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晓姝 作品数:31 被引量:84 H指数:5 供职机构: 长治医学院 更多>> 发文基金: 烧伤与复合伤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文化科学 生物学 更多>>
底丘脑核中MPEP对治疗早期帕金森病模型大鼠运动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探讨底丘脑核(STN)中代谢型谷氨酸受体5(mGluR5)拮抗剂MPEP对部分损毁的帕金森病(PD)模型大鼠运动行为的影响及神经保护作用。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12)、损毁+生理盐水组(n=12)、损毁+MPEP组(n=12)。采用行为学和神经化学检测方法,观察3组大鼠在旷场实验中的自发运动能力和斜板实验中的停留角度,以及纹状体中多巴胺(DA)含量。结果:与假手术组大鼠相比较,损毁+生理盐水组大鼠的水平运动能力(P<0.001)、垂直运动能力(P<0.001)和斜板停留角度(P<0.001)均明显降低,而损毁+MPEP组大鼠均恢复至假手术组水平(P>0.05)。神经化学检测结果显示,与假手术组大鼠相比较,损毁+生理盐水组大鼠纹状体DA含量降低了56.3%(P<0.001),而损毁+MPEP组大鼠与假手术组大鼠无明显差异(P>0.05),且与损毁+生理盐水组比较明显升高(P<0.001)。结论:慢性STN局部应用MPEP对早期PD模型大鼠的运动行为和神经元具有保护作用。 王春雷 常永丽 郭晓姝 韩玲娜 张翠英关键词:帕金森病 底丘脑核 小鼠干扰素诱导蛋白IFIT1多克隆抗体的制备及应用 第一部分:小鼠干扰素诱导蛋白IFIT1多克隆抗体的制备。
目的:获取小鼠IFIT1(Interferon-induced protein withtetratricopetide repeats 1)特异性多克... 郭晓姝关键词:多克隆抗体 放射性损伤 糖皮质激素抵抗 颈交感神经 文献传递 小鼠IFIT1多克隆抗体的制备 被引量:7 2007年 目的获取小鼠IFIT1(Interferon-induced protein with tetratricopetide repeats 1)特异性多克隆抗体。方法扩增培养高效表达IFIT1的重组子pMAL-C2X-IFIT1,超声破碎后的细胞上清过Amylose Pre-packed column亲和层析柱,将所得纯化的融合蛋白MBP-IFIT1作为抗原,添加福氏佐机剂后免疫兔,收集抗血清,用Western blot和ELISA方法测定抗血清特异性反应和效价。结果纯化的MBP-IFIT1可诱导兔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所得抗体能够特异性识别融合蛋白中的IFIT1,ELISA结果显示其效价为1∶12800。结论MBP-IFIT1具有良好的抗原性,以该融合蛋白为抗原免疫兔成功制备出IFIT1特异性多克隆抗体。 郭晓姝 李洪涛 方海立 王军平 粟永萍关键词:IFIT1 多克隆抗体 融合蛋白 抗原性 免疫应答 慢性避水应激大鼠肠道菌群和ROS的变化 2020年 目的探讨应激诱导的内脏高敏感大鼠中肠道菌群及活性氧簇(ROS)的变化。方法建立慢性避水应激大鼠模型,分为应激组和对照组(每组6只)。腹部回撤反射(abdominal withdrawal reflex,AWR)方法评估大鼠内脏敏感性。免疫荧光和ELISA方法检测肠道和血液中ROS的表达水平。粪便进行16S rDNA菌群测序分析。细胞培养方法检测大鼠结肠黏膜菌群代谢产物对巨噬细胞ROS生成的影响。结果慢性避水应激能诱导大鼠内脏敏感性增高。与对照组相比,应激组大鼠肠道和血液中ROS表达均增加,不同水平上肠道菌群都有所变化,生物多样性下降。Spirochaetia菌的丰富度与ROS的表达呈负相关。应激组大鼠结肠黏膜菌群诱导巨噬细胞产生更高水平的ROS。结论应激诱导大鼠肠道菌群发生紊乱引起ROS生成增加并存在相关性。 杨长青 郭晓姝 李季 赵甘婷 盛淑婷 魏子白关键词:应激 活性氧簇 肠道菌群 内脏高敏感 外侧隔GABA_A受体在帕金森病模型大鼠焦虑样行为中的作用 被引量:2 2018年 目的:研究外侧隔(lateral septum,LS)GABAA受体在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模型大鼠焦虑样行为中的作用。方法:将167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85)和单侧内侧前脑束(medial forebrain bundle,MFB)损毁组(n=82)。采用旷场试验和高架十字迷宫实验观察LS局部给予不同剂量的GABA_A受体激动剂muscimol或拮抗剂picrotoxin对两组大鼠焦虑样行为的影响;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电化学检测法观察焦虑相关脑区单胺类神经递质含量的变化。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MFB损毁组大鼠产生焦虑样行为,且LS、杏仁核、腹侧海马(ventral hippocampus,v Hip)中多巴胺(DA)水平均明显下降。与溶媒组相比,LS中局部注射muscimol后,在两组大鼠中分别诱发或加重焦虑样行为,且LS、杏仁核和v Hip DA、5-羟色胺(5-HT)水平均下降;LS中局部注射picrotoxin后,在两组大鼠中均改善焦虑样行为,且LS、杏仁核和v Hip的5-HT水平及杏仁核和v Hip的DA水平升高;所不同的是产生以上行为学改变所需剂量,MFB损毁组均高于假手术组。结论:LS中GABAA受体调节大鼠焦虑样行为,其机制与边缘相关脑区DA和5-HT递质含量变化有关。 常永丽 王春雷 原丽 郭晓姝 韩玲娜关键词:GABAA受体 焦虑 帕金森病 hPDGF-A/hBD2双基因修饰骨髓源间充质干细胞外源基因体外与体内的表达 被引量:3 2009年 本研究观察腺病毒介导hPDGF-A/hBD2双基因转染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MSC)体外以及移植后体内局部的外源基因表达情况。将已成功构建和包装的hPDGF-A/hBD2双基因共表达腺病毒体外感染原代分离培养的BM-MSC后,采用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法检测目的基因蛋白的表达。收集经重组腺病毒感染的BM-MSC的无血清培养上清,采用划痕试验检测培养上清中分泌的hPDGF-A的促迁移效应。将重组腺病毒感染的BM-MSC局部点状注射至大鼠放射创伤复合伤创面,在各时相点进行冰冻切片并观察创面移植的BMSC的分布,同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观察外源基因的表达。结果表明:在体外重组腺病毒感染后的大鼠BM-MSC表达报告基因EGFP。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检测显示双基因修饰的BM-MSC表达hPDGF-A和hBD2。划痕实验证实双基因修饰BMSC培养上清组在8、12、24和30小时的愈合面积百分比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荧光显微镜观察大鼠创面移植的外源性基因修饰的BM-MSC显示,至少在移植后2周之内BM-MSC可以较高水平地表达以EGFP为指示的外源基因。创面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表明,外源基因从第3天开始表达,第7天达到高峰,第21天仍有少量表达。结论:hPDGF-A/hBD2双基因修饰BM-MSC在体外、体内均可使目的基因得到有效表达,成为hPDGF-A/hBD2双基因修饰BMSC促进难愈创面愈合的基础。 郝磊 孙慧勤 郭晓姝 闫国和 罗成基 程天民 粟永萍 邹仲敏关键词:间充质干细胞 创伤愈合 生理学实验视听结合式教学法的探索与实践 被引量:1 2012年 实验教学是生理学教学的重要环节,视听结合是将传统教学与多媒体技术有机结合进行教学的模式。这种方法的实施在于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团队合作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实际操作能力,以提高生理学实验教学效果。 尚改萍 王东吉 张翠英 郭晓姝 李淑芬关键词:生理学 实验教学 视听结合 罗哌卡因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和迁移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探讨罗哌卡因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增殖能力和迁移能力的影响,为BMSCs的临床应用提供进一步的研究基础。方法:使用贴壁法分离扩增大鼠BMSCs,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表面分子标志物;成脂、成骨和成肌诱导分化检测细胞的分化潜能;分别使用CCK-8和Brdu掺入方法检测不同浓度罗哌卡因处理对BMSCs增殖能力的影响;细胞划痕实验和Millicell小室迁移实验检测不同浓度罗哌卡因对大鼠BMSCs迁移能力的影响。结果:培养所得细胞具备BMSCs的表面标志物特点和多向分化潜能。50,100μmol/L罗哌卡因处理可显著降低BMSCs的增殖速度,降低BMSCs的Brdu阳性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划痕实验和迁移实验表明罗哌卡因处理可引起BMSCs迁移能力的明显降低(P<0.05)。上述效应均对罗哌卡因的给药剂量呈现明显的剂量依赖关系,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罗哌卡因可显著降低大鼠BMSCs的增殖能力和细胞迁移能力,提示外科应用BMSCs时需注意罗哌卡因等长效局部麻醉剂对BMSCs造成的不利影响。 郭晓姝 巩继平 杨根庆 常永丽 高莉晶 田小霞关键词:间充质干细胞 罗哌卡因 细胞增殖 细胞迁移 颈交感神经阻滞对烧伤鼠脑应激因素表达影响 被引量:4 2013年 目的 探讨颈交感神经阻滞(SB)对重度烧伤大鼠脑组织应激相关神经肽P物质(SP)、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和炎性细胞因子TNF-α、IL-1β和IL-6表达的影响.方法 成年健康雄性Wistar大鼠20只,随机分为四组:对照组、对照+SB组、烧伤组及烧伤+SB组,每组5只.TBSA 15%~20%Ⅲ度大鼠烧伤模型,烧伤后即刻双侧颈交感神经阻滞,于8 h后断颈取脑组织,ELISA法观察SP和CGRP的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TNF-α表达;Western-blot法观察 IL-1β和IL-6表达.结果 SP、CGRP对照组与对照+S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烧伤组和烧伤+SB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和对照+SB组(P〈0.01),烧伤+SB组较烧伤组显著减弱(P〈0.01).TNF-α、IL-1β对照组与对照+S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烧伤组和烧伤+SB组显著增高(P〈0.01),烧伤+SB组较烧伤组显著降低(P〈0.01).IL-6:对照组与对照+S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烧伤组显著高于其他三组(P〈0.01),烧伤+SB组与对照+S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颈交感神经阻滞对重度烧伤治疗作用的中枢机制之一可能是通过抑制P物质、CGRP表达,降低细胞因子IL-1β、IL-6和TNF-α过度表达引起SIRS来实现的. 郭晓姝 巩继平 王崧 张翠英 尚改萍 高莉晶关键词:烧伤 颈交感神经阻滞 颈交感阻滞对烧伤早期小鼠各器官IFIT1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3 2009年 目的:观察小鼠心、肝、脾、肺、肾等器官干扰素诱导蛋白IFIT1(Interferon—induced protein with tetratfieopetide repeats1)的表达情况,探讨颈交感神经阻滞(cervical sympathetic block,SB)对烧伤后早期小鼠各器官IFIT1表达状况的影响.方法:将雄性昆明小鼠18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烧伤组和颈交感神经阻滞(SB)治疗组、烧伤组和SB治疗组采用体表总面积(Total body surface area,TBSA)15%-20%Ⅲ度小鼠烧伤模型,SB治疗组于烧伤后即刻进行双侧颈交感神经阻滞,各组分别于4h后取心、肝、脾、肺、肾组织,提取RNA,以RT—PCR检测IFIT1表达情况.结果:RT—PCR显示IFIT1在各组的各器官均有表达,并存在差异.烧伤组IFIT1在心、肝、脾表达低于正常组,同时在肺、肾表达高于正常组,差异显著(P〈0.01).SB治疗组IFIT1的表达均低于正常组(P〈0.01);同时,SB治疗组IFIT1在心、肝、肺、肾的表达也低于烧伤组(P〈0.01).另外,在各组内的不同器官的IFIT1表达量存在差异(P〈0.05).结论:烧伤后早期小鼠各器官IFIT1表达有不同的变化,可能与不同器官在烧伤应激反应过程中损伤程度不同有关.SB可显著降低各器官IFIT1的表达. 巩继平 陈玉培 郭晓姝 粟永萍关键词:IFIT1 颈丛 自主神经传导阻滞 烧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