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作者详情>马巨辉

马巨辉

作品数:22 被引量:106H指数:5
供职机构:四川大学华西基础医学与法医学院形态学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美国中华医学基金会项目新世纪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1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2篇医药卫生
  • 3篇文化科学

主题

  • 5篇单胞菌
  • 5篇假单胞菌
  • 4篇铜绿
  • 4篇铜绿假单胞
  • 4篇铜绿假单胞菌
  • 4篇病原生物
  • 4篇病原生物学
  • 3篇蛋白
  • 3篇疫苗
  • 3篇生物学
  • 3篇生物学实验
  • 3篇实验教学
  • 3篇实验教学改革
  • 3篇体外
  • 3篇喹诺酮
  • 3篇耐药
  • 3篇类药
  • 3篇基因
  • 3篇教学
  • 3篇教学改革

机构

  • 17篇四川大学
  • 5篇华西医科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
  • 1篇湖州师范学院
  • 1篇西南交通大学
  • 1篇四川大学华西...
  • 1篇湖北医药学院
  • 1篇泸州医学院附...
  • 1篇成都生物制品...

作者

  • 22篇马巨辉
  • 13篇贾文祥
  • 12篇曾蔚
  • 9篇邝玉
  • 8篇张再容
  • 7篇李婉宜
  • 7篇李明远
  • 6篇杨远
  • 5篇刘莉
  • 5篇李学如
  • 4篇张再蓉
  • 2篇陈恬
  • 2篇张菁
  • 2篇朱雯
  • 2篇杨春
  • 2篇周绍兵
  • 2篇程曦
  • 2篇周琳琳
  • 1篇李虹
  • 1篇杜艳

传媒

  • 5篇四川生理科学...
  • 3篇中国抗生素杂...
  • 2篇中华微生物学...
  • 2篇中国病原生物...
  • 1篇四川肿瘤防治
  • 1篇中华检验医学...
  • 1篇中国皮肤性病...
  • 1篇华西口腔医学...
  • 1篇成都中医药大...
  • 1篇华西医科大学...
  • 1篇华西药学杂志
  • 1篇泸州医学院学...
  • 1篇西部医学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09
  • 2篇2006
  • 1篇2005
  • 3篇2004
  • 2篇2003
  • 2篇2002
  • 2篇2001
  • 3篇2000
2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亚甲蓝光化学法灭活病毒的研究——抗坏血酸对血浆凝血因子的保护作用被引量:4
2004年
目的 探讨抗坏血酸对亚甲蓝光化学法处理血浆时指示病毒灭活的效果 ,以及对部分凝血因子的保护作用。方法 采用CPE法评价病毒的灭活效果 ,用Clauss法测定纤维蛋白原的含量和一期法判定FⅧ :C的凝血活性。结果 在单采人血浆中加入 1μmol·L-1亚甲蓝和 2 4 0 μmol·L-1抗坏血酸 ,再给以 4 0 0 0 0lx荧光强度照射 6 0min ,VSV滴度下降 >8lgTCID50 ·ml-1,并且纤维蛋白原和FⅧ :C的回收率分别为 83.5 5 %和 81.6 7% ,比常规亚甲蓝 /荧光光化学法显著提高 (P <0 .0 1) ,而且凝血酶原时间延长值在正常允许值范围 ,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延长值也接近正常允许值范围。加入抗坏血酸和色氨酸可灭活病毒 ,而甘露醇不能。结论 在亚甲蓝光化学法中 ,抗坏血酸不影响病毒的灭活 ,而且对部分凝血因子有保护作用。因此 ,抗坏血酸可以有效提高单份冷冻新鲜人血浆的质量。
蒋仁举贾文祥王泓陈琪曾蔚张再蓉马巨辉
关键词:亚甲蓝光化学法灭活病毒抗坏血酸血浆凝血因子
糠秕马拉色菌蛋白酶活性的研究被引量:3
2004年
目的 检测不同来源糠秕马拉色菌菌株的蛋白酶活性并研究蛋白酶活性与其致病性的关系。方法 使用全脂牛奶平板法检测糠秕马拉色菌 3 3株临床分离株和 2 8株正常皮肤分离株蛋白酶活性 ,并选择蛋白酶活性不同的 3株菌以静脉内注射方式感染免疫抑制小鼠进行毒力实验 ,以小鼠死亡率和平均生存时间来评价菌株毒力。结果 糠秕马拉色菌临床分离株蛋白酶活性高于正常皮肤分离株 (t =5 .2 96,P <0 .0 1) ,动物试验表明蛋白酶活性愈高的菌株 ,相应死亡率愈高 ,小鼠平均生存时间愈短 ;蛋白酶活性与菌株致病性呈直接正相关 (r =0 .992 5 ,P <0 .0 1)。结论 糠秕马拉色菌临床分离株蛋白酶活性高于正常皮肤分离株 。
曾蔚贾文祥冉玉平邝玉熊琳张再蓉马巨辉
关键词:糠秕马拉色菌蛋白酶
病原生物学综合性实验的设计与实施被引量:2
2009年
围绕临床病例,以开设病原生物学综合性实验为载体,进行基础医学实验教学改革,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探索提高教学质量、培养高素质医学人才的途径,构建"探究为基础"的医学实验教学模式。
王保宁李婉宜李明远杨远邝玉曾蔚马巨辉
关键词:病原生物学实验教学改革
细菌特殊结构染色效果的影响因素被引量:2
2000年
任娅张再蓉马巨辉邝玉
关键词:荚膜芽孢鞭毛染色细菌
组织荚膜胞浆菌感染的诊断与分析(附1例报告)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对1例组织荚膜胞浆菌病(histoplasmosis)进行病原学诊断并分析组织荚膜胞浆菌的培养特征。方法取外周血液推片,瑞氏染色,进行初步诊断;将0.1 ml血样接种于5%兔血心脑浸液琼脂平板,37℃培养分离病原菌,再将分离出的单菌落涂片染色并做单菌落小培养(25℃湿盒培养),同时转种于沙保弱培养基平板,分别置于37℃和25℃湿盒培养至4周。将25℃沙保弱培养基平板的培养物挑丝状物转种沙保弱培养基平板,置37℃培养7 d,涂片染色观察。结果血涂片瑞氏染色可见单核细胞胞浆内有多个酵母样菌,菌周有未着色的空晕;血标本接种于兔血琼脂平板37℃培养24 h后形成乳白色酵母型菌落,菌周无溶血环,单菌落25℃培养3 d镜检有典型的菌丝;用沙保弱培养基25℃培养4周后出现明显的深入培养基的丝状物,将丝状物转种后置37℃培养,孢子转变成酵母样菌。结论该菌在25℃培养形成丝状型菌落,37℃培养为酵母型菌落,符合组织荚膜胞浆菌一般特征。病例被诊断为组织荚膜胞浆菌感染。
邝玉李婉宜杨远马巨辉蒋忠华李明远
关键词:外周血
丙型肝炎病毒多表位基因载体的构建与表达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构建编码多个丙型肝炎病毒(HCV)抗原表位的真核表达载体,建立稳定转染的细胞株,并利用小鼠移植瘤模型初步评估疫苗在动物体内的免疫反应状况。方法合成含10条CTL细胞表位的M2基因,与含多条B细胞及T细胞表位的M1基因连接合成M1M2基因;将M2、M1M2基因分别与pcDNA3.1(+)连接,构建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M2及pcDNA3.1(+)/M1M2;将上述两种载体与pcDNA3.1(+)/M1分别转入SP2/0细胞中,并检测目的蛋白表达;用3种重组质粒分别免疫BALB/c小鼠移植瘤模型,初步评估疫苗引起的免疫反应。结果 3种真核表达载体在SP2/0细胞中均能得到稳定表达,免疫荷瘤小鼠后,小鼠瘤体的大小M1M2组
邝玉孙梦雯杨远马巨辉李明远
关键词:丙型肝炎病毒多表位基因核酸疫苗
心安颗粒体外抗柯萨奇病毒的药效学试验研究被引量:4
2000年
目的 :测定心安颗粒对柯萨奇病毒 (CVB3)的体外抗病毒活性作用。方法 :采用细胞培养法。结果 :心安颗粒浸膏的浓度在 15 5mg/ml时 ,若先作用于Hela细胞 2小时后 ,再感染CVB3,可以保护Hela细胞免受病理损伤。若Hela细胞先感染CVB32小时后 ,再上药物 ,则 31mg/ml的心安颗粒浸膏液可以保护Hela细胞。结论 :心安颗粒用于预防CVB3
杨思进尹思源贾文祥张再容马巨辉顾淑君
关键词:心安颗粒抗柯萨奇病毒体外试验药效学
绿脓假单胞菌主动外排表型及OPRM基因检测被引量:6
2006年
杨维青谢轶程曦曾蔚杜艳李学如张再容马巨辉贾文祥
关键词:主动外排泵绿脓假单胞菌基因检测表型条件致病菌
虚拟仿真实验在病原生物学实验中应用设想被引量:3
2014年
在病原生物学实验开展虚拟仿真实验,主要包含实验室设置的虚拟仿真和实验内容的虚拟仿真。实验室设置的虚拟仿真实验可拓展对病原生物学实验中生物安全教育方面的内容,病原生物学实验操作的虚拟仿真不仅可以作为传统实验教学的补充,还有利于对学生综合能力的测试。虚拟仿真实验效果的评价可从教学效果和实验效果方面进行。
邝玉曾蔚马巨辉周琳琳李婉宜张菁杨远
关键词:虚拟仿真实验病原生物学实验
针对口腔医学专业的医学微生物学实验教学改革尝试被引量:2
2013年
为了将华西医学基础实验教学中心提出的"以学生为中心、以质量为核心、以能力为导向"的实验教学理念更好融合到医学实践教学环节中,我们针对口腔医学的专业特点对医学微生物学实验课进行了大胆改革。在改革后的课程中设置了名为"认识你所不知道的自己"的全新教学单元,让学生在生动的自我探索过程中,全面了解口腔微生物的特点及其与口腔常见疾病的关系,掌握口腔微生物学研究的常用技术手段、科研思路,也培养了同学们良好的团队合作意识。医学微生物实验课个性化、专业化的巧妙课程设计,大大提高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也收获了更加优秀的教学成效。
张菁曾蔚邝玉马巨辉李明远李婉宜
关键词:医学微生物学实验教学改革口腔医学专业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