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董立杰

作品数:1 被引量:14H指数:1
供职机构: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恢复生态学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山东省科技攻关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1篇再生水
  • 1篇入渗
  • 1篇生态特性
  • 1篇土壤
  • 1篇土壤入渗
  • 1篇土壤水
  • 1篇土壤水文
  • 1篇芦苇

机构

  • 1篇滨州学院
  • 1篇中国矿业大学...

作者

  • 1篇夏江宝
  • 1篇董立杰
  • 1篇陆兆华
  • 1篇贾琼
  • 1篇谢文军

传媒

  • 1篇生态学报

年份

  • 1篇2010
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
排序方式:
再生水浇灌方式对芦苇地土壤水文生态特性的影响被引量:14
2010年
为提高再生水资源在芦苇群落生态恢复中的高效利用,采用温室内模拟实验的方法,以未灌溉(CK)为对照,对再生水(FS)、再生水清水轮灌(QF)及清水灌溉(QS)等3种浇灌方式下的芦苇地盐碱含量及水文物理参数进行测定分析,以其阐明不同浇灌方式下芦苇地的土壤水文生态效应。结果表明:清水灌溉、清废轮灌降盐压碱效果显著(P<0.001),而再生水灌溉后土壤含盐量增加12.8%。与未灌溉相比,3种浇灌方式均使土壤容重减小,孔隙度增大,改善土壤水文物理效果表现为清废轮灌>清水灌溉>再生水灌溉。Horton模型比较适合描述灌溉后芦苇地土壤水分入渗过程,清水灌溉、清废轮灌改善了土壤水分的渗透性能,初渗率和稳渗率均比未灌溉增加,而再生水灌溉后初渗率下降15.0%。3种浇灌方式均能增强芦苇地贮蓄和保持土壤水分的能力,清废轮灌、清水灌溉、再生水灌溉的饱和蓄水量分别比未灌溉增加11.5%、4.3%、2.4%,涵蓄降水和供植物生长有效水分贮存能力表现为清废轮灌最好,其次为清水灌溉,而再生水灌溉则较差。
夏江宝谢文军陆兆华贾琼董立杰
关键词:再生水芦苇土壤入渗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