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肾移植后并发巨细胞病毒肺炎与十二指肠出血(附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 2012年
- 目的:探讨肾移植术后并发巨细胞病毒感染与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患者于肾移植术后并发巨细胞肺炎同时并发严重十二指肠降部出血的临床资料,并复习有关文献,总结其诊治经验。结果:经紧急行消化道血管造影及栓塞止血后,患者平稳度过危险期,痊愈。结论:肾移植术后合并巨细胞病毒感染与上消化道出血的死亡率高,及时有效的诊治可挽救患者生命,多学科共同协作能取得良好治疗效果。
- 毕海侯小飞马潞林傅军翟国钧刘磊张卉
- 关键词:肾移植巨细胞病毒感染消化性溃疡出血
- 介入性门腔分流术治疗门脉高压症所致曲张静脉出血及腹水疗效观察被引量:7
- 2012年
- 目的 评价介入性门腔分流术治疗门脉高压症所致曲张静脉出血及腹水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2月—2010年1月我院55例良性门脉高压症行介入性门腔分流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分流道近期和远期的通畅情况,并分析生存时间和并发症。结果 手术成功率为100%,患者门静脉压力梯度(portal pressure gradient,PPG)均达到要求,即PPG≤1.60kPa或PPG降低2.00kPa。术后1~5年生存率分别为70.4%、60.8%、60.8%、60.8%、60.8%;分流道再狭窄率分别为7.3%、13.1%、24.0%、24.0%、24.0%;消化道曲张静脉出血复发率分别为9.8%、19.3%、26.0%、26.0%、26.0%;肝性脑病发生率分别为14.8%、23.9%、35.8%、57.2%、57.2%。结论 介入性门腔分流术治疗门脉高压症所致曲张静脉出血及腹水疗效可靠。如应用覆膜支架,门腔分流道通畅率较高。肝性脑病及复发性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率较低。
- 滕磊磊吕献军李选傅军王昌明庄金满冯琪琛董国祥
- 关键词:食管和胃静脉曲张门腔分流术腹水
- 颈动脉支架成形术血流动力学损害的相关因素分析被引量:5
- 2015年
- 目的:分析颈动脉支架成形术后造成血流动力学损害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分析66例(71处病变)接受颈动脉支架成形术患者围手术期血流动力学损害的相关因素。结果:71例次颈动脉支架成形术中,血流动力学损害发生率为32.4%(23/71),其中低血压发生率为11.3%。单因素分析显示,病变距离颈动脉分叉的距离(P=0.002 0)、斑块分布(P=0.000 2)、斑块性质(P=0.001 9)和后扩张(P=0.002 6)与血流动力学损害有关,然而多因素分析中只有偏心斑块(P=0.015 3)和钙化斑块(P=0.009 7)与血流动力学损害相关。所有病例在术中通过药物治疗即能达到循环稳定,无围手术期短暂性脑缺血事件及卒中事件,无围手术期心血管缺血事件。结论:病变与分叉部的距离、偏心斑块、钙化斑块是血流动力学损害的相关危险因素。
- 韩金涛赵海燕李选和清源叶珊董国祥傅军栾景源王昌明李天润
- 关键词:颈动脉狭窄血流动力学动脉粥样硬化
- 一种静脉曲张电凝器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静脉曲张电凝器,包括电凝本体以及位于所述电凝本体一端的导电线,所述电凝本体靠近所述导电线的一侧设有绝缘涂层,远离所述导电线的一侧为电凝头,所述绝缘涂层上靠近所述导电线的一端设有环形手持部,所述导电线的另...
- 傅军
- 文献传递
- 急诊动脉溶栓和应用颈总动脉内支架成功抢救1例年轻缺血性脑梗死
- 2005年
- 李小刚李选樊东升傅军孙阿萍
- 关键词:成功抢救动脉溶栓缺血性脑梗死急诊血管内支架
- 应用磁共振血管造影术研究大脑中动脉M1段形态被引量:2
- 2015年
- 目的:研究大脑中动脉M1段的空间形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1日至6月30日磁共振血管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MRA)检查资料,纳入794条大脑中动脉(middle cerebral artery,MCA)(左侧400条,右侧394条),分别分析轴位、后前位和侧位视图中M1段的形态,测量M1段的长度,并分析左、右侧M1段形态的相似性。结果:在轴位、后前位及侧位这三个视图中,MCA M1段在正常人群中的形态分布均表现为C形>L形>S形。在轴位,约373条(47%)MCA M1段表现为C形,其中有340条(42.8%)表现为弓向背侧的C形,仅33条(4.2%)表现为弓向腹侧的C形;在后前位,约322条(40.6%)MCA M1段表现为C形,其中有262条(33.0%)表现为弓向头侧的C形,60条(7.6%)表现为弓向足侧的C形。左、右侧M1段形态相似比例为:轴位27.2%(114/419),后前位42.7%(179/419),后前位M1段形态相似度更高。随着年龄的升高,在轴位视图,L形向C形的转化非常明显,而S形仅有轻度升高;在后前位视图中,L形同时向C形及S形有转化。结论:MCA M1段在轴位及后前位视图中表现为不同的形态,可能参与颅内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
- 韩金涛乔惠婷李选李小刚和清源董国祥傅军栾景源王昌明
- 关键词:大脑中动脉解剖学
- 肝脏肿瘤肝切除术前选择性门静脉栓塞的临床应用被引量:3
- 2013年
- 目的探讨选择性门静脉栓塞技术细节及其在残余肝容积不足患者肝切除术前应用的临床意义。方法2008年1月至2012年7月,6例肝脏肿瘤因残余肝容积不足,二期肝切除术前行选择性门静脉栓塞术。结果6例选择性门静脉栓塞术均成功。无手术并发症,栓塞对肝功能影响轻微。术前,6例残余肝容积平均(474.33±89.19)cm^3,术后6周,平均(722.67±151.51)cm^3,术前术后残余肝容积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587,P=0.003)。术前6例肝脏肿瘤负荷(瘤体总体积)平均(134±181)cm^3,栓塞术后6周,肿瘤负荷平均为(270±346)cm^3,栓塞前后肿瘤负荷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64,P=0.16)。5例二期肝切除术顺利。1例未行肝切除术。随访中位时间为37个月,4例存活(2例无瘤生存),1例死亡。结论门静脉选择性栓塞是肝切除前增加残余肝容积的有效技术手段;经同侧(患侧)入路并选择弹簧圈作为栓塞材料简单易行、安全、有效。门静脉栓塞前,应以化疗或选择性肝动脉化疗栓塞等手段有效控制肿瘤生长。
- 王昌明李选傅军栾景源李天润赵军董国祥
- 关键词:肝肿瘤门静脉
- 高危肺栓塞的介入治疗10年回顾被引量:8
- 2015年
- 目的:探讨高危肺栓塞进行介入治疗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2月~2012年9月94例高危肺栓塞接受术中取栓、术中快速溶栓及术后溶栓抗凝、机械碎栓等手段治疗的临床资料,观察术后生命体征、心功能变化及病情转归,总结随访结果。结果技术成功率98.9%(1例未完成手术操作即死亡);围手术期死亡6例。72例平均随访33.5月(13~130个月),16例失访,随访率81.8%(72/88)。心功能分级:Ⅰ级68例,Ⅱ级3例,Ⅳ级1例,按照我们疗效标准,完全缓解68例(94.4%,68/72),部分缓解3例(4.2%,3/72),无效1例(1.4%,1/72)。结论高危肺栓塞介入治疗是有效的方法,可快速有效改善高危PE患者的预后。
- 傅军李选韩金涛王昌明栾景源李天润翟国钧冯琦琛庄金满赵军董国祥
- 关键词:肺栓塞介入治疗
-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栓塞术后早期连续腰椎穿刺治疗的疗效被引量:13
- 2013年
- 目的:总结腰椎穿刺对于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栓塞术后治疗的指导性意义。方法: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介入血管外科自2002年12月至2011年9月收治破裂颅内动脉瘤行动脉瘤栓塞术患者43例,术后第1日起每日行腰椎穿刺治疗,测脑脊液压力,缓慢引流脑脊液。依腰椎穿刺结果决定血压的控制、脱水及补液治疗方案。结果:死亡2例,存活的41例患者中仅1例患者出现脑血管痉挛、脑梗死及梗阻性脑积水,经脑室腹腔分流术,1例梗阻性脑积水自行缓解,其余39例患者恢复良好,平均随访(26.0±5.8)个月,无新发神经系统症状。结论:破裂颅内动脉瘤栓塞术后早期腰椎穿刺在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术后治疗中有重要意义。
- 韩金涛傅军李选王昌明翟国钧
- 关键词:脊椎穿刺蛛网膜下腔出血颅内动脉瘤
- 开窗覆膜支架腔内修复髂动脉瘤被引量:5
- 2012年
- 髂动脉瘤往往与腹主动脉瘤并存,单发者少见。髂动脉位于盆腔腹膜后、位置深,开放手术难度大,而腔内修复术操作简便、创伤小,但往往以牺牲同侧髂内动脉为代价。我们应用覆膜支架开窗技术,在腔内修复髂动脉瘤的同时保留了同侧髂内动脉。
- 栾景源李选冯琦琛王昌明傅军庄金满
- 关键词:髂动脉瘤血管成形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