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穆小波

作品数:3 被引量:9H指数:2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篇延髓
  • 1篇诱发电位
  • 1篇运动诱发电位
  • 1篇神经阻滞
  • 1篇鼠脑
  • 1篇术中唤醒
  • 1篇术中唤醒试验
  • 1篇髓质
  • 1篇切口
  • 1篇切口痛
  • 1篇注药
  • 1篇注药方式
  • 1篇显像
  • 1篇麻醉
  • 1篇麻醉方案
  • 1篇脑干
  • 1篇唤醒试验
  • 1篇肌间沟
  • 1篇肌间沟臂丛
  • 1篇肌间沟臂丛阻...

机构

  • 3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北京积水潭医...
  • 1篇吉林大学第一...
  • 1篇英德市人民医...

作者

  • 3篇岳云
  • 3篇穆小波
  • 2篇巫志国
  • 2篇吴安石
  • 2篇王云
  • 1篇周海滨
  • 1篇徐诚实
  • 1篇冯春生

传媒

  • 1篇中华麻醉学杂...
  • 1篇麻醉与监护论...
  • 1篇国际麻醉学与...

年份

  • 1篇2012
  • 1篇2010
  • 1篇2008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切口痛大鼠脑干嘴端腹内侧髓质谷氨酸和γ-氨基丁酸释放的动态变化
2010年
目的探讨切口痛大鼠脑干嘴端腹内侧髓质谷氨酸和弘氨基丁酸释放的动态变化。方法雄性SD大鼠,体重250—300g,麻醉下于右侧脑干嘴端腹内侧髓质内置入微透析导引管。恢复5d后,选择12只无神经行为学障碍的大鼠,随机分为2组(n=6):A组仅吸入1.2%异氟醚5min;B组吸入1.2%异氟醚5min,同时制备右足底切口痛模型。分别于术前(基础状态)、术后3h、1d,2d、3d时收集微透析液20μl,采用高压液相法测定微透析液内谷氨酸和弘氨基丁酸浓度,各神经递质的释放水平以各时点测定值与基础值的百分数表示。结果与基础值比较,B组术后1d时谷氨酸的释放水平升高(P〈0.01),术后2、3d时谷氨酸的释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h、1d、2d,3d时γ-氨基丁酸的释放水平升高(P〈0.01);与A组比较,B组术后1d时谷氨酸的释放水平升高,术后3h、1d,2d、3d时γ-氨基丁酸的释放水平升高(P〈0.01)。结论大鼠术后脑干嘴端腹内侧髓质谷氨酸和γ-氨基丁酸的释放增加,可能改变了下行疼痛调控通路的功能。
王云冯春生巫志国穆小波吴安石岳云
关键词:延髓
不同麻醉方案在术中唤醒试验中的应用被引量:2
2008年
相比体感诱发电位(SSEP)和运动诱发电位(MEP),手术唤醒试验具有简单、安全、可靠、无特殊设备要求的优点,因而在临床广泛应用于大脑皮质功能区手术及脊柱侧弯矫形手术。如何进行快速、安全、平稳的唤醒试验对麻醉医师术中管理水平提出了巨大的挑战。本文就不同麻醉方法和药物在唤醒试验中的应用及其对唤醒时间、苏醒质量的影响做一综述。
岳云巫志国王云穆小波
关键词:麻醉唤醒试验运动诱发电位
超声引导不同注药方式肌间沟臂丛阻滞的效果比较被引量:7
2012年
目的比较超声引导肌间沟臂丛阻滞方式对麻醉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拟行肩部或上肢手术的患者90例,ASAⅠ-Ⅱ级,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成3组(每组30例),用0.5%的罗哌卡因进行肌间沟臂丛阻滞。S组:超声引导单点注射组;M组:超声引导多点注射组;R组:超声引导减药注射组。S组和M组各给予0.5%的罗哌卡因30m1,R组臂丛各干均被局麻药包裹呈“甜圈征”即停止局麻药注射。结果s组前臂内侧皮神经、臂内皮神经平均起效时间(9.2±3.1)min和(10.6±.2.8)rain明显长于M组(7.6±2.3)min和(6.0±2.2)min和R组(8.2±2.6)min和(7.6±2.7)min;S组臂内皮神经阻滞完善率(60%)明显低于M组(100%)和R组(94.3%);M组并发症发生率(60%)明显高于S组(20%)。结论超声引导多点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可以加快前臂内侧皮神经和臂内侧皮神经起效时间,提高臂丛阻滞完善率,但与单点和减药注射组相比并发症发生率增加。
周海滨吴安石徐诚实穆小波岳云
关键词:超声显像臂丛神经阻滞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