反射率古地温梯度剥蚀厚度盆地生油层
吐鲁番坳陷北部七克台组的沉积与成岩作用被引量:4
1998年
吐鲁番坳陷北部七克台组发育扇三角洲沉积。扇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形成的碎屑岩体是扇三角洲沉积的主体部分,成为主要的油气储集体。储集层碎屑岩的岩石类型为岩屑砂岩和岩屑砂砾岩,其主要组分为凝灰岩和喷出岩岩屑。储集层在成岩过程中的主要成岩变化为机械压实作用、水化水解作用和胶结作用。碎屑岩在成岩作用改造下成为低孔低渗的致密型储集层。
刘林玉柳益群邸世祥
关键词:储集层成岩作用物理性质储集层油气藏
四川盆地东部茅口组白云岩成因:来自岩石学、矿物学和地球化学的证据被引量:3
2022年
四川盆地中二叠统茅口组白云岩中蕴藏丰富的天然气资源,但是这套白云岩的成因多年来一直存在争议。盆地东部茅口组白云岩储集层多发育在茅三段中下部,纵向上厚度介于3.0~46.8 m之间,平面上沿北西—南东向基底断裂呈带状展布。野外和钻井岩心观察发现,白云岩内发育交织状张性裂缝,将岩石切割呈角砾状,裂缝多被粗晶方解石、白云石充填或半充填。根据围岩和裂缝中白云石晶体形貌和产出状态,在显微镜下识别出4类不同组构的白云石:第1类为灰泥基质中“星散状”自形粉晶—细晶白云石;第2类为半自形面状组构细晶白云石,呈他形—半自形镶嵌状;第3类为具“雾心亮边”的自形晶面状组构细晶—粗晶白云石,具糖粒状结构,晶间孔隙发育;第4类为脉体充填的粗晶鞍状双晶白云石。背散射照片显示前3类白云石的“雾心”部分晶面混浊、表面分布方解石残斑及微孔,而第3类白云石的“亮边”部分与第4类鞍状粗晶白云石脉则晶体明亮、洁净、致密,属新生矿物。上述4类白云石的成分均具有富Ca和贫Fe、Mn、Sr的特点,MgO含量变化较大,其中前两类白云石MgO含量总体低于白云石标准计量,而后两类白云石的MgO含量则接近或略高于标准计量。岩石学、矿物学和地球化学特征表明:茅口组白云岩主要经历了2期白云化作用,初次白云化作用形成第1类、第2类白云石及“雾心”白云石,二次白云化作用形成“亮边”白云石和粗晶白云石脉体;2期白云化作用均发生得很早,可能始于同沉积期至浅埋藏期。白云石原位微量元素和原位锶同位素分析表明,白云化作用流体具有混源的特点,流体可能由富Ca地下水以及与火山活动有关的热液混合而成。推测中二叠世末期峨眉山地幔柱的喷发引起四川盆地内基底断裂再次活动,造成茅口组内张性构造裂缝发育,这为白云化流体混�
王良军李红李红柳益群柳益群潘磊李让彬李文厚焦鑫焦鑫董杨坤
关键词:四川盆地中二叠统茅口组白云岩
黄骅坳陷南区中生界中下侏罗统含油砂体的沉积环境
李文厚柳益群胡敬月
关键词:拗陷含油气性沉积环境中侏罗世
新疆吐-哈、三塘湖盆地二叠纪玄武岩形成古构造环境恢复及区域构造背景示踪被引量:76
2006年
吐-哈盆地和三塘湖盆地是上叠在古生代造山带褶皱基底之上的晚古生代-中新生代叠合改造型陆内沉积盆地.其中发育的玄武岩的全岩^(40)AR/^(39)AR年代学研究揭示其形成时限在293~266MA,为二叠纪.玄武岩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的对比分析表明,三塘湖盆地玄武岩具有NB,TA强烈亏损,高场强元素选择性富集的特点,显示岩浆源区存在消减组分影响,可能与古洋壳板片俯冲作用的影响有关,具“滞后弧”火山岩的特征;而吐-哈盆地NB,TA轻度亏损,TH/TA较高,应与陆内拉张带或者初始裂谷玄武岩相似.据此并结合新疆北部区域的蛇绿岩和蛇绿混杂岩带形成时期及与造山期后伸展的区域岩浆活动研究综合分析,推测吐-哈盆地、三塘湖盆地二叠纪的成盆构造背景可能与新疆北部地区晚古生代陆-陆碰撞造山之后发生的区域性伸展作用密切相关.两盆地二叠纪玄武岩应属来自不同源区、但成盆动力学相似的造山期后伸展背景,均应为陆内裂谷环境,但三塘湖盆地火山岩源区明显受到过消减组分的交代,显示先期应存在过板块俯冲消减作用.
周鼎武柳益群邢秀娟郝建荣董云鹏欧阳征健
关键词:吐-哈盆地三塘湖盆地玄武岩构造环境
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上古生界流体包裹体特征及其意义被引量:8
2013年
采用单偏光、荧光显微镜、显微冷热台测温观察和激光拉曼光谱分析等方法,以成岩矿物世代内流体包裹体组合(FIA)及其伴生盐水包裹体均一温度等参数来综合判定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上古生界天然气充注特征,对东南部上古生界石盒子组盒8段、山西组储层流体包裹体进行系统研究,归纳流体包裹体岩组分、相学、均一温度和冰点温度特征,结合盆地热埋藏史分析研究储层内烃类充注史.研究认为,与气态烃伴生的盐水包裹体均一温度范围为100~170℃.赋存在第一期石英加大边内的包裹体可反映第一期充注特征,盐水包裹体均一温度介于105~120℃,包裹体气相组分以CO2为主,少量CH4,推测充注时间为190~170 Ma;赋存第二期石英加大边内的包裹体可反映第二期充注特征,盐水包裹体均一温度介于135 ~155℃,包裹体气相组分以CH4为主,推测充注时间为145~110 Ma.研究区上古生界天然气运移富集成藏是一个相对漫长且连续的过程,以早白垩世为主要充注期.
曹青赵靖舟柳益群
关键词:流体包裹体天然气成藏上古生界鄂尔多斯盆地
吐鲁番盆地沉降特点及其构造意义被引量:3
1999年
无论砂岩成分还是盆地沉降曲线均显示吐鲁番盆地经受了多期次的构造叠加改造作用.盆地发育初期为弧后盆地,形成于晚古生代本区岩浆活动之后.在最初热沉降作用中即在晚二叠世和早三叠世,发生了快速下降作用.从中三叠世到第三纪,盆地发生了多次挠曲沉降.引人注目的加速挠曲沉降时期主要集中在晚三叠世/早侏罗世,晚侏罗世,侏罗纪末/白垩纪初以及白垩纪末/早第三纪,分别代表了羌塘地块、冈底斯地块及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相继碰撞对本区的影响.在砂岩岩屑成分、地球化学成分上表现出几个大的突变.盆地也由晚古生代末的弧后盆地演变为中生代的前陆盆地和新生代的山间盆地.
邵磊K.Stattegger李文厚B-J.Haupt柳益群
关键词:盆地分析吐鲁番盆地沉降
鄂尔多斯盆地东胜地区侏罗系煤与铀矿关系被引量:15
2006年
鄂尔多斯盆地东胜地区侏罗系煤与砂岩型铀矿在空间上密切共存,为探讨煤与铀矿的关系,进行了广泛的野外调研和系统的室内分析。在煤岩特征、煤的成岩演化和煤地球化学特征研究的基础上,发现从泥炭至褐煤的煤化过程中,铀的含量不断增加;铀含量与煤岩显微组分中的镜质组含量成正比;砂岩成岩矿物与煤化作用有关;煤的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的含量特征与含矿砂岩具一致性。研究认为,在同生成岩阶段和早成岩阶段,煤对铀的作用主要包括吸附作用、络合作用及还原作用;表生成岩阶段,煤对铀的再分配和“保矿”起到积极作用。
杨仁超韩作振柳益群樊爱萍
关键词:鄂尔多斯盆地侏罗系煤系铀成矿
共22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