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沈宓

作品数:29 被引量:133H指数:7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7篇医药卫生
  • 3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4篇成像
  • 8篇磁共振
  • 7篇卒中
  • 6篇血性
  • 6篇缺血
  • 5篇动脉
  • 4篇颈动脉
  • 4篇急性
  • 4篇磁共振成像
  • 3篇血管
  • 3篇血流
  • 3篇中动脉
  • 3篇细胞
  • 3篇斑块
  • 3篇大脑
  • 3篇大脑中动脉
  • 2篇单核
  • 2篇单核苷酸
  • 2篇单核苷酸多态
  • 2篇单核苷酸多态...

机构

  • 27篇首都医科大学...
  • 7篇北京市神经外...
  • 4篇北京市神经外...
  • 3篇首都医科大学
  • 2篇北京地坛医院
  • 2篇清华大学
  • 2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新疆和田地区...
  • 1篇美国国立卫生...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作者

  • 29篇沈宓
  • 26篇高培毅
  • 13篇隋滨滨
  • 11篇林燕
  • 11篇荆利娜
  • 8篇薛静
  • 8篇周剑
  • 6篇马丽
  • 5篇王辉
  • 4篇白吉伟
  • 4篇刘光锐
  • 4篇王效春
  • 3篇秦海强
  • 3篇王晨
  • 2篇王雅杰
  • 2篇林松
  • 2篇邓一鸣
  • 2篇张文丽
  • 1篇杜万良
  • 1篇顾卫彬

传媒

  • 6篇中国卒中杂志
  • 4篇中华神经外科...
  • 4篇中华放射学杂...
  • 2篇继续医学教育
  • 2篇心脑血管病防...
  • 2篇中国脑血管病...
  • 2篇国际医学放射...
  • 1篇中国医学影像...
  • 1篇中国微侵袭神...
  • 1篇中华老年心脑...
  • 1篇中国病案
  • 1篇中国现代神经...
  • 1篇中国医疗设备
  • 1篇中华行为医学...

年份

  • 1篇2023
  • 2篇2021
  • 3篇2019
  • 3篇2018
  • 3篇2017
  • 2篇2016
  • 5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11
  • 2篇2010
  • 2篇2009
  • 1篇2008
2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探讨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一站式CT”检查的辐射安全问题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评价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一站式CT"检查的辐射剂量。方法 34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发病时间在3~9h)进行了"一站式CT"检查。"一站式CT"检查包括CT平扫(un-enhanced CT head,NECT)、CT灌注(CT perfusion,CTP)及CT血管成像(CT angiography,CTA),记录扫描时机器显示的容积CT剂量指数(volume CT dose index,CTDIvol)及剂量长度乘积(dose-length product,DLP),DLP乘以头部的有效剂量系数得到有效剂量。结果入组患者"一站式CT"检查的平均CTDIvol为845.96±23.78mGy,平均DLP为2748.92±129.25mGy,总有效剂量范围5.96~7.81mSv,平均为6.32±0.03mSv,其中NECT有效剂量为2.14±0.27mSv,CTP有效剂量为3.51mSv,CTA有效剂量为0.67±0.07mSv。2例患者CT平扫时出现移动伪影,补扫后导致此2例惠者有效剂量较其他患者略高,分别为7.81mSv、6.71mSv。结论急性脑缺血性卒中患者"一站式CT"检查参数设置符合美国食品及药物管理局推荐标准,安全、合理,并且能够指导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进行溶栓治疗。
荆利娜高培毅林燕薛静马丽王效春隋滨滨王辉沈宓
关键词: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与健康人群临床特征及基因多态性比较分析被引量:2
2021年
目的研究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与健康人群临床特征以及血小板内皮细胞黏附分子1(PECAM1)基因rs1867624位点、平滑肌蛋白1(LMOD1)基因rs2820315位点、蛋白C受体(PROCR)基因rs867186位点多态性差异。方法纳入2014年5月至2017年10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收治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326例,正常体检对照者432例,收集基本资料及临床信息。利用Real-time PCR方法,使用TaqMan探针对两组人群目标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位点进行基因分型。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年龄、体质量指数、收缩压、舒张压、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Z/χ^(2)=-9.738、-6.006、12.144、-6.691、-10.451、8.303、3.879、17.967、-9.328、-7.675,P<0.05)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及对照组基因型频率及等位基因频率分析显示,两组人群中PECAM1基因rs1867624位点、LMOD1基因rs2820315位点、PROCR基因rs867186位点多态性分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184、0.132、2.353、2.342、0.694、0.052,P>0.05)。结论缺血性脑卒中人群与健康人群rs1867624、rs2820315、rs867186三个SNP位点的基因多态性无显著差异。
李昊文沈宓高培毅李子瑞张文丽王宇新王雅杰
关键词:蛋白C受体单核苷酸多态性缺血性脑卒中
MR弹性成像与T2WI评价组织质地的初步对照实验研究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 初步比较MR弹性成像(MRE)和T2WI评价组织质地的准确性.方法 分别制作浓度为0.8%~3.0%的琼脂凝胶体模(共23个).所有体模均行矢状面正中层面MRE扫描和T2map扫描,将所得MRE原始图像经局部频率估算法(LEF)计算后,测得扫描层面的剪切模量,将所得T2map原始图像经GE公司ADW4.3工作站后处理后,测得扫描层面的T2值.应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判断剪切模量与琼脂凝胶体模浓度、T2值与琼脂凝胶体模浓度是否存在相关性,采用秩和检验判断相关性的大小.结果 成功获取所有琼脂凝胶体模矢状面正中层面的剪切模量、T2值,二者均呈正态分布,剪切模量值为(49.1 ±23.5)kPa、T2值为(57.8 ±21.8)ms.剪切模量与琼脂凝胶体模浓度呈正相关(r1=0.985,r12=0.970,P<0.01).T2值与琼脂凝胶体模浓度呈负相关(r2=-0.901,r22 =0.812,P<0.01)).剪切模量与T2值相比,与琼脂凝胶体模浓度的相关性更好(Z =5.459,P< 0.01).结论 与T2WI相比,MRE能更准确地反映组织的质地,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沈宓高培毅
关键词:磁共振成像
碎片化微时代医学影像学研究生教学探索被引量:11
2016年
现在医学影像学研究生实习期间还要完成住院医师第一阶段的培训,学习时间紧迫,如何在碎片化时间培养临床影像诊断思维、提高影像诊断水平呢?介绍医学影像专业在微时代背景下通过微课程、病例讨论等多种方式进行教学,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利用碎片化时间进行个性化及自主学习。
荆利娜高培毅周剑沈宓
关键词:医学影像学碎片化
缺血性脱髓鞘区与正常脑白质的磁共振弹性成像对比研究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通过磁共振弹性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elastography,MRE)分析缺血性脱髓鞘区与正常脑白质的剪切模量是否存在差异。方法选取2009年间于北京天坛医院就诊,行常规序列扫描,诊断为Fazekas scale Ⅱ级或以上的缺血性脱髓鞘患者14例,正常对照组选取2009年间正常志愿者16例。所有受试者均行MRE,将所得原始图像经计算机处理后,分别测得患者半卵圆中心脱髓鞘区、正常志愿者半卵圆中心的剪切模量。结果所有患者均成功获取双侧半卵圆中心脱髓鞘区的剪切模量,右侧为(8.7±3.0)kPa,左侧为(10.9±2.5)kPa。所有正常志愿者均成功获取双侧半卵圆中心的剪切模量,右侧为(16.6±4.5)kPa,左侧为(1 6.4±3.7)kPa。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缺血性脱髓鞘区的剪切模量低于正常脑白质的剪切模量。
沈宓高培毅林燕薛静马丽荆利娜王辉
关键词:脱髓鞘疾病磁共振成像
破裂与非破裂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周围血流动力学的MRl分析被引量:12
2015年
目的分析颈内动脉起始部粥样硬化斑块周围血流动力学改变,探讨可能导致纤维帽破裂的流体力学因素。方法前瞻性纳入19例颈内动脉起始部粥样硬化病变患者,进行颈动脉MRI。观察斑块形态结构,并据此将斑块分为纤维帽完整组和纤维帽破裂组。利用颈动脉MR增强血管成像原始图像进行血流动力学分析,计算颈动脉分叉部血管管壁切应力(WSS)、静态压、血管狭窄率等数据,两组之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的Mann.Whitney U检验和t检验。结果19例颈内动脉起始部斑块中,纤维帽完整组8例、斑块纤维帽破裂11例。纤维帽完整组最大管壁切应力、平均管壁切应力、最小静态压及平均静态压对应的中位数(上下四分位数范围)分别为42.92(27.13-68.19)、32.04(21.21。55.68)、-1717.36(-3433.61~-721.10)、-1341.64(-2868.00~-612.86)Pa,纤维帽破裂组对应的数据分别为67.18(60.46—139.51)、55.76(40.41~124.57)、-3884.02(-18767.39--2886.33)、-3065.92(-16064.18~-1915.09)Pa,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值分别为18.00、18.00、17.00、18.00,P值均〈0.05)。斑块纤维帽完整组和纤维帽破裂组颈内动脉狭窄率分别为(47.13±13.50)%、(62.91±11.96)%,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69,P=0.02)。结论破裂与非破裂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问的血流动力学存在差异,可能会对斑块破裂造成影响。
荆利娜高培毅林燕隋滨滨薛静秦海强王辉沈宓
关键词:颈动脉动脉粥样硬化血流动力学
4D血流MR成像评估颅内动脉血流动力学状态的实验研究被引量:7
2017年
目的旨在应用4D血流MR成像研究正常志愿者及大脑中动脉(MCA)狭窄病人的颅内动脉血流动力学状态,并比较正常和狭窄颅内动脉的双侧血流动力学参数差异。方法纳入正常志愿者5名和MCA狭窄病人3例。应用3 T MR设备进行检查,采用3D时间飞跃法(TOF)MRA及高分辨3D-T1WI-SPACE序列显示及分析Willis环结构特点。应用4D血流MR成像获取血流数据,分析双侧颈内动脉(ICA)颅内段、MCA及大脑前动脉(ACA)的血流动力学状态,计算心动周期不同时相的平均血管面积、平均及最大血流速度、平均瞬时血流率,生成血流矢量图、流线图及粒子追踪图。分析颅内Willis环的结构特征及血流动力学状态。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正常志愿者及MCA狭窄病人双侧动脉血流动力学参数的差异。结果正常志愿者中,4名显示对称Willis环结构,1名右侧胚胎型大脑后动脉。双侧ICA、MCA和ACA的血流动力学参数包括平均血管面积、平均血流速度、最大血流速度和平均瞬时血流率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血流矢量图、流线图及粒子追踪图显示,ICA可见高速血流,收缩晚期及舒张期显示血流速度下降,血流分布欠均匀。1名右侧胚胎型大脑后动脉志愿者双侧血流动力学参数明显不对称,除右侧ACA最大血流速度低于左侧,其余颅内血管段的平均血管面积、平均和最大血流速度以及平均瞬时血流率右侧均明显高于左侧。3例MCA狭窄病人的ICA、MCA及ACA双侧血流动力学参数之间的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3例狭窄侧平均瞬时血流率均低于对侧。2例局部平均血流速度及相对压力梯度较对侧降低;另1例则明显较对侧增大。血流矢量图、流线图及粒子追踪图显示狭窄局部血流矢量明显偏离血管主轴方向,血流分布明显不规则。结论应用4D血流MR成像可以提供对颅内动脉复杂血流动力学状态的综合评估,包括对血流�
隋滨滨高培毅林燕赵海清荆利娜沈宓宋立刚邓一鸣
关键词:颅内动脉血流动力学
脊髓室管膜下瘤与星形细胞瘤的MRI对照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对比观察脊髓室管膜下瘤与星形细胞瘤的MRI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脊髓室管膜下瘤和30例星形细胞瘤的平扫和增强MRI表现及临床资料,对比分析二者发病年龄、性别分布、病变部位、病变纵轴长度、椎体数目、生长方式、T1WI信号、T2WI信号、有无强化、边界是否清楚、是否有囊变、是否有脊髓空洞、是否有瘤周水肿的差异。结果脊髓室管膜下瘤与星形细胞瘤发病年龄、性别分布、病变部位、T1WI信号、T2WI信号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脊髓室管膜下瘤纵轴长度大于星形细胞瘤(t=3.21,P<0.05),椎体数目亦多于星形细胞瘤(t=2.58,P<0.05);脊髓室管膜下瘤多无强化、呈偏心生长、边界清、无囊变及瘤周水肿,与星形细胞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6.43、10.63、15.42、4.67、13.67,P均<0.05)。两种肿瘤脊髓空洞均少见。结论肿瘤生长方式、边界及瘤周水肿等MRI表现有助于鉴别脊髓室管膜下瘤与星形细胞瘤。
荆利娜高培毅周剑林燕隋滨滨薛静沈宓
关键词:室管膜下瘤星形细胞瘤脊髓肿瘤磁共振成像
翻转课堂模式下医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探析被引量:1
2018年
在国家提出的培养有责任感、有创新精神、有实践能力新型高素质人才的号召下,医学高等教育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作为高等医学院校的教育工作者,如何增强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全面提高医学生素质,进而进一步深化医学教育改革,是医学高等教育工作中亟需解决的问题和探索的方向。针对医学生社会责任感弱化的原因,通过新鲜的翻转课堂模式,为医学生创造个性化的学习方式,为医学高等教育课堂教学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和经验。
冯晨璐高培毅周剑沈宓
关键词:社会责任感当代医学生
MR血管壁成像对大脑中动脉深穿支梗死的初步研究被引量:4
2017年
目的探讨大脑中动脉(MCA)深穿支梗死灶位置及数目与MCA动脉粥样硬化之间的关系。方法前瞻性收集2014年3月—2017年6月期间北京天坛医院脑血管病中心收治的急性脑梗死病人。经DWI证实,存在MCA深穿支供血区急性梗死灶的病人49例,其中男45例,女4例,年龄28~73岁,平均(55.5±10.6)岁。所有病人均于发病2周内行颅内大动脉3D高分辨MRI(HR-MRI)检查,即血管壁成像(VWI)。按照HR-MRI所示MCA有无斑块,将所有病人分为2组。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和χ~2检验分别比较2组之间脑梗死病灶位置和数目的差异。结果 2组间年龄、性别、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临床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HR-MRI显示MCA有斑块病人30例(61.2%),MCA无斑块病人19例(38.8%)。MCA有斑块组梗死灶最低层面为第2.5(1.0,3.3)层,MCA无斑块组梗死灶最低层面为第3.0(2.0,4.0)层,2组间梗死灶最低层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084,P=0.037)。MCA有斑块组中,深穿支单发病灶者19例(63.3%),多发病灶者11例(36.7%);MCA斑无块组中,19例均为单发病灶(100%)。2组间单发病灶数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CA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其深穿支供血区梗死灶的位置和数目有关,有助于进一步探讨深穿支区梗死的发病机制。
沈宓高培毅林燕隋滨滨隋滨滨陈硕周剑荆利娜
关键词:脑梗死大脑中动脉扩散加权成像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