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沈友田

作品数:6 被引量:9H指数:2
供职机构:江西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江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西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篇哲学宗教
  • 2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篇得失
  • 1篇心理健康
  • 1篇信念偏差效应
  • 1篇院校
  • 1篇知识
  • 1篇收入分配
  • 1篇双参
  • 1篇损失规避
  • 1篇推理题
  • 1篇情绪
  • 1篇情绪状态
  • 1篇默认
  • 1篇教育
  • 1篇教育论
  • 1篇结果公平
  • 1篇混合模型
  • 1篇高职
  • 1篇高职院校
  • 1篇高职院校心理...
  • 1篇公平

机构

  • 6篇江西师范大学
  • 3篇皖南医学院
  • 1篇南宁师范大学

作者

  • 6篇沈友田
  • 3篇向玲
  • 3篇徐富明
  • 3篇张凤华
  • 1篇胡竹菁
  • 1篇胡笑羽

传媒

  • 2篇中国临床心理...
  • 1篇心理学探新
  • 1篇科教文汇
  • 1篇第二十一届全...

年份

  • 1篇2020
  • 2篇2019
  • 1篇2018
  • 2篇2009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不同情绪状态与强度对推理的影响
随着情绪与认知相互关系研究的深入,很多学者研究了情绪与注意、情绪与知觉、情绪与记忆等的相互关系。但是有关情绪与推理的关系,在中外的文献却不多见。作者在综述了中西方的文献后发现了这个问题,情绪对三段论推理的影响还没有人研究...
沈友田
关键词:情绪状态
文献传递
参照依赖和损失规避对个体收入分配公平判断的影响被引量:1
2020年
收入分配公平判断是人们对自己收入所得公平与否的主观评价。通过对参照点和收入金额的控制,探讨参照依赖和损失规避对收入分配公平判断的共同影响。结果发现,(1)民众的收入公平判断受参照点的影响,在有参照点的情景下比无参照点情景下更感觉不公平;(2)不同工资水平下,民众的公平判断具有显著差异,而且民众对低于平均工资的"受损"比高于平均工资同等金额的"受益"赋予的公平感的权重更大,即存在得失感受的不对称;(3)不同的工资参照点、多得和少得的分配结果共同影响民众的公平判断,即损失规避在参照依赖对公平判断的影响中起调节作用。
徐富明徐富明沈友田沈友田张凤华
关键词:收入分配损失规避
过程公平、结果公平和任务角色对公平判断的影响被引量:2
2019年
目的:探讨过程公平、结果公平和任务角色对公平判断的共同影响。方法:采用改编的最后通牒博弈范式探究被试在2(过程公平:有发言权/无发言权)×2(结果公平:奖金平分/奖金不平分)×2(任务角色:分配者/接收者)三因素被试间设计中的公平判断情况。结果:(1)过程公平和任务角色对公平判断影响的主效应均不显著。(2)结果公平显著影响公平判断,个体在奖金平分情景下的公平判断高于奖金不平分情景下。(3)结果公平与任务角色影响个体公平判断的交互作用显著,在奖金平分情景下奖金分配者的公平判断低于奖金接收者,在奖金不平分情景下分配者与接收者的公平判断差异不显著。结论:过程公平对个体的公平判断作用较小,个体更看重结果是否公平;在奖金平均分配时,接收者比分配者的公平感更高。
徐富明黄龙沈友田张凤华向玲
关键词:结果公平过程公平
得失框架与参照点对公平判断的影响被引量:2
2019年
目的:探究得失框架与单双参照点对公平判断的影响。方法:以大学生群体为被试,采用经典决策范式比较被试在得失框架和单双参照点条件下的公平判断差异。结果:实验1发现相比于未得框架,处于损失框架下被试有更大比例感受不公平;相比于未失框架,获得框架下被试公平感更高。实验2发现与损失框架相比,获得框架下被试的公平感更高;相比于双参照点,单参照点的被试公平感更高;得失框架和单双参照点之间的交互作用显著:在获得框架下,单参照点比双参照点的被试有更高的公平感;而单双参照点在损失框架下对被试公平感的影响无显著差异。结论:获得框架让个体产生更高的公平感;而在获得框架下,与单参照点相比,双参照点降低了个体公平感。
徐富明黄龙沈友田张凤华向玲
推理判定标准对推理加工的影响:基于两种理论四种模型的比较
信念偏差效应是推理研究中的热点之一。信念偏差效应指人们在进行推论时更倾向于依靠结论的可信度而不是命题间的蕴含关系。各理论模型对信念偏差效应产生的原因及其认知加工过程有不同的解释。其中著名的双重加工理论认为,出现偏差效应是...
欧阳威胡笑羽胡竹菁艾炎沈友田张盼盼
关键词:信念偏差效应混合模型
文献传递
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论析
2009年
通过分析已有的高职高专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作者发现其研究的角度存在一定的问题。即前提认定大部分的高职高专学生是有心理问题的,是高于正常的水平,且高于普通大学生的水平。这就有矛盾了,按现在环境普通大学生的心理问题也是一个不容易忽视的问题,我们研究心理健康教育的问题不能仅仅针对心理存在问题的学生,还要不断完善在健康定义上是健康的学生,如何发展这部分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更是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的任务。
沈友田
关键词:心理健康高职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