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鑫
- 作品数:13 被引量:45H指数:5
- 供职机构: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 Akt基因转染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缺氧时凋亡和增殖的影响被引量:11
- 2008年
- 目的采用Akt基因转染鼠骨髓MSCs探讨Akt基因是否减轻MSCs缺氧时的凋亡和提高缺氧时的增殖能力,即耐缺氧能力。方法将转染和未转染Akt基因的MSCs置于94%N2、1%O2和5%CO2缺氧箱中37℃孵育不同时间(常氧、缺氧0·5h、1h、2h、4h和8h)后,Annexin V/PI双染法行流式细胞仪分析凋亡率(apoptoticrate,AR)和死亡率(deadrate,DR)、MTT法分析细胞增殖状态、Rt-PCR和Western blot等检测Akt和p-Akt表达以及放射同位素法检测MSCs对氚标-葡萄糖(3H-G)的摄取等。结果1·Akt基因显著降低MSCs缺氧时AR和DR(P<0·01),而各缺氧时间点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2·Akt基因显著增高MSCs常氧和缺氧(与未转染Akt基因MSCs同等条件下比较)时增殖能力(P<0·01),缺氧时增殖能力显著低于常氧时(P<0·01);3·Akt基因显著增高常氧时MSCsAkt mRNA(P<0·01)和蛋白(P<0·01)表达,而不增高p-Akt蛋白(P>0·05)表达;Akt基因显著提高缺氧时p-Akt蛋白(P<0·01)表达,而不提高常氧时p-Akt蛋白(P>0·05)表达;4·Akt基因显著增高MSCs常氧和缺氧(与未转染Akt基因MSCs同等条件下比较)时3H-G的摄取(P<0·01),缺氧时3H-G的摄取显著性低于常氧培养时(P<0·01);3H-G的摄取与细胞增殖显著正相关(r=0·79,P=0·015)而与细胞凋亡显著负相关(r=-1·47,P=0·023)。结论Akt基因转染可显著提高MSCs耐缺氧能力,此可能与缺氧时改善MSCs葡萄糖摄取等有关。
- 孔宏亮张利群曹善峰霍鑫贾大林李颖齐国先
- 关键词: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缺氧细胞凋亡
- 缺氧环境下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凋亡相关蛋白和mRNA的表达被引量:9
- 2008年
- 目的探讨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在缺氧环境下凋亡相关蛋白和mRNA的表达。方法将接种的P3细胞置于94%N2、1%O2和5%CO2缺氧箱中37℃孵育,分别于0.5h、1h、2h、4h、6h、8h和12h取出分别应用Annexin V/PI双染法进行流式细胞仪(FCM)分析MSCs凋亡率(Apoptotic Rate,AR),并同步用免疫细胞化学、western blotting和Rt-PCR等方法检测Bax/Bcl-2,Fas/Fas L和Caspase-3蛋白和mRNA的表达。结果1.缺氧前,免疫细胞化学法未检测到Bcl-2、Bax、Fas、Fas L和Caspase-3蛋白表达,缺氧0.5h后均可较强表达;2.各缺氧时间点Bcl-2、Bax、Fas、Fas L、Caspase-3蛋白和mRNA表达较缺氧前均显著性增高(P均<0.05);随缺氧时间延伸,Bcl-2蛋白和mRNA表达不显著增加(P>0.05),而Bax、Fas、Fas L、Caspase-3蛋白和mRNA表达均显著增加(P均<0.05),但缺氧6-12h时间点之间表达均没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3.AR和Bcl-2/Bax蛋白(r1=-0.417,P=0.043)及mRNA(r2=-0.435,P=0.040)呈显著负相关,而和Fas(r1=0.639,P=0.025;r2=0.711,P=0.018)、Fas-L(r1=0.581,P=0.022;r2=0.605,P=0.037)、Caspase-3(r1=0.704,P=0.014;r2=0.657,P=0.026)蛋白及mRNA均呈显著正相关。结论在缺氧促进MSCs凋亡的过程中,Bcl-2蛋白和mRNA可能起着保护作用,而Bax、Fas-L、Fas、Caspase-3蛋白和mRNA可能在MSCs凋亡的进程中起着促进作用。
- 齐国先孔宏亮霍鑫贾大林刘宁宁王勃张子新张喜英
- 关键词: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缺氧FAS/FAS-LBCL-2/BAXCASPASE-3
- 表达谱芯片筛选粥样硬化性腹主动脉瘤的差异表达基因被引量:1
- 2004年
- 目的运用基因芯片研究粥样硬化性腹主动脉瘤中基因表达谱的变化,筛选差异表达基因。方法选取粥样硬化性腹主动脉瘤(AAA)标本5例,以5例正常腹主动脉作对照。抽提总RNA,纯化mRNA后逆转录制备杂交探针,采用含有4096种人类基因全长cDNA的芯片进行差异表达谱分析。结果在粥样硬化性AAA的基因表达谱中差异表达基因共有186条,其中上调的基因102条,下调的基因84条;共存性基因有37条(上调基因26条,下调基因11条),其中有细胞凋亡相关基因、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细胞信号和传递蛋白等多种基因。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及蛋白印迹验证了Caspase9及周期素依赖蛋白激酶(CDK)4在腹主动脉瘤中的差异表达。结论表达谱芯片筛选差异表达基因,为AAA发病机制的研究提供新思路;凋亡/增殖相关基因的表达失衡可能是粥样硬化性AAA的重要发病机制。
- 胡新华杨军张强刘戈飞霍鑫
- 关键词:差异表达基因腹主动脉瘤动脉粥样硬化
- 糖尿病对大鼠自体移植静脉内膜增生的影响被引量:1
- 2008年
- 目的探讨AGE-RAGE系统对糖尿病大鼠自体移植静脉内膜增生的作用。方法雄性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糖尿病组及正常对照组。两组均建立自体静脉移植模型,制模后的7d和14d测定血清AGE含量,取自体静脉移植标本行组织形态学观察,半定量RT-PCR检测RAGE,NF-κBp65及VCAM-1mRNA的表达,Western蛋白印迹和免疫组化方法检测RAGE,NF-κBp65及VCAM-1蛋白表达,并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PCNA的表达。结果术后7d及14d,与对照组比较,糖尿病组自体移植静脉内膜增生明显为重,PCNA,RAGE,NF-κBp65及VCAM-1mRNA和蛋白表达均增强,血清AGE含量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AGE-RAGE系统激活NF-κB,增强黏附分子的表达,可能是糖尿病大鼠自体移植静脉内膜增生加重的原因。
- 王欣张强张成作张宏伟霍鑫
- 关键词:血管内膜增生晚期糖基化终产物
- Ap-1基因RNA干扰对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的影响被引量:1
- 2007年
- 目的探讨Ap-1基因RNA干扰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s)基因对VSMCs增殖的影响。方法以Ap-1基因RNA干扰VSMCs基因,应用MTT比色试验检测VSMCs增殖情况,流式细胞仪检测VSMCs细胞周期,免疫细胞化学染色观察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结果siRNA转染后,3个阳性siRNA转染组Ap-1基因表达水平均降低;VSMCs的MTT吸光度值和PCNA表达量均降低;VSMCs出现明显的G0/G1期阻滞。结论RNA干扰介导的Ap-1基因沉寂可显著抑制VSMCs增殖。
- 张宏伟王欣霍鑫杜惠莲张强
- 关键词:基因AP-1RNA干扰血管平滑肌细胞细胞增殖
- 缺氧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凋亡及葡萄糖摄取和Akt表达的影响被引量:14
- 2008年
- 目的探讨缺氧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糖摄取、凋亡、增殖和Akt表达的影响。方法将接种的P3细胞置于94%N2、1%O2和5%CO2缺氧箱中37℃孵育不同时间点(常氧、缺氧0.5、1、2、4和8h)后分别取出,应用放射同位素法检测MSCs对氚标记-葡萄糖(3H-G)的摄取,应用Annexin V/PI双染法进行流式细胞仪(FCM)分析MSCs凋亡率(apoptotic rate,AR)和死亡率(dead rate,DR),应用MTT分析细胞增殖状态以及检测Akt蛋白表达。结果培养的P3骨髓单个核细胞CD29+、CD71+、CD44+、CD34-和5-aza诱导后表达TnT及骨诱导分化液诱导后细胞ALP+等证实其为骨髓MSCs;各缺氧时间点3H-G摄取量较缺氧前均显著性降低(P<0.01),而各缺氧时间点之间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MSCs常氧、缺氧0.5、1、2、4、6和8h时的AR均较缺氧前显著增高(P<0.01)、DR亦显著增高(P<0.05),不过,随着缺氧时间延伸,AR显著增加(P<0.05),而DR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缺氧不同时间点MTT法OD值较常氧(缺氧结束同步时间点)均显著性降低(P<0.01),并随缺氧时间延伸显著降低(P<0.05),不过,与常氧(缺氧8h开始同步时间点)相比,均显著升高(P<0.05);与常氧相比,各缺氧时间点Akt蛋白IOD均显著增强(P<0.05),而各缺氧时间点改变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缺氧既可引起MSCs摄糖量下降、增殖滞缓,又可上调Akt蛋白表达和促进MSCs凋亡。
- 孔宏亮刘宁宁霍鑫王勃张海鹏高明宇齐国先
- 关键词: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缺氧AKT蛋白
- SCF对体外转染pEGFP-C1/Akt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中c-kit、Akt及VEGF表达的影响被引量:6
- 2008年
- 目的克隆构建绿色荧光蛋白(GFP)/Akt表达载体,观察其在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中的表达和定位,并探讨干细胞因子(SCF)通过PI3-Akt途径对转染pEGFP-C1/Akt的MSCs中c-kit、Akt和VEGF mRNA及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酶切法将Akt重组于GFP表达载体中,经酶切序列鉴定后,将该重组质粒GFP/Akt及GFP空质粒通过脂质体转染骨髓MSCs;荧光显微镜观察其转染及在细胞中的分布;分别采用Western blot和反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pEGFP-C1和pEGFP-C1/Akt转染MSCs后对c-kit、Akt及VEGF mRNA和蛋白表达的影响,pEGFP-C1/Akt转染MSCs后不同浓度SCF对c-kit、Akt及VEGF mRNA和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GFP/Akt基因表达载体经酶切鉴定和测序分析后确认构建成功,并在MSCs中表达。荧光显微镜下见pEGFP-C1转染后,绿色荧光均匀分布于整个细胞中;pEGFP-C1/Akt转染后,绿色荧光分布于细胞质中。与pEGFP-C1组相比较,pEGFP-C1/Akt转染组Akt及VEGF的mRNA和蛋白表达均明显增强(P<0.05),c-kit mRNA和蛋白表达则无明显变化(P>0.05)。加入SCF后其能增强实验组(SCF+pEGFP-C1/Akt)和对照组(SCF+pEGFP-C1)中c-kit、Akt及VEGF的mRNA和蛋白表达,并且随着SCF的浓度增高该作用则越明显(P<0.05);与对照组相比较,实验组c-kit mRNA和蛋白的表达无明显变化(P>0.05),而Akt和VEGF mRNA和蛋白表达则明显增强(P<0.01)。结论成功构建GFP/Akt融合基因表达载体在MSCs中表达,可诱导Akt及VEGF mRNA和蛋白的表达;SCF可能通过PI3/Akt途径刺激c-kit、Akt及VEGF mRNA和蛋白的表达。
- 霍鑫唐海燕孔宏亮刘英张宏伟王欣胡新华张强
- 关键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AKT基因
- pEGFP—C1/Akt体外转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后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的影响被引量:4
- 2008年
- 目的克隆构建绿色荧光蛋白(GFP)-Akt表达载体,观察其在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中的表达和定位及其对(VEGF)mRNA和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酶切法将Akt重组于GFP表达载体pEGFP—C1中,经酶切序列鉴定后,将该重组质粒GFP—Akt及GFP空质粒通过脂质体法转染骨髓MSCs。荧光显微镜观察其转染率及在细胞中分布。分别采用用Western blot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pEGFP-C1和pEGFP—C1/Akt转染MSCs后蛋白和VEGF mRNA的表达。结果GFP—Akt基因表达载体经酶切鉴定和测序分析确认构建成功,并在鼠MSCs中表达。荧光显微镜下pEGFP-C1转染后,绿色荧光均匀分布于细胞中,而pEGFP—C1/Akt转染后,绿色荧光分布于胞质中;与未转染组比较,pEGFP-C1转染组Akt mRNA和蛋白及VEGF mRNA和蛋白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pEGFP-C1/Akt转染组Akt mRNA和蛋白及VEGF mRNA和蛋白表达显著增加(P〈0.05)。结论成功构建GFP-Akt融合基因表达载体在鼠MSCs中表达;并可诱导Akt mRNA及蛋白和VEGF mRNA和蛋白的表达。
- 霍鑫孔宏亮胡新华张强
- 关键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 激活型Akt1转染大鼠胰岛联合免疫抑制剂在异种胰岛移植中的应用
- 2009年
- 目的探讨腺病毒载体介导激活性Aktl基因(Adv-CA—Akt1)转染大鼠胰岛对异种移植胰岛功能和存活的影响。方法以BALB/C糖尿病小鼠为受体,分离纯化雄性Wistar大鼠胰岛,体外培养,Adv—CA—Akt1转染后异种胰岛移植。受体小鼠分3组,实验组:Adv-CA—Akt1转染的大鼠胰岛体外培养24h,小鼠肾被膜下移植,并口服环孢素A(CsA)30mg·k^-1·d^-1;CsA组:未转染胰岛移植,同剂量环孢素口服;对照组:单纯胰岛移植。每只接受300胰岛当量(IEQs)移植。检测术后血糖,移植物存活时间及组织病理学。结果实验组和CsA组术后2d血糖即降至正常,胰岛功能存活时间分别为(21.0±3.65)d和(9.0±2.54)d,而对照组血糖短暂下降后再次升高,胰岛功能存活时间(d.2±2.6)d。实验组小鼠生存时间为(31.0±5.67)d比CsA组(17.0±3.35)d和对照组(10.0±1.52)d明显延长,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胰岛素免疫组化染色实验组肾被膜下见较多有功能胰岛细胞团,而CsA组和对照组胰岛素染色阳性细胞数减少。结论Adv—CA—Akt1转染大鼠胰岛联合应用免疫抑制剂,可提高胰岛功能,延长异种胰岛移植物存活时间。
- 刘方峰霍鑫杨蕾程颖刘永锋
- 关键词:胰岛移植
- 大鼠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诱导缺血肢体血管生成:血浆及缺血组织中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变化的意义(英文)被引量:1
- 2009年
- 目的:观察大鼠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诱导缺血肢体血管生成过程中,缺血组织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的变化。方法:雄性SD大鼠20只,随机分为模型组、细胞移植组,10只/组。抽取大鼠股骨骨髓,percoll密度梯度法分离培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取传至第3或4代的细胞用于移植。两组大鼠均建立急性双下肢缺血模型,造模后2h,细胞移植组于双下肢缺血部位缓慢注射1×1011L-1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模型组同法注射等量磷酸盐缓冲液。血管造影和组织学毛细血管密度检查侧支血管形成情况;免疫组化法检查CD68+的巨噬细胞浸润情况;ELISA法检测血浆及缺血组织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蛋白的表达;RT-PCR法检测缺血组织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RNA的表达。结果:移植后28d,细胞移植组缺血下肢可见明显侧支血管形成,且免疫组化显示CD68+巨噬细胞的浸润少于模型组;与模型组比较,细胞移植组血浆、缺血组织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的蛋白浓度和mRNA表达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结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后,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可能在缺血诱导血管生成的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提示其可成为一个调节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炎性血管生成的靶分子。
- 霍鑫张强
- 关键词:血管生成缺血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