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建设
- 作品数:111 被引量:887H指数:17
- 供职机构:青海省气象科学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海省科技厅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 高寒草地干湿生态系统土壤水分及入渗对降水的响应被引量:7
- 2021年
- 为厘清高寒草地土壤水分动态对降水的响应,利用2015-2017年的降水和不同土层(5、10、20、30和40 cm)土壤水分连续观测数据,分析了高寒草原和沼泽草甸生长季土壤水分变化及入渗对降水事件的响应。结果表明:相比于草原,生长季沼泽草甸降水频次较高,小降水事件占比较大。草原和沼泽草甸土壤水分对降水事件的响应存在较大差异,小降水事件(≤5 mm)仅增加了草原5 cm土层土壤含水量,而对沼泽草甸0~40 cm土壤剖面各层土壤含水量均起到微弱的补充;草原5~10 mm的降水事件明显增加了10 cm土层土壤含水量,而>10 mm的降水事件才可明显补充10 cm以下土层土壤含水量;在沼泽草甸>5 mm的降水事件对40 cm土层土壤含水量的增加较上层(0~30 cm)明显。土壤水分增量不仅受降水事件大小和强度的显著影响(P<0.001),同时受降水前表层(0~10 cm)土壤含水量和降水期间气温的显著影响(P<0.05)。相比草原,沼泽草甸土壤中湿润锋运移较快;小降水事件发生时,沼泽草甸0~40 cm土壤剖面蓄水量增加较多;大降水事件发生时,沼泽草甸0~40 cm土壤剖面蓄水量增加较少。结果表明,草原大降水事件(>10 mm)占比较大的特征对于土壤剖面蓄水具有重要作用,沼泽草甸高频次降水和雨水渗透更快更深的特征,有利于土壤更频繁获取和有效地保持水分资源。该研究结果可为理解高寒草地区域尺度上复合生态系统土壤水分维持对降水格局的响应提供理论基础。
- 石明明王晓敏陈奇韩炳宏周秉荣肖建设肖宏斌
- 关键词:土壤水分入渗高寒草地青藏高原
- 1980~2010年青藏高原柴达木盆地太阳辐射变化特征研究
- 1980~2010年格尔木辐射观测站的太阳总辐射、日照时数、水汽压、能见度和云量等月气象资料,建立了适用于柴达木盆地太阳总辐射的多元回归方程,利用方程计算了柴达木盆地的太阳总辐射,进而分析了柴达木盆地太阳能资源变化特征和...
- 祁栋林李晓东郭彩萍王力肖宏斌肖建设
- 关键词:太阳总辐射柴达木盆地
- 柴达木盆地沙尘暴天气影响因素被引量:5
- 2019年
- 以柴达木盆地9个地面气象站点1961—2016年的逐日观测资料,分析该地区沙尘暴发生频率与气象因子和地表因子的关系,对比沙尘暴发生日与未发生日的气象因子和地表因子的差异。结果表明:①柴达木盆地沙尘暴日数与风速、大风日数有显著正相关关系,是影响最大的气象因子;气温与沙尘暴日数存在正相关性,但各地区有差异;相对湿度和降水对沙尘暴日数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日照时数与沙尘暴日数存在弱的正相关关系。②植被对沙尘暴有抑制作用,但对柴达木盆地北部沙尘暴日数的抑制作用不显著;冻土深度对沙尘暴的影响存在滞后效应,滞后时间为2—3月。③沙尘暴发生时日最低气温偏高,相对湿度偏大,降水偏多,风速明显偏大,日照时数偏小,气温(地温)差偏小;日照时数小是沙尘暴发生的必要不充分条件。
- 李璠肖建设肖建设祁栋林
- 关键词:沙尘暴气象因子柴达木盆地
- 青海省高寒生态气象服务
- 2023年
- 青海省地处青藏高原高寒地区核心地带,区域生态环境脆弱又敏感。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青藏高原高寒生态系统的格局、过程与功能会发生较大的改变,对该区生态安全和稳定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生态气象服务作为青海省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决策支撑,是应对气候变化和保障高原生态安全的内在需求,也是实现“双碳”目标、探索绿色发展模式的具体行动。
- 祝存兄周秉荣肖建设李晓东陈国茜
- 关键词:生态气象生态文明建设生态安全气候变化背景
- 1961~2019年祁连山地区降水变化特征分析被引量:6
- 2020年
- 利用青海祁连山地区12个国家气象观测站1961~2019年降水资料,文章通过线性倾向估计和Mann-Kendall突变检验等方法,分析祁连山地区59a来降水量的年、季和月变化趋势。研究表明:(1)在时间上,祁连山地区降水的年和季节变化特征明显,59a来祁连山地区降水量以气候倾向率10.1mm/10a呈显著增加趋势,主要以夏半年或夏季增加为主,气候倾向率分别为9.0mm/10a和6.6mm/10a。冬季降水波动较大,夏季降水相对稳定。(2)祁连山地区降水量年代际距平变化明显,表现为偏少—持平—偏少—增加四个阶段。(3)在空间上,过去59a祁连山绝大部分地区年降水量增加,但波动变化存在较大的差异,祁连山地区降水量以门源为中心分别向西向东南减少,多年降水量的变化趋势以德令哈为中心向西向东逐步减少,且民和和互助站呈减少趋势。(4)祁连山地区年降水量突变具体发生在2015年。
- 肖莲桂石明章喇玉先夏全亮李宗凯肖建设
- 关键词:气候倾向率降水突变特征
- 黄河源区玛多县土地利用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演变被引量:65
- 2020年
- 黄河源区玛多县作为“世界的一方净土”,开展土地利用变化及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量化评价,以期为保障黄河流域乃至全国生态安全提供支撑。以黄河源区玛多县为研究案例,统计了2005—2015年玛多县土地利用类型转移矩阵、土地利用变化动态度,计量了2005—2015年玛多县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演变特征。结果表明:(1)10年间玛多县土地利用结构变化显著,高覆盖度草地、建设用地面积分别增加了38.30%和3.85倍,低覆盖度草地、林地分别降低了44.29%和86.55%。(2)10年间林地、低覆盖度草地的单一土地利用动态度分别为-8.65%、-4.43%,高覆盖度草地、中覆盖度草地的单一土地利用动态度分别为3.83%、2.83%,土地利用类型演变表现为从林地、低覆盖度草地向高覆盖度草地、中覆盖度草地的转移;前期(2005—2010年)林地、低覆盖度草地迅速减少,后期(2010—2015年)建设用地急速扩张。(3)10年间玛多县生态系统服务价值(ESV)呈增长趋势,从2005年的911.24×10^8元增长到2015年938.87×10^8元;单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中水文调节的ESV贡献量最大,在53.70%—55.24%之间。(4)10年间水域面积比例在8.21%—8.31%之间波动,ESV贡献量约占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均在50%左右,未利用土地和高覆盖度草地的ESV贡献量分别为16.85%—17.26%和13.78%—18.50%,低覆盖度草地的ESV减少了44.29%。
- 肖建设乔斌陈国茜史飞飞曹晓云祝存兄
- 关键词:土地利用变化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 青海省2008年牧草长势综述被引量:2
- 2009年
- 2008年青海省牧业区的牧草从4月14日开始陆续返青,至6月上旬普遍返青;8月31日开始黄枯,到9月下旬大部分地区牧草普遍黄枯。2008年,青海省牧区丰、平、歉3个等级的草地面积占全省土地面积的百分比为:17%、35%和27%。其中草地占区域土地面积以丰年居多的地区为刚察、农牧交错区门源和尖扎,草地以平年居多的地区为曲麻莱、治多、玛多、甘德、泽库、河南、共和、兴海、海西州各地,以歉年居多的地区为称多、久治、杂多、玉树、玛沁、达日、班玛、囊谦、同仁、贵德、同德、贵南、祁连和海晏。牧草生长期间,气候条件对牧草的影响总体为前后期有利,中期大部分地区气温偏高,降水偏多,但时空分布不均,特别是7月中下旬出现阶段性旱情,8月份出现低温天气,对牧草生长造成不利影响。
- 严应存肖建设刘宝康
- 关键词:牧区牧草长势
- 近53a来祁连山南北坡潜在蒸散量及地表湿润度变化趋势分析被引量:5
- 2016年
- 利用祁连山地区15个气象台站1961-2013年月气象资料,计算和分析该地区潜在蒸散量和湿润指数的变化趋势。研究表明:(1)祁连山南北坡潜在蒸散量的年变化表现为单峰型,较大值出现在5-8月,较小值出现在12月至翌年2月。湿润指数从5月开始逐渐增大,南坡7月最大,北坡9月最大,10月开始逐步减小。湿润指数与潜在蒸散量在祁连山地区存在明显的位相差。季节表现均为夏季最大、春秋季次之、冬季最小,潜在蒸散量相邻季节间的波动北坡明显大于南坡,湿润指数则相反;(2)祁连山地区南北坡潜在蒸散量均在波动中呈显著增加趋势,而湿润指数波动中缓慢增加,但变化趋势不明显。潜在蒸散量和湿润指数增加速率均是北坡大于南坡。南北坡潜在蒸散量和湿润指数未来变化趋势总体上将同过去保持一致,且北坡年潜在蒸散量变化趋势强度强于南坡;(3)通过与各气候因子的多元回归分析表明,影响祁连山南北坡湿润指数(潜在蒸散量)的主要因子是降水量(气温),其他气候因子的变化对地表干湿状况起增强或削弱作用。
- 祁栋林李甫肖建设李晓东肖宏斌赵慧芳苏文将
- 关键词:潜在蒸散量湿润指数贡献率
- 基于卫星观测的青海高原对流层臭氧时空分布特征研究被引量:11
- 2021年
- 基于OMI-MLS对流层臭氧总量数据集对2005—2019年青海高原对流层大气臭氧总量进行提取分析,探讨其时空分布格局及气象因子的影响.结果表明:(1)OMI-MLS对流层臭氧总量数据在青海高原的适用性良好.(2)青海高原的多年平均对流层臭氧总量分布整体呈东北高西南低的态势,受地形和大气环流形势影响较大.海东市的对流层臭氧总量最高,其次是西宁市、格尔木市、德令哈市,玉树市的对流层臭氧总量最低.对流层臭氧总量月变化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为"倒V"型特点:峰值位于6—7月,谷值位于1月,与气温变化密切相关.对流层臭氧总量季节变化明显,空间异质性强,夏季最高,春季、秋季次之,冬季最低.(3)近15年青海高原对流层臭氧总量呈显著增加趋势,年平均增加速率为0.22 DU,4个季节的对流层臭氧总量均呈波动上升趋势,冬季的对流层臭氧总量增加速率最快,其次是春季、夏季,秋季增加速率较慢.(4)影响青海高原对流层大气臭氧总量的主要气象因子是气温和降水,而次要因子表现略有不同.
- 曹晓云祁栋林肖建设陈爱军陈国茜乔斌谈昌蓉李璠
- 关键词:对流层臭氧时空分布特征
- 2001-2020年三江源地区积雪日数变化及地形分异被引量:1
- 2022年
- 基于积雪面积逐日无云遥感产品和气象观测资料,分析了2001-2020年三江源地区积雪日数的水平、垂直分布特征及变化规律,并对积雪日数与气温和降水量进行了相关分析。结果表明:(1)2001-2020年三江源地区积雪日数呈西高东低,高海拔山脉大于盆地平原的分布格局,高海拔山脉地区积雪日数均值普遍大于200d,85.48%的区域积雪日数呈波动增加趋势,显著增加区域占比为16.59%,平均增加速率为0.98d·a^(-1)。(2)积雪日数及其变化趋势存在明显的海拔和坡向.分异,积雪日数随海拔上升呈指数型增加,较低海拔(<3.0 km)区域积雪日数少、呈减少趋势且减少速率随海拔高度上升而加快;高海拔区域积雪日数较多且呈增多趋势,但海拔大于4.4 km后积雪日数增多速率随海拔上升而减缓,且5.5-6.0km地区积雪日数呈减少趋势,高海拔地区积雪日数存在一定程度的“海拔依赖性”。积雪日数北坡大于南坡、西坡大于东坡,西北坡积雪日数最多,为78.30d,不同坡向的积雪日数均呈增多趋势,其中西坡的增多速率最快,达1.04d·a^(-1)。(3)近20a三江源地区明显的“暖湿化”气候特征是影响积雪日数变化的主要原因,其中降水量是主要驱动因素,积雪日数增多与降水量增加密切相关,且高海拔地区积雪日数对降水量的依赖性更强。
- 曹晓云肖建设郝晓华史飞飞刘致远李素雲
- 关键词:积雪日数气候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