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祝蕾

作品数:6 被引量:44H指数:4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病理科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市卫生局科研基金上海市人才发展基金上海市科学技术发展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肿瘤
  • 3篇临床病理
  • 3篇病理
  • 2篇蛋白
  • 2篇荧光定量
  • 2篇肉瘤
  • 2篇软组织
  • 2篇微转移
  • 2篇淋巴
  • 2篇淋巴结
  • 2篇免疫
  • 2篇病理学
  • 2篇肠肿瘤
  • 1篇定量聚合酶链...
  • 1篇荧光
  • 1篇荧光定量PC...
  • 1篇荧光定量聚合...
  • 1篇影像
  • 1篇影像学
  • 1篇影像学检查

机构

  • 6篇复旦大学附属...

作者

  • 6篇祝蕾
  • 2篇王坚
  • 1篇王春萌
  • 1篇颜歌
  • 1篇程玉书
  • 1篇杨银龙
  • 1篇胡培安
  • 1篇叶延伟
  • 1篇周晓燕
  • 1篇唐峰
  • 1篇李百周
  • 1篇彭卫军
  • 1篇周正荣
  • 1篇师英强
  • 1篇杜祥
  • 1篇罗建民
  • 1篇邹丽萍

传媒

  • 1篇中国癌症杂志
  • 1篇中华病理学杂...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肿瘤防治研究
  • 1篇肿瘤
  • 1篇中华普通外科...

年份

  • 2篇2009
  • 3篇2008
  • 1篇2007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硬化性横纹肌肉瘤的临床病理学分析被引量:4
2007年
目的探讨硬化性横纹肌肉瘤(SRMS)的临床病理学特征,以及与胚胎性横纹肌肉瘤(ERMS)和腺泡状横纹肌肉瘤(ARMS)之间的关系。方法观察4例 SRMS 的临床特点、光镜形态,以免疫组织化学染色[En Vision 法;波形蛋白、结蛋白、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肌特异性肌动蛋白(MSA)、生肌蛋白、肌调节蛋白(Myo D1)、高分子量钙调结合蛋白(h-CALD)、CD31、CD34、第Ⅷ因子相关抗原、S-100蛋白、细胞角蛋白(AE1/AE3)和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激酶(ALK1)]确定免疫学表型。结果 4例均发生于成年人,平均年龄41.5岁。男性2例,女性2例。肿瘤分别位于左腕部、右大腿、右颊部和右面部,直径大小为2.5~10.0 cm,平均5.7 cm。镜下以含有大量玻璃样变的基质为特征,类似原始的骨样组织或软骨样基质。瘤细胞主要由原始的小圆形细胞组成,其排列方式呈多样化,包括条束状、索状、列兵样、梁状、微腺泡状和假血管样排列等。除1例可见少量的横纹肌母细胞外,其余3例均未见横纹肌母细胞,也未见花环状多核巨细胞。2例的局部区域还含有梭形细胞成分,其中1例类似梭形细胞横纹肌肉瘤,另1例类似周围神经肿瘤。免疫组织化学标记显示,瘤细胞弥漫强阳性表达 Myo D1,而结蛋白多为灶性表达,生肌蛋白多为阴性或仅为灶性阳性。3例表达MSA,2例表达α-SMA,但不表达 h-CALD。S-100蛋白、CD31和 ALK1等标记均为阴性。结论 SRMS在形态上和免疫学表型上与 ERMS 和 ARMS 均有所不同,但在细胞遗传学上与 ERMS 关系密切。熟悉 SRMS 的形态特征和免疫学表型有助于识别这种少见的横纹肌肉瘤亚型及与其他硬化性肿瘤相鉴别。
祝蕾王坚
关键词:软组织肿瘤横纹肌肉瘤免疫组织化学
荧光定量PCR检测pN0期结直肠癌淋巴结中CK20mRNA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2008年
目的探讨N0期大肠癌淋巴结微转移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62例行根治术的N0期大肠癌患者的548枚淋巴结中细胞角蛋白20(cytokeratin,CK20)mRNA的表达。结果本组62例N0期大肠癌患者的548枚淋巴结中,有24例(39%)共55枚(10.0%)淋巴结中检出微转移。其中第Ⅰ、第Ⅱ、第Ⅲ组淋巴结微转移率分别是15.8%、5.0%和3.3%。微转移与患者年龄、性别、肿瘤大小、肿瘤部位和分化程度等无关,但与肿瘤浸润深度相关(x^2=5.462,P〈0.05)。结论检测N0期大肠癌淋巴结中CK20mRNA的表达可对精确临床分期、了解淋巴结微转移分布及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陈维香费绍华祝蕾伍建丁君陶祥
关键词:角蛋白淋巴结微转移
小干扰RNA靶向抑制埃兹蛋白对肠癌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被引量:4
2008年
目的:探讨细胞膜与细胞骨架连接的埃兹蛋白(Ezrin)对肠癌细胞生长和侵袭转移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肠癌细胞系(Lovo,SW480)作为研究材料,采用小干扰RNA(small interfering RNA,siRNA)方法下调Ezrin的表达,分别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印迹法检测siRNA对Ezrin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的下调及下调作用随干扰时间的变化。根据Western印迹法检测结果,选取Ezrin蛋白表达最低的时间点检测干扰后肠癌细胞生物学行为的改变。运用CCK-8法检测2株细胞干扰前后增殖能力的改变,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和细胞凋亡,Transwell实验检测肠癌细胞侵袭和转移能力的变化。结果: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印迹结果显示,Ezrin siRNA对Ezrin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有显著的下调作用。下调Ezrin蛋白后,2株肠癌细胞S期细胞比例略有下降,G1期细胞比例略有上升,与对照组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株细胞凋亡指数增加,与对照组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细胞的运动侵袭能力下降,穿过人工基底膜的细胞数量明显减少,与干扰前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Ezrin在肠癌生长和侵袭转移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有可能成为抑制肠癌发生发展的新靶点。
颜歌周晓燕邹丽萍杨银龙祝蕾罗建民杜祥
关键词:肠肿瘤
腺泡状软组织肉瘤的影像学特征及临床病理表现被引量:28
2009年
背景与目的:腺泡状软组织肉瘤罕见,其影像学表现至今尚未见系统研究,本文旨在探讨腺泡状软组织肉瘤(alveolar soft part sarcomas,ASPS)的临床特征和影像学表现,以提高诊断的准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经病理证实的腺泡状软组织肉瘤的临床特征和影像学表现,所有患者(术前或活检前)均行X线、CT或MR检查。其中,9例行X线平片检查,9例行CT检查,6例行MRI检查。所有切除或活检组织均行HE染色,5例患者有比较完整的免疫组化结果。结果:ASPS发病年龄较轻,80%(8/10)为30岁以下。多表现为无痛性肿块。3例就诊时已有肺转移。70%(7/10)发生于下肢深部软组织以及臀部。另3例分别位于胸壁、颈部及眼眶内。ASPS的CT表现为软组织肿块影,增强后呈明显不均匀强化。MRI表现为T1WI等或略高信号,T2WI高信号,肿瘤内外可见血管流空信号,增强后肿瘤呈不均匀明显强化。镜下ASPS是由嗜伊红色的大多边形上皮样细胞组成,呈特征性的器官样或腺泡状排列,腺泡之间为衬覆单层扁平内皮细胞的裂隙状或血窦样毛细血管网。免疫组化显示3例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阳性,两例抗淀粉酶消化染色(PAS)阳性,1例MyoD1横纹肌特异肌调节蛋白阳性(胞质染色),1例Desmin结蛋白阳性。结论:ASPS虽然是少见软组织肉瘤,但影像学很有特点,结合临床、影像和病理表现是诊断的关键。
胡培安周正荣王坚彭卫军程玉书祝蕾唐峰
关键词:软组织肉瘤病理学影像学检查
贲门癌与胃窦部癌的临床病理指标及免疫组化指标差异性分析被引量:6
2009年
目的分析常用免疫组化指标在贲门癌与胃窦部癌中的差异性表达及与临床病理资料的相关性。方法从2005年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胃癌手术患者的石蜡包埋标本中,随机抽取临床病理资料完整的标本211例,包括贲门癌标本110例,胃窦部癌标本101例。通过免疫组化Envision两步法,检测以上标本常见免疫组化指标的表达情况。通过SPSS12.0软件对临床病理资料及免疫组化结果建立数据库。结果贲门癌与胃窦部癌相比,临床病理分期、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情况等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P21、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Neu)、谷胱甘肽S转肽酶(GST-π)在贲门癌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0.0%(88/110)、30.9%(34/110)、92.7%(76/82),而在胃窦部癌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7.0%(65/97)、16.7%(16/96)、74.5%(41/5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34、0.017、0.003)。在贲门癌标本中,P21与P27、上皮生长因子受体(ECFR)呈正相关;P27与EGFR、拓扑异构酶Ⅱ(TOPOⅡ)之间亦呈正相关;而GST-IT与TOPOⅡ亦呈正相关(r=0.255,P=0.021)。而在胃窦部癌标本中,GST-π与EGFR、TOPOⅡ、Her-2/Neu均呈正相关,与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呈负相关;P27与P53之间亦存在正相关(r=0.275,P=0.042)。结论临床病理多项指标和P21、Her-2/Neu、GST-π等分子标记物在贲门癌和胃窦部癌中存在差异,提示不同部位的胃癌发生发展过程中可能存在不同的分子机制。
叶延伟师英强王春萌李百周祝蕾
关键词:胃肿瘤幽门窦
荧光定量PCR对N0期结直肠癌淋巴结微转移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2
2008年
目的探讨N0期大肠癌淋巴结微转移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检测45例行根治术的N0期大肠癌患者的453枚淋巴结中细胞角蛋白20(cytokeratin,CK20)mRNA的表达以检出微转移。结果45例N0期大肠癌病人的453枚淋巴结中,有20例(44.4%)共46枚(10.2%)淋巴结检出微转移。微转移与患者年龄、性别、肿瘤大小、分化程度等无关,但与肿瘤浸润深度相关(χ2=5.445,P<0.05)。20例微转移患者与25例无微转移患者平均随访时间分别为19.6和21.4月。20例微转移患者中7例发生复发转移,5例死亡;而无微转移25例中仅1例因复发转移而死亡(χ2=7.305,P<0.05)。有微转移组和无微转移组的生存率分别是75.0%(15/20)和96.0%(24/25),两组患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40,P<0.05)。结论CK20mRNA的FQ-PCR是检测N0期大肠癌淋巴结微转移灵敏而特异的方法,可对精确临床分期、判断患者预后及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陈维香费绍华祝蕾伍建丁君陶祥
关键词:结肠直肠肿瘤淋巴转移微转移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