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开琳
- 作品数:78 被引量:515H指数:10
- 供职机构: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湖北省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社会学经济管理生物学更多>>
- 血友病合并胆石症行腹腔镜手术的围手术期处理体会被引量:1
- 2010年
- 目的 初步探讨运用腹腔镜技术对血友病患者实施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回顾分析2009年2月至12月收治的5例血友病患者,在应用血浆FⅧ:C/FⅨ:C制剂情况下行腹腔镜手术的围手术期情况.观察手术用时、术中出血量、术后通气和进食时间、术后并发症等,监测凝血功能(FⅧ:C/FⅨ:C、APTT)、黄疸程度、肝功能的变化.结果 手术用时60~120min,平均80min.出血量平均约100ml,均无中转开腹,术后1~2d通气、2~3d进食,均无腹腔出血、感染、肠梗阻等并发症.2例肝功能损害和黄疸病例在术后肝功能各项指标逐渐恢复正常,黄疸逐渐消褪.5例术后7~12d出院,平均9d.4例血友病甲患者手术前后1d FⅧ:C维持在100%左右,继续使用替代制剂后维持在60%左右.1例血友病乙患者手术前后1d FⅨ:C维持在50%左右.5例患者APTT术前64.7~145.1s,平均91.2s,运用替代制剂后大幅缩短,其中4例保持在正常范围左右.结论 对于血友病患者,经过周密的围手术期准备,维持FⅧ:C/FⅨ:C在理想水平,实施腹腔镜手术是安全有效的.
- 夏泽锋郑威强王国斌王继亮蔡开琳韩高雄帅晓明陶凯雄
- 关键词:腹腔镜血友病围手术期
- 雌二醇对二甲肼诱发的大鼠结肠隐窝异常的影响被引量:1
- 2012年
- 目的在应用二甲肼(DMH)诱导大鼠结肠癌的模型上观察雌激素对结肠黏膜隐窝分裂、隐窝变异及隐窝上皮增殖状况的影响。方法将30只雌性大鼠分为假手术和卵巢切除后DMH处理,卵巢切除术加DMH的同时给予雌二醇处理或溶剂处理,及假手术加溶剂处理共5组,8周后检测各指标。结果DMH处理后异形隐窝灶(ACF)总数量及大ACF数量[异常隐窝内隐窝数(AC)〉6个]明显升高(57.80±6.54,P〈0.01;9.00±3.16,P〈0.01),隐窝分裂指数明显升高(17.60±4.93,P〈0.01),隐窝分裂指数与正常隐窝体积及异常隐窝的AC值正相关,而与正常隐窝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水平不一致。卵巢切除后DMH的作用更明显,而卵巢切除后补充雌激素可以抵消卵巢切除的作用。结论雌激素可影响DMH诱导的ACF,其机制与影响结隐窝分裂相关。
- 蔡开琳李永生王继亮汤守元燕普杨佳曾建挺赵翔陶凯雄王国斌
- 关键词:结肠癌雌激素二甲肼
- 雌激素受体β过表达对大肠癌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被引量:6
- 2009年
- 目的观察雌激素受体β(ERβ)过表达对大肠癌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以脂质体介导的ERβ基因转染SW 480细胞,G418筛选阳性克隆(SW 480-C1-ERβ)。RT-PCR及W estern B lot鉴定ERβ的过表达。以正常SW 480细胞和转染了空质粒的SW 480细胞(SW 480-pEGFP-C1)作为对照,在无雌激素或有雌激素作用的条件下,采用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实时荧光定量RT-PCR方法检测凋亡相关基因survivin和Bax表达。结果SW 480和SW 480-pEGFP-C1细胞中ERβmRNA和蛋白表达较低,而稳定转染的SW 480-C1-ERβ细胞中ERβmRNA和蛋白表达明显增加。在有或无雌激素作用的条件下均可发现,与SW 480细胞或SW 480-pEGFP-C1细胞比较,SW 480-C1-ERβ细胞增殖速度减慢,凋亡率明显增高,survivin表达减低,Bax表达增高;在SW 480-C1-ERβ细胞中,有雌激素作用者较无雌激素作用者以上变化更明显。结论ERβ过表达可以同时以配体非依赖性和配体依赖性的方式抑制细胞增殖和增加细胞凋亡,可能与调控凋亡相关基因survivin和Bax表达有关。
- 许飞王国斌蔡开琳翟荣林
- 关键词:雌激素受体Β结肠肿瘤凋亡SURVIVINBAX
- 微创解剖学指导下的先天性和肿瘤性胆肠疾病诊疗和理论创新
- 王国斌汤绍涛李国新陶凯雄董蒨丁克峰蔡开琳童强松
- 先天性和肿瘤性胆肠疾病严重危害人类健康,总体发病率高达1.8%。。传统手术创伤大且并发症多,正逐步被微创手术取代。早期微创手术采用传统的手术入路和解剖标志,致使手术适应症严重受限而难以推广。该项目依托教育部国家重点学科和...
- 关键词:
- 关键词:结直肠疾病胆道疾病先天性肿瘤性
- 胃肠道间质瘤的腹腔镜手术治疗被引量:5
- 2013年
-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治疗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stromaltumor,GIST)的临床应用价值及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2005年1月至2010年9月问经腹腔镜手术治疗的35例GIST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35例GIST患者中包含胃GIST27例,小肠GIST5例,直肠GIST3例。肿瘤中位直径3cm(0.8—16.0cm)。除1例因肿瘤较大而中转开腹外其余均顺利完成手术,平均手术时间(104±32)min,术中出血量(25±30)ml,排气时间(36±15)h,术后住院(8.4±1.8)d,无手术并发症及死亡病例。中位随访44个月(22~78个月),均未见肿瘤复发或转移。结论对于GIST,特别是直径〈5cm者,行腹腔镜手术治疗安全可靠,术式选择应依据肿瘤大小与位置进行个体化治疗。
- 张鹏常伟龙帅晓明夏泽锋蔡开琳高金波陶凯雄王国斌
- 关键词:胃肠道间质肿瘤腹腔镜
- 腹腔镜辅助下全结直肠切除术治疗结直肠多发性疾病被引量:13
- 2006年
- 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下全结直肠切除术治疗结直肠多发疾病的可行性与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在腹腔镜辅助下进行的全结肠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FAP)2例,息肉癌变2例,结直肠多发癌3例,慢性溃疡性结直肠炎2例,慢性顽固性便秘2例。结果:11例腹腔镜辅助下全结肠切除术均成功,手术时间约(348±47)min,术中出血量约(187±68)ml,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65±18)h,辅助切口3~5cm,术后无腹腔出血、感染、吻合口瘘等并发症;随访6~24月,大便5~12次/d;无肿瘤复发、转移。结论:在熟练掌握腹腔镜操作技术和开腹大肠切除技巧的前提下,完成腹腔镜辅助下全结直肠切除术是安全可行的。
- 陶凯雄王国斌张波陈道达蔡开琳舒晓刚卢晓明龙跃平陈景波
- 关键词:腹腔镜全结直肠切除术结直肠疾病
- 腹腔镜下胰体尾、脾脏联合切除术的应用
- 目的:总结腹腔镜下胰体尾、脾脏联合切除术的应用经验,提高腹腔镜应用水平。方法:自2004年2月至2006年2月,对4例患者施行了腹腔镜脾脏、胰体尾联合切除术。结果:手术均在全腹腔镜下一次成功,平均手术时间(186±36)...
- 陶凯雄帅晓明蔡开琳李勇汤涛王国斌
- 关键词:腹腔镜脾脏切除术胰体尾切除术
- 文献传递
- 佛波醇酯和三羟基异黄醇对雌激素受体阳性细胞中三苯氧胺作用的影响
- 2002年
- 探讨三苯氧胺作用的组织学特异性及乳腺癌内分泌治疗抵抗的可能机制。向 MCF7及 Hela细胞中转染入含周期素 D1基因调控序列的报告基因 ,用佛波醇酯 (TPA)、 5 ,7,4 -三羟基异黄醇 (Genistein)处理细胞后 ,检测三苯氧胺对报告基因表达的调控作用。结果发现 :MCF7细胞中 ,TPA可使三苯氧胺产生促进报告基因表达作用。Hela细胞中 ,Genistein预先作用 12 h后 ,三苯氧胺表现出抑制报告基因表达作用。提示雌激素信号传导途径以外的蛋白激酶活性改变可明显影响三苯氧胺的作用 。
- 蔡开琳陈道达王国斌卢晓明张波张锦辉田元
- 关键词:雌激素受体三苯氧胺佛波醇酯HELA细胞乳腺癌
- 腹腔镜下胃造瘘术被引量:5
- 2017年
- 胃造瘘术是不能经口饮食或者需要长期肠内营养治疗患者的主要营养方式。开放手术下胃造瘘术应用已有一百余年历史,已被证实安全有效,但手术创伤相对较大。随着内镜、腹腔镜技术的推广应用,多种微创胃造瘘术已经用于临床。经皮内镜下胃造瘘手术具有操作简单、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的优势,而且仅需要局部麻醉,已逐渐取代了外科手术,成为胃造瘘的首选方法。但内镜下胃造瘘术的应用也有明显局限性,对于因咽、食管不通畅,不能进行上消化道内镜检查的患者,外科手术仍然是必须的。腹腔镜下胃造瘘术比传统开放手术微创优势明显,常见手术方式有多种,本文述评各种常用术式的特点,并介绍笔者所在医疗机构应用的腹腔镜下管型通道成形胃造瘘术的经验。管型通道成形胃造瘘术是利用胃壁制备管型通道作为瘘管,可以避免胃前壁向腹壁的过度悬吊牵拉;由于瘘道内有黏膜衬附,更换营养管简单方便,可以随时取出营养管,经管型通道送入口服药物,也不需要特殊造营养管瘘管,只需要使用普通球囊导尿管,既可用于营养液灌注,也可用于封堵瘘道。
- 蔡开琳沈黎明
- 关键词:腹腔镜胃造瘘术肠内营养
- 结直肠癌相关基因甲基化研究现状和进展被引量:6
- 2008年
- 目的:回顾和总结国内外对结直肠癌相关基因甲基化异常改变的研究及其进展。方法:应用Medline及CNKI期刊全文数据库检索系统,以“结直肠癌、甲基化以及结直肠癌相关基因(如K-ras、p53、c-myc、APC、p16、RASSF1A、hMLH1和ERβ)”等为关键词,检索197901~2008—01结直肠癌相关基因甲基化研究的相关文献。纳入标准:1)结直肠癌与甲基化异常改变;2)结直肠癌相关基因。最后纳入35篇文献。结果:在结直肠癌组织中,K-ras和p53基因的异常改变以点突变为主;c-myc基因局部低甲基化是结直肠癌发生中的早期事件,与细胞增殖密切;APC基因除了杂合性丢失(LOH)致失活外,启动子异常高甲基化致失活也很常见;结直肠癌组织呈现一个不定的甲基化分布密度(所有CpG岛中甲基化CV-G占的比例)则可能是p16基因启动子甲基化模式在体内的特征;RASSF1A基因主要因启动子甲基化而失活;hMLH1失活引起MSI(+)表型可能与右侧散发性结肠癌的分期有密切的关系;ERβ甲基化模式的分析对判断肿瘤预后有价值。结论:因不同基因而异,除了DNA点突变、缺失、插入和重排等遗传学改变外,甲基化等表观遗传学改变在结直肠癌发生中也占重要地位;甲基化研究对结直肠癌的防治将起到积极的探索意义。
- 翟荣林王国斌蔡开琳
- 关键词:甲基化基因结直肠肿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