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6-MSCT对视神经管微细或隐匿性骨折的诊断价值被引量:3
- 2012年
-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16-MSCT)对外伤性视神经管微细或隐匿性骨折(micro-or occult-fracture's,MOF's)的诊断价值。方法:对常规头颅CT检查发现视神经管骨折或可疑骨折者,复查时常规5 mm层厚螺旋扫描后进行0.625、1.25、2.5及5 mm高分辨率骨算法重建(以下简称骨重建),收集数据完整者45例,结合二维及三维图像进行阅片;按不同层厚计算MOF's的显示分值及显示率,进行自身对照。结果:45例均查出有MOF's,每例1~11处不等。不同层厚下MOF's的显示率:0.625 mm层厚为100%,1.25 mm层厚为95.35%,2.5 mm层厚为75.19%,5 mm层厚为41.09%;不同层厚下MOF's的显示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建层厚与显示率之间存在线性趋势。结论:16-MSCT趋于各向同性,在本研究范围内,重建层厚越薄,MOF's显示越清楚。对可疑视神经管MOF's的病例应常规作0.625 mm骨重建,以便及时准确地提供诊断信息,以降低视力损伤以及致盲的发生率。
- 李志忠王福南王志杰吴祺钊杨廷桂欧幼宽李清清林瑜娜连降霞
- 关键词:视神经管骨折计算机体层摄影
- MSCT重建技术对鼻骨MOF's的研究价值
- 目的:探讨16 层螺旋CT(16-MSCT)对外伤性鼻骨微细或隐匿性骨折(micro- oroccult-fracture's MOF's)的诊断价值.方法 :随访颅面部外伤常规CT 检查诊断有鼻骨骨折或...
- 李志忠林瑜娜连降霞李清清曾国津杨锦良阮周清杨廷桂吴祺钊王福南王志杰欧幼宽肖海东
- 关键词:鼻骨骨折计算机体层摄影
- 筛骨骨折16层螺旋CT薄层扫描研究被引量:5
- 2009年
-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对外伤性筛骨骨折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经常规轴位颅底5mm螺旋扫描2.5mm高分辨率骨算法重建(常规组),复查时接受2.5mm薄层螺旋扫描1.25mm高分辨率骨算法重建(薄层组),共108例,比较这两种扫描方法的骨折诊断情况。结果:108例筛骨骨折患者中,骨折线仅累及筛骨右侧40例,仅累及左侧47例,累及双侧21例;线性骨折37侧,凹陷性骨折71侧;筛骨骨折伴内直肌肿胀、迂曲46侧,筛窦眶内容物疝57侧,内直肌与纸样板间脂肪间隙变窄或消失85侧,脂肪间隙增宽9侧,脂肪间隙混浊98侧;眶内积气29侧,眼球内陷12侧,眼球突出18侧,伴视神经肿胀23侧,筛窦外伤性积液、积血59侧。比较两组骨折显示率:常规组为78.20%;薄层组为100%,经统计学(U检验)分析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结论:常规组扫描法能显示筛骨骨折的直接征象和间接征象,能很好地分型,有诊断价值;缺点是漏诊率较高。薄层组扫描法对筛骨骨折的正确分型以及显示骨折的直接和间接征象的能力都明显地优于常规组,能克服常规组的不足,能充分发挥16层螺旋CT的优势,对法医伤情鉴定及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值得推广。
- 李志忠欧幼宽吴祺钊王志杰杨廷桂王福南李清清
- 关键词:筛骨骨折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 MSCT对颅底微细或隐匿性骨折的价值研究被引量:10
- 2012年
-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16-MSCT)对外伤性颅底微细或隐匿性骨折(MOF)的诊断价值。方法:随访常规头颅CT检查诊断有可疑外伤性颅底MOF者,利用3次复查分别采用5mm、2.5mm及1.25mm轴位螺旋扫描,并进行1.25mm及0.625mm高分辨率骨算法重建(以下简称骨重建)、采集数据完整者49例,结合二维及三维图像,进行阅片;按不同层厚扫描及重建分组计算MOF的显示率;进行自身对照;统计学采用卡方检验。结果:①、③、⑤比较及②、④、⑥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①与②比较、③与④比较及⑤与⑥比较差异均有高度显著性(P<0.01)。结论:以重建的图像作比较,MOF的显示率与原始扫描层厚无关,与重建层厚和重建间隔有关;0.625mm层厚骨重建能提高颅底MOF的显示率;其中5mm层厚螺旋扫描、0.625mm层厚骨重建具有更高性价比。
- 李志忠欧幼宽杨廷桂王志杰吴祺钊王福南林瑜娜连降霞李清清陈千里陈敏莉
- 关键词:颅底骨折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 MSCT薄层轴位加冠状位扫描对鼻骨骨折的诊断价值
- 目的:头面部外伤经常伴有鼻骨骨折,目前常规CT检查往往采用薄层轴位螺旋扫描,存在着误诊和漏诊现象.本文通过采用多层螺旋CT(MSCT)薄层轴位加冠状位螺旋扫描,探讨其对鼻骨骨折的诊断价值.
方法:采用GE BR...
- 李志忠林瑜娜连降霞李清清杨廷桂吴祺钊王福南王志杰欧幼宽阮周清曾国津肖海东
- 关键词:鼻骨骨折
- MSCT后处理技术在外伤性鼻骨微细或隐匿性骨折中的应用被引量:4
- 2014年
- 目的:探讨16层CT后处理技术对外伤性鼻骨微细或隐匿性骨折(micro-or occult-fracture's,MOF,s)的诊断价值.方法:随访颅面部外伤常规CT检查诊断有鼻骨骨折或可疑骨折者,复查时采用轴位颅底5 mm层厚、5 mm层距行螺旋扫描,之后行0.625、1.25、2.5及5 mm高分辨力骨算法重建(简称骨重建),采集数据完整者58例,在工作站上行MPR和VR图像同屏点对点对比观察.按不同重建层厚计算MOF's的显示分值及显示率,进行自身对照.结果:58例均查出有鼻骨MOF's,每例1~7处不等.按重建层厚分组比较鼻骨MOF's分值及显示率:0.62、1.25、2.5、5 mm层厚的显示率分别为100%、88.70%、49.52%、18.27%;经趋势卡方检验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01.02,P<0.001).结论:0.625 mm层厚骨重建无需增加辐射剂量就能提高鼻骨MOF's的显示率,方便、经济,可为法医学鉴定提供客观、科学、准确的依据,性价比高.
- 李志忠杨锦良阮周清杨廷桂吴祺钊王福南欧幼宽王志杰肖海东林瑜娜连降霞李清清曾国津
- 关键词:鼻骨骨折
- 不同状态下Q角对复发性髌骨脱位的临床意义被引量:7
- 2014年
- 目的探讨不同状态下Q角对复发性髌骨脱位的临床意义。方法以2012年8月-2013年3月收治的复发性髌骨脱位女性患者10例(11膝)作为试验组,同期收治的单纯膝关节半月板损伤女性患者20例(20膝)作为对照组。分别测量试验组在伸直位、屈膝30°位(屈曲位)、手法纠正位和手术纠正位Q角,以及对照组伸直位及屈曲位Q角。对两组患者伸直位和屈曲位Q角,两位置Q角差值(伸直位Q角-屈曲位Q角),以及试验组手法纠正位和手术纠正位Q角进行比较。结果试验组伸直位、屈曲位Q角以及两位置Q角差值分别为(17.2±3.6)、(14.3±3.0)、(2.9±1.9)°,对照组分别为(15.2±3.4)、(14.4±3.5)、(0.8±1.7)°,两组间伸直位和屈曲位Q角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试验组两位置Q角差值显著大于对照组(t=3.253,P=0.003)。试验组手法纠正位和手术纠正位Q角分别为(19.8±3.4)°和(18.9±3.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2.193,P=0.053)。结论如女性患者伸直位Q角无明显增大,但屈曲位Q角较伸直位明显改变时,需考虑复发性髌骨脱位可能;对于女性复发性髌骨脱位患者可通过测量术前手法复位髌骨后的Q角,来评估是否需行远端重排术。
- 王志杰陈游李安平龙义
- 关键词:复发性髌骨脱位Q角女性患者
- 内侧髌股韧带重建术治疗复发性髌骨脱位的疗效研究被引量:16
- 2013年
- 目的探讨游离肌腱移植重建内侧髌股韧带的手术方法及治疗复发性髌骨脱位的疗效。方法自2006年6月至2012年7月收治复发性髌骨脱位患者共40例(47膝),男10例(12膝),女30例(35膝),年龄7~51岁,平均19.4岁。全部经膝关节镜检最后确诊,其中43膝采用游离自体半腱肌,4膝采用异体肌腱,通过髌骨双隧道移植重建内侧髌股韧带,镜下动态调整移植肌腱的张力,使髌股关节对合达到正常,并用挤压螺钉将肌腱游离端固定在股骨止点。其中8例(10膝)同时行髌韧带止点内移术。结果有36例(42膝)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3-70个月,平均随访23个月。临床疗效评价包括髌骨主观稳定性评估、Lysholm膝关节评分及Insall疗效标准(1976年)。术后髌骨外推试验和恐惧试验均为阴性。手术前后Lysholm评分术前平均为(63.1±9.1)分,术后评分为(87.1±6.4)分,手术前后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7,P<0.05)。按Insall疗效标准,优良率为85.7%。结论采用以游离肌腱重建MPFL为主的综合术式治疗复发性髌骨脱位,手术效果满意。
- 陈游王志杰黄国良黄添隆李安平
- 关键词:髌骨脱位内侧副韧带髌韧带关节镜检查
- 高分辨率CT在鼻骨骨折诊断中的临床地位
- 自2001年1月以来,收集经本院接诊、同时接受常规X线鼻骨侧位摄片和高分辨率CT(HRCT)鼻骨检查资料完整的鼻部外伤病人94例进行分析,发现HRCT检查后的结合二维、三维骨算法重建显示鼻骨的正常细微结构及鼻骨骨折更清查...
- 李志忠郑秋平徐国城陈昌沙王志杰吴祺钊
- 关键词:高分辨率CT鼻骨骨折显微结构
- 文献传递
- CT检查502例外伤性颅底骨折被引量:6
- 2005年
- 目的:评价CT对外伤性颅底骨折诊断的价值。材料和方法:经CT轴位颅底薄层扫描确诊为颅底骨折的病人502例,分析骨折情况;其中65例病人加作3mm薄层螺旋扫描再作1mm薄层骨算法重建,并与自身常规薄层扫描进行比较。结果:颅前窝骨折者272例、颅中窝骨折者122例,颅后窝骨折者135例;两个颅窝同时骨折者73例,三个颅窝同时骨折者7例;在经两种不同扫描方法检查的65例中比较骨折显示率,常规薄层扫描为80.26%;3mm薄层螺旋扫描再作1mm薄层骨算法重建为100%,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显著性(0.05≥P>0.01)。结论:常规CT轴位薄层扫描能直接显示颅底骨折的直接征象和间接征象,对外伤性颅底骨折的诊断有重要价值;螺旋CT轴位3mm薄层螺旋扫描、1mm薄层骨算法重建能明显提高颅底骨折的显示率。
- 李志忠郑秋平陈昌沙徐国城王志杰吴祺钊戴月真
- 关键词:颅底骨折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