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申家恒

作品数:93 被引量:883H指数:17
供职机构:哈尔滨师范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86篇期刊文章
  • 7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3篇生物学
  • 48篇农业科学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主题

  • 24篇孢子
  • 22篇配子体
  • 22篇孢子发生
  • 19篇超微
  • 19篇超微结构
  • 18篇雄配子
  • 18篇雄配子体
  • 18篇小孢子
  • 17篇配子体发育
  • 16篇胚胎学
  • 16篇小孢子发生
  • 15篇胚胎学研究
  • 14篇雄配子体发育
  • 14篇受精过程
  • 13篇大孢子
  • 13篇胚乳
  • 13篇细胞
  • 13篇雌配子体
  • 12篇大孢子发生
  • 12篇配子

机构

  • 82篇哈尔滨师范大...
  • 20篇黑龙江大学
  • 16篇烟台师范学院
  • 9篇北京大学
  • 7篇东北林业大学
  • 7篇鲁东大学
  • 3篇中国科学院遗...
  • 2篇吉林农业大学
  • 2篇中国农业大学
  • 2篇黑龙江省农业...
  • 1篇河北农业大学
  • 1篇哈尔滨市农业...
  • 1篇中国科学院

作者

  • 93篇申家恒
  • 28篇田国伟
  • 21篇李伟
  • 16篇郭德栋
  • 15篇刘林德
  • 12篇王仲礼
  • 11篇王艳杰
  • 10篇申业
  • 8篇陆俊萍
  • 6篇尚娅佳
  • 6篇丁常宏
  • 5篇孔艳辉
  • 5篇房宇
  • 5篇樊庆颖
  • 4篇丁建庭
  • 4篇方晓华
  • 4篇杨虹
  • 4篇李冉俐
  • 3篇殷华
  • 3篇祝宁

传媒

  • 12篇Acta B...
  • 12篇西北植物学报
  • 9篇哈尔滨师范大...
  • 9篇作物学报
  • 9篇园艺学报
  • 9篇植物学报
  • 7篇植物分类学报
  • 5篇植物研究
  • 4篇武汉植物学研...
  • 2篇生态学报
  • 2篇吉林农业大学...
  • 1篇植物学通报
  • 1篇生物多样性
  • 1篇黑龙江农业科...
  • 1篇大豆科学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中国油料作物...
  • 1篇第六届全国植...
  • 1篇中国植物学会...

年份

  • 1篇2021
  • 4篇2014
  • 5篇2013
  • 5篇2010
  • 9篇2009
  • 1篇2008
  • 4篇2007
  • 6篇2006
  • 4篇2005
  • 6篇2004
  • 3篇2003
  • 2篇2002
  • 1篇2001
  • 4篇1999
  • 8篇1998
  • 4篇1997
  • 3篇1996
  • 2篇1995
  • 4篇1994
  • 1篇1993
9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花粉管通道法转基因技术的细胞胚胎学机理探讨被引量:32
2006年
本文从细胞胚胎学出发,从理论上对花粉管通道、花粉管通道法的转化机理进行了研究。认为,外源DNA进入胚囊的途径,即外源DNA沿着连接柱头与胚囊的花粉管外界面渗入胚囊;外源DNA转化的受体应为合子;外源DNA转化的时期应限定在精卵融合至合子分裂前这一段时期,此时合子细胞壁尚未封闭;外源DNA转化受体的机制可能是外源DNA与处于原生质体状态的合子的随机融合。强调在应用此方法时,应对植物雌蕊结构以及受精经历的时间有全面了解,并列出了一些重要植物授粉后受精过程各阶段的时间,对外源DNA导入部位和方法提出了建议,并分析了花粉管通道法转基因技术转化率较低的原因。
王艳杰申家恒
关键词:花粉管通道法外源DNA导入
野生大豆胚胎学研究被引量:4
1990年
本文观察了野生大豆大、小孢子发生、雌雄配子体发育以及胚和胚乳的发育,其主要结果如下: 1)雄性孢原为表皮下多列细胞。2)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的胞质分裂为同时型。四分孢子主要为正四面体型,少数为左右对称型。3)成熟的花粉粒为二细胞型。4)花药壁的发育属基本型。花药壁为五层细胞组成,从外向内依次为表皮层、药室内壁、二层中层、绒毡层。5)绒毡层细胞为单核,属分泌型绒毡层。6)单子房、倒弯生胚珠,双珠被、厚珠心,亚表皮下多孢原。7)大孢子四分体为线型排列,少数为“T”型排列。合点端大孢子为功能大孢子。胚囊发育属蓼型。8)大孢子发生较小孢子发生稍晚,但其发育速度较快、后期、雌、雄配子体同步成熟。9)胚的发育为柳叶菜型。10)核型胚乳,初生胚乳核先于合子分裂。11)胚乳发育的中、后期,合点端存在胚乳吸器。12)胚珠的合点部位存在着承珠盘结构。
张淑玲张艳馥申家恒
关键词:野生大豆胚胎学小孢子大豆
大豆胚胎学研究被引量:3
1990年
本文对大豆(Glycine max L. Merrill)“黑农26号”的胚胎学进行了观察,主要结论是:1.雄性的孢原为表皮下列多细胞;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的胞质分裂为同时型;多数为四面体形四分体,少数为两侧对称形四分体;成熟花粉粒为二细胞型,表面具三个萌发孔;花药壁发育为基本型,绒毡层为分泌型,其细胞始终保持单核。2.单室子房,2—4个胚珠,弯生,厚珠心;亚表皮下分化出多个大孢子孢原细胞;大孢子四分体多数为直线形排列,少数为“T”字形排列;蓼型胚囊。3.胚的发育为柳叶菜型;核型胚乳;胚柄在胚发育的主要阶段长期存在;合点端存在胚乳吸器。
李慧蓉田国伟申家恒
关键词:大豆胚胎学小孢子雄配子体
甜菜无融合生殖单体附加系M14大孢子发生的超微结构被引量:2
2009年
应用透射电镜技术探求甜菜单体附加系M14(Beta vulgaris L.,VV+1C,2n=18+1)有性生殖大孢子与二倍体孢子生殖大孢子发生时的超微结构特征,了解有性生殖和无融合生殖起始细胞的超微结构差别。甜菜单体附加系M14为兼性无融合生殖体,大孢子发生有韭型、蝶须型和蓼型3种类型。韭型和蓼型大孢子发生时均起源于大孢子母细胞,二分体之前从形态结构上难以区分;减数分裂前期I,细胞核中出现核液泡,形成联会复合体,细胞质改组,细胞壁上沉积胼胝质。韭型大孢子发生时,只进行减数第一次分裂,不发生减数第二次分裂,形成二分体,珠孔端二分体细胞退化,合点端二分体细胞发育为二倍体功能大孢子。蓼型二分体的珠孔端细胞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或分裂过程中退化,合点端细胞经减数第二次分裂形成两个细胞,构成三分体,最终合点端大孢子发育为单倍体功能大孢子。蝶须型大孢子发生是M14中唯一的二倍体孢子无融合生殖方式,其大孢子发生时大孢子母细胞不发生减数分裂,不出现核液泡,未形成联会复合体,无细胞质改组,细胞壁上缺乏胼胝质的沉积和缺乏胞间连丝,这些可作为二倍体孢子无融合生殖的鉴定指标。
丁常宏申家恒郭德栋尚娅佳陆俊萍
关键词:兼性无融合生殖大孢子发生超微结构
大车前胚乳发育的超微结构研究被引量:1
2014年
采用透射电镜技术对大车前(Plantago major L.)胚乳发育的超微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大车前为细胞型胚乳;初生胚乳核经一次横分裂产生1个珠孔室细胞和1个合点室细胞;珠孔室两次纵向分裂一次横向分裂形成2层8个细胞,位于上层的4个细胞发育为4个珠孔吸器,位于下层的4个细胞发育为胚乳本体;合点室细胞进行一次核分裂,发育为两核的合点吸器。(2)珠孔吸器呈管状插入珠被组织,珠孔端细胞壁加厚呈现少量分支并具有壁内突,壁内突周围细胞质里分布着大量线粒体、粗面内质网、高尔基体、质体等,细胞核与核仁明显,细胞质浓厚,代谢活动旺盛;球胚期,珠孔吸器的体积呈现最大值,珠孔吸器周围的珠被组织均被水解,形成明显的空腔。珠孔吸器从珠被组织吸收并转运营养物质至胚乳本体,参与胚乳的构建与营养物质的贮藏。球胚后期,珠孔吸器逐渐退化。(3)4个胚乳本体原始细胞具旺盛的分生能力,经不断的平周与垂周分裂增加胚乳细胞数目,使胚乳本体呈现圆球体状,并将胚包围其中;珠孔吸器、合点吸器以及珠被绒毡层吸收转运的营养物质贮存在胚乳本体;球胚后期,随着胚柄的退化,胚体周围的胚乳细胞被水解,为发育的胚所利用。(4)合点吸器的2个细胞核与核仁巨大,线粒体、质体、高尔基体、内质网主要绕核分布,液泡化明显;胚体与胚乳本体的体积增大,逐渐将合点吸器向胚珠合点部位挤压,合点吸器周围的合点组织逐渐被水解,形成巨大空腔。合点吸器自珠心组织吸收并转运营养物质至胚乳本体,参与胚乳的结构构建与营养物质的贮藏。球胚后期,合点吸器逐渐失去功能,呈现退化状态。
樊庆颖申家恒李伟王艳杰孔艳辉房宇
关键词:超微结构胚乳吸器
平贝母胚胎学研究被引量:8
1990年
平贝母(Fritillaria usuriensis Maxim.)花药壁的发育为基本型。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时的胞质分裂为连续型。四分孢子呈左右对称式排列。生殖细胞最初形成的壁为胼胝质的。散粉时的花粉粮为二细胞型。双珠被,薄珠心,倒生胚珠;胚囊发育属贝母型;成熟胚囊为七核组成的六细胞胚囊。双受精作用属于有丝分裂前配子融合类型。受精结束时未见到雌雄性核仁的融合。初生胚乳核的分裂先于合子的分裂;胚乳发育为核型;胚的发育属柳叶菜型。种子成熟时胚乳细胞未被吸收,没有胚的分化。
李玉芬申家恒
关键词:平贝母胚胎学
短柄五加种子结构、后熟作用及其细胞化学研究被引量:21
1998年
短柄五加EleutherococusbrachypusHarms种子为扁肾形,种皮由一层细胞构成。种子脱落时,胚为心形胚期,胚周围的胚乳细胞解体形成液样囊腔,并包裹胚,胚细胞中存在较多蛋白质,胚乳细胞贮存大量蛋白质颗粒和脂类,但两者均未见多糖颗粒。有萌发潜能的种子只占全部种子的9.27%。在试验地种植条件下饱满种子经18~19个月后萌发,出苗率为1.67%,该过程细胞化学特点是胚细胞中蛋白质含量逐渐减少,并逐渐积累少量多糖颗粒。种子经变温层积处理6个月即可完成后熟过程,其细胞化学特点是胚细胞中蛋白质含量逐渐减少,但在心形胚后期即已积累大量多糖颗粒,并一直保持至胚完全发育成熟。经比较短柄五加与刺五加的种子结构、后熟作用及其细胞化学特点,认为短柄五加种子质量差、自然状态下后熟时间长和出苗率低是短柄五加致濒的重要生殖因素,并提出了相应保护方法。
田国伟王仲礼刘林德刘林德
关键词:短柄五加细胞化学濒危植物
刺五加花的形态学及雄蕊异长现象的观察被引量:30
1997年
刺五加Eleuthercoccocus senticosus(Rupr.et Maxim)Maxim.具有花丝长度不同的三种植株类型, 本文报道了其花序和花的形态结构,开花式样,异长雄蕊现象及相应的花柱长度。结果表明:长花丝长3.96~4.44mm,短花丝长0.45~0.93mm,中花丝长2.16~3.08mm。伴随异长雄蕊特征的其它表现在于花药大小、花药形状和颜色、花粉大小、花粉数量、柱头宽度和雌雄蕊育性。其中,长花丝对应的花药饱满、白色、花粉量大、花柱较短、雌性败育;短花丝对应的花药小、黄褐色、无花粉、花柱较长、雌性可育;中花丝对应的花药中等、花粉粒较大、雄性半不育、雌性可育。据此,刺五加被认为是单全异株的,其长花丝类型是雄性、短花丝类型是雌性、中花丝类型是两性的。另外,对三种性别形态类型的关系进行了讨论,并认为将雌株作为变种“短蕊刺五加”var.brevistaminea显然是不恰当的。
刘林德王仲礼田国伟申家恒
关键词:五加科刺五加形态学雄蕊
刺五加的有性生殖与营养繁殖被引量:44
1997年
刺五加Eleuthercococcus senticosus(Rupr.et Maxim.)Maxim,既可进行有性生殖,又可进行营养繁殖。本文报道其三类花丝长度不同的植株每个花序的花朵数量、座果率、饱满种子率及根茎形态和形态发生的某些特点。通过人工授粉,检测了其繁育系统。结果表明:长花丝植株不座果,短花丝植株座果,但不同年份、不同生境中座果率不同,中花丝植株也座果但饱满种子率较低。在正常年份,短花丝植株 的座果率接近40%,并且林缘的座果率稍高于皆伐迹地和次生林下的。考虑到中花丝植株在所研究地区居群数很少,我们认为绝大多数刺五加种子是异花传粉的产物,其有性生殖与营养繁殖相配合,在无人为破坏的前提下,该物种不应该濒危。
刘林德王仲礼田国伟申家恒
关键词:五加科刺五加营养繁殖有性生殖
水稻双受精过程的细胞形态学及时间进程的观察被引量:13
2009年
应用常规石蜡切片和荧光显微镜观察水稻(Oryza sativa)受精过程中雌雄性细胞融合时的形态特征及时间进程,确定合子期,为花粉管通道转基因技术的实施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授粉后,花粉随即萌发,花粉管进入羽毛状柱头分支结构的细胞间隙,继续生长于花柱至子房顶部的引导组织的细胞间隙中,而后进入子房,在子房壁与外珠被之间的缝隙中向珠孔方向生长,花粉与花粉管均具有明显的绿色荧光。花粉管经珠孔及珠心表皮细胞间隙进入一个助细胞,释放精子。精子释放前,两极核移向卵细胞的合点端;两精子释放于卵细胞与中央细胞的间隙后,先后脱去细胞质,然后分别移向卵核和极核,移向卵核的精核快于移向极核的精核;精核与两极核在向反足细胞团方向移动的过程中完成雌雄核融合。大量图片显示了雌雄性核融合的详细过程以及多精受精现象。水稻受精过程经历的时间表如下:授粉后,花粉在柱头萌发;花粉萌发至花粉管进入珠孔大约需要0.5小时;授粉后0.5小时左右,花粉管进入一个助细胞,释放精子;授粉后0.5-2.5小时,精卵融合形成合子;授粉后约10.0小时,合子第1次分裂,合子期为授粉后2.5-10.0小时;授粉后1.0-3.0小时,精核与两极核融合;授粉后约5.0小时,初生胚乳核分裂。
丁建庭申家恒李伟杨虹
关键词:双受精受精过程水稻花粉管生长
共10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