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蒋炜

作品数:140 被引量:195H指数:8
供职机构:四川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大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化学工程理学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5篇专利
  • 62篇期刊文章
  • 9篇会议论文
  • 4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2篇化学工程
  • 21篇理学
  • 12篇石油与天然气...
  • 9篇文化科学
  • 7篇环境科学与工...
  • 6篇一般工业技术
  • 4篇医药卫生
  • 3篇金属学及工艺
  • 2篇冶金工程
  • 2篇电气工程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电子电信
  • 1篇自然科学总论

主题

  • 41篇催化
  • 25篇催化剂
  • 21篇光催化
  • 14篇生物柴油
  • 14篇柴油
  • 13篇超疏水
  • 12篇反应器
  • 10篇整体式钒催化...
  • 10篇钒催化剂
  • 8篇弹珠
  • 8篇酯交换
  • 8篇废水
  • 7篇光催化剂
  • 6篇紫外
  • 6篇紫外光
  • 6篇酯交换反应
  • 6篇纳米
  • 6篇
  • 5篇光催化还原
  • 5篇釜式

机构

  • 140篇四川大学
  • 2篇中国石油化工...
  • 2篇中国石化
  • 1篇丽水学院
  • 1篇西南石油大学
  • 1篇兰州城市学院
  • 1篇重庆理工大学
  • 1篇四川美丰化工...
  • 1篇中国石化中原...
  • 1篇中国成达工程...
  • 1篇化工研究院

作者

  • 140篇蒋炜
  • 73篇梁斌
  • 50篇吴潘
  • 37篇刘长军
  • 21篇何坚
  • 16篇李季
  • 14篇鲁厚芳
  • 13篇袁绍军
  • 13篇田文
  • 8篇刘颖颖
  • 7篇岳海荣
  • 5篇田文
  • 5篇余徽
  • 5篇赵蓉
  • 5篇齐涛
  • 5篇吉俊懿
  • 4篇胡俊文
  • 4篇王菊
  • 4篇程远贵
  • 4篇雷姣

传媒

  • 8篇实验科学与技...
  • 6篇化工进展
  • 4篇中国油脂
  • 3篇现代化工
  • 3篇四川大学学报...
  • 3篇实验技术与管...
  • 2篇化工新型材料
  • 2篇应用化工
  • 2篇工业催化
  • 2篇分子催化
  • 2篇无机盐工业
  • 2篇广州化工
  • 2篇化学反应工程...
  • 2篇石油与天然气...
  • 2篇中国粮油学报
  • 2篇化工高等教育
  • 1篇世界科技研究...
  • 1篇油气储运
  • 1篇化工学报
  • 1篇四川大学学报...

年份

  • 12篇2024
  • 11篇2023
  • 12篇2022
  • 8篇2021
  • 11篇2020
  • 10篇2019
  • 8篇2018
  • 6篇2017
  • 12篇2016
  • 1篇2015
  • 4篇2014
  • 7篇2013
  • 6篇2012
  • 5篇2011
  • 4篇2010
  • 4篇2009
  • 3篇2008
  • 2篇2007
  • 1篇2006
  • 3篇2005
14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CO_2/CH_4在伊利石中的吸附特性研究被引量:2
2016年
采用巨正则蒙特卡洛方法,对CO_2/CH_4混合物在页岩储层黏土矿物—伊利石孔隙结构中的吸附特性进行研究。模拟结果表明,随着地层深度的增加,在同一CO_2注入比例下,CH_4的吸附量呈现先增加、后趋于平缓的趋势;CO_2的吸附量变化较大,在CO_2注入比例不超过2时,吸附量先增加,在1Km左右(CO_2超临界点对应的地层深度附近)达到最大,然后开始下降,并逐渐趋于平缓,CO_2注入比例大于2时,吸附量先增加,在1Km左右达到最大,然后开始下降,之后又开始逐渐上升,并在地层5Km处时,趋于一个稳定值。随着CO_2注入比例的增加,同一地层深度处,CH_4的吸附量逐渐变小,且减小的趋势逐渐变缓;CO_2的吸附量逐渐增大,且增大的趋势逐渐变缓,而在地层5Km处时,当注入比例大于2时,CO_2的吸附量已达到饱和,不再随注入比例的增加而变化。通过对这些规律的研究和分析,并结合页岩气藏实际的开发条件,可为页岩气藏的高效开发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张明航郭平蒋炜陈红
关键词:页岩气黏土矿物
一种快速注入示踪剂的釜式反应器实验装置
本实用新型属于化工实验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快速注入示踪剂的釜式反应器实验装置。针对利用针管注入示踪剂导致示踪剂加入量、计时和加入速度难以控制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单反应釜的入口处设置有混合仓Ⅰ,混合仓Ⅰ上...
李季唐思扬蒋炜吴潘陈宇佳黄鹤
文献传递
一种用超浸润材料快速乳化的方法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超浸润材料快速乳化的方法,该方法是将油相、水相加入三维多孔超浸润材料,使油相和水相并流通过三维多孔超浸润材料形成乳液;可在负压抽吸下使油相和水相并流通过三维多孔超浸润材料形成乳液,或者在大于大气压的压力...
蒋炜张兴杨吴潘刘长军何坚
1,4-丁炔二醇选择性加氢催化剂:Pd/ZrO_(2)及其碱金属改性
2024年
以Zr(OH)_(4)焙烧得到的ZrO_(2)为载体,采用等体积浸渍法制备了负载型Pd/ZrO_(2)和碱金属(M)改性的催化剂(Pd/M/ZrO_(2)),通过XRD、BET、TEM及HRTEM、CO_(2)-TPD、XPS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并评价了其在1,4-丁炔二醇(BYD)选择性加氢制1,4-丁烯二醇(BED)反应中的活性、选择性和稳定性,探究了反应气氛及碱金属改性对其活性和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0%Pd/ZrO_(2)(1.0%为Pd的质量分数)在50℃,2.40 MPa H_(2)下,能够催化BYD选择性加氢生成BED,有较高的催化活性[0.048 molBYD/(g Pd·s)],在BYD完全转化的条件下,BED的选择性为91.2%。氨的引入能够显著抑制催化剂加氢活性,提高BED的选择性。在BYD接近完全转化时,BED的选择性可达95.6%。向ZrO_(2)载体中引入少量碱金属(Li、Na、K、Rb、Cs),能够提高BED的选择性,其中,Rb的影响最为显著,BED的选择性可达94.1%。
周港谭平华吴潘何坚蒋炜刘长军梁斌
关键词:选择性加氢
超疏水/超亲油波纹流道连续油水分离装置
本实用新型所述超疏水/超亲油波纹流道连续油水分离装置,由超疏水/超亲油波纹流道总成、金属网支架、集油槽和集水槽构成,所述超疏水/超亲油波纹流道总成的一端为进料口、另一端为出水口,所含的中空腔体为波纹式流道,所述金属网支架...
蒋炜罗秋献王袁隆吴潘
文献传递
Zn/Al复合氧化物催化剂结构特性及其酯交换催化活性被引量:6
2009年
采用共沉淀法制备系列Zn/Al水滑石前驱体,经煅烧制备的Zn/Al复合氧化物用于催化酯交换反应生产生物柴油。利用X射线衍射(XRD),原子吸收光谱(AAS),红外光谱(IR),热失重(TG)和低温N_2吸附法(BET)等技术对前驱体及催化剂进行表征。结果表明,Zn和Al物质的量比为3.74时所制得前驱体形成单一类水滑石结构,煅烧所得Zn/Al复合氧化物中Al完全以无定形存在,ZnO分散度好,碱强度最高。将该催化剂在200℃,2.5 MPa,醇油比42:1,催化剂质量分数1.4%的条件下催化菜籽油-甲醇酯交换反应时,菜籽油转化率达到84.53%。
齐涛鲁厚芳蒋炜梁斌
关键词:生物柴油酯交换反应催化活性
酯化/酯交换反应生物柴油清洁生产工艺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不同酸值天然油脂在醇油互溶温度下采用微量催化剂进行快速酯化/酯交换反应制备生物柴油的新工艺。以动、植物油脂为原料,将油脂及甲醇按醇酸摩尔比2∶1~10∶1加入反应釜实现快速酯化,添加油重0.01‰~1‰的...
梁斌蒋炜鲁厚芳刘颖颖齐涛雷姣
文献传递
从沉钒后液中分离并富集钒铬的吸附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从沉钒后液中分离并富集钒铬的吸附方法,利用氧化锆吸附剂在不同pH值环境下对钒铬的吸附性差异,将沉钒后液中的钒和铬有效分离和富集,具有可操作性强、分离效率高等特点,解决了单一吸附剂难以对钒和铬同时进行选择性...
蒋炜吴伯泱田文吴潘刘长军
文献传递
锆钇废料制备氧化钇和磷酸锆吸附剂及其性能评价
2024年
钇稳定氧化锆是一种性能优异的材料,在其生产和使用过程中会产生大量切削边角料等固体废物,对其进行回收处理,有助于环境保护和资源有效利用。由于废料性质稳定,将其回收和转化为有价值的产品成为资源有效利用的关键。研究提出将锆钇废料转为氢氧化锆和草酸钇中间体,并进一步转化为磷酸锆和氧化钇吸附剂,增加锆钇废料资源化新路线。该合成路线以乙醇为分散助剂,氢氧化锆、草酸和磷酸二氢钠按物质的量为1∶2∶2比例混合,373 K反应6 h制得层状磷酸锆对钾离子的吸附容量为151.6 mg/g,可将模拟高钾血清中的钾浓度降至人体正常水平(4.51 mmol/L)且不损失过多的钠离子。以草酸钇氨水合物煅烧得到的氧化钇,可作为硫酸根的高效吸附剂。研究结果显示,在1073 K煅烧草酸钇氨水合物得到的氧化钇,在添加量为10 g/L、强酸性溶液的条件下,可保持98.6%的硫酸根去除率。硫酸根离子被氧化钇吸附的过程遵循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属于单分子层吸附,其准二级动力学常数为2.03×10^(-3) g/(min·mg),属于化学吸附。
徐梦瑶张欣何琨鹏何坚蒋炜
关键词:磷酸锆氧化钇
胺萃取耦合CO_(2)矿化分离钒渣钙化焙烧酸浸液中钒锰
2023年
钒渣钙化焙烧酸浸液中钒锰浓度高,针对钒锰分离难度大、成本高的问题,提出并研究了胺萃取耦合CO_(2)矿化分离钒锰新工艺。分析了钒锰分离过程的化学基础,研究了酸浸液中各金属元素在有机相、水相和固相中的分配规律,考察了钒锰浓度、胺再生等对钒锰分离效率的影响,并对该工艺的技术经济性进行了初步评估。结果表明,对于高锰浓度酸浸液,钒的萃取率可达99%;胺再生循环使用5次后,钒的萃取率仍保持在97%,锰的沉淀率为96%,该工艺具有较高的技术性和经济性。
胡可韩慧果吴潘何坚蒋炜刘长军梁斌
关键词:钒渣钙化焙烧酸浸液矿化
共14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