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作者详情>王碧云

王碧云

作品数:14 被引量:62H指数:4
供职机构:浙江省台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浙江省医药卫生科学研究基金中华国际医学交流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放疗
  • 5篇肺癌
  • 4篇细胞
  • 4篇免疫
  • 3篇肿瘤
  • 3篇组织化学
  • 3篇免疫组织
  • 3篇免疫组织化学
  • 3篇化疗
  • 3篇放化疗
  • 2篇递归
  • 2篇递归分割
  • 2篇调强
  • 2篇胸腺
  • 2篇胸腺瘤
  • 2篇食管
  • 2篇全脑
  • 2篇全脑放疗
  • 2篇外周
  • 2篇外周血

机构

  • 14篇浙江省台州医...
  • 2篇南京军区南京...
  • 1篇南京大学医学...

作者

  • 14篇王碧云
  • 9篇胡炜
  • 8篇邵明海
  • 7篇杨海华
  • 7篇王建华
  • 6篇丁维军
  • 5篇杨伟芳
  • 4篇王微
  • 3篇单国平
  • 3篇周超
  • 3篇陈仕林
  • 3篇于长辉
  • 2篇周丽春
  • 1篇周丽珍
  • 1篇陈保富
  • 1篇严英师
  • 1篇周涛
  • 1篇吕冬青
  • 1篇谢优优
  • 1篇卢洪胜

传媒

  • 2篇浙江临床医学
  • 1篇实用肿瘤学杂...
  • 1篇现代中西医结...
  • 1篇中华放射医学...
  • 1篇肿瘤学杂志
  • 1篇浙江医学
  • 1篇肿瘤
  • 1篇现代实用医学
  • 1篇中华放射肿瘤...
  • 1篇中国医药

年份

  • 1篇2019
  • 1篇2016
  • 1篇2014
  • 1篇2011
  • 2篇2010
  • 4篇2009
  • 1篇2008
  • 2篇2007
  • 1篇2006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肺耐药蛋白在人食管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2007年
目的探讨肺耐药蛋白(LRP)在食管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对58例术前未行化疗的食管癌组织切片中的LRP表达进行分析。结果58例食管癌患者中43例LRP蛋白表达阳性,阳性率为74.13%,LRP蛋白表达与癌组织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有关;与癌组织分化程度无关。结论食管癌LRP表达水平与癌组织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有密切关系,可能是食管癌原发性多药耐药的一种重要机制。
王碧云那夕明周丽春
关键词:食管癌肺耐药蛋白淋巴结转移免疫组织化学
重组人内皮抑制素联合同步放化疗对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被引量:6
2019年
目的探讨重组人内皮抑制素联合同步放化疗(化疗方案为长春瑞滨联合卡铂)治疗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122例局部晚期NSCLC患者分别接受同步放化疗(单纯治疗组)76例,重组人内皮抑制素联合同步放化疗(联合治疗组)46例;比较两组患者无进展生存期(PFS)、总生存期(OS)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单纯治疗组疾病客观反应率(ORR)为86.8%,疾病缓解率(DCR)为92.1%;联合治疗组ORR为80.4%,DCR为91.3%;两组患者ORR及DCR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联合治疗组中位PFS及OS(14.5、21.5个月)均明显高于单纯治疗组(9.3、15.0个月),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病理类型亚组分析显示,肺腺癌患者联合治疗组中位PFS高于单纯治疗组(P<0.05),中位O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肺鳞癌患者两组中位PFS及OS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恶心呕吐、放射性肺炎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骨髓抑制、放射性食管炎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3级以上不良反应有骨髓抑制、放射性肺炎。结论重组人内皮抑制素联合同步放化疗能有效改善局部晚期NSCLC患者的生存情况,且未增加严重的不良反应。
徐海玲吕冬青王碧云王苗孟胤男周超王微杨海华
关键词:非小细胞肺癌放化疗
鼻咽癌调强放疗过程中再次计划实施必要性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1
2010年
鼻咽癌的调强放疗已逐渐得到广泛应用,与整体挡铅放疗相比,照射靶区剂量分布有明显改善,同时很大程度降低了周围正常组织和危及器官的受照剂量。鼻咽癌调强放疗的靶区剂量分布变化较大,势必需要尽可能提高定位精度和减少摆位随机误差,从而保证实际照射治疗剂量。
杨海华胡炜丁维军王建华王碧云邵明海杨伟芳王微于长辉单国平
关键词:调强放疗鼻咽癌受照剂量
局部晚期食管鳞癌新辅助同期放化疗患者生活质量与手术可行性的临床研究
周超杨海华周丽珍王碧云孔敏陈保富
肺癌术后患者血清铜锌及其比值测定的临床意义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评价肺癌术后患者血清铜锌及其比值测定的临床意义。方法35例肺癌复发转移患者血清铜、锌及铜/锌比值,与患者术后测定值以及同期院内25例良性患者的检测值比较。结果肺癌术后患者及术后复发患者血清铜水平及铜/锌比值较良性病组高,而血清锌水平较良性病组低,有显著性差异。而肺癌术后复发患者与术后检测值比较,血清铜增高但无显著性差异;血清锌降低、铜/锌比值升高,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血清铜锌及其比值的测定对肺癌术后病情进展的判断有重要意义。
杨伟芳胡炜吴素芳邵明海王碧云
关键词:血清铜血清锌肺癌术后
恶性肿瘤患者外周血CD_4^+CD_(25)^+调节性T细胞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19
2009年
目的探讨恶性肿瘤患者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Tr)细胞比例变化的特点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110例恶性肿瘤患者和35例健康者(对照组)外周血中CD4+CD25+Tr细胞比例。结果恶性肿瘤患者CD4+CD25+Tr细胞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0.01)。随疾病进展恶性肿瘤患者外周血CD4+CD25+Tr细胞比例升高[Ⅰ+Ⅱ期为(14.11±3.83)%,Ⅲ期为(20.54±4.25)%,Ⅳ期为(24.69±3.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1)。结论恶性肿瘤患者外周血CD4+CD25+Tr细胞水平的升高,与恶性肿瘤免疫功能低下及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去除这群细胞可有效诱导肿瘤免疫,为肿瘤治疗提供一种新的思路。
邵明海王建华丁维军胡炜王碧云
关键词:肿瘤免疫组织化学
胸腺瘤微卫星不稳定和杂合性缺失分析被引量:2
2008年
目的:通过检测胸腺瘤微卫星不稳定(microsatellite instability,MSI)和杂合性缺失(loss of heterozygosity,LOH)发生频率,探讨上述遗传学改变与胸腺瘤临床病理的关系。方法:选择5个微卫星多态性标记,从石蜡包埋的存档标本中选取28例胸腺瘤组织和其对应的自身正常对照组织,提取DNA后用PCR扩增,6%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AGE),银染显色后进行MSI和LOH分析。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观察EGFR、p53、Bcl-2及Ki-67在胸腺瘤中表达情况。结果:28例胸腺瘤中有11例出现MSI或LOH。在所检5个位点中D6S1708、TP53、DM、D11S988和D8S136微卫星不平衡发生率分别为21.4%(6/28)、10.7%(3/28)、14.3%(4/28)、10.7%(3/28)和0%(0/28)。D6S1708遗传学改变多为LOH(5/6),DM和D11S988位点分别仅有MSI和LOH。胸腺瘤MSI和LOH发生与患者年龄、性别、是否合并重症肌无力(myasthenia gravis,MG)、组织学分型、临床分期以及免疫组织化学EGFR、p53、Bcl-2、Ki-67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6S1708、TP53、DM和D11S988可以作为研究胸腺瘤微卫星的位点,微卫星不平衡可能在胸腺瘤的发生中起一定作用,但其与胸腺瘤临床病理特点的关系尚需进一步探讨。
邵明海陈仕林胡炜王建华王碧云
关键词:胸腺瘤微卫星不稳定杂合子丢失免疫组织化学
全脑放疗加X线立体定向放射治疗递归分割分析2~3级肺癌脑转移的疗效分析被引量:4
2011年
[目的]探讨肺癌脑转移患者单纯全脑放疗(WBRT)与WBRT+局部X线立体定向放射治疗(X-SRT)的疗效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72例递归分割分析(RPA)2~3级肺癌脑转移患者资料,其中WBRT组36例,WBRT+X-SRT组36例。WBRT组放疗剂量DT30~40Gy/10~20f,WBRT+X-SRT组在WBRT后局部SRT加量DT20~30Gy/2~5f。比较两组生存情况和放射性脑损伤情况。[结果]WBRT组和WBRT+X-SRT组中位生存期分别为7个月和13个月;1年生存率分别为26.6%和54.4%,2年生存率分别为6.6%和31.4%,有统计学差异(χ2=8.555,P=0.003)。WBRT+X-SRT组RPA2级和3级患者的中位生存期均为13个月。WBRT+X-SRT组死于脑内转移者明显少于WBRT组(25.0%vs75.0%,χ2=10.934,P=0.004)。[结论]WBRT+X-SRT治疗能明显提高肺癌脑转移患者的生存率,同时不增加急慢性放射性脑损伤。RPA分级法在肺癌脑转移中可能需进一步完善。
王碧云杨海华胡炜于长辉丁维军王微周丽春单国平严英师
关键词:脑转移全脑放疗立体定向放射治疗
胸部肿瘤放疗前后T细胞亚群变化分析被引量:1
2006年
王碧云胡炜丁维军
关键词:T细胞亚群变化胸部肿瘤放疗前流式细胞仪检测免疫活性细胞
胸腺瘤WHO组织学分型、Masaoka临床分期和预后的关系被引量:12
2007年
目的探讨胸腺瘤WHO组织学分型与Masaoka分期和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65例胸腺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经有经验的病理科医生按WHO组织学分型标准重新分类,并结合患者的Masaoka分期和预后进行分析。结果胸腺瘤A型8例,AB型10例,B1型8例,B2型17例,B3型15例,C型7例,5年生存率分别为:100%,100%,92.6%,82.4%,54.5%,57.8%。Masaoka临床分期,Ⅰ期20例,Ⅱ期18例,Ⅲ期16例,Ⅳ期11例;5年生存率分别为100%,100%,68.6%和35.7%。组织学分型与临床分期的相关性有显著性意义(χ2=39.47,P=0.001)。各组织学分型间生存率的差异(Log-rank=17.17,P=0.004)与不同临床分期间生存率的差异(Log-rank=44.93,P<0.001)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WHO组织学分型与Masaoka分期存在相关性,二者对于评估胸腺瘤的预后均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并提示根治性手术治疗是患者获得长期生存的关键。
邵明海陈仕林卢洪胜周涛王碧云
关键词:胸腺瘤组织学分型预后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