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英
- 作品数:17 被引量:73H指数:4
- 供职机构:绍兴文理学院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浙江省医药卫生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N-乙酰半胱氨酸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中的抗凋亡作用被引量:1
- 2008年
- 用末端脱氧核糖核酸转移酶介导的dUTP缺口末端标记术及碘化丙锭染色后流式细胞仪分析法,分别观察N-乙酰半胱氨酸(NAC)0.1、0.3、0.5 mM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及正常人骨髓细胞体外培养的凋亡率。结果显示,NAC 0.1 mM对MDS患者及正常人的骨髓细胞凋亡率均无影响;0.3 mM只对MDS患者有影响,其凋亡率明显低于正常人(P<0.01);0.5 mM时MDS患者及正常人的凋亡率均明显降低(P均<0.01)。提示NAC 0.3 mM对MDS患者的骨髓细胞有抗凋亡作用,且不影响正常细胞,可试用于MDS治疗。
- 王志英乔振华张子彦
- 关键词: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N-乙酰半胱氨酸细胞凋亡肿瘤坏死因子Α
- 社区获得性肺炎抗感染疗效及降钙素原和超敏C-反应蛋白的水平变化研究被引量:19
- 2017年
- 目的探讨社区获得性肺炎(CAP)的抗感染疗效,观察炎症因子降钙素原(PCT)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在抗感染治疗前后的水平变化规律。方法选取2015年1-12月医院收治的死亡风险中等的CAP患者60例,依据抗感染方式的不同,分为左氧氟沙星组30例和β-内酰胺类联合阿奇霉素组(联合治疗组)30例,监测患者入院时、治疗期间生命体征变化,以及入院第3天及第5天血常规、血hs-CRP和PCT水平,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生命体征、血常规、PCT、hs-CRP、平均住院时间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及入院时生命体征(体温、呼吸、心率)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抗感染时间的延长,左氧氟沙星组患者体温恢复正常时间短于联合治疗组(P<0.05),其余生命体征指标恢复正常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入院时血常规、hs-CRP和PCT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入院第3天左氧氟沙星组较联合治疗组在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恢复正常的百分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第5天时hs-CRP恢复正常的百分率高于联合治疗组(P<0.05)。结论与β-内酰胺类联合阿奇霉素治疗相比,左氧氟沙星治疗中度CAP患者的临床疗效似乎更好,多伴有血白细胞和炎症因子hs-CRP的更多改善。
- 孙光胜王志英鲍洪雅骆晓兰朱巍
- 关键词:社区获得性肺炎左氧氟沙星阿奇霉素降钙素原超敏C-反应蛋白
- 药物改善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细胞无效造血的体外研究
- 2011年
- 目的:探讨N-乙酰半胱氨酸(NAC)和全反式维甲酸(ATRA)对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骨髓细胞粒-单系祖细胞集落数(CFU-GM)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浓度的体外影响。方法:应用甲基纤维素半固体培养法,观察不同浓度NAC和ATRA联用及单用与患者及正常人骨髓细胞体外培养后CFU-GM的变化,应用ELISA方法,观察不同浓度NAC与患者及正常人体外培养后上清液TNF-α浓度的变化。结果:0.3mMNAC浓度使MDS患者CFU-GM增高、TNF-α浓度降低(P<0.01),3μMATRA使MDS患者集落数明显增加(P<0.01),而对正常人无明显影响(P>0.05),NAC与ATRA联用较单用NAC集落数明显增高(P<0.01)。结论:NAC、ATRA可改善MDS无效造血,可试用于MDS的治疗。
- 王志英乔振华张子彦
- 关键词: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N-乙酰半胱氨酸全反式维甲酸集落
- 原发性骨髓纤维化患者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和激活素A变化及意义
- 2012年
- 目的探讨原发性骨髓纤维化(PMF)患者治疗前后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激活素A(βAβA)的变化及意义。方法选取PMF患者24例(PMF组)、健康对照者22例(对照组)。PMF组网状纤维染色分级为+级1例,++级5例,+++级10例,++++级8例;均采用司坦唑醇、沙利度胺、丙戊酸及泼尼松(部分予以输血)治疗,疗程为6个月。PMF组治疗前后、对照组查体时,用ELISA法检测血清TGF-β1和βAβA。比较两组TGF-β1和βAβA水平,分析网状纤维染色分级与血清TGF-β1、βAβA的相关性。结果治疗前,PMF组血清TGF-β1、βAβA高于对照组,P均<0.01;其有效与无效者比较P>0.05。治疗后,PMF组有效与无效者的血清TGF-β1、βAβA比较P<0.05;治疗前后有效者比较P均<0.05,无效者比较P均>0.05。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有效者的血清TGF-β1、βAβAP均>0.05,无效者P均<0.05。相关分析显示,网状纤维染色分级与血清TGF-β1、βAβA水平无相关性(P均>0.05),血清TGF-β1和βAβA无相关性(P>0.05)。结论 PMF患者血清TGF-β1和βAβA变化与其病情和疗效有关。
- 张子彦王国平王志英徐瑞琴杨景纲
- 关键词:原发性骨髓纤维化转化生长因子-Β1激活素A
-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骨髓细胞凋亡率增加的研究
- 2009年
- 应用末端脱氧核糖核酸转移酶(TdT)介导的dUTP缺口末端标记技术(TUNEL)、碘化丙锭染色后流式细胞仪分析两种方法观察35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10例正常人的凋亡率.MDS中难治性贫血(RA)、环形铁粒幼细胞性难治性贫血(RAS)、难治性贫血伴原始细胞增多(RAEB)凋亡率显著高于正常人(P<0.01),难治性贫血伴原始细胞增多-转变型(RAEB-T)凋亡率无明显增高,与正常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说明MDS中RA、RAS、RAEB存在凋亡过度,提示凋亡过度为MDS无效造血机制之一,病情演变至RAEB-T时转为凋亡障碍.抗凋亡疗法可试用于早期MDS.
- 王志英乔振华
- 关键词: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凋亡骨髓
- 不同血糖水平急性脑梗死临床对比分析
- 2012年
- 糖尿病急性脑梗死患者,不仅临床表现严重,预后也差。脑梗死应激引起的血糖升高患者预后问题研究少有报道。我们对近年来应激性血糖升高脑梗死、糖尿病脑梗死及正常血糖的脑梗死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现报道如下:
- 王志英徐志松杨国军包子予
-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患者血糖水平应激性血糖升高糖尿病脑梗死病历资料正常血糖
- 脑心通胶囊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及对细胞炎症因子、凝血功能和血液流变学的影响被引量:18
- 2017年
- 目的:探讨脑心通胶囊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疗效及对细胞炎症因子、凝血功能和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急性脑梗死患者9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49例与对照组49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结合脑心通胶囊治疗。两组疗程均为4周。比较两组治疗疗效,治疗前后NIHSS评分、细胞炎症因子、凝血功能和血液流变学水平的影响,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1.84%)高于对照组(73.47%),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t值=11.681,P<0.05);治疗组治疗后MCP-1和hs-CRP水平低于对照组(t值=18.060、10.528,P<0.05);治疗组治疗后PT、APTT水平水平高于对照组而D-二聚体水平低于对照组(t值=17.054、10.787、10.579,P<0.05);治疗组治疗后血浆黏度、全血黏度高切、全血黏度低切水平低于对照组(t值=6.869、5.754、7.609,P<0.05);两组肝肾功能、心电图、血常规均未见异常,且无明显药物不良反应。结论:脑心通胶囊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疗效明显,可降低血清MCP-1和hs-CRP水平,改善患者凝血功能和血液流变学异常,具有重要研究意义。
- 朱巍王志英鲍洪雅骆晓兰吴明亮
- 关键词:脑心通胶囊急性脑梗死疗效细胞炎症因子凝血功能血液流变学
-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血小板变化与血浆纤溶抑制物和蛋白Z的关系
- 2011年
- 目的探讨初诊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血小板变化与血浆凝血酶激活的纤溶抑制物(TAFI)和蛋白Z的关系。方法初诊原发性MDS患者78例,其中血小板减少59例,血小板正常19例。另取40例同期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各组血浆TAFI和蛋白Z浓度。结果 MDS患者血小板减少、血小板正常及对照组血浆TAFI、蛋白Z浓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MDS患者血小板减少组血浆TAFI水平与血小板计数呈负相关(r=-0.868,P<0.01),血浆蛋白Z水平与血小板计数呈正相关(r=0.924,P<0.01)。MDS患者血小板正常组及对照组血浆TAFI及蛋白Z水平与血小板计数无关。结论初诊MDS患者血小板计数减少时血浆TAFI和蛋白Z水平的变化是一种代偿性的改变,有利于减轻出血倾向。
- 张子彦王志英徐瑞琴杨景纲张敏王国平
- 关键词: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蛋白Z
- 中青年脑梗死发病相关因素研究被引量:2
- 2015年
- 目的探讨中青年脑梗死发病的相关因素.方法选择绍兴文理学院附属医院2010年1月-2014年10月35~45岁脑梗死住院患者105例为脑梗死组,同期体检且无神经症状的正常中青年110人为对照组,收集两组一般资料、实验室检测结果及颈动脉超声结果等资料,分析中青年脑梗死相关因素.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血压病史、糖尿病病史、脂代谢紊乱、吸烟史、肥胖、颈动脉斑块、高半胱氨酸血症和抗心磷脂抗体阳性是中青年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其OR值分别为14.614、5.129、44.970、26.180、45.196、258.786、14.585和5.145.结论高血压、糖尿病、脂代谢紊乱、吸烟、肥胖、颈动脉斑块、高半胱氨酸血症、抗心磷脂抗体阳性与中青年脑梗死发病密切相关,应积极预防与控制.
- 王志英徐志松孙光胜高传生
- 关键词:中青年脑梗死
- 非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状态下急性细菌感染相关性血小板减少46例临床分析被引量:2
- 2011年
- 目的探讨非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状态下急性细菌感染相关性血小板减少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3月—2010年9月我院收治的46例急性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46例患者中男30例,女16例,男∶女=1.88∶1,平均年龄(57.7±10.2)岁;平均发病时间(2.9±1.4)d。发热41例(89.13%),无皮肤黏膜出血,呼吸道感染19例(41.30%),泌尿道感染8例(17.39%);其中轻中度感染34例(73.91%);46例血小板均明显降低,为(42~89)×109/L,平均(71.3±8.2)×109/L,白细胞增高33例(71.74%),C反应蛋白均增高(100%),骨髓巨核细胞数均正常,且无成熟障碍,血小板相关抗体全阴性。有效抗菌治疗后血小板均恢复正常。结论非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状态下急性细菌感染相关性血小板减少明显不同于细菌感染引发的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值得关注。
- 杨国军徐志松王志英韩素芳
- 关键词:细菌感染血小板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