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龙圣

作品数:30 被引量:73H指数:6
供职机构:山东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哲学宗教政治法律艺术更多>>

文献类型

  • 26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6篇历史地理
  • 5篇哲学宗教
  • 3篇政治法律
  • 2篇文化科学
  • 2篇文学
  • 2篇艺术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社会学

主题

  • 6篇清代
  • 4篇故事
  • 3篇彝族
  • 3篇明清
  • 2篇档案
  • 2篇杨氏家族
  • 2篇社会
  • 2篇社会变迁
  • 2篇社会史
  • 2篇族群认同
  • 2篇民国
  • 2篇明代
  • 2篇祭祀
  • 1篇档案整理
  • 1篇道教
  • 1篇盗贼
  • 1篇地方档案
  • 1篇侗款
  • 1篇侗民族
  • 1篇叙事

机构

  • 21篇山东大学
  • 8篇北京师范大学
  • 1篇武汉大学

作者

  • 29篇龙圣
  • 1篇李向振

传媒

  • 8篇民俗研究
  • 3篇寻根
  • 2篇历史档案
  • 2篇南京艺术学院...
  • 2篇吉首大学学报...
  • 1篇社会
  • 1篇史学集刊
  • 1篇明清小说研究
  • 1篇民族艺术
  • 1篇宁夏社会科学
  • 1篇宗教学研究
  • 1篇民族论坛
  • 1篇民族文学研究
  • 1篇西华师范大学...

年份

  • 1篇2024
  • 2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9
  • 3篇2018
  • 4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5
  • 4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2
  • 3篇2011
  • 2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8
3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病患:变婆故事的社会隐喻被引量:3
2019年
在中国西南地区,民间普遍流传着“活变”和“死变”两种变婆故事。前者以“活人变虎”为主题,后者以“死而复生”为主题,分别隐喻着现实生活中被驱赶和被活埋的两类病患。这些隐喻一方面表达了民间对疾病的恐惧,另一方面也折射出病患与家人及邻里在病患去留问题上存在的矛盾与张力。
龙圣李向振
关键词:病患主题
反思“礼俗互动”概念的生成及其研究实践
2024年
“礼俗互动”概念的生成大致经历了初步探索、阐释拓展、广泛运用三个阶段。这一概念较早在我国民俗学研究领域使用,认为它先由历史学提出、后被民俗学继承和发扬的看法并不准确。从民俗学对“礼俗互动”的研究实践来看,目前相关探讨呈现出多元化的视角,其中将“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的双向视角渐成主流。民俗学研究“礼俗互动”需要比较视野和理论关怀,但目前所做有限,须加强相关探索,在提升这一学术分析工具阐释力的同时,进一步彰显其学术价值。
龙圣
关键词:概念史
屯堡家神祭祀的起源与变迁——四川冕宁的案例被引量:3
2018年
四川冕宁屯堡中的家神祭祀习俗源自长江中下游地区,由明初开辟西南边疆的卫所军事移民传入,并在仪式、神堂格局等方面延续了其原籍地祭祀家神的诸多特点。与此同时,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冕宁屯堡在祭祀家神时对四川当地的坛神信仰及其仪式加以创造性的吸收和改造,发展了一套新的家神祭祀习俗。冕宁屯堡家神祭祀的起源与演变过程表明,自明初以来形成的屯堡社会并非孤立、隔绝和停滞的"文化孤岛";屯堡社会考虑到自身的利益,也会适时地、主动地吸纳其所在区域的本土文化,以实现"在地化"的发展。
龙圣
湘、黔、桂地区之款研究
款是西南地区历史上少数民族通过歃血盟誓形成的规约。以往学者对少数民族款约的内容研究颇多,认为其是少数民族特有的形式、具有族群特性,而很少有人注意到历史上汉款的情况。且对款这一组织形式的发展演变情况也缺乏长时段的讨论。故本...
龙圣
关键词:少数民族身份认同
地方档案与社会史研究——基于冕宁档案整理、研究的几点体会被引量:4
2017年
中国地方档案数量可观,具有很高的学术研究价值。其中,冕宁档案颇受学界关注,但其整理进展缓慢,研究成果多集中在法制史领域。从社会史视角出发,加快冕宁档案的整理和利用,有助于拓展地方档案的研究方法、研究主题和研究时段。
龙圣
关键词:社会史
清代冕宁的村庙组织、村治实践与村落内生秩序被引量:6
2020年
清代雍正年间以来,四川冕宁各村修建庙宇之风大兴,围绕修庙、祭祀而形成的村庙组织应运而生。这一民间自发形成的组织在村落管理和秩序维系上扮演了重要角色。一方面,村庙组织每年定期举办庙会,组织村民(会众)轮流祭祀,强化了村落内部关系,形成了稳定的村落共同体。另一方面,村庙组织在日常生活中还承担调解内部纠纷、山林管理等治理职能,对村内行为起到规范作用。村庙组织"非常"与"日常"的村治实践,推动了村落内生秩序的形成与维系。
龙圣
关键词:村落共同体
论明代杨家将小说对族群认同的影响──以湖南杨氏家族为例被引量:1
2014年
湖南杨家寨、川溪杨氏家族祖先原本为宋代著名"蛮酋",但明代杨氏族人却在杨家将小说的影响下,将"蛮酋"祖先的历史抹去,重新建构起"汉将"祖先的历史记忆,实现从"蛮酋"后裔向"汉将"后裔的转变,并至今保持着强烈的汉族认同感。明代杨家将小说不仅丰富了市民文化生活,而且为乡民身份建构以及族群认同转变提供了重要的文化资源。
龙圣
关键词:明代
清代四川世袭土目考论
2015年
世袭土目是清代在土司制度方面推行的一项新举措,以四川最多。清代四川世袭土目达68家,其中由土司降为土目者45家,直接授予土目者16家,另有7家情况不详,而可考之土目皆无号纸。世袭土目制度一方面采用土目世袭的方式延续了土司制度下因俗而治的传统,另一方面又限制了地方势力,体现出清代土司制度的发展与创新。
龙圣
关键词:清代
清代彝族名称考被引量:1
2017年
彝族是中国境内古老的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川、滇、黔、桂四省。关于何时开始用“彝”称呼彝族这一问题,学界主要有两种观点:第一,认为用“彝”称呼彝族最早见于清嘉庆年间王谟所编《汉唐地理书钞》①;第二,用“彝”取代“夷”是解放后所创②。那么,如何认识上述两种观点?本文以清代档案为中心,拟对此问题进行考论,以求教于方家。
龙圣
关键词:清代档案彝族嘉庆年间解放后称呼
多元祭祀与礼俗互动:明清杨家埠家堂画特点探析被引量:13
2018年
家堂画在山东通常被视作祭拜祖先之物和民间艺术品,但通过分析杨家埠明清家堂画可知,其祭祀内涵不仅仅局限于祭祖,还包括祭祀土地和家堂神,呈现出多元祭祀的特点;此外,明代家堂画隐喻着国家礼仪制度,并非单纯的民间艺术,而是礼俗互动的产物。家堂画的这两个特点自近代以来逐渐弱化,至今已鲜为人知。揭示这一演变过程,对于我们更为全面、深刻地认识家堂画及其祭祀习俗具有重要的意义。
龙圣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