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付莉

作品数:9 被引量:127H指数:5
供职机构:西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专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引进国际先进农业科技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5篇环境科学与工...
  • 4篇农业科学
  • 1篇生物学

主题

  • 4篇三峡库区
  • 4篇溪河
  • 4篇库区
  • 4篇回水区
  • 3篇藻类
  • 2篇叶绿素A
  • 2篇营养盐
  • 2篇藻类生长
  • 2篇水华
  • 2篇水库
  • 2篇土壤
  • 2篇
  • 1篇定殖
  • 1篇玉米
  • 1篇支流
  • 1篇溶解态
  • 1篇三峡水库
  • 1篇施磷量
  • 1篇水库调度
  • 1篇水体

机构

  • 9篇西南大学
  • 5篇温莎大学
  • 1篇三峡大学
  • 1篇重庆大学
  • 1篇西藏自治区农...

作者

  • 9篇付莉
  • 8篇张磊
  • 6篇周川
  • 3篇吴先勤
  • 2篇王晓锋
  • 2篇姜伟
  • 2篇刘晓燕
  • 1篇夏志强
  • 1篇韦泽秀
  • 1篇代先祝
  • 1篇周志峰
  • 1篇崔玉洁
  • 1篇罗珍
  • 1篇朱丹
  • 1篇刘德富
  • 1篇丁红利

传媒

  • 3篇环境科学
  • 2篇土壤学报
  • 1篇贵州农业科学
  • 1篇环境工程学报
  • 1篇西南大学学报...

年份

  • 1篇2018
  • 2篇2016
  • 4篇2015
  • 2篇2014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三峡库区澎溪河回水区溶解态金属离子来源和时空分布特征分析
2018年
以三峡库区北岸最大支流澎溪河的高阳平湖段为例,探讨随着调水方式导致的水位变化,三峡库区支流金属离子Ca、Zn、Fe、Cr、Pb、Cu和Hg等在时间、水平和垂直空间维度上的分布和动态.在2013年6月5日~2014年5月29日为期1 a的采样周期内于澎溪河长年回水区高阳平湖的4个采样点采样共21次,平均每17.3 d采集一次.水体样品分别采自水体表层(0~0.5 m)、中层和底层(底泥以上0.5 m).冬季水体不分层期间,中层样品采自水深1/2处,分层时则采自温跃层.应用RBR-80220型水质自动分析仪监测各样点水温、电导率、水深等数据.水样采用冷原子吸收法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ICP-AES)测定各金属质量浓度.运用Excel、SPSS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以Hg离子为例,利用Matlab软件构建各水位时期金属离子质量浓度分布三维柱状图.结果表明:(1)从水体可溶性金属离子质量浓度角度,澎溪河水质总体较好,Cr、Pb、Cu、Zn和Hg等离子均低于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Ⅲ类水质标准相应离子质量浓度;(2)在来源上,Cr、Pb和Cu等离子来源于干流回水;Fe和Zn离子来源于澎溪河内源;Hg离子来源受干流回水和内源影响.金属离子随着温度分层出现质量浓度分层现象;(3)影响高阳平湖电导率的主要物质是非金属离子.
赵晓松蔚建军付莉付莉周川姜伟Douglas Haffner周川张磊
关键词:三峡库区回水区金属离子
三峡库区酸性紫色土磷淋溶特征研究被引量:2
2016年
三峡库区紫色土约30%为酸性.土壤酸性赋予其与中性或碱性土壤不同的理化性质,进而导致土壤磷淋溶特征不同.为研究三峡库区酸性紫色土磷淋溶特征,本研究利用温室盆栽试验,设置了不同过磷酸钙用量(0,1.006,2.515,4.527,6.036g/盆)对酸性紫色土磷淋溶及玉米生物量、磷素吸收和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酸性紫色土(旱地)自身磷淋溶量较高,达164.6μg/盆,施入少量磷肥,各形态磷淋溶量显著增加,但当施磷量达到2.515g/盆(即农户普遍磷用量87kg/km2)以上时,磷淋溶量不再随施磷量的增加而增加,呈下降—升高—稳定趋势.土壤总磷淋溶峰出现在玉米拔节期和灌浆期;玉米7-8叶期是溶解性磷和正磷酸盐淋溶高峰期,之后随玉米的生长总体上呈下降趋势.颗粒态磷是土壤磷淋溶的主要形态;溶解性有机磷是溶解态磷淋溶最主要的形态.本研究中,当地农民普遍施磷水平I2(2.515g/盆)为磷淋溶最低处理,但磷肥利用率仍然很低,仅为14.7%.
吴先勤丁红利付莉蔚建军周川张磊
关键词:酸性紫色土三峡库区施磷量玉米
三峡库区支流澎溪河水华高发期环境因子和浮游藻类的时空特征及其关系被引量:29
2016年
分别在2014年春季和夏季三峡库区水华高发期,在库区北岸最大支流澎溪河流域从其河口处逆流而上至回水末端共布置8个采样点,对浮游藻类和环境因子进行了监测,运用数理统计分析手段,对浮游藻类的群落结构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4月中旬,除河口样点外,其他采样点水体出现分层,但断面多只有温跃层和滞温层,而没有混合层;上游水体层次间温差高于下游水体;各采样点的水深以及表层水体(水面向下至0.5 m深的水层)的水温、浊度、p H、电导率、溶解氧、叶绿素a、总氮和总磷的空间分布差异显著(ANOVA,P<0.05);共检测到浮游藻类25种(属),丰度在(2.76~145.8)×10~4cell·L^(-1)之间,以角甲藻(Ceratium hirundinella)为主要优势藻,鱼腥藻(Anabaena sp.)为次优势藻;上游接近支流来水的样点S7(63.4×10~4cell·L^(-1))和S8(145.8×10~4cell·L^(-1))水华最为严重;硝酸盐氮、水温、p H、电导率和溶解氧是藻类生长的决定因子.在7月下旬,水体分层,趋势与春季相似;各采样点深度和0~0.5 m水层的水温、浊度、氧化还原电位、p H、电导率、叶绿素a、氨氮、硝酸盐氮、总氮和总磷的空间分布仍然差异显著(ANOVA,P<0.05);共检测到浮游藻类46种(属),丰度在(9.56~278.88)×10~4cell·L^(-1)之间,总体以席藻(Phormidium sp.)为主要优势藻,鱼腥藻(Anabaena sp.)为次优势藻;下游接近澎溪河河口的样点S2(216.44×10~4cell·L^(-1))、S3(278.88×10~4cell·L^(-1))和S4(108.12×10~4cell·L^(-1))水华严重;浊度、水深、总氮、氧化还原电位、电导率和溶解氧是藻类生长的决定因子.水体分层与水华形成有重要关系.
周川蔚建军付莉崔玉洁刘德富姜伟Douglas Haffner张磊
关键词:水华浮游藻类环境因子
不同水库调度期小江回水区营养盐与叶绿素a的垂向分布特征被引量:2
2015年
为探讨库区水位调度下小江回水区营养盐浓度和叶绿素a浓度的垂向动态及其相互关系,于2013年4月—2013年12月在小江高阳平湖进行分层跟踪监测。结果表明:研究期间叶绿素a浓度和营养盐浓度分布特征受水位调节的影响明显。表层叶绿素a含量在泄水和蓄水过程中出现了峰值,第1次峰值出现时爆发严重的蓝藻水华。中层叶绿素a在低水位期较高。营养盐浓度随时间变化与水位波动一致,3种磷(TP,DTP,SRP)和TN、NO-3-N含量高水位期高于低水位期。此外,高水位期表、中、低层营养盐浓度没有明显差异,而低水位和泄蓄水期,营养盐浓度垂向变化从表层到底层逐渐增大。并且表层叶绿素a与营养盐之间的关系与中层不同。说明,水位变化不仅影响回水区营养盐浓度,还对营养盐浓度和叶绿素a浓度的垂向分布及其相互关系有影响。
蔚建军张磊付莉付莉周川
关键词:小江回水区营养盐叶绿素A垂向分布
三峡水库澎溪河永久回水区水环境与藻类生长关系
自三峡水库正常运行以来,由于库区水位的提高导致水体流速变缓,库区支流水体滞留时间明显延长,水环境发生了明显变化,支流永久回水区由于其特殊的水环境,爆发水华情况尤为严重,由此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为找出支流回水区水环境...
付莉
关键词:三峡水库水体污染藻类生长污染分析
文献传递
菌肥对青稞根际土壤理化性质以及微生物群落的影响被引量:49
2014年
应用化学分析、聚合酶链反应-变性梯度凝胶电泳(PCR-DGGE)技术和DNA测序技术,研究了西藏棕色砂壤土中微生物肥料不同施用量和施用期对青稞根际土壤理化性质和细菌群落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谷特菌肥能显著提高土壤全氮、全磷、全钾、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的水平,如播前施用菌肥浓度750 ml hm-2的处理较不施用菌肥的处理上述指标分别提高13.32%、28.42%、16.20%、9.81%、21.36%、39.35%和30.48%,拔节期施用菌肥浓度2 250 ml hm-2的处理较不施用菌肥的处理分别提高7.25%、29.35%、18.04%、12.86%、15.90%、43.27%和53.99%。DGGE分析表明,相同施用方式中不同施用量土样中微生物的DGGE图谱相似。非加权组平均法(UPGMA)聚类分析将DGGE图谱分为2大类群。Shannon-Wiener指数表明,施用菌肥的土壤细菌多样性先增加后逐渐降低,播前以喷施谷特菌浓度750 ml hm-2时的细菌多样性最高;拔节期则以喷施谷特菌浓度2 250 ml hm-2处理的细菌多样性最高,且两种施用方式土壤养分的释放与Shannon指数的变化规律均为播前﹥拔节期。测序结果表明,不同施肥浓度土样微生物种群分布较为广泛,其中Actinobacteria纲细菌种类略多,少数菌种为未经培养菌种(Uncultured bacterium)。典型对应分析(CCA)表明,DGGE图谱条带分布与土壤理化性质密切相关,碱解氮、全磷和全氮是影响微生物群落的主要环境因子。研究结果表明,施用谷特菌肥可明显改善青稞根际土壤理化性状,提高土壤细菌多样性。
朱丹张磊韦泽秀刘晓燕周志峰代先祝王晓锋夏志强吴先勤蔚建军付莉
关键词:菌肥根际土壤微生物多样性
三峡库区支流回水区水体分层与藻类生长被引量:9
2015年
三峡水库自2003年蓄水以来,库区支流形成了长短不一的回水河段,缓慢的水流和蓄积的营养盐导致回水河段由库区蓄水之初在短时间内出现水华,逐步发展到一年内水华可维持数月。为了研究回水区水环境与水华发生的关系,从2013年4月—12月,对库区北岸最大支流澎溪河的长年回水区——高阳平湖进行了定点监测。监测结果显示,季节性变化及三峡库区特殊的调度方式,导致高阳平湖水体在春、夏和秋季有明显分层。春季水华期间藻类群落结构单一,只出现4门9属,以蓝藻门的微囊藻(Microcystis)、绿藻门的实球藻(Pandorina)和空球藻(Eudorina)为主,秋季藻类结构组成增至7门52属,优势属逐渐被硅藻门的小环藻(Cyclotella)和针杆藻(Synedra)取代,水体各层藻类细胞密度差异消失。研究结果说明高阳平湖水体分层状况影响藻类生长和分布。
付莉张磊蔚建军周川周川
关键词:水华三峡库区
钙磷对酸铝土壤中苜蓿根瘤菌迁移定殖和群体感应的影响被引量:8
2014年
采用分室(内、外室)培养法,以紫花苜蓿及其耐酸根瘤菌91522为材料,在酸性土壤(pH4.45)中额外补充Al3+至中度铝毒水平,从培养装置根箱外接种,探讨了补充Ca2+、P后,耐酸苜蓿根瘤菌在酸性土壤上的存活、迁移以及群体感应的变化动态。结果表明,补充5 mmol kg-1Ca2+处理的土壤根瘤菌的数量在97 d种植期内均显著高于对照(Ca0P0,即无Ca2+无P处理),Ca2+5 mmol kg-1+P 0μmol kg-1处理近根区(距苜蓿植株根1~2 cm)土壤最大根瘤菌数量为同期对照的6.15倍;在此基础上补充P后根瘤菌的数量进一步增加,"Ca2+5 mmol kg-1+P 4μmol kg-1"处理近根区最大根瘤菌数量为同期对照处理的9.40倍。因此推断Ca2+和P的上述作用存在交互效应。施加Ca2+、P能够显著提高土壤中根瘤菌群体感应物质N-酰基高丝氨酸内酯衍生物(N-acyl-homoserine actones,AHLs)的含量,且Ca2+5 mmol kg-1效果好于Ca2+10mmol kg-1处理。根瘤菌数量在远根区(距苜蓿植株根6~8 cm)与近根区变化规律一致,即接种1周后根瘤菌数量由远根区向近根区逐渐增加,接种后30 d内达到最高值,之后数量下降并趋于稳定。但近根区根瘤菌数量和AHLs含量均高于远根区,说明宿主根际微环境也能够影响根瘤菌数量和群体感应。初步认为,酸性有铝土壤上补充Ca2+5 mmol kg-1和P 30μmol kg-1对耐酸根瘤菌的存活、迁移和群体感应有良好的改善效果。该处理最终显著地增强了对酸性土壤极为敏感的苜蓿植株的耐酸铝胁迫能力,较对照显著(p<0.05)改善了酸铝胁迫下苜蓿的植株根鲜重(为对照的4.67倍)、地上部鲜重(3.10倍)、含氮量(2.47倍)和根瘤数(14.74倍)等农艺性状。
张磊王晓锋罗珍刘晓燕吴先勤付莉蔚建军
关键词:苜蓿根瘤菌
三峡库区回水区营养盐和叶绿素a的时空变化及其相互关系被引量:36
2015年
为探讨三峡水库调度运行背景下,库区回水区营养盐和叶绿素a时空变化及其相互关系,于2013年5月~2014年5月在三峡库区北岸最大、也是库区水华频发的支流——澎溪河的回水区高阳平湖进行了定点和高频监测.结果表明水体热分层是高阳平湖水华发生的诱导因素.高阳平湖水体热分层发生于春季(3月初),消亡于夏末(9月中旬),冬季没有分层.2014年春季,随着水体分层的发生和发展,表层叶绿素a在69 d内从14.92μg·L-1骤增至183.73μg·L-1,并暴发水华,之后叶绿素a随着混合层深度增加而下降.水体没有分层时,表、中和底层营养盐浓度相近;水体分层之后,各层磷浓度有了明显差异,表层和底层总磷浓度相差(0.18±0.04)mg·L-1.高水位期(9月至次年4月),高阳平湖硝氮和溶解性磷高于低水位期(5~8月)的含量,分别占总氮、总磷浓度的71.4%~95.4%和42.7%~94.4%,是总氮和总磷的主要组成部分,干流倒灌输入的硝氮和溶解性磷是其主要来源.
张磊蔚建军付莉付莉Douglas G.Haffner
关键词:三峡库区营养盐叶绿素A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