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秦文

作品数:9 被引量:11H指数:2
供职机构:同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杭州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社会学经济管理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政治法律
  • 2篇经济管理
  • 2篇哲学宗教
  • 2篇社会学

主题

  • 3篇社会
  • 2篇调查数据
  • 2篇性暴力
  • 2篇中国语境
  • 2篇社会转型
  • 2篇群众
  • 2篇群众路线
  • 2篇民生
  • 2篇公众
  • 2篇暴力
  • 1篇道德
  • 1篇伊斯兰
  • 1篇伊斯兰教
  • 1篇以人为本
  • 1篇隐忧
  • 1篇印度教
  • 1篇正义
  • 1篇人为本
  • 1篇社会公众
  • 1篇社会正义

机构

  • 9篇同济大学

作者

  • 9篇秦文
  • 3篇郭强

传媒

  • 1篇学术交流
  • 1篇观察与思考
  • 1篇湖北社会科学
  • 1篇学习与实践
  • 1篇南亚研究
  • 1篇前沿
  • 1篇海南广播电视...
  • 1篇泰山学院学报
  • 1篇中共南京市委...

年份

  • 1篇2015
  • 7篇2014
  • 1篇2013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经济发展背后的社会隐忧——关于印度性暴力问题再解析
2014年
印度经济腾飞令世人瞩目,然而频频发生的性暴力案件却让这个曾经的文明古国、当时的经济大国声名狼藉。印度快速发展的城市化进程与相对滞后的文化软实力建设、经济快速发展与加剧社会分化贫富悬殊,使得社会矛盾尖锐,社会治安不断恶化。政治、经济、文化体制所造成的印度社会性别歧视在不断激化的社会矛盾中逐渐衍化成严重性暴力犯罪。这提示我们:社会持续健康发展,需要实现经济硬实力与文化软实力协同并进,将公平、正义、平等、法治理念融汇到国家政治、经济、文化建设之中。
秦文
关键词:社会性暴力
宗教多元化背景下的印度婚姻家庭法改革刍议——以印度教与伊斯兰教为例
2014年
印度自20世纪中期以来开始了大规模的属人法改革运动,婚姻家庭法改革首当其冲。这场主旨为"统一化"、"世俗化"的法律改革,在宗教多元化背景下,面临诸多现实困境。印度教徒与伊斯兰教徒人数占全印度人口总数的94%。传统风俗、宗教信仰的交互碰撞以及印度教民族主义与伊斯兰原教旨主义所引发的教派纷争,使得印度婚姻家庭法改革屡屡受挫。"Shah Bano"案正是这一现实问题的真实写照。因此,在宗教多元化的特定背景下,只有确立宗教宽容、平等互信的基本理念,才有可能成功推进法律统一化与世俗化改革的进程。
秦文
关键词:婚姻家庭法
论新时期党的群众路线的实践路径
2014年
群众路线是中国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事业取得胜利的法宝。它坚持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基本思想的精神元素,又汲取了中国传统"民本"思想的精华,创造性地运用于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建设与改革实践。从超越民本到以人为本,从解决温饱到保障民生,从缩小差距到共同富裕,是新时期党的群众路线的深度落实,是将马克思主义"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伟大社会理想中国化、现实化,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践路径。
秦文
关键词:群众路线以人为本民生
“美丽中国”语境下“旁观者”现象透析
2015年
现代性的展开,既昭示着科学技术的伟大变革带来人们生活世界的日新月异,也显现出工具理性的大肆扩张造成人的主体性丧失与主体间疏离的负面后果,"旁观者"现象便是其衍生品之一。随着世俗主义、自由主义的纷至沓来,自然的神秘面纱被揭除,曾经坚固的道德信仰消散于无形,价值规约失去载体,在理性与常识的控制下,受情感支配的道德冲动被抑制,移情唤起的动机被搁浅,"旁观"成为理性计算与常识判断后的选择。在相互依存的生活空间,"旁观"不仅是一种耻辱,更是一种罪恶。因此,从旁观者向行动者转化,既应在理论的维度上重塑道德信仰,重建主体间的信任与关怀,在社会共同体中形塑自我,还应着眼于在建设"美丽中国"的实践中,大力培育和谐、友善、互助的核心价值信仰,通过公民性社区的建立增进成员间团结,并发挥司法的能动性,最大限度地维系伦理道德底线。
秦文郭强
关键词:旁观者道德
转型期我国公众精神生活的碎片化特征及整合路径--基于“现阶段社会公众精神生活水平调查”数据的分析被引量:1
2014年
"现阶段社会公众精神生活水平调查"数据显示,社会转型期我国公众精神生活主流是健康的,对于传统文化与美德具有较强的认同度。然而西方功利主义、消费主义、实用主义的全球化扩散,不断冲击与挤压着社会公众的精神世界,我国公众精神生活领域面临着价值体系缺失、生活意义失落、物欲主义盛行的现实困境。本文通过直观的数据展示,对当前公众精神信仰、精神生活方式以及参与公共空间状况等多项数据指标进行分析,认为转型期社会公众精神生活呈现碎片化的状态,提出应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引领积极向上的精神旨趣与生活信念,拓宽社会交往的公共空间,增强公众的社会认同感与归属感。
秦文郭强
关键词:社会转型碎片化
“美丽中国”语境下的经济增长与社会正义——基于马克思主义正义观的视角被引量:1
2013年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取得较大幅度增长,然而经济总量的增加,并不必然地产生公平与正义。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中,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已进入敏感期,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矛盾凸显。在经济转型与制度改革的关键时期,党的十八大为我们勾勒出"美丽中国"的发展蓝图,其中蕴含了人民富裕、国家富强、环境友好、和谐发展等丰富内容。我们应以马克思主义科学的、历史的、辩证的正义观为价值准则,倡导勤劳致富,促进起点公平、机会均等,维护环境正义,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增长与社会的和谐发展。
秦文
关键词:经济增长社会正义马克思主义
女性主义视角下的印度性暴力问题解析被引量:6
2014年
近年来印度频发的性暴力事件,使得"男权文化的侵犯性"成为媒体热议的焦点。本文从女性主义视角解析印度性暴力事件频发的历史文化及社会根源,发现印度传统经典尊崇女神与歧视女性的双重塑造、印度教徒道德与信仰二元化的宗教实践、缺乏性别视角的法律文本与实践,是造成印度男权文化强盛、性别歧视严重以及性暴力频发的根本原因,而快速的城市化进程与城乡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均衡,则加剧了性别关系的紧张。由此本文认为,大力发展生产力有助于破除传统观念,将社会性别意识纳入政治与法治建设,积极营造性别平等的社会环境,才能从根本上祛除印度社会男权文化的侵犯性,建立双性和谐的美好社会。
秦文
关键词:女性主义性暴力
从人本到民本:党的群众路线的新视角
2014年
群众路线是中国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事业取得胜利的法宝。它既吸收了中国传统"民本"思想的精华,又汲取了马克思主义"人本"思想的精神元素,创造性地运用于中国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实践。党的十八大重提群众路线,并特别强调指出,贯彻落实群众路线要以人为本,充分保障民生,努力实现社会的公平与正义。从传统民本思想到马克思主义人本理论,从以人为本到保障民生、实现民富,每一步都体现了群众路线的具体实践与深度落实,是将马克思主义"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伟大社会理想中国化、现实化,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践路径。
秦文
关键词:群众路线民本人本民生
社会建设研究社会转型期公众精神生活的断裂样态及弥合路径——基于“现阶段我国公众精神生活水平调查数据”的分析被引量:3
2014年
中国正经历着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快速转型,急剧的社会变迁与结构分化,对人们的精神生活产生巨大的冲击,以社会断裂为背景的精神生活的断裂样态越发显现。现阶段我国公众精神生活水平调查显示,物质生产力的发展,使人们生活的便利度与丰裕度明显提高,然而精神生活水平却没有同步递增。信仰的缺失、物欲的膨胀,不断冲撞着人们的精神世界。日益加剧的社会分化,更是迫使人与人、人与社会间的张力不断加大。鉴于此,探讨精神生活断裂的弥合路径,应着力于统一价值信仰的主导性与多样性,平衡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的关系,并努力促进社会公平,实现发展性成果全民共享,以提高社会公众的精神生活水平。
秦文郭强
关键词:社会转型弥合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