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福年
- 作品数:61 被引量:483H指数:15
- 供职机构:中国气象局兰州干旱气象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甘肃省气象局气象科研项目公益性行业(气象)科研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建筑科学更多>>
- 基于温度植被干旱指数的广东省旱情动态监测被引量:13
- 2014年
- 广东省饱受季节性干旱的困扰,开展遥感旱情监测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利用MODIS数据构建温度植被指数特征空间,采用线性拟合的方法提取干湿边,计算广东省2011年温度植被干旱指数(TVDI),以该指数为依据分析了广东省旱情的时空分布,得到了以下主要结论:1)随着EVI的增加,陆地表面最大温度减小,最大地表温度和最小地表温度差值呈减小趋势,且地面温度的最大和最小值与EVI呈近似线性关系。EVI-TS特征空间的季节变化明显,随着温度降低,EVI-TS特征空间明显萎缩。随着年内温度的变化,EVI-TS特征空间的干湿边截距也发生相应变化,即冬季截距较小,夏季截距较大。2)2011年广东省的冬旱非常严重,春季和秋季也有一定程度的干旱。其冬旱和春旱的地域分布相似,均呈现自北向南逐渐加重的趋势,且沿海地区重于内陆。秋旱的地区分布特点与冬春旱相反,大致呈自南向北逐渐加重的趋势。结合广东省历史气象资料对干旱监测结果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遥感监测结果与实际旱情较吻合。3)比较了TVDI与土壤湿度的相关性,结果表明TVDI可以体现土壤湿度状况,两者呈负相关关系。将TVDI和主要气象因子做了相关性分析,从结果可以看出,TVDI与降水量、温度和相对湿度间都呈负相关关系。从相关系数来看,TVDI与降水量之间的相关性最高。从气象站尺度来说,TVDI对降水的变化是敏感的,即连续降水可导致TVDI值下降,旱情得到缓解;持续无降水可使TVDI值增加,旱情加重。
- 王莺王劲松姚玉璧赵福年
- 关键词:MODIS
- 甘肃高速公路山区段路面温度特征及其预报模型被引量:9
- 2018年
- 利用G30连霍高速甘肃段沿线麦积山隧道、乌鞘岭交通气象监测站的路面温度、气温、露点温度、相对湿度、风速、降水等逐时资料,统计分析了两站不同季节、不同海拔高度下路面温度与气温的差异与联系,讨论了路面温度与其他气象因子的相关关系,基于逐步线性回归方法建立路面温度统计模型,并对模型预报效果进行检验。结果表明:各个季节,甘肃山区高速公路路面温度和气温都是日出后快速升高,日落后逐渐下降,且路面温度的升、降幅度均快于气温。较低海拔站点的路面温度高于高海拔站点,但最高值出现时间、两站温差有所差异。其中,秋、冬季两站路面温差夜间大于白天,而春、夏季则昼夜相差不大。最低、最高路面温度统计模型的预报结果与实况变化趋势接近,但最高路面温度个别日期预报值与观测值偏差较大,在实际业务中应考虑各种实时气象条件及地形条件,对模型结果进行适当订正。
- 闫昕旸王小勇达选芳赵福年牛喜梅
- 关键词:高速公路路面温度气象要素
- 增温和降水变化对西北半干旱区春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被引量:34
- 2015年
- 为了明确未来气候变化对半干旱区春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本研究选择典型半干旱区定西试验基地,利用开放式红外增温模拟系统和水分控制装置设置不同降水量(减少20%、不变、增加20%)和温度梯度[大气温度(对照)、增加1.0℃、增加2.0℃、增加3.0℃],模拟气候变化对春小麦生长发育、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增温幅度小于2℃时,降水变化对春小麦穗粒数影响不显著;当增温为3℃时,降水减少显著减少穗粒数,降水增加显著增加穗粒数.随着气温升高,降水减少对春小麦千粒重的负效应增大,春小麦不孕小穗数与气温呈二次曲线上升.降水减少20%条件下,增温1、2和3℃的春小麦产量分别下降12.1%、24.7%、42.7%;降水不变条件下,春小麦产量分别下降8.4%、15.1%、21.8%;降水增加20%条件下,春小麦产量分别下降9.0%、15.5%、22.2%.春小麦籽粒淀粉含量随温度的增加而下降,籽粒蛋白质含量随温度的增加而上升.增温2℃有利于蚜虫暴发,但增温3℃抑制蚜虫暴发;春小麦锈病发病率随着温度增加而上升.
- 王鹤龄张强王润元甘延泰牛俊义张凯赵福年赵鸿
- 关键词:温度降水春小麦病虫害
- 基于Z指数的石羊河流域干旱特征分析被引量:22
- 2013年
- 以石羊河流域5个气象站1960-2010年51年来的逐月和逐年降水资料计算出Z干旱指数,然后根据Z指数的旱涝等级划分标准将其划分为7个等级,分析该地区的干旱特征。结果显示:5个代表站中出现干旱频率最高的是武威站,最低的是民勤和乌鞘岭站,其中大旱和重旱出现频率最高的是古浪站,最低的是民勤站;石羊河流域的Z指数在51年中总体呈现上升的趋势,大旱和重旱主要发生在1960年代和1970年代初期、1991年、2005年和2009年;从月时间尺度的长期变化趋势上来说,7月和8月的总趋势为偏旱,其余各月为偏涝,干旱主要出现在春、夏和秋三季;通过干旱趋势突变分析可以看出,1960年代初期的总趋势为偏旱,之后为偏涝。各站点的突变年份不一致,较近的突变年份为:乌鞘岭1977年、武威1985年、永昌1981年、民勤2000年。
- 王莺赵福年姚玉璧李耀辉
- 关键词:干旱Z指数干旱特征石羊河流域
- 干旱胁迫下小麦叶片光合-蒸腾耦合变化特征及调控机制
- 2024年
- 叶片通过控制气孔将植物碳同化和水分消耗这2个过程紧密耦合,但在不同水分条件下这种碳水耦合关系是否会发生变化目前尚不清楚。选择西北半干旱区大田作物春小麦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不同水分处理(充足供水CK、轻度干旱T1、中度干旱T2、重度干旱T3),在小麦拔节期选择典型晴天观测叶片光合-蒸腾日变化过程(08:00—18:00)。结果表明:空气温度(t)、光合有效辐射(PAR)的日变化均为单峰型,峰值出现在12:00、16:00;叶片气孔导度(G_(s))的日变化在CK、T1、T2下呈双峰型分布,在T3下无明显变化;蒸腾速率(T_(r))呈现双峰型变化的是T1和T2,CK与T3则呈单峰型变化;光合速率(P_(n))的日变化幅度从充足供水到严重干旱处理依次减小,且各处理在12:00前波动较大,而后呈现平缓降低的趋势。各水分处理下小麦叶片光合-蒸腾的日变化呈现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_(n)在CK下的主要调控因子是PAR,在T1、T3下的主要调控因子为G_(s);T_(r)在CK、T1下的主要调控因子是PAR,在T2、T3下的主要正调控因子为G_(s),负调控因子为t。同时,当以P_(n)与T_(r)关系斜率表示小麦叶片碳水耦合关系时,发现不同水分处理下小麦叶片碳水耦合特征存在差异,尤其是重度干旱,导致小麦叶片碳水耦合关系显著降低。
- 刘江赵福年杨红燕蔡立群王婧周引弟孛永明
- 关键词:干旱胁迫小麦叶片光合作用蒸腾作用
- 我国夏季风过渡区陆-气相互作用研究的新进展
- 2023年
- 中国夏季风过渡区是全球陆-气相互作用强盛区域之一,也是极端天气灾害频发且易造成严重经济损失的区域,对过渡区陆-气相互作用的进一步认识将有助于提升该区域防灾减灾能力。以近年来中国气象局干旱气候变化与减灾重点实验室为平台开展的夏季风过渡区相关项目群取得的研究成果为基础,对过渡区陆-气相互作用时空分布规律、陆面水分收支对夏季风响应新特征、边界层时空变化特征及发展机制、季风与陆-气相互作用对区域气候影响、陆-气相互作用对作物产量影响以及多因子和多尺度动力学粗糙度参数化方案等方面的新进展进行系统总结,并根据夏季风过渡区陆-气作用研究的发展趋势,提出今后应在侧重加强陆-气交换多循环过程对夏季风年循环响应规律研究基础上,探讨陆-气相互作用对夏季风的多尺度动态响应,建立地表过程和大气边界层关键物理量的气候动力学关系,以改进和提升区域气候模式模拟水平。该工作对推动我国陆-气耦合过程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 张良张强王润元岳平王胜曾剑杨泽粟李宏宇乔梁王文玉张红丽杨司琪赵福年
- 关键词:陆-气相互作用区域气候
- 春小麦生理指标对土壤水分持续减少的响应特征分析
- 2024年
- 为研究春小麦生理指标对土壤水分变化的响应特征,以春小麦品种定西40为试材,于2019年进行春小麦盆栽试验,在拔节初期设置对照(CK)和干旱(DR)两个水分处理,分析春小麦旗叶水势(LWP)及光合生理参数等对土壤水分变化的响应特征。结果表明:随着土壤水分的减少,LWP显著下降,07时LWP较11时LWP对土壤水分变化更敏感;随着土壤水分的减少,春小麦叶片净光合速率(P_(n))、蒸腾速率(T_(r))、胞间CO_(2)浓度(C_(i))快速下降,平均降幅分别为64%、76%和70%。LWP、P_(n)、T_(r)、R_(s)(气孔阻力)、C_(i)与土壤相对湿度(RSM)呈指数函数关系,决定系数为0.310~0.874,水分利用效率(WUE)与RSM呈幂函数关系(R^(2)=0.212)。该研究可为黄土高原半干旱区春小麦水分的高效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 张新刚杜子璇赵福年李慧萍王媛徐林泽
- 关键词:春小麦生理指标干旱水势土壤水分
- 一种模拟不同坡度下的降雨装置
- 本实用新型涉及土壤侵蚀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模拟不同坡度下的降雨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一侧内壁的上方铰接有支撑板,所述壳体内壁固定连接有电液推杆,所述电液推杆的伸缩端固定连接有推块,所述推块上表面固定安装有调节块,所述壳...
- 齐月王鹤龄赵鸿张凯雷俊赵福年陈斐杨阳魏星星杨扬
- CO_(2)浓度增加对半干旱区马铃薯生长动态及产量、品质的影响
- 2023年
- 为了解CO_(2)浓度升高条件下马铃薯生长动态及其产量、品质的变化特征,在典型半干旱区(甘肃定西)利用开顶式气室(OTC)试验平台,以马铃薯‘新大坪’为供试品种,设对照(390μmol·mol^(-1))和590μmol·mol^(-1)共2个CO_(2)浓度梯度,开展CO_(2)浓度增加模拟试验。结果表明:CO_(2)浓度增加至590μmol·mol-1时,马铃薯发育加快,生育期提前,全生育期天数缩短3 d;CO_(2)浓度升高对马铃薯株高、叶面积指数、叶绿素含量和叶片水势有明显促进作用。随着生育进程的推移,马铃薯地上部干物质生产对CO_(2)浓度的响应值呈现先变大再变小的趋势。CO_(2)浓度增加促进了马铃薯块茎产量的提高,单株结薯数和单株薯块质量也有所增加。与对照相比,590μmol·mol^(-1 )CO_(2)处理马铃薯块茎水分、蛋白质、维生素C含量以及铁、锌、铜元素含量分别下降3.43%、11.78%、13.09%、25.58%、31.94%和9.76%,而粗淀粉、粗脂肪、粗纤维和还原糖含量分别增加10.56%、240.00%、14.28%、106.38%。
- 张凯张凯王润元王鹤龄赵鸿赵福年齐月陈斐雷俊
- 关键词:马铃薯半干旱区
- 1960—2009年石羊河流域气候变化特征被引量:7
- 2014年
- 利用线性倾向率和Mann-Kendall非参数检验及克里金(Kriging)空间插值法,分析石羊河流域气温、降水量和蒸发量3个气候要素的年代际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960—2009年石羊河流域气温最小增速为0.25℃/10 a,高于中国及全球平均增速,且石羊河流域东部地区增温速度大于流域西部;20世纪60年代石羊河流域气温为降低趋势,其他年代流域大部地区均为增温趋势,且这种增温趋势是突变的。石羊河流域各年代及50 a平均降水量流域西部地区均比东部地区增加明显,近50 a石羊河流域降水量的变化趋势大多数未通过显著性检验,流域降水量的变化是由于降水的年际振荡造成的。石羊河流域大部地区的蒸发量呈先减少后增加的趋势。除民勤外,流域各地区蒸发量的减少或增加均存在突变。石羊河流域气温持续升高和蒸发量增加及二者的协同关系可能导致区域干旱的加剧。
- 赵福年王莺张龙
- 关键词:气温降水量蒸发量突变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