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邹迎麟

作品数:7 被引量:121H指数:6
供职机构: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海洋局青年海洋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篇生物学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农业科学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麻痹性贝毒
  • 3篇亚历山大藻
  • 2篇液相色谱
  • 2篇色谱
  • 2篇扇贝
  • 2篇栉孔扇贝
  • 2篇相色谱
  • 2篇高效液相
  • 2篇高效液相色谱
  • 1篇东海原甲藻
  • 1篇毒素
  • 1篇毒性
  • 1篇液相
  • 1篇液相色谱法
  • 1篇原甲藻
  • 1篇中国海
  • 1篇中国海域
  • 1篇色谱法
  • 1篇摄食
  • 1篇摄食率

机构

  • 7篇国家海洋局第...
  • 2篇中国科学院
  • 1篇国家海洋局第...
  • 1篇暨南大学
  • 1篇南京气象学院
  • 1篇中国海洋大学

作者

  • 7篇邹迎麟
  • 3篇朱明远
  • 2篇吴振兴
  • 1篇方琦
  • 1篇蓝东兆
  • 1篇王宗灵
  • 1篇孙军
  • 1篇王丹
  • 1篇杨维东
  • 1篇顾海峰
  • 1篇江天久
  • 1篇陈菊芳
  • 1篇刘洁生

传媒

  • 2篇生态学报
  • 1篇黄渤海海洋
  • 1篇海洋学报
  • 1篇应用生态学报
  • 1篇海洋科学进展

年份

  • 2篇2006
  • 1篇2005
  • 2篇2003
  • 1篇2001
  • 1篇2000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厦门港纤小裸甲藻(Takayama pulchellum)的形态、生长及分子特征被引量:8
2006年
在2003年厦门港发生的一次裸甲藻赤潮中分离得到了纤小裸甲藻(Takayamapulchellum),并对其形态学进行了光镜和电镜的观察,该株藻细胞个体较小,长约20~23μm,宽约14~20μm。藻细胞外表卵圆形,细胞上壳有一条明显的S形顶沟,顶沟是特异性的反S形。与模式种相比,这一株裸甲藻细胞核更靠上部,大部分细胞横沟都没有偏移。纤小裸甲藻在盐度为28时比生长率最大,达到0.42,随着盐度下降,比生长率也跟着下降,当盐度下降到16时,生长率为0。盐度范围在8~16时,超过80%的藻类能存活48h;当盐度低于4时,生长率和存活率都为0。24~27℃是纤小裸甲藻的最适生长温度,比生长率超过0.50,当温度升到30℃时,生长率急剧下降到约0.35。毒素测定结果显示该株裸甲藻不含麻痹性贝毒和神经性贝毒。本株纤小裸甲藻大亚基D1~D2区序列长度为721bp,与基因库中该种的一株相似种同源性超过99%。对18株裸甲藻转录间隔区(ITS)序列建立的系统进化树显示,纤小裸甲藻和Karlodiniummicrum的距离最近,通过ITS序列建立的系统发育树大致能够把Akashiwo属、Karenia属、Karlodinium属和Takayama属与Gymnodinium属区分开来。
顾海峰孙军邹迎麟方琦蓝东兆
关键词:分子特征
麻痹性贝毒的产生及其在栉孔扇贝体内的累积、转化与排除过程研究
该文主要研究了麻痹性贝毒(PSP)从其由毒藻中的产生,到被扇贝摄食而积累于贝体内,进而转化、排除的系列过程.主要内容包括:研究了分离我国台湾海域的微小亚历山大藻Alexandrium sp.kw06两株藻的产毒与培养阶段...
邹迎麟
关键词:麻痹性贝毒栉孔扇贝
中国海域四株亚历山大藻的毒素分析被引量:11
2005年
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4株采自中国不同海域的亚历山大藻所含有的麻痹性贝类毒素(PSP)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Alexandriumcatenella(东海株)的主要毒素成分为C2毒素,占其所含毒素总量的88.39%,细胞毒性大小为1.08pgSTX·eq/cell,毒力较低;Alexandriumtamarense(东海株)的毒素组成与A.catenella(东海株)的基本相同,但多含了一种膝沟藻毒素(GTX4),含毒量也比较低,细胞毒性大小为1.58pgSTX·eq/cell;Alexandriumminutum(台湾株)只检测出4种膝沟藻毒素(GTX1,2,3,4),其中GTX2,3摩尔百分比占到总量的75.42%,细胞毒性大小为21.32pgSTX·eq/cell;Alexandriumtamarense(南海株)毒素成分有9种,其中GTX4,6占据主要成分,占其所含毒素总量的54.92%,细胞毒性大小为5.01pgSTX·eq/cell。
吴振兴邹迎麟朱明远
关键词:麻痹性贝毒高效液相色谱法毒性
中国东海和南海有害赤潮高发区麻痹性贝毒素研究被引量:47
2003年
用小白鼠生物检测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对采自浙江舟山和广东深圳海域贝类的麻痹性贝毒素进行了调查和分析 .结果表明 ,舟山海域近岸的贝类毒素检出率为 14 % ,染毒的贝类毒素含量不高 ,低于小白鼠生物检测法的测定范围 ;深圳近岸贝类毒素检出率为 30 %以上 ,华贵栉孔扇贝是主要的染毒贝类 ,有1个样品毒素含量达 5 .1Mu·g-1,超出安全食用标准 .从深圳大亚湾华贵栉孔扇贝检测出 10种麻痹性贝毒素成分 ,消化腺的主要毒素成分为GTX1+ 2 和GTX5,C1+ 2 和GTX2 + 3 ,而剔除消化腺后其余贝组织的主要成分为neoSTX和GTX5.贝毒素主要积累在扇贝的消化腺内 ,消化腺含有的毒素是贝肉组织的 8倍 .
江天久陈菊芳邹迎麟刘洁生杨维东
关键词:麻痹性贝类毒素赤潮高效液相色谱
栉孔扇贝体内麻痹性贝毒的累积与排出过程研究被引量:45
2003年
通过室内摄食实验,研究了栉孔扇贝(Chlamys farreri)对麻痹性贝毒(PSP)产毒藻的敏感性及其累积和排出毒素的特征.有毒微小亚历山大藻(Alexandrium min-utum)在短时间内可对栉孔扇贝的摄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且投喂毒藻的浓度越大,对摄食作用的抑制越明显.栉孔扇贝对PSP贝毒的累积能力很强,实验中,48 h后内脏累积毒素就高达5000μgSTXeq100g^(-1),但其毒素排出速率较慢,在24d解毒阶段后内脏中的毒素还没有下降至国际贝毒食用安全标准水平的80μg STXeq 100g^(-1).各毒素组成比在整个累积与排除过程中有较大变化,GTX1,GTX4在累积阶段比例下降,同时GTX2,GTX3比例上升;内脏中GTX2:GTX3的比值逐渐增加.毒藻中PSP贝毒毒素组成和贝体中PSP贝毒毒素组成之间的主要差别是GTX4含量的减少和GTX1含量的升高;而扇贝粪便中的毒素组成却与对数生长期的毒藻极为接近.
朱明远邹迎麟吴荣军HALL Sherwood
关键词:麻痹性贝毒栉孔扇贝
有毒亚历山大藻对卤虫存活率和摄食率的影响被引量:6
2006年
研究了有毒亚历山大藻对卤虫存活率和摄食率两方面的影响,得出以下结论:在卤虫存活率实验中,有毒亚历山大藻在2000cells/ml的密度下,对卤虫具有致死效应,卤虫在24-168h内全部死亡;在摄食实验中,有毒亚历山大藻对卤虫的摄食产生明显的抑制作用,卤虫对有毒藻的平均摄食率明显低于无毒藻组和混合实验组。在加入无毒藻东海原甲藻的混合培养状态下。卤虫存活率上升,30-60min摄食率增加,东海原甲藻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轻塔玛亚历山大藻对卤虫的毒害作用。有毒藻产生的PSP毒素并非导致卤虫死亡的主要原因,毒害作用可能与出现在卤虫体外的黏附物质有关。通过对3个不同生长期卤虫的研究发现,后无节幼体卤虫对有毒亚历山大藻的毒害作用最为敏感。
吴振兴邹迎麟朱明远王宗灵王丹
关键词:亚历山大藻卤虫存活率摄食率东海原甲藻PSP
两种亚历山大藻产毒过程和毒素特征研究被引量:17
2001年
对2种有毒亚历山大藻-引自台湾的微小亚历山大藻AMTK-1(Alexandrium minutum AMTK-1)和引自美国阿拉斯加的亚历山大藻KW06(Alexandrium sp.KW06)-在不同生长阶段的产毒状况、毒素组成和毒性大小进行了研究,比较了两者的异同。结果显示,2种藻的单位细胞毒素含量与培养阶段的变化趋势是一致的,即在对数生长初期达最高,之后逐渐下降;微小亚历山大藻AMTK-I主要生产GTXs毒素,从对数生长后期到静止期其毒素组成比有所变化,GTX1,TGX4比例增高而TX2,GTX3降低,亚历山大藻KW06主要生产STX毒素;亚历山大藻KW06的毒性高于微小亚历山大藻AMTK-1。
邹迎麟HALLSherwood
关键词:麻痹性贝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