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作者详情>韩芳蓉

韩芳蓉

作品数:17 被引量:183H指数:9
供职机构:湖北省气象局更多>>
发文基金:湖北省气象局科技发展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气象局气象关键技术集成与应用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水利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6篇天文地球
  • 1篇水利工程

主题

  • 8篇暴雨
  • 5篇降水
  • 5篇暴雨过程
  • 4篇微波辐射计
  • 4篇辐射计
  • 3篇地基微波辐射...
  • 3篇中尺度
  • 3篇中尺度对流
  • 3篇中尺度对流系...
  • 3篇梅雨
  • 3篇梅雨锋
  • 2篇低空
  • 2篇低空急流
  • 2篇东北部
  • 2篇气旋
  • 2篇可降水量
  • 2篇雷达
  • 2篇极端降水
  • 2篇急流
  • 2篇降水量

机构

  • 17篇湖北省气象局
  • 5篇中国气象局
  • 1篇湖北省防雷中...
  • 1篇三峡梯调通信...
  • 1篇武汉区域气候...

作者

  • 17篇韩芳蓉
  • 5篇吴涛
  • 5篇苟阿宁
  • 5篇张家国
  • 4篇周金莲
  • 3篇黄小彦
  • 3篇郭英莲
  • 3篇钟敏
  • 3篇王珊珊
  • 3篇许建玉
  • 3篇王珏
  • 2篇王海燕
  • 2篇龙利民
  • 2篇刘希文
  • 2篇李银娥
  • 2篇陈璇
  • 2篇王孝慈
  • 2篇王继竹
  • 1篇许冠宇
  • 1篇吴翠红

传媒

  • 6篇气象
  • 2篇热带气象学报
  • 2篇干旱气象
  • 2篇沙漠与绿洲气...
  • 1篇气象科技
  • 1篇气象学报
  • 1篇暴雨灾害
  • 1篇大气科学学报

年份

  • 1篇2023
  • 2篇2022
  • 1篇2020
  • 3篇2019
  • 2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 4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长江中游地区极端降水主要天气系统类型分析被引量:40
2018年
利用2008—2015年5—9月湖北省60例极端降水过程常规观测和物理量资料及中尺度观测资料,主要应用天气诊断分析方法,研究了降水过程影响天气系统的演变机制、热力动力特征及强降水形成及维持原因,归纳出长江中游地区极端降水天气类型主要有锋面气旋、西南涡切变、西南涡-东北气旋、暖倒槽和登陆台风5类,其中前两类是最主要的极端降水类型。同时,指出不同天气类型控制下天气预报要关注的重点:(1)在锋面气旋类中,江淮气旋的发展是梅雨锋上重要的扰动系统,但梅雨期因冷空气势力弱江淮气旋并不强烈,分析时很容易忽视;(2)在西南涡切变类中,西南涡、新生涡和低空急流是梅雨锋切变线上重要的扰动系统,降水落区的差异与不同扰动系统的影响有关;(3)西南涡-东北气旋类降水落区一般位于两个系统结合部位,且极端降水绝大部分仅出现在梅雨锋西部;(4)暖倒槽类主要是局地极端降水,降水落区大多位于鄂西山地-江汉平原西部间过渡带。(5)登陆台风与副热带高压相互作用并形成稳定的有利形势,加上特殊地形作用,是强降水得到发展和维持的主要原因。
张家国王珏吴涛周金莲钟敏王珊珊黄小彦李双君韩芳蓉王孝慈
关键词:极端降水天气尺度系统锋面气旋
一次暴雨过程中湖北西北部和东北部降水差异的成因分析被引量:9
2015年
利用地面自动站资料和NCEP提供的0.5°×0.5°高时空分辨率GFS(Global Forecast System)再分析资料,对2008年7月1—2日一次暴雨过程中,湖北西北部与东北部降水差异的成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湖北西北部的降水发生在高低空急流发展时期,且西北部很快处于后一个高空急流的右前方,不利于西北部降水持续发生;东北部降水发生在高空急流稳定期与低空急流发展期,高低空急流耦合,诱发中尺度低涡形成,导致持续性强降水。2)水汽输送在西北部集中的时间短,提供的水汽有限;在东北部集中的时间长,提供的水汽充足。3)西北部不稳定能量释放得快;东北部一直存在不稳定能量释放,导致该地区天气尺度系统猛烈发展,激发重力波,造成强降水。4)西北部锋生位于随高度向北倾斜的锋区中,随着冷空气的南下,强降水很快结束;东北部锋生位于随高度向南倾斜的暖区锋区中,冷空气与稳定的副热带高压外围西南暖湿气流对峙,产生较强的倾斜项锋生,有利于东北部的长时间强降水。
舒斯韩芳蓉许建玉
关键词:暴雨高空急流低空急流锋生
基于雷达参量的湖北地闪预警方法及效果检验被引量:1
2022年
利用天气雷达、探空资料,采用成熟的雷暴识别外推技术,比较有、无地闪活动时的概率密度分布和隶属度特征差异,提取雷达参量,采用模糊逻辑原理建立临近1 h地闪预警方法。分析表明,-25~-10℃高度层最大反射率因子(REF)和回波顶高是湖北地闪预警的最佳因子,尤以REF_(-15℃)、REF_(-20℃)和REF_(-z25℃)表现最佳,REF_(-10℃)效果次之,垂直积分液态含水量对雷电指示意义较小,根据不同因子贡献不同给与了不等权重分配,并通过雷电样本阈值分布规律,采用动态权重系数进行细化,实现了地闪未来1 h的临近落区预报。利用每6 min滚动预报未来1 h(6 min间隔)的临近预报结果和实况进行1 km网格点对点综合评分,30 min击中率(POD)可达50%以上,临界成功指数(CSI)为30%左右,POD和CSI随预报时效缓慢降低。通过个例预报检验,发现该预报方法在大范围雷暴天气预报评分较高,而局地对流的预报评分偏低。该研究说明基于雷达参量的模糊逻辑地闪预警方法基本合理可靠,可用于湖北雷电短时临近自动预报预警及决策服务。
苟阿宁苟阿宁吴翠红冷亮冷亮朱传林韩芳蓉
关键词:地闪模糊逻辑
长江上游中小洪水月分布特征及天气成因被引量:1
2015年
基于1981~2012年宜昌站日均流量、长江上游287个气象站逐日雨量及NCEP再分析资料,选取长江上游中小洪水过程128例,分析其洪水、致洪降雨月分布特征,并研究其天气成因。结果表明:长江上游流域中小洪水多发于7~9月,且过程持续时间6~9月呈逐渐变长趋势,其中过程洪量7月最大,洪峰流量及次洪量最大值出现在8月。6月副热带高压(以下简称副高)及南亚高压偏东偏南,贝加尔湖槽引导冷空气南下,与西南急流在重庆—宜昌、乌江汇合,造成降水各子流域分布不均,中心位置偏东,强降水日数少但强度较大;7月副高及南亚高压西伸北抬,中高纬地区多短波槽活动,西南气流强盛,辐合区范围大,造成降水范围广且分布均匀,强降水日数多;8月副高进一步西伸北抬,中高纬环流平直,辐合中心位于长江上游流域西北部,配合高热高湿的环境场,造成降水分布不均匀且局地性强,中心位于岷沱江,过程面雨量大;9月以后,副高继续西伸,南亚高压南压东移,受深厚东北槽影响,地面冷空气活跃,西南暖湿气流减弱,降水中心位于岷沱江、嘉陵江,强度减弱,过程面雨量小。
王晓玲李银娥陈晨李进王海燕韩芳蓉
关键词:中小洪水面雨量
基于地基微波辐射计对武汉夏季暴雨过程的观测分析被引量:13
2017年
利用地基微波辐射计获取的高时空分辨率资料,结合卫星云图资料,对2012年7月12—13日武汉站发生的暴雨过程中各气象要素与降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相对湿度、液态水含量、不稳定能量的值和其大值区所在的垂直高度在降水期均明显大于非降水期,说明这些要素变化特征与降水有较好的对应关系,应用地基微波辐射计资料要素分析降水过程具有很高的可靠性。(2)以小时雨量10 mm将降水分界为弱降水和强降水时段。云底高度在强降水时段才为零;温度的垂直分布在降水时段存在逆温,且强降水比弱降水时段逆温层更高;水汽密度在有降水发生时,底层的大值区有所抬升,并在强降水时段对流层低层出现>26 g/m3的大值中心。可以通过地基微波辐射计对降水做进一步的量级划分,有助于明确雨团性质和降水效率。
韩芳蓉舒斯苟阿宁许建玉郭英莲陈璇
关键词:暴雨过程
湖北省不同资料反演大气可降水量的误差分析被引量:12
2014年
利用常规探空、秒级原始探空、GPS/MET、微波辐射计、GFS再分析资料以及区域中尺度WRF模式的预报场资料计算整层可降水量,对多种资料计算的整层可降水量进行误差特征和原因分析,结果表明:秒级探空和常规探空计算的整层可降水量基本一致。GPS/MET、微波辐射计、GFS以及WRF计算的整层可降水量与常规(秒级)探空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4、0.92、0.93、0.80,有降水时GPS/MET和微波辐射计与常规探空的相关系数分别下降到0.85和0.81,但有降水时GPS/MET误差分布较集中,而有降水时微波辐射计误差显著增大,主要由于1~2 km处水汽密度误差异常增大。除微波辐射计和GFS宜昌站计算的整层可降水量为相对常规探空偏高,其他资料均为偏低,GPS/MET宜昌和恩施站平均偏低3 mm,GFS武汉和恩施站分别偏低1和7 mm,WRF恩施平均偏低2 mm,WRF武汉和宜昌平均偏低6~8 mm。GFS恩施站可降水量偏低是由于GFS资料中恩施地面气压比实际偏低,但其露点温度整层均比常规探空偏高。除GFS恩施站外,GFS武汉、GFS宜昌和WRF 3站的露点温度相对常规探空资料露点温度均表现为:850 hPa以下偏低,850 hPa以上偏高。WRF 12 h预报场的整层可降水量与常规探空整层可降水量的相关性和误差均优于24 h预报场。
王继竹郭英莲徐桂荣付志康龙利民韩芳蓉
关键词:探空GPS/MET微波辐射计GFS
一次暴雨过程中湖北西北部和东北部降水差异的成因分析
利用地面自动站资料和NCEP提供的0.5°×0.5°高时空分辨率的GFS(Global Forecast System)再分析资料,对2008年7月1—2日一次暴雨过程中湖北西北部和东北部降水差异成因进行了分析。主要结论...
舒斯韩芳蓉许建玉
关键词:暴雨高空急流低空急流锋生
文献传递
GPS可降水量在湖北暴雨预报中的指示性被引量:11
2015年
通过对2012年5—9月湖北省59个GPS/MET站可降水量资料、全省自动站雨量资料以及实况高空资料的分析发现:1同址观测的GPS-PWV与探空-PWV相关性高,误差小,有降水时相关性下降。2有降水时山地比平原地区的GPS-PWV普遍偏低10mm左右。369%暴雨出现前GPS-PWV会上升,不上升的则已达到较高值。GPS-PWV单站6h和12h变量为正,对暴雨开始的指示性较好。4不同类型暴雨的GPS-PWV特征不同:西风系统型和副热带高压影响型局地暴雨中心均对应GPS-PWV高值区,其GPS-PWV阈值在湖北西部分别为大于等于40mm和大于等于55mm,在湖北中东部分别为大于等于52mm和大于等于60mm;台风影响型局地暴雨大多位于GPS-PWV高值区附近的密集带,GPS-PWV阈值为大于等于45mm;区域性暴雨需在有利降水的天气形势下考虑PWV,暴雨中心对应GPS-PWV高值区,且GPS-PWV高值中心较暴雨中心提前1h出现。5暴雨中心位于GPS-PWV水平分布密集带的情况有3种:个别影响系统移动较快的暴雨、台风影响型局地暴雨、个别山区暴雨。6利用GPS-PWV高值区叠加地面辐合区判断未来1h暴雨区,对湖北中东部暴雨的指示性较好,但对湖北西部山区暴雨的指示性较弱。
郭英莲王继竹王海燕龙利民韩芳蓉
关键词:暴雨GPSPWV指示性
湖北省极端短时强降水MCS类型及特征分析被引量:27
2019年
重点利用新一代天气雷达、常规探空和地面中尺度观测等资料,在详细分析湖北省2008-2015年62例极端短时强降水中尺度对流系统演变过程的雷达回波特征基础上,研究归纳了湖北省6类极端短时强降水MCS模态,其中包括4类线状(尾随层状云、平行层状云、后向扩建类、邻近层状云类)和2类非线状(涡旋状类和层状云环绕类)MCS模态。初步研究表明:(1)4类线状MCS的模态和环境风相对对流线分量的垂直分布与早期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2)非线状的涡旋状类MCS模态典型特征是大范围层状云降水包裹着螺旋式涡旋对流回波带,多形成于西南涡前切变线附近,主要与西南涡前鄂西山地平原过渡带边界层中尺度涡旋系统的触发和组织有关。(3)湖北省后向扩建类MCS常出现在山脉迎风坡一侧,与中尺度地形对冷池的阻挡、冷池对MCS的组织作用等有关。(4)涡旋状MCS持续时间较长、范围较大,而层状云环绕类MCS维持时间较短。
王珏张家国吴涛钟敏王珊珊周金莲黄小彦韩芳蓉王孝慈
关键词:雷达回波特征
地基微波辐射计观测资料在一次雷电潜势预报中的应用分析被引量:5
2018年
在利用对流参数建立湖北省雷电潜势预报的基础上,重点研究地基微波辐射计资料在改进雷电潜势预报中的应用价值,继而修正对流参数及其阈值区间,由此建立一种可通过后续参数订正实现的雷电短期潜势预报方法。首先对2013年4月29日一次西南涡东移造成的雷电过程中地基微波辐射计资料的可靠性进行了分析,继而通过比较基于单一数值模式和微波辐射计资料计算的不稳定参数与雷电活动的相关性后发现,85%以上的雷电样本活跃在K指数≥33℃、T850-500≥23℃、A指数≥10℃和ΔTd850≤3℃等指数范围内,而微波辐射计资料计算的6个不稳定指数显示,与雷电密集区对应的指数中,和雷电相关性较高的K指数、T850-500、A指数分别为35℃、25℃和12℃,使用两种阈值分别对雷电潜势预报方程中的预报因子进行0,1化。个例检验效果表明地基微波辐射计在改进雷电潜势预报落区和概率方面有一定参考作用。
苟阿宁韩芳蓉张文刚刘希文牛奔
关键词:大气探测雷电潜势预报地基微波辐射计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