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清
- 作品数:9 被引量:46H指数:4
-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附属上海市第五人民医院检验科更多>>
- 发文基金:上海市卫生局科研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多药耐药铜绿假单胞菌消毒剂、灭菌剂耐药基因研究被引量:5
- 2010年
- 目的调查6种消毒剂、灭菌剂耐药基因(smr、smr-2、qacE△1t、ehA、oqxA、merA)在铜绿假单胞菌分离株中的存在和变化情况。方法收集复旦大学附属上海市第五人民医院2009年5-11月分离自住院患者送检痰液标本的铜绿假单胞菌共20株,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及序列分析的方法分析6种消毒剂、灭菌剂耐药基因。结果 20株铜绿假单胞菌中,smr基因均有检出(100%),qacE△1基因和merA基因阳性株数分别为12株(60%)和11株(55%),而smr-2t、ehA、oqxA基因未检出;3种阳性基因以3种阳性模式存在,其中3种基因同时检出的模式:smr+qacE△1+merA检出率最高,共11株(55%);3号株merA基因与美国NCBI中已登录的序列均不同,为新亚型。结论该组铜绿假单胞菌检出消毒剂、灭菌剂耐药基因,且阳性率高,提示该组菌多数已耐消毒剂、灭菌剂,所以要严格控制对泛用消毒剂、灭菌剂的使用;铜绿假单胞菌进行6种消毒剂、灭菌剂耐药基因检测研究为国内首次,检出smr基因亦为国内首次报道。
- 章清魏丽王金铎
- 关键词:铜绿假单胞菌消毒剂多药耐药
- 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质粒β-内酰胺酶检测被引量:1
- 2004年
- 目的 了解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产质粒β-内酰胺酶的类型、检测方法及耐药性。方法 用 NCCL S确证试验检测超广谱β-内酰胺酶 ,根据表型、纸片协同试验及头孢西丁三相试验检测 Amp C酶。结果 835株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 ,共检测出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菌株 2 2 0株 ,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总 ESBL s发生率为 2 6 % ;根据头孢西丁三相试验结果 ,表现为产 Amp C酶的菌株共有 36株 ,检出率为 4 .31% ,表型鉴别高产Amp C酶 ,表现为产 Amp C酶的菌株共有 37株 ,检出率为 4 .4 3% ,与头孢西丁三相试验符合率为 97.3% ;纸片协同试验表现为产 Am p C酶的为 32株 ,检出率为 3.83% ,与头孢西丁三相试验符合率为 88.9%。结论 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为主 ;表型筛选法检测 Am p C酶结果可靠、方法简便 ,易于在临床实验室中推广应用。
- 章清魏丽魏光美苗群
- 关键词:超广谱Β-内酰胺酶质粒AMPC酶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
- 耐药鲍氏不动杆菌的耐药相关基因检测与聚类分析被引量:2
- 2014年
- 目的调查耐药鲍氏不动杆菌菌株间的亲缘关系,对医院感染实时监测,为控制医院感染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1年1-12月医院ICU患者痰液标本中分离的耐药鲍氏不动杆菌共25株,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法分析3种与耐药相关的基因(carO、gyrA、parC)和55种水平转移获得与β-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耐药相关基因以及12种接合性质粒、转座子、插入序列、整合子等可移动遗传元件遗传标记,再对检测结果作聚类分析。结果 25株耐药鲍氏不动杆菌共检出3种与耐药相关的基因(carO、gyrA、parC),4种获得性β-内酰胺类耐药基因(TEM-1、ADC-30/63/64、OXA-23、OXA-66),5种获得性氨基糖苷类耐药基因(aac(3)-Ⅰ、aac(6′)-Ⅰb、ant(3")-Ⅰ、aph(3′)-Ⅰ、armA),2种抗菌制剂外排泵基因(adeB、qacE△1),6种可移动遗传元件的遗传标记(intⅠ1、tnpU、tnp513、IS26、IS903、ISaba1);25株基因carO测得序列均一致,carO基因测得序列与鲍氏不动杆菌敏感株SDF相比存在有义突变;carO基因的氨基酸序列与SDF株相比,一致率为76.0%,并存在3个氨基酸的缺失;gyrA基因有21株存在第83位密码子突变,parC基因有21株存在第80位密码子突变。结论样本聚类分析提示,1~20号株为克隆传播,为泛耐药特征;21~25号株为耐药特征;获得菌株间的亲缘关系对医院感染实时监测和控制医院感染意义重大。
- 章清魏丽王金铎
- 关键词:鲍氏不动杆菌可移动遗传元件耐药
- CD24在人胚肾上皮细胞Hek293中的表达及检测
- 2012年
- 目的构建含有CD24基因的重组质粒,在人胚肾上皮细胞Hek293中表达出具有免疫原性的抗原。方法用PCR方法扩增CD24基因,克隆到载体pYD5-hFC中,获得重组质粒pYD5-CD24,转化DH10α感受态细胞中,挑选克隆抽取质粒,以脂质体介导将质粒转染Hek293细胞,72 h后收集细胞培养上清,Western-Blot分析鉴定。结果构建了含有CD24基因的重组质粒,并在人胚肾上皮细胞Hek293中获得带有hFC标签的CD24蛋白。结论本研究成功表达出了具有免疫原性的CD24蛋白。
- 敖翔章清武强贺乐奇张群峰柯文才彭志海
- 关键词:CD24WESTERN
- 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药性变迁被引量:23
- 2004年
- 目的 了解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对抗生素耐药性变迁。方法 采用纸片扩散确认试验和双纸片协同试验 ,药敏试验采用纸片扩散法。结果 4年中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超广谱 β 内酰氨酶 (ESBLs)的发生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从 1999~ 2 0 0 2年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总的ESBLs菌的发生率分别为 15 .9%、14 .8%、2 0 .2 %、2 9.6 % ;产ESBLs菌对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和磺胺类交叉耐药 ,且呈逐年上升趋势 ;产ESBLs菌株 70 %发生于重症监护病房。结论 实验室应尽早开展ESBLs的检测 ,合理使用抗生素 ,有效控制ESBLs的传播和流行。
- 章清魏丽魏光美苗群
- 关键词: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耐药性
- 主动外排泵对铜绿假单胞菌摄入硅纳米颗粒的影响研究
- 2013年
- 目的探讨主动外排泵对铜绿假单胞菌(PA)摄入硅纳米颗粒的影响,为将其作为药物载体提供实验依据。方法收集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2007年1—6月检测的PA临床菌株24株,分别编号为S1~S24;以PA的野生菌株PA01作为MexA基因的阳性对照。将筛选出的6株PA临床菌株及野生菌株PA01培养到对数增长期,分别以终浓度为30μg/ml(高浓度组)和终浓度为6μg/ml(低浓度组)的硅纳米颗粒加入到菌液中,培养2、4、8、12、24 h时取样并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硅纳米颗粒摄入情况。结果 24株PA临床菌株菌液中均有不同程度的外排泵基因表达,S24同时表达4种外排泵基因(MexA、MexC、MexX、MexE)。PA01(仅表达1种外排泵基因MexA)与S24摄入的硅纳米颗粒情况相似,PA01菌液培养2 h时可以发现硅纳米颗粒摄入,以12、24 h时硅纳米颗粒摄入最多,且摄入情况相似;高浓度组S24培养24 h时硅纳米颗粒摄入量是低浓度组的2倍。结论硅纳米颗粒不完全受主动外排泵的影响,至少有一部分硅纳米颗粒能进入到细菌体内并持续一段时间,这为其作为抗菌药物载体提供了实验依据。
- 敖翔唐爱国罗昔波皮兰敢章清
- 关键词:硅主动外排泵药物载体多药耐药
- 多药耐药铜绿假单胞菌16S rRNA甲基化酶及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研究被引量:7
- 2011年
- 目的探讨多药耐药铜绿假单胞菌(MDRPA)氨基糖苷类耐药机制。方法应用PCR检测18种16SrRNA甲基化酶和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结果 20株MDRPA检出aac(3)-Ⅱ、aac(6′)-Ⅰb、aac(6′)-Ⅱ、aph(3′)-Ⅱb等4种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阳性率分别为60.0%、30.0%、60.0%、35.0%,共有12株检出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结论该组MDRPA氨基糖苷类耐药机制与产氨基糖苷类修饰酶相关。
- 章清魏丽王金铎
- 关键词:多药耐药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机制
- 多药耐药铜绿假单胞菌可移动遗传元件研究被引量:10
- 2010年
- 目的调查多药耐药铜绿假单胞菌中接合性质粒遗传标记、插入序列遗传标记、转座子遗传标记、整合子遗传标记等可移动遗传元件的存在情况。方法收集复旦大学附属上海市第五人民医院2009年5-11月分离自住院患者送检痰液标本的铜绿假单胞菌共20株,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及序列分析的方法分析接合性质粒遗传标记(traA、traF、trbC)、插入序列遗传标记(ISCR1、ISCR3/14、IS1133、ISpa7、ISEcp1)、转座子遗传标记(tnpU、tnpA/Tn21、tnsA)、整合子遗传标记(intⅠ1、intⅠ2、intⅠ3)共14种可移动遗传元件。结果 20株铜绿假单胞菌共检出trbC、ISCR1、ISpa7、tnpA/Tn21、intⅠ1等5种基因,其阳性株数分别为10株(50.0%),12株(60.0%),12株(60.0%),12株(60.0%),11株(55.0%),其余9种基因未检出;阳性检出基因可分为3种构成模式,其中(trbC+ISCR1+ISpa7+tnpA/Tn21+intⅠ1)模式检出率最高,为9株(45.0%)。结论质粒、插入序列、转座子、整合子4类可移动遗传元件在本组铜绿假单胞菌中均有检出,这些可移动遗传元件介导各种耐药基因使受体菌表现为多药耐药;同时检测14种可移动遗传元件是国内首次报道,检出tnpA/Tn21、Ispa7为国内首次报道。
- 章清魏丽王金铎
- 关键词:铜绿假单胞菌转座子整合子可移动遗传元件多药耐药
- 新变异型耐药鲍氏不动杆菌β-内酰胺酶研究被引量:1
- 2013年
- 目的调查耐药鲍氏不动杆菌β-内酰胺酶基因的存在和变异情况,为临床资料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2011年1月-2011年12月ICU患者痰液标本中分离的耐药鲍氏不动杆菌共25株,用聚合酶链反应(PCR)的方法分析34种β-内酰胺酶基因和ISaba1-OXA-23、ISaba1-OXA-66连锁检测。结果 25株耐药鲍氏不动杆菌共检出4种β-内酰胺酶基因:TEM、ADC、OXA-23群、OXA-51群,经进一步测序和比对,21株TEM基因阳性均为TEM-1型84.0%,23株OXA-23群阳性均为OXA-23型92.0%;25株OXA-51群阳性均为OXA-66型100.0%,24株ADC基因阳性中20株为ADC-30型80.0%,1株为新变异型ADC-6 34.0%,3株序列相同的为新变异型ADC-6412.0%,ISaba1-OXA-23连锁检测结果与OXA-23检测结果相同,即OXA-23阳性菌株均由ISaba1介导;而ISaba1-OXA-66连锁检测均为阴性,提示OXA-66阳性菌株均非ISaba1介导。结论鲍氏不动杆菌对β-内酰胺类药物耐药主要与产TEM-1、OXA-23型、OXA-66型、ADC-30型基因相关;ADC基因存在新变异型ADC-63和ADC-64是国内外首次报道。
- 章清魏丽王金铎朱建铭
- 关键词:鲍氏不动杆菌Β-内酰胺类Β-内酰胺酶基因耐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