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剑
- 作品数:49 被引量:123H指数:7
- 供职机构:中央民族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经济管理社会学政治法律更多>>
- 当前国内智库研究图书出版状况:综述与展望被引量:2
- 2012年
- 在当代,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一方面,除了传统的国家间外交事务之外,国家和国际关系格局越来越受到非外交因素的影响,而这中间,智库(Think Tank,也译为思想库)扮演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另一方面,由于社会事务领域的大幅扩张,各国政府在应对方面显得捉襟见肘,因此,也需要各方面、各层次的智库提供相关建议与方法支持。目前,中国已有各类智库(广义上的)约2000个,社会影响也日益增强,
- 袁剑
- 关键词:智库出版状况图书外交事务
- 打捞民国时代的边疆记忆——兼读汪洪亮:《民国时期的边政与边政学(1931-1948)》被引量:1
- 2014年
- 民国时期的边政与边政学(1931—1948),汪洪亮著,人民出版社,2014传统与断裂中国的边疆研究源远流长,如果从边疆史的纵向发展来看,近代中国处在一个大转折的阶段。一方面,随着西力入侵,中国的地缘政治环境日益恶化,传统的朝贡体系趋于瓦解,中国本土的、传统的边疆地理概念与知识也遭遇到西方舶来的边疆地理概念与知识的冲击,从而在知识分析与解释的方式与方法上出现新的面相;
- 袁剑
- 关键词:民国时期民国时代洪亮记忆打捞
- 2015年的中国边疆研究:契机、传承与创新
- 2016年
- 作为一个有着悠久文明历史的大国,中国内部的丰富多样性构成了外界观察和认识的重要对象。随着当代中国对外认知视野的拓展以及世界整体地缘环境的变迁,边疆在中国自身发展与学术研究中的重要性日渐凸显,从历史比较的角度来看,这种重要性与近代中国的边疆危机及对边疆事务的关注有着本质的不同,它更多地是基于中国主体性与议题主导的一种话语表现形式,不具有“救亡图存”的现实需求;
- 袁剑刘玺鸿
- 关键词:边疆研究传承历史比较地缘环境学术研究
- 民族团结话语的中国能量
- 2017年
- 如何有效保障国内各群体和谐关系、国家整体认同,影响着各国内部甚至所在地区的繁荣稳定。如今欧洲诸国在实践层面实际上抛弃了团结话语,陷入难民危机和地区分离主义危机双重困扰。而在中国,基于五千年发展过程和马克思主义民族观的民族团结话语是主要原则和重要资源,这也是我们在这个充满动荡的世界中所具有的一大正能量和构筑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实践源泉。要注意的是,在处理核心区域和边疆民族地区的关系方面,需要时刻慎重处理以达到结构性的平衡。
- 袁剑
- 关键词:民族团结马克思主义
- “关键词”路径下的“总体史”写作——兼读《法律、资源与时空建构:1644—1945年的中国》
- 2014年
- 近代以来的中国学术,一方面承继传统古典学术的余续前行,如梁启超先生所言:“以乾嘉学派为中坚之清代学者,一反明人空疏之习,专从书本上钻研考索,想达到他们所谓‘实事求是’的目的。……
- 袁剑
- 关键词:中国学术总体史法律写作
- “一带一路”中的中国-中亚关系--常识重建与互为契机被引量:3
- 2015年
- 在欧亚大陆中心地带矗立着一块以中亚五国为核心的区域,它曾经是欧亚大陆古代东西方文明交流的通道与枢纽,在世界历史发展的进程中扮演了相当关键的角色,但却在近代以来的很长一段时间被我们的主流认知所忽略。重新发现“中亚”,将会丰富我们的对外认知视野,并使我们能够在当代国际地缘政治背景下更好地理解“一带一路”的国家战略问题。
- 袁剑
- 关键词:中亚五国欧亚大陆文明交流世界历史
- 再论自然边疆:17世纪以来的法国边界被引量:3
- 2017年
- 法国的自然边疆观在其历史发展过程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法国近代内政和外交的决策与行动,进一步形塑了法国人的自我认同。
- 袁剑
- “边缘再造”下的薪火相传
- 2013年
- 父亲那场永不止息的战争,王明珂,浙江人民出版社,2012作为一个无比辽阔而又历史悠久的文明复合体,随着西方民族国家体系框架的建立以及西方力量的东进,中国自身原有的国家共同体话语(如"夷夏说""宗藩体制"等)遭受到了极大的挑战与冲击,难以以一个完整的整体形象应对所面临的大变局。这种困境,这种乱局,
- 袁剑
- 关键词:民族国家体系宗藩体制复合体共同体
- 连续性与断裂性——近代中国知识视野下的“中亚”范畴流变被引量:6
- 2016年
- 中亚如今已成为"一带一路"的重要节点,也是中国对外知识视野与知识需求日益关注的区域。古代中国在"西域"认知层面的长期传统以及二战之后尤其是新中国成立之后对于"中亚"认知中占据主导的国际关系研究路径,这两者在某种程度上构成了中国"中亚"认知的两种连续性;而在这两者之间,则存在着一种断裂性:即传统"西域"认知与二战尤其是新中国成立之后"中亚"论述之间的断裂。近代中国知识界对于"中亚"概念范畴的认知变迁摆脱了传统的西域视野,开始纳入地缘政治的视角,成为接续后来国际关系研究路径下的中亚主流认知的概念基础。因此,如何厘清和分析近代中国知识界对于"中亚"概念范畴的认知流变,就成为我们更好地了解中国传统西域话语和当代中亚话语之间转变与衔接的重要环节。本文主要以近代报刊文章的相关叙述出发,对近代中国知识界就"中亚"概念范畴的认知流变过程进行了初步的考察。
- 袁剑
- 田野中的全球史与地方性——拉铁摩尔1929—1930年的中国东北之旅被引量:4
- 2014年
- 中国东北在近代中国的社会与历史变迁中具有重要地位。拉铁摩尔1929—1930年东北考察活动是他在哈佛大学学习之后进行的第一次长时段田野调查,这次调查不仅为拉铁摩尔整体性的中国边疆观提供了重要的经验基础,而且也使中国东北进入当时国际学术界和知识界的关注视野,从全球史与地方性互动的角度出发能够更好地体现拉铁摩尔这次田野之旅的相关意义。
- 袁剑
- 关键词:地缘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