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激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重度伴胆汁淤积1例
- 2009年
- 薛云平温志立黄神安袁小亮
- 关键词:慢性乙型肝炎重度胆汁淤积激素治疗巩膜黄染TBILDBIL
- 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血清sICAM-1的检测及临床意义被引量:1
- 2007年
-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血清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sICAM-1)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对50例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和30例正常人血清sICAM-1水平进行测定。对50例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用ELISA法检测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荧光定量PCR法检测HBV DNA载量、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肝功能、全自动血凝分析仪检测凝血酶原活动度(PTA)。结果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血清sICAM-1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存活组血清sICAM-1水平明显高于死亡组(P<0.01);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血清sI-CAM-1水平与PTA呈显著正相关(r=0.475,P<0.01),与血清总胆红素呈显著负相关(r=-0.395,P<0.01),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白蛋白无相关性(r=0.014、-0.214,P>0.05);27例HBV DNA<1×105copies/ml者与23例HBV DNA≥1×105copies/ml者血清sICAM-1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0.05);7例HBeAg(+)/HBeAb(-)者与43例HBeAg(-)/HBeAb(+)者血清sICAM-1水平也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血清sI-CAM-1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存活组血清sICAM-1水平明显高于死亡组。sICAM-1参与了慢性乙型重型肝炎的肝损伤过程,并与患者病情程度有一定的相关性,但与乙型肝炎病毒的复制水平无相关。
- 薛云平邬小萍杨文龙易冬英
- 关键词:慢性乙型重型肝炎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血清
- 自身免疫性肝炎合并干燥综合征1例
- 2007年
- 温志立邓佳吕晓丽薛云平李宾
- 关键词:自身免疫性肝炎干燥综合征肝功能异常全身乏力视物模糊HBSAB
- 急性胆囊炎126例手术治疗的回顾性研究
- 2009年
-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胆囊炎的可行性。方法2003年1月至2007年12月行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胆囊炎126例,其中腹腔镜胆囊切除术52例,开腹胆囊切除术74例,比较两种手术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下床活动时间、术后排气时间、切口感染率、住院时间、住院综合费用。结果126例急性胆囊炎患者均手术成功,两组病例除手术时间、术中出血两项指标无显著差异,但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组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切口感染率、放置引流管比率和住院综合费用等各项指标均优于开腹胆囊切除术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和开腹胆囊切除术相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胆囊炎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和平均住院时间短等优点,是治疗急性胆囊炎可行的手术方式。
- 周文辉薛云平袁小亮
- 关键词:急性胆囊炎开腹胆囊切除术中转开腹
- 大黄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血清TNF-α、IL-1β、IL-6影响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6
- 2010年
- 目的对比研究经胃管和鼻空肠管不同途径给予大黄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白细胞介素6(IL-6)的影响。方法SAP患者60例随机分为A组(n=20)、B组(n=20)和C组(n=20)。A组只行综合治疗,B组在综合治疗基础上给予胃管注入大黄,C组给予鼻空肠管注入大黄。观察患者入院时(0d)、7d时TNF-α、IL-1β、IL-6水平。结果入院0d时TNF-α、IL-1β、IL-6在三组中相互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7d时三组TNF-α、IL-1β、IL-6检测值均比入院时下降,其中以C组下降最明显;三组之间TNF-α、IL-1β、IL-6检测值相互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通过下调炎症递质的表达,鼻空肠管途径应用大黄能更有效的控制SAP的全身炎症反应。
- 薛云平温志立付唆林
- 关键词:重症急性胰腺炎鼻空肠管IL-1ΒIL-6
- 急性胰腺炎合并肝功能损害86例临床分析被引量:2
- 2009年
- 目的探讨急性胰腺炎并发肝损害的临床特点。方法对合并肝损害86例急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包括一般资料、实验室检查指标、病程及预后。结果86例急性胰腺炎合并肝损害患者中胆源性病因占58%,且由胆源性与非胆源性急性胰腺炎合并肝损害者肝功能指标比较,ALT、TBIL有统计学意义(P<0.05);86例中MAP组与SAP组、死亡组与存活组肝功能指标比较均是TBIL、ALB有统计学意义(P<0.05);合并肝损害急性胰腺炎患者住院天数明显延长、发展成重症急性胰腺炎上升和病死率增加。结论要重视急性胰腺炎肝损害的发生率及损害程度,肝损害延长胰腺炎的病程,影响其预后。
- 周文辉薛云平袁小亮
- 关键词:急性胰腺炎肝功能损害
- 不同感染途径和接种菌量对建立SD大鼠结核菌感染模型的影响被引量:4
- 2008年
- 目的探讨建立SD大鼠结核病模型的方法,比较不同感染途径和接种菌量在建立SD大鼠结核病动物模型的影响。方法用标准人型结核菌株H_(37)Rv 0.1、1、10 mg 3种接种菌量分别经尾静脉和腹腔途径注入SD大鼠。6周后剖杀大鼠,并比较肺、肝、脾的脏器质量指数,观察肺、肝、脾大体病变和镜下特点,肺、肝、脾的组织匀浆涂片做抗酸染色及结核菌培养。结果肺、肝、脾组织切片HE染色见不同程度增殖性结核结节。随着接种量的增加,其脏器组织病理改变越显著。肺、肝、脾组织切片抗酸染色见炎性结节及多核巨细胞内散乱排列的红色短小抗酸杆菌。接种菌量一致的情况下,尾静脉感染组肺、肝、脾组织病理改变较腹腔感染组显著,肺、肝、脾组织匀浆的结核分枝杆菌培养阳性率较腹腔感染组高(P<0.05)。结论建立SD大鼠肝、脾、肺结核杆菌感染模型,尾静脉感染途径优于腹腔感染途径。SD大鼠对结核菌敏感,可作为结核病实验的动物模型。
- 袁小亮雷建平李光明刘翼军周军涂少华薛云平
- 关键词:SPRAGUE-DAWLEY大鼠结核
- 520例慢性乙型肝炎HBeAg阴性与阳性患者临床和HBV-DNA比较分析被引量:3
- 2007年
- 目的:了解HBeAg(-)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临床特点和血清HBV-DNA检测的意义。方法:对520例CHB患者的住院病历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HBeAg(-)和HBeAg(+)CHB患者HBV-DNA定量组内和组间差异。结果:HBeAg(-)CHB 166例,占31.92%;HBeAg(+)CHB 354例,占68.08%。HBeAg(+)组HBV-DNA总体上高于HBeAg(-)组;不同病程HBeAg(-)CHB比例轻度组为12.8%,中度组为13.2%,重度组为19.2%,重型组为31.4%,肝硬化组为47.5%。结论:目前我国CHB病例以HBeAg(+)者占多数,HBeAg(+)组HBV-DNA总体上高于HBeAg(-)组,随着病程进展HBeAg(-)CHB比例上升。
- 薛云平邬小萍温志立杨铁一袁小亮
- 关键词: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乙型肝炎病毒DNA
- 还原型谷胱甘肽片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观察被引量:1
- 2009年
- 目的:观察还原型谷胱甘肽片用于治疗慢性乙肝的效果。方法:将21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A~F组和对照组共7个组,每组30例。治疗A组给予还原型谷胱甘肽片0.2gtid治疗,治疗B组给予还原型谷胱甘肽片0.4gtid治疗,治疗C组给予维肝福泰片1.2gtid治疗,治疗D组给予还原型谷胱甘肽片0.2gtid+维肝福泰片1.2gtid治疗,治疗E组给予还原型谷胱甘肽片0.4gtid+维肝福泰片1.2gtid治疗,治疗F组给予还原型谷胱甘肽针1.2g+甘草酸二铵针150mg,静脉滴注,qd,对照组给予维生素C片100mgtid、肌苷片200mgtid等基础治疗。所有组别均治疗14d,观察治疗前后症状、体征和肝功能变化情况。结果:所有治疗组的疗效均明显好于对照组(P<0.01)。治疗B组和D组的疗效优于治疗A组(P<0.05),治疗E组的疗效优于治疗B组(P<0.05)。治疗A组和治疗C组,治疗E组和治疗F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还原型谷胱甘肽片在治疗慢性乙肝方面具有很好的疗效,使用小剂量0.2gtid即能取得与维肝福泰等降酶护肝口服药相同的效果,如果使用较大剂量0.4gtid或与维肝福泰等降酶护肝口服药联用能取得更好的效果,联用时与还原型谷胱甘肽注射剂联用甘草酸二铵注射剂的效果相当。
- 温志立叶倩王艳华薛云平范文福曹友钊李宾黄神安
- 关键词:慢性乙肝药物联用
- 还原型谷胱甘肽片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研究
- 温志立薛云平范文福曹友钊李宾黄神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