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兴
- 作品数:28 被引量:130H指数:6
- 供职机构:吉林省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吉林省科技厅国际合作项目吉林省科技发展计划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磁共振3D血管成像技术在颈动脉狭窄诊断中的应用被引量:4
- 2018年
- 目的探讨磁共振对比增强血管三维成像技术(3D CE-MRA)在颈动脉狭窄诊断中的临床应用。方法收集吉林省人民医院2015年5月至2017年3月临床疑诊为颈动脉狭窄的5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所选患者均先行2D-TOFMRA检查,后行3D CE-MRA检查,之后1周内行数字剪影血管造影(DSA)检查。仪器采用GE Signa HD1.5T MR扫描仪。部分患者采用矢状和(或)冠状预饱和技术,并利用用最大密度投影(MIP)及多平面重建(MPR)后处理图像资料。以DSA结果为参考,对比两种检查结果对颈动脉狭窄显示的准确率。结果 3D CE-MRA检查可较好的显示血管狭窄的部位、程度和范围;50例患者(100支)中,3D CE-MRA共诊断轻度狭窄48支,中度狭窄34支,重度狭窄4支,未见闭塞;与DSA结果比较,3D CE-MRA阳性检出率82.0%(82/100)与DSA阳性检出率81.0%(81/100)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26,P>0.05);3D CE-MRA排除了4例2D-TOF-MRA诊断为颈动脉狭窄的病例,5例2D-TOF-MRA显示为正常的病例,经3D CE-MRA检查显示为轻度颈动脉狭窄。结论 3D CE-MRA图像质量精良,能清晰显示颈部血管的解剖结构、病变部位及狭窄程度,注药后的延迟时间、扫描序列及操作者的技巧性是保证图像质量的关键。
- 刘海博黄兴姜微
- 关键词:颈动脉狭窄血管成像
- 真菌性肺炎的CT影像诊断研究被引量:12
- 2012年
- 目的研究侵袭性肺部真菌性感染的CT影像学特点,以提高对诊断本病的水平,提高早期诊断率,降低病死率。方法总结我院2006~2010年间46例真菌性肺炎患者的临床、相关检查材料及CT影像学特点,并对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患者的临床症状、影像学改变及病原学进行对照分析研究。结果 46例患者中5例经纤维支气管镜病理活检和病原学诊断;22例合格痰液显微镜检发现菌丝并真菌培养2次阳性;1例病灶穿刺查到真菌;18例各种检查结果均阴性,但系统、足量抗真菌治疗后病灶逐渐吸收或好转。真菌性肺炎影像表现:单发或多发结节型、炎性渗出型、中心型、空洞型、间质型、混合型。临床以空洞型起病凶险,进展迅速,肺组织破坏严重,死亡率高。本组病例中此类病变见于血液病、糖尿病患者及分娩后初产妇,病原菌为毛霉菌及烟曲霉菌;多发结节型、炎性渗出型均见于血液病稳定期患者,临床以发热、轻微咳嗽、咳少量痰起病,及时治疗临床症状和影像学改变逐渐好转;间质肺炎型和中心型见于慢性支气管病变和长期卧床患者,极易与细菌性肺炎同时存在,病原菌多见白色念珠菌。结论侵袭性真菌性肺炎起病凶险,进展迅速,临床表现无明显特异性,病原学检查阳性率低且有假阳性,影像改变需要与细菌性肺炎、肺结核、肺癌进行鉴别,早期诊断很困难,但绝大多数患者存在易患因素,肺部CT影像有一定的特殊性,影像医生应将临床症状、影像学改变及病原学检查密切结合,对大部分患者均可及时做出诊断,提高真菌性肺炎的诊治率、降低病死率。
- 张丹木高鹏韩梅张维权黄兴毛海英赵国营姜微
- 关键词:肺真菌病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医学影像学
- 低剂量16层螺旋CT结肠成像对结直肠癌的诊断价值被引量:9
- 2008年
- 目的评价低剂量16层螺旋CT结肠成像(multislice CTcolonlgraphy,MSCT)对结直肠癌的诊断应用价值。方法对37例经临床拟诊为结直肠癌患者行结肠充气的低剂量50mAs16层螺旋CT扫描(MSCT),利用工作站的后处理软件可获得多平面重建(multiplanar reformation,MPR),三维表面遮盖显示(shaded-surface display,SSD)和透明显示像及CT仿真结肠内镜图像(CTVC)及结直肠黏膜剖开图像,将低剂量MSCT诊断结果与结直肠镜或手术病理进行对比。结果37例经手术或结直肠镜病理证实结肠癌29例和非结肠癌8例,低剂量MSCT正确诊断29例结肠癌病例(包括并发病灶及转移灶)中的28例和8例非结直肠癌中的5例,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度分别为:96.55%(28/29),62.5%(5/8),89.19%(33/37)。结论低剂量MSCT是安全、无创、快速、全面评价结直肠癌的方法,可以完全替代钡剂灌肠检查,是结直肠癌筛选、术前分期、预后评估及术后随诊的首选方法。
- 梁妍陈志仁毛海英黄兴张景斌李凤霞于洋李斌吴祥才佟颖马子军
- 关键词:结直肠癌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 低剂量16层螺旋CT结肠成像对结直肠癌诊断价值的研究
- 梁妍陈志仁张景斌吴祥才李凤霞毛海英邰建东张丹木黄兴李斌王闯王嗣华张维权阎宏岩孙述臣
- 通过对结肠癌患者进行低剂量16层螺旋CT结肠成像(MSCT)检查,从多平面重建(MPR)、三维表面成像(SSD)、透明像及仿真内窥镜(CTVC)探讨其影像学特征性的表现,探讨不同剂量扫描与图像质量的关系,对比CT仿真内窥...
- 关键词:
- 关键词:CT结直肠癌低剂量结肠成像
- 中脑周围非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8例分析
- 2008年
- 黄兴朱东刘绍辉罗毅男邬巍
- 关键词:中脑周围非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HEMORRHAGE全脑血管造影脑血管造影阴性脑血管痉挛
- 成人肺结核的CT诊断被引量:2
- 2006年
- 黄兴李祎
- 关键词:成人肺结核CT诊断合并肺结核影像学特点胸部疾病免疫损害
- MRI快速检查法在致密型乳腺鉴别诊断中的应用
- 2024年
- [目的]探讨致密型乳腺中恶性肿瘤鉴别诊断期间MRI快速检查法(abbreviated protocol,AP)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经X线摄影检查符合致密型乳腺的50名女性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MRI动态增强检查,包括AP与常规检查法(full diagnostic protocol,FDP),并进行穿刺活组织检查。以穿刺活组织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分别计算并对比X线摄影检查、AP、FDP对致密型乳腺中恶性肿瘤检出的灵敏度、特异度、阴性预测值、阳性预测值及准确率。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各检查方法的诊断效能。[结果] X线摄影检查对致密型乳腺中恶性肿瘤检出的灵敏度、特异度、阴性预测值、阳性预测值及准确率分别为64.52%、63.16%、74.07%、52.17%和64.00%,AP分别为87.10%、94.74%、93.10%、81.82%和90.00%,FDP分别为90.32%、94.74%、96.67%、90.00%和94.00%,AP和FDP的诊断准确率均高于X线摄影检查(P=0.002、0.001)。ROC曲线分析显示,X线摄影检查、AP、FDP对致密型乳腺中恶性肿瘤诊断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77、0.871、0.886 (95%CI:0.581~0.762、0.782~0.927、0.794~0.942),AP、FDP的曲线下面积均明显高于X线摄影检查(P=0.013、0.001),AP与FDP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96)。[结论] MRI快速检查对致密型乳腺中恶性肿瘤鉴别具有较好的诊断效能,其诊断效能高于X线摄影检查,值得在临床推广。
- 黄兴李雪赵琳王岩
- 关键词:致密型乳腺乳腺肿瘤磁共振成像常规检查法
- 高分辨磁共振及弥散加权成像在45例直肠癌术前分期及分级中的应用分析被引量:1
- 2024年
- [目的]探讨高分辨磁共振(high-resolution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HR-MRI)及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DWI)在直肠癌分期及分级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45例直肠癌患者,均行直肠HR-MRI平扫、DWI以及增强扫描,以病理分期结果为金标准,对比HR-MRI及HR-MRI+增强扫描对直肠癌T分期的诊断准确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两者对直肠癌的诊断效能。分析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与直肠癌病理分化程度的相关性。[结果]45例直肠癌患者均取得病理结果,HR-MRI对直肠癌T分期共误诊14例,HRMRI+增强扫描共误诊8例,HR-MRI+增强扫描对直肠癌的T分期的诊断效能优于单独HR-MRI。随直肠癌肿瘤病理分化程度升高,平均ADC值随之升高(b=800 s/mm^(2):F=25.344,P<0.001;b=1000 s/mm^(2):F=14.769,P<0.001)。[结论]HR-MRI对直肠癌T分期具有较好的术前诊断价值,联合增强扫描可进一步提高其诊断效能。ADC值对直肠癌病理分化程度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 王岩王嗣华栾丽娜黄兴
- 关键词:直肠癌患者MRI术前分期弥散加权成像
- 64排VCT XT前瞻性心电门控低剂量技术对冠状动脉成像的研究被引量:3
- 2009年
- 目的:评价64排VCTXT前瞻性心电门控低剂量技术对冠状动脉成像的能力及图像质量分析。方法:连续选取152例行冠状动脉CTA检查的患者(A组平均体重指数25.1,心率<65次/min)行前门控扫描,根据患者的自动毫安量选择管电流及管电压。同时比较回归性心电门控螺旋扫描的30例患者(B组平均体重指数25.7,心率<72次/min)的剂量,并对两组图像质量进行评价(配对t检验,P<0.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A组前瞻性门控横断面扫描冠状动脉成像射线剂量平均为(2.75±0.95)mSv,所获图像质量完全达到临床诊断需要,B组回顾性心电门控螺旋扫描冠状动脉成像平均剂量为(18.2±2.9)mSv。B组与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射线剂量减少了85.2%。结论:64排VCTXT前瞻性心电门控技术横断面扫描能满足临床诊断需要,同时也非常有效的降低了辐射剂量。
- 张维权初国新黄兴吴祥才张丹木陈志仁
- 关键词:冠状动脉成像
- 急性肠系膜血管栓塞的CT表现及临床意义被引量:8
- 2009年
- 目的:总结肠系膜血管栓塞的CT表现,提高对本病影像学表现的认识。方法:总结2006年4月-2009年4月对25例患者行腹部CT检查,所有检查均采用GE lightspeed 16排螺旋CT机及GE64排VCT机。其中10例平扫、15例平扫加增强。结果:11例患者可见病变血管增粗、管腔内充盈缺损,其中肠系膜上动脉栓塞3例、肠系膜静脉栓塞17例,5例未见血管异常。16例患者血管病变区肠腔不同程度增宽、积液、积气。22例管壁增厚,并见“双环征”。1例肠系膜上动脉栓塞患者管壁变薄,增强时见肠壁延迟强化。17例肠系膜水肿,密度增高,呈“云絮样”改变。12例肠系膜血管“缆绳样”改变,血管壁边缘模糊。2例少量腹水。结论:多层螺旋CT的腹部平扫加增强可以清晰显示肠系膜血管的形态及管腔内充盈情况,对病变肠道管壁、管腔、肠系膜及腹水的表现也能充分显示。因此对发现肠系膜血管栓塞有很高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并可以协助临床进行病变的分类及分期,为治疗及评估预后提供准确依据。应作为临床高度疑似肠系膜血管栓塞的首选检查方法。
- 张丹木张维权黄兴毛海英初国新王闯姜薇王钟林
- 关键词:肠系膜血管血管栓塞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