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乔瑜

作品数:14 被引量:24H指数:4
供职机构: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北京市教育委员会科技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环境科学与工程经济管理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篇历史地理
  • 3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经济管理
  • 2篇天文地球
  • 1篇农业科学
  • 1篇政治法律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6篇农业
  • 5篇灌溉
  • 5篇灌溉农业
  • 3篇环境史
  • 2篇新欧洲
  • 2篇殖民
  • 2篇干旱
  • 1篇队长
  • 1篇休斯
  • 1篇叙事
  • 1篇一波三折
  • 1篇译本
  • 1篇印度裔
  • 1篇知识
  • 1篇知识经验
  • 1篇殖民时期
  • 1篇殖民主义
  • 1篇生态
  • 1篇生态批判
  • 1篇时间跨度

机构

  • 13篇首都师范大学
  • 1篇清华大学
  • 1篇中国社会科学...

作者

  • 13篇乔瑜
  • 1篇梅雪芹
  • 1篇高国荣

传媒

  • 3篇全球史评论
  • 2篇世界历史
  • 1篇当代世界
  • 1篇首都师范大学...
  • 1篇江海学刊
  • 1篇中国社会科学...
  • 1篇学术研究
  • 1篇史学理论研究
  • 1篇鄱阳湖学刊

年份

  • 1篇2023
  • 2篇2022
  • 1篇2021
  • 2篇2020
  • 3篇2019
  • 2篇2018
  • 2篇2014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澳大利亚灌溉叙事的演变及原因被引量:4
2018年
从殖民初期到19世纪中叶的"征服自然"阶段,殖民者探索澳大利亚气候特征的过程中形成了影响深刻的"干旱说"。灌溉被视为殖民进程中的关键事业,是民族国家建构过程中通过工程技术改造社会实现更高文明的典范,由此便滋生了灌溉进步论,并在澳大利亚建国后被继承与发展。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生态退化的现实与科学研究的推进改变了澳大利亚人的环境观,打破了灌溉的进步叙事,使其呈现出多样面貌。澳大利亚社会经济中重大议题的变化是导致灌溉叙事演变的深层次原因,当地的种族文化亦在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灌溉叙事呈现的对立是漫长的历史时期不断演进的结果,表达了澳大利亚人环境认知中的矛盾与利益纷争,体现了学理讨论与实践层面的落差。
乔瑜
关键词:环境观灌溉农业种族主义多元文化
苏纳克能否带领英国走出困局?
2022年
2022年对于英国政坛而言可谓跌宕起伏、一波三折。在经历在位时间最长女王去世、最短命首相辞职之后,英国迎来历史上第一位“80后”首相——印度裔的里希·苏纳克,他也成为近200年来英国最年轻的首相。作为“救火队长”,苏纳克想要成功收拾前面几任首相留下的“烂摊子”,带领保守党革除积弊、重拾人心,将面临重重困难,执政前景不容乐观。
乔瑜
关键词:印度裔保守党一波三折80后
物种的跨洋传播与生态经验互动——桉树在中国的早期传播(1890~1920)被引量:9
2020年
我国学界一般认为桉树是1890年经由意大利引种至中国的,这种讹误的说法实际反映的是《桉谱》作为第一部桉树引种著作在中国人自主引进并推广桉树种植过程中留下的知识印记。由旅居外国商人、传教士所主导的小规模桉树引种,推动了桉树种植的区域性传播和桉树种植地向内陆的点状扩散。各地官营农林试验场一定程度上承担了向周边地区分发树种、推进种植的功能,为以木材生产为目标的桉树造林提供了必要条件。由欧洲植物学家、林业官员所推动的物种跨洋流通,清末以来现代林学的建立,中西医学碰撞之初在桉树防治疟疾问题上的“共识”,促成了桉树在中国的早期传播。桉树在中国的早期传播,体现了哥伦布大交换与生态扩张主义所带动的太平洋区域内部更为复杂的物种与生态经验互动。
乔瑜
关键词:桉树疟疾防治
澳大利亚殖民时期“干旱说”的形成被引量:6
2014年
澳大利亚从殖民时期开始流行"干旱说",认为气候的干旱阻碍了澳洲大陆的发展。1960年代,学者们开始对"干旱说"提出质疑,但尚未能够解释其形成的原由。本文将该问题置于东南部垦殖和内陆河流探险的历史背景下进行分析,认为新移民对于"干旱"的体验是英国殖民者参照英国本土和帝国殖民地的实践经验,基于澳大利亚当地的环境现实对于澳大利亚气候、资源条件进行的基本判断。在殖民背景下,英国殖民者对于澳大利亚环境的解释与殖民权力捆绑在一起,"干旱说"被作为关键词写入了澳大利亚的白板论,用以证实殖民地开拓的正当性。
乔瑜
关键词:殖民主义权力话语知识经验
评杨斌《海贝与贝币:鲜为人知的全球史》
2020年
Bin Yang,Cowrie Shells and Cowrie Money:A Global History,Routledge,2018,xii+292pp.《海贝与贝币:鲜为人知的全球史》是一部野心勃勃且富有创见的全球史著作。作者在书中讲述了一段纵贯1500年、横跨亚欧非三大洲,由海贝贸易和第一个全球性货币——贝币所支撑的全球史。近几个世纪以来,中西考古学、古钱币学、民族学、人类学等学科都在各自的学科疆界内对海贝和贝币的研究取得了积淀丰富的成果。
乔瑜
关键词:贝币全球史古钱币海贝
澳大利亚的天气周期论与现代气象学的萌生(1830-1900)
2023年
干旱与洪水的交替扰动是殖民地时代澳大利亚天气周期论最初形成的自然基础。建立在数据回溯基础上的天气周期论代表了公众在全新环境中借助知识工具认知外部世界,并服务于生产生活的生态应对。作为一种来自南半球的殖民知识,融合了民间生态智慧与物理学理论的长周期论,逐渐发展成为现代气象学的重要理论,促进气象学科学化,并启发了此后数十年间的全球气象研究。在天气周期论创建之初,在此基础上的气象预测却引发了巨大争议,成为未能通过科学团体的内部检验、悬而未决的思想实验。19世纪末澳大利亚气象学者亨利·拉塞尔与查尔斯·艾吉森之间的学术争论,折射出澳大利亚气象学在国际学术转型时期的迅速发展与困境。
乔瑜
关键词:气象学
评格里高利·库斯曼《鸟粪和太平洋世界的开启——全球生态史》
2014年
Gregory T.Cushman,Guano and the Opening ofthe Pacific World:A Global Ecological History,New York: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13,xxii+408 PP.近年来一部分环境史学家开始呼吁环境史的全球转向。他们认为许多的环境问题已经超越地方、国家和地区的层面,而传统环境史所关注的对象基本上止步于此。《鸟粪和太平洋世界的开启》
乔瑜
关键词:环境史全球生态CAMBRIDGE环境问题拖网捕鱼
《什么是环境史》全新修订译本出版笔谈被引量:2
2022年
《什么是环境史》反映了一位在环境史领域长期耕耘的史学家对环境史研究及其学理的全局性统揽与考量,是一部值得持续推荐的环境史入门书籍。该书第2版补充了环境史领域的不少国际前沿信息,根据第2版作全新修订的中译本于2022年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借以铭记作者唐纳德·休斯的开创性贡献,并希望启发更多对人与环境关系变迁的关注与思考。在这组笔谈文章中,梅雪芹以译者导读的形式介绍了该书作为“环境史的指向牌”的作用,并就一般读者和专业研究人员如何阅读该书作了必要的提示;高国荣集中讨论了休斯撰写全球环境史学史方面的优势,分析了该书的学术价值,并认为该书是环境史研究的权威入门指南,不仅对初学者有益,而且能为在这一领域潜心深耕的学者不断提供新启迪;乔瑜认为该书是环境史学诞生以来的第一部史学史与史学理论著作,是环境史学的“《史通》”,并结合澳大利亚环境史研究讨论该书有关议题的启迪作用。这组笔谈文章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国学者眼中《什么是环境史》的重要价值与意义。
梅雪芹高国荣乔瑜
关键词:环境史
生态帝国主义在澳大利亚:以灌溉农业的发展为重点(1830-1860)
澳大利亚土著居民长期以来的环境管理为殖民时代的农牧开垦提供了有利条件。澳大利亚的气候、土壤等环境条件是灌溉农业发生的生态驱动。殖民经济助力下的殖民地转型和殖民地种族主义的生态文化共同推动了灌溉农业的扩张。灌溉农业的发展是...
乔瑜
关键词:灌溉农业新欧洲
19世纪中后期灌溉知识交流网络的形成与演变被引量:5
2019年
19世纪中后期,全球范围内存在以印度、美国、澳大利亚为重要节点,以工程师、科技官员和科研工作者的访问、派驻,灌溉工程学、传播农学与土壤科学研究的成果的灌溉知识交流网络。这一网络以英国国内学院的科研为基础,在服务英国殖民印度的过程中诞生并辐射至美国西部和澳大利亚。伴随着美国面向澳大利亚的逆向输出,网络的互动方向更加多元,互动内容更加丰富。灌溉知识交流网络依托英帝国和白人移民殖民地内的既有权力结构和文化纽带运行,与资本扩张和殖民开拓相辅相成。三地共同遭遇的生态危机反映了资本主义工程与技术文化对自然内在价值的忽视与破坏。
乔瑜
关键词:灌溉农业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