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胡晨飞

作品数:16 被引量:117H指数:3
供职机构:西南政法大学外语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庆市高等学校优秀人才支持计划重庆市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文学历史地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1篇语言文字
  • 7篇文学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9篇翻译
  • 5篇文学
  • 5篇孤岛
  • 3篇译本
  • 3篇英译
  • 3篇英译本
  • 2篇译介
  • 2篇上海孤岛
  • 2篇走出去
  • 2篇翻译文学
  • 1篇大众
  • 1篇大众读者
  • 1篇代文
  • 1篇当代文学
  • 1篇狄金森
  • 1篇意识形态
  • 1篇意译
  • 1篇译介活动
  • 1篇译意
  • 1篇译者

机构

  • 10篇西南政法大学
  • 7篇四川外语学院
  • 7篇四川外国语大...

作者

  • 16篇胡晨飞
  • 4篇胡安江

传媒

  • 2篇外国语文
  • 1篇小说评论
  • 1篇山东外语教学
  • 1篇外语与翻译
  • 1篇洛阳师范学院...
  • 1篇攀枝花学院学...
  • 1篇英语研究
  • 1篇外语教学理论...
  • 1篇四川外语学院...
  • 1篇东方翻译
  • 1篇岭南师范学院...
  • 1篇外文研究
  • 1篇翻译论坛

年份

  • 2篇2022
  • 1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3
  • 1篇2012
  • 3篇2011
  • 2篇2010
  • 1篇2009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中国形象”的书写与中国当代文学“走出去”——从《一地鸡毛》英译本谈起被引量:2
2015年
"世界需要通过文学观察中国,中国也需要通过文字来展示自己的真实形象",伴随着中国作家莫言问鼎诺贝尔文学奖的步伐,"世界阅读中国的时代"已然到来。然而,在"世界阅读中国"的迫切诉求之下,中国当代文学走向世界的进程却步履维艰。这其中,翻译所扮演的角色同样耐人寻味。基于此,拟以当代作家刘震云的小说《一地鸡毛》的英译过程为考察对象,探讨"中国形象"的书写以及中国文学"走出去"语境下中国当代文学译介的诸多问题,提出"零度翻译"的概念,同时关照译者模式选择的相关议题。
胡晨飞
关键词:《一地鸡毛》
角色-背景理论下《登幽州台歌》英译本的认知文体学分析被引量:2
2010年
角色-背景理论以突显原则为基础,"角色"指某一认知概念或感知中突出的部分,即注意的焦点,而"背景"则指为突出角色而衬托的部分。在诗歌创作与翻译的认知过程中,一些意象被诗人或者译者突出识别为角色,而另一些则被淡化为背景。以唐代诗人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为例,对其九首译诗分三组做对比分析,重点从译诗对原诗角色的扩大、译诗对原诗背景的缩小以及译诗对原诗角色-背景关系的缺失三方面研究。由于译者与诗人各自认知系统的无法完全契合性,往往造成译诗与原诗角色-背景关系的不一致性,造成译诗中"角色"由诗人向读者自然过渡的困难,诗的厚重之感和雄壮之势皆被破坏,也限定了悲伤的范畴和程度,破坏了读者想象的空间,"角色"无法突显,共鸣之音自然难以秦响。因此,角色-背景对译文的影响是巨大的。
胡晨飞
关键词:认知文体学《登幽州台歌》英译本
上海“孤岛”翻译界的一股清流——《西风》创刊号考
2019年
传统的对于“孤岛”(1937.11.12-1941.12.8)文学翻译的研究,往往关注“孤岛”逼仄压抑的政治环境,然而事实上,政治绝不是影响和制约“孤岛”文学翻译生产的唯一要素。基于此,本文以“孤岛”的一份重要翻译刊物《西风》为研究对象,从其创刊号的翻译选材、翻译特色、译者群体以及翻译目的等方面切入,探讨政治以外制约“孤岛”文学翻译生产的多重因素,以期为“孤岛”翻译文学史的书写提供新的研究路径与思考角度。
胡晨飞
关键词:翻译
“孤岛”翻译文学对中国文学与文化的影响研究 ——以《西风》译介活动为例
1937年11月12日,上海“孤岛”正式形成。作为中国现代史上一个特殊的时空段,“孤岛”(翻译)文学也以其鲜明的独特性凸现于现代文坛。政治的变动打破了上海在战前的新文学中心地位,同时也创造出一个全新的“孤岛”文学空间。文...
胡晨飞
关键词:翻译
婚姻的“走向”——一项基于库博中文独立语料库分析工具的《西风》翻译研究
2022年
上海“孤岛”时期(1937.11.12—1941.12.8)拥有独特的社会生态与异质的文化意蕴,可谓中国近代史上独一无二的存在。然而,目前的翻译史研究却鲜少关注这一时期,特别是对于在当时异常活跃的文学期刊翻译活动的研究,更是凤毛麟角。本文以盛行于“孤岛”的翻译刊物《西风》为研究对象,借助库博中文独立语料库分析工具,重点探讨其对于婚姻问题的翻译与推介。本文认为,一方面,库博所特有的中文“断词”“词频分析”“词汇搭配关系”等功能为翻译史研究提供了史料分析层面的新方法与新路径;另一方面,从库博所提供的内容数据链条看,“孤岛”时期《西风》对于婚姻问题的持续关注与翻译,其背后有明确的编者意图、选材倾向、翻译目的以及时代动因。
胡晨飞
关键词:西风
美国主流媒体与大众读者对毕飞宇小说的阐释与接受——以《青衣》和《玉米》为考察对象被引量:6
2015年
一、毕飞宇的经验世界与文学表达 关于毕飞宇的小说,有论者指出:"毕飞宇的小说确立的是一种摇摆不定的青春成长经验。而且在这种成长经验中,很少有正面的、激动人心的、昂扬向上的力量,似乎所有人生的榜样都在讲述或以自己的经验提醒人们,没有完美的世界,人生是一声叹息,诗就是那种欲哭无泪的感觉"。
胡安江胡晨飞
关键词:《玉米》大众读者美国主流媒体女性世界
再论“创造性叛逆”
2010年
近年来,围绕“创造性叛逆”展开的讨论和研究为数众多。拟溯源“创造性叛逆”的产生背景及其哲学理据,以期从根本上廓清“创造性叛逆”基本概念中的某些问题提出了以“创造性叛逆”为支点的译评标准。
胡晨飞
关键词:文学社会学哲学阐释学
论者之为:走进傅雷的翻译世界——《傅雷翻译研究》述评
2017年
作为中国'现代文学翻译史的又一座里程碑',尽管几十年以来的傅雷研究层出不穷,但多数论著关注的是傅雷'为人'而非'为译'的部分;而且已有的与翻译相关的研究,也大多停留在'术'的层面而未上升到'学理'的高度。基于上述现实,《傅雷翻译研究》以强烈的问题意识为驱动,以新鲜的翻译视角为突破口,采用有别于传统的研究路径,于学术空白处着力,为我们阅读傅雷、理解傅雷、走近傅雷,提供了不一样的途径与方法。
胡晨飞
狄金森在中国的译介——跨文化想象、阐释与建构被引量:2
2018年
艾米莉·狄金森被誉为西方文学史上自7世纪希腊萨福以来最杰出的女诗人,甚至许多评论家认为她是可以与莎士比亚相媲美的英语语言大师。然而,狄金森的经典性在她进入中国读者的视野之后,却发生了一系列的误读、扭曲、再造与重塑,其背后的推动力量正在于翻译。本文拟通过考察狄金森诗作不同中译本的译者序言,探讨翻译的跨文化想象、阐释与建构之力。
胡晨飞
关键词:狄金森翻译
异域的他者:葛浩文笔下的“中国形象”研究被引量:10
2016年
葛浩文在中国现当代文学译介领域的成就无可比拟,然而,光环之下,其成就与地位是否在无形当中被夸大与抬高?葛浩文译笔之下的中国,有着怎样的"形象"?这种"形象",又是如何被建构的?通过对上述问题的思考与探讨,或许正可以为中国文学的"走出去"提供某些有益的思考。
胡晨飞
关键词:翻译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