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梁科

作品数:40 被引量:714H指数:8
供职机构: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香港择善基金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7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8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22篇病毒
  • 17篇免疫缺陷
  • 16篇艾滋病
  • 10篇缺陷病
  • 10篇免疫缺陷病
  • 10篇免疫缺陷病毒
  • 9篇人类免疫
  • 9篇人类免疫缺陷
  • 9篇母婴
  • 8篇人类免疫缺陷...
  • 8篇综合征
  • 8篇母婴传播
  • 7篇缺陷综合征
  • 7篇免疫缺陷综合...
  • 7篇获得性
  • 7篇获得性免疫
  • 7篇获得性免疫缺...
  • 7篇艾滋病病毒
  • 7篇HIV
  • 6篇孕妇

机构

  • 39篇武汉大学
  • 5篇中国医学科学...
  • 4篇昆明医科大学
  • 2篇河南大学
  • 2篇中国中医科学...
  • 2篇十堰市疾病预...
  • 2篇武汉市武昌区...
  • 2篇麦克马斯特大...
  • 1篇复旦大学
  • 1篇三峡大学第一...
  • 1篇四川大学
  • 1篇武汉市中心医...
  • 1篇嘉鱼县疾病预...
  • 1篇麻城市疾病预...
  • 1篇仙桃市疾病预...
  • 1篇咸宁市疾病预...
  • 1篇徐州医科大学

作者

  • 39篇梁科
  • 13篇桂希恩
  • 7篇严亚军
  • 6篇冯玲
  • 6篇张元珍
  • 5篇荣玉萍
  • 5篇杨蓉蓉
  • 5篇莫平征
  • 5篇王莹
  • 4篇邓莉萍
  • 4篇熊勇
  • 4篇骆名其
  • 3篇韦焘
  • 3篇张永喜
  • 3篇高世成
  • 3篇袁玉峰
  • 3篇夏剑
  • 3篇彭志勇
  • 2篇赵剡
  • 2篇唐桂珍

传媒

  • 8篇中国艾滋病性...
  • 5篇中华传染病杂...
  • 3篇中华医院感染...
  • 2篇中华围产医学...
  • 2篇医学动物防制
  • 2篇中华现代护理...
  • 2篇中华疾病控制...
  • 1篇中国实验诊断...
  • 1篇医学新知
  • 1篇中国妇幼保健
  • 1篇中华结核和呼...
  • 1篇解放军医学杂...
  • 1篇临床消化病杂...
  • 1篇数理医药学杂...
  • 1篇华西医学
  • 1篇中国实用内科...
  • 1篇海峡预防医学...
  • 1篇中华肝脏病杂...
  • 1篇热带医学杂志
  • 1篇中华实验和临...

年份

  • 1篇2024
  • 4篇2023
  • 5篇2022
  • 5篇2021
  • 6篇2020
  • 3篇2019
  • 1篇2018
  • 3篇2017
  • 3篇2014
  • 2篇2012
  • 3篇2011
  • 2篇2010
  • 1篇2009
4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不同疾病阶段HIV感染者的CD_4^+T淋巴细胞计数与病毒载量的变化被引量:4
2017年
目的观察不同疾病阶段HIV感染者的CD_4^+T淋巴细胞计数与病毒载量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分别应用流式细胞仪和NASBA方法检测健康人群56例、52例HIV无症状者、70例HIV有相关症状者和77例艾滋病病人的CD_4^+T淋巴细胞计数和病毒载量。结果艾滋病组、HIV有相关症状组和HIV无症状组的CD_4^+T淋巴细胞计数分别为(80.04±69.41)个/μl、(275.50±43.29)个/μl和(534.85±228.70)个/μl,与正常对照组(694.30±185.09)个/μl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另外,3组HIV感染者之间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00);艾滋病组、HIV有相关症状组和HIV无症状组的病毒载量分别为(5.02±0.75)log/ml、(4.37±0.83)log/ml和(4.07±0.83)log/ml,3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结论随着疾病的进展,CD_4^+T淋巴细胞计数呈下降趋势,而病毒载量呈上升趋势,两者呈负相关。因此,CD_4^+T淋巴细胞计数和病毒载量的变化可为HIV感染者的的疾病进展、治疗效果及判断预后提供依据。
严亚军桂希恩荣玉萍杨蓉蓉梁科
关键词:HIVCD4+T淋巴细胞病毒载量
湖北省HIV感染儿童抗病毒治疗前生存时间的研究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了解湖北省艾滋病病毒(HIV)阳性儿童的流行病学特征,探讨其接受抗反转录病毒治疗(ART)前的生存时间,为儿童艾滋病的防治工作提供参考。方法自1999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集湖北部分地区HIV阳性儿童的相关资料并进行随访,SPSS 20.0对相关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52例HIV阳性儿童中,115例(75.7%)通过母亲传播给子女,包括85例(55.9%)母婴传播(母亲产前感染HIV)及30例(19.7%)母乳传播(母亲产后输血感染HIV并对所生婴儿进行母乳喂养)。自2004年开始,新发HIV阳性儿童人数呈逐年下降趋势。未及时发现HIV阳性孕产妇,是2004年及以后HIV阳性儿童错过母婴传播阻断的主要原因。母婴、母乳、受血途径感染HIV儿童,ART前的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6.2年、11.8年、10.4年,通过母婴途径感染HIV的儿童,ART前的生存时间短于通过母乳途径、受血途径感染的儿童(P<0.05)。结论应提高湖北省孕检人群HIV的检测率,尽早发现HIV阳性孕妇并予以阻断。感染时机对HIV阳性儿童ART前的疾病进程有影响。
吴国敏韦焘唐磊钱瞻远赵丹何涛滕艳梁科
关键词:儿童艾滋病病毒抗反转录病毒治疗生存期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急性感染对母乳传播影响的研究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了解母亲在产后输血感染HIV导致的母乳传播及其影响因素,为阻断HIV的母婴传播提供依据。方法以116名产后输血感染HIV的母亲及接受其哺乳的118名子女为研究对象,回顾性调查母乳传播率;分析母亲分娩年龄、子女性别、母亲合并感染HCV、哺乳持续时间、以及母亲哺乳期的乳腺疾病对母乳传播的影响,并探讨HIV母乳传播的危险因素;分析未作抗病毒治疗的情况下,母亲及其子女的生存期。结果 118名接受产后输血感染HIV母亲哺乳的子女,43名HIV阳性,母乳传播率为36.4%。78名母亲和27名HIV阳性子女感染的HIV均为B’亚型;母亲分娩年龄是否大于平均年龄、子女性别、母亲是否感染HCV、母乳喂养时间是否超过12个月均未增加HIV母乳传播率;乳腺疾病增加HIV母乳传播;乳腺疾病及母乳喂养时间是HIV母乳传播的危险因素;母亲的平均生存期为11.8年,HIV阳性子女的平均生存期为12.0年,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26,P=0.514)。结论母亲在产后输血感染HIV造成的HIV母乳传播率较高,乳腺疾病及母乳喂养时间长促进HIV的母乳传播,通过母乳喂养感染HIV的儿童生存期与其母亲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梁科桂希恩张元珍邓莉萍荣玉萍
关键词:HIV母婴传播母乳喂养
湖北省536例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孕妇母婴阻断效果及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11
2018年
目的了解湖北省HIV母婴阻断效果及影响因素,为HIV母婴阻断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的方法,将2004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湖北省部分县市发现的HIV阳性孕妇纳入本次研究,对发现的HIV阳性孕妇及其所娩婴儿进行母婴阻断及随访,并收集相关资料。通过描述性分析及χ2检验,了解HIV阳性孕妇及婴儿的一般特征;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HIV母婴传播的影响因素。结果共发现536例(628孕次)HIV阳性孕妇,其中334例孕妇及其所娩345例婴儿纳入本次研究,共发现HIV阳性婴儿24例,阳性率6.96%(95%CI:4.27%~9.64%)。未阻断、仅人工喂养、仅婴儿服药+人工喂养、母婴均服药+人工喂养的HIV母婴传播率分别为35.71%(95%CI:21.61%~51.93%)、8.82%(95%CI:2.08%~15.57%)、7.41%(95%CI:0.92%~24.22%)、0.48%(95%CI:0.01%~2.64%)。孕妇未服用抗反转录病毒药物(OR=14.484,95%CI:1.740~120.577,P=0.013)、母乳喂养(OR=6.542,95%CI:2.416~17.713,P=0.000)、孕妇产时CD4+T淋巴细胞计数〈200个/μL(OR=3.060,95%CI:1.076~8.703,P=0.036)是HIV母婴传播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无阻断措施时,湖北省HIV母婴传播率较高,综合阻断措施(母婴均用药+人工喂养)能显著降低HIV母婴传播率。今后应尽早发现HIV阳性孕妇,及时采取"孕妇产前三联服药+婴儿服药+人工喂养"方案,进一步降低HIV母婴传播率。
董昱桂希恩唐磊刘佳荣谭震鲍志军廖红春段志洲韦焘梁科
关键词:HIV孕妇母婴阻断影响因素
基于风险管理的器官移植病房医院感染管理策略被引量:2
2023年
目的探索风险管理方法在器官移植病房医院感染管理控制中的应用,建立并实施以风险管理程序为体系的器官移植病房医院感染防控策略.方法回顾性选取2015年1月1日-2018年12月31日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器官移植病房4505例患者为评估前分组,将2019年1月1日-2019年12月31日1823例患者为评估后分组,分析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控制特征,采用现场访谈、文献计量学分析及临床实证研究等方式,通过筛选,修正与确认,建立医院感染风险管理体系,在实施过程中持续进行验证、纠偏及效果评估.结果器官移植病房形成6个维度、6个一级、21个二级风险指标的防医院感染风险管理体系,医院感染风险控制关键点为医院人员手卫生、感染控制措施执行、三种导管相关感染控制、物理环境.标本送检阳性率、医院感染病例漏报率、多重耐药菌感染检出率、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率、抗菌药物治疗前病原学送检率在实施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基于建筑布局、环境设备、人员管理、消毒隔离、院感监测、重点部位感染预防控制六大医院感染风险管理程序的防控策略运用效果较好,不仅精准识别器官移植病房全程医院感染风险点,更可科学判别优先干预序次并针对性制定感染防控措施,提升器官移植学科医疗安全体系.
谈宜斌梁科王彦峰李源吴松杰王莹
关键词:风险管理风险评估医院感染控制
HIV感染患者CD_4^+T淋巴细胞数与病毒载量分析被引量:21
2014年
目的通过了解新发现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的免疫状况和HIV在体内复制水平,以便预测疾病进展情况。方法分别用流式细胞仪和NASBA方法检测190例新发现HIV感染者CD4+T淋巴细胞计数和病毒载量。结果新发现HIV感染者CD4+T淋巴细胞计数均值为268.31/mm3,标准差为223.45/mm3;其中CD4+T淋巴细胞计数<50/mm3 35例,占18.4%;50~200/mm3 40例,占21.1%;200~350/mm3 64例,占33.7%;>350/mm351例,占26.8%;新发现HIV感染者病毒载量为1.95~7.0log/ml,均值为4.55log/ml,标准差为0.90log/ml;其中病毒载量<3log/ml 9例,占4.7%;3~4log/ml 39例,占20.5%;4~5log/ml 81例,占42.6%;>5log/ml 61例,占32.1%;随着CD4+T淋巴细胞数的升高,病毒载量呈降低趋势,通过相关回归分析,CD4+T淋巴细胞数与病毒载量之间存在明显的负相关(r=-0.374,P<0.01)。结论新发现HIV感染者免疫机能差,病毒复制水平高,大部分感染者进入发病高峰期,需要抗病毒治疗。
严亚军桂希恩荣玉萍杨蓉蓉梁科
关键词:艾滋病病毒CD4+T淋巴细胞病毒载量
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感染的肺炎诊疗快速建议指南(完整版)被引量:32
2020年
2019新型冠状病毒(2019 novel coronavirus,2019-nCoV)感染的肺炎,因2019年12月发生在武汉的不明原因病毒性肺炎病例而被发现,并于2020年1月12日被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命名。在之后的一个月时间内,2019-nCoV在湖北省内外甚至其他国家传播造成了数以千计的病例出现,同时也引起了民众一定程度的恐慌。本指南的制订希望能够从疾病流行病学、病因学、诊断、治疗、护理、医院感染控制等方面给临床医生、社区居民等提供医疗护理及居家照护相关指导。
靳英辉蔡林程真顺程虹邓通范逸品方程黄笛黄璐琦黄璐琦韩勇胡波胡芬胡波胡芬梁科李柄辉李一荣梁科马琳璐彭志勇潘运宝潘振宇彭志勇孙慧敏潘振宇任学群孙慧敏王莹吴东方夏剑熊勇吴东方夏剑熊勇徐海波张笑春袁玉峰叶太生张华敏张莹雯赵明娟张华敏曾宪涛赵剡王行环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治课题组
关键词:呼吸疾病肺炎感染性疾病临床实践指南循证医学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合并内脏利什曼病并发噬血细胞综合征一例
2024年
目的探讨宏基因组学测序(mNGS)在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合并利什曼病诊治中的价值,提高临床对利什曼病的认知及诊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2月28日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收治的1例AIDS合并内脏利什曼病(VL)并发噬血细胞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及诊疗经过。结果该患者因发热入院,入院后辅助检查提示外周血粒系、红系、巨核系细胞减少、肝肾功能不全、低纤维蛋白原血症、炎症指标水平明显升高,骨髓细胞学提示噬血现象,常规检查诊断不明确且经验性抗感染治疗无效,送检外周血mNGS检出利什曼原虫序列1262条(杜氏利什曼原虫序列80条,婴儿利什曼原虫20条),最终诊断为AIDS合并内脏利什曼病、噬血细胞综合征,予以葡萄糖酸锑钠(0.6 g/d静脉注射,疗程为10 d)及比克替拉韦/恩曲他滨/丙酚替诺福韦(50 mg/200 mg/25 mg口服)抗HIV治疗后好转出院,院外随访未见复发。结论mNGS具有重要诊断价值,尤其对常规检查诊断不明的AIDS患者。AIDS患者尽早启动HARRT,对改善患者预后、预防VL复发具有重要意义。
刘杰宋世会邹诗骆名其梁科
关键词:利什曼病噬血细胞综合征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奈韦拉平相关肝毒性的发病率及危险因素被引量:6
2010年
目的 了解接受含奈韦拉平(NVP)的联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cART)后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患者肝毒性的发生率,评估相关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研究本地区2003年3月2008年6月开始接受cART的AIDS患者的人口学和临床资料.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各变量与肝损害发生的相关性;Kaplan-Meier方法分析合并HCV感染和未合并HCV感染者肝损害的危险性.结果 330例患者中267例接受了基于NVP的cART,63例接受了基于依非韦仑(EFV)的cART,两组患者肝毒性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9.8%比31.7%,x2=6.691,P-0.01).267例接受基于NVP的cART的患者,随访期间有133例(49.8%)出现了至少1次1级以上ALT升高,百人年发生率为28.5.基线期ALT升高(OR=14.368,P=0.017)、合并HCV感染(OR=3.009,P=0.000)与NVP相关肝毒性的发生显著相关.与未合并HCV感染者相比,合并HCV感染者发生肝毒性的可能性更大(x2=16.764,P=0.000).133例发生肝毒性反应的患者中,1例合并NVP相关重度皮疹死亡,尚未发现死于急性肝衰竭的病例,23例(17.3%)曾暂时停止cART或将NVP替换为EFV.结论 本队列接受含NVP的cART患者肝毒性较常见,基线期ALT水平升高、合开HCV感染是发生肝毒性反应的危险因素.
高世成桂希恩邓莉平张永喜严亚军荣玉萍梁科杨蓉蓉
关键词: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奈韦拉平肝毒性
眩晕残障程度评定量表在HIV/AIDS患者抗病毒治疗中的应用被引量:2
2021年
目的研究和探讨眩晕残障程度评定量表(Dizziness Handicap Inventory,DHI)在HIV/AIDS患者抗病毒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利用方便抽样选取2018年11月—2019年10月在某三级甲等医院艾滋病门诊就诊的初治HIV/AIDS患者55例,随诊观察半年。在抗病毒治疗前及治疗后的1、3、6个月分别进行眩晕残障程度评定量表及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调查,分析治疗前后眩晕及抑郁评分的差异及相关性。结果55例患者全部完成随访。DHI量表总分治疗前后差异无明显意义(F=1.976,P=0.118),不同指数之间比较,情绪和功能指数在治疗前后无明显改善(F=0.475,P=0.700;F=2.170,P=0.093),但躯体指数在治疗3个月后与治疗前相比改善明显(P<0.05)。HAMD总分在治疗1个月后下降(P<0.05),但日夜变化、睡眠障碍、绝望感3个因子治疗前后无明显改善(F=2.557,P=0.056;F=2.032,P=0.110;F=2.074,P=0.105)。眩晕与抑郁总分、睡眠障碍和绝望感之间呈显著正相关(P<0.05)。治疗前后发生中度眩晕障碍的患者均发生在治疗前可能和肯定存在抑郁的患者中。结论DHI有助于临床从躯体、情绪和功能识别HIV/AIDS患者抗病毒治疗过程中的头晕的病因。
张晓霞冯玲梁科桂静王燕李玲
关键词: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IV/AIDS抗逆转录病毒治疗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