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晶晶
- 作品数:50 被引量:432H指数:14
- 供职机构: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天文地球更多>>
- 滨海电厂冷却水余热和余氯对中华哲水蚤的影响被引量:14
- 2008年
- 依据滨海电厂冷却系统的实际运作情况,模拟研究了滨海电厂冷却水余热和余氯对中华哲水蚤的影响.结果表明:中华哲水蚤的热忍受能力随暴露时间延长而降低,随驯化温度升高而升高.驯化温度为16℃~27℃的中华哲水蚤在持续受到15、30、45min热冲击及持续升温暴露24和48h的致死温度分别为29.9℃~31.7℃、29.4℃~31.0℃、28.9℃~30.3℃和26.9℃~28.5℃、26.4℃~28.0℃.当驯化温度升高到一定程度后,其热忍受能力不再上升.电厂冷却水中余氯对中华哲水蚤的毒性随驯化温度升高、升温幅度增大及暴露时间延长而增强.
- 江志兵曾江宁陈全震廖一波徐晓群寿鹿刘晶晶高爱根
- 关键词:余热余氯中华哲水蚤急性毒性实验
- 厚壳贻贝抗氧化酶活性和脂质过氧化物含量对Cd和Aroclor 1254胁迫的响应被引量:12
- 2015年
- 以厚壳贻贝(Mytilus coruscus)为目标生物,研究了不同浓度Cd2+(0.194、0.388、0.775 mg·L-1)、Aroclor 1254(0.005、0.01、0.05 mg·L-1)单一和复合胁迫对其消化盲囊抗氧化酶活性及脂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单一和复合胁迫均可导致厚壳贻贝抗氧化酶的活性先升高后抑制。高浓度组(0.775 mg·L-1Cd2+、0.05mg·L-1Aroclor 1254)在单一胁迫第1天时,抗氧化酶的活性即达峰值。抗氧化酶活性的下降幅度和速率与胁迫物质作用时间和浓度呈正相关。(2)SOD、GSH-Px对胁迫的敏感性高于CAT。(3)各胁迫处理组MDA含量随胁迫时间延长均显著升高(P<0.01)。单一胁迫的效应与剂量和时间呈正相关。(4)复合胁迫的效应强于单一胁迫。推测高于环境水平的Cd2+、Aroclor 1254对厚壳贻贝可产生明显氧化胁迫,抗氧化防御系统可以作为海洋环境重金属-有机物复合污染监测的潜在生物标志物。
- 彭玲曾江宁黄伟陈全震刘晶晶
- 关键词:厚壳贻贝抗氧化酶复合胁迫
- 三门湾春季网采浮游植物群落特征被引量:3
- 2015年
- 根据2013年5月的大面调查资料,对三门湾海域网采浮游植物的群落特征进行了初步研究。调查海域共检出浮游植物9门253种,以硅藻为主,占总种数的71.5%,其次是甲藻,占总种数的16.6%,其余藻类所占比率较低。浮游植物细胞丰度平均值为(2 227±3 883)×103个/m3,高值区分布在湾口东北部。优势种主要有短角弯角藻Eucampia zoodiacus、中华盒形藻Biddulphia sinensis、卡氏角毛藻Chaetoceros castracanei、整齐圆筛藻Coscinodiscus concinnus、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琼氏圆筛藻Coscinodiscus jonesianus和弯菱形藻Nitzschia sigma。受水温和盐度等环境因素的影响,浮游植物优势种在湾口、湾中和湾顶部形成区域分布差异。对比历史资料可知,该海域网采浮游植物细胞丰度增加,而硅藻占总种数百分比则呈下降趋势。
- 刘晶晶江志兵陈悦曾江宁黄伟彭玲骆鑫
- 关键词:浮游植物优势种
- 丰水期长江感潮河口段网采浮游植物的分布与长期变化被引量:10
- 2013年
- 于2009年6、8月对长江口门至江阴的河口段浮游植物进行了拖网采集,共检出浮游植物6门99属239种。其中:硅藻123种,甲藻19种,绿藻和蓝藻各42种,裸藻9种,黄藻4种。河口段网采浮游植物丰度以蓝藻占绝对优势,硅藻次之,两者合计在群落中的比例超过了95%。优势种也主要以蓝藻(水华鱼腥藻Anabaena flos-aquae、柔软腔球藻Coelosphaerium kuetzingiarum、微囊藻Microcystis spp.、颤藻Oscillatoria spp.和席藻Phorimidium spp.)构成,硅藻仅有2种(骨条藻Skeletonema spp.和颗粒直链藻Aulacoseira granulata)。口门内盐度均<0.5,群落基本以淡水类群为主,口门附近则以半咸水类群为主,海水类群主要位于口门外(盐度>13)。随着水温和营养盐水平的升高,8月浮游植物平均丰度(347.75×104个/m3)明显高于6月(204.19×104个/m3)。根据多维尺度和相似性分析,丰水期长江河口段浮游植物群落组成与分布存在显著(P<0.01)的时空差异。对比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历史资料发现,长江口门内网采浮游植物丰度显著升高,且优势种也从硅藻(骨条藻、直链藻和圆筛藻)转变为蓝藻(颤藻、鱼腥藻和微囊藻)。
- 江志兵刘晶晶李宏亮周锋陈全震严小军曾江宁
- 关键词:长江感潮河段浮游植物优势种
- 长江口低氧区异养细菌及氮磷细菌分布被引量:15
- 2011年
- 2009年8月15—28日,对长江口低氧高发海域的异养细菌、无机磷细菌、有机磷细菌、反硝化细菌和氨化细菌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行初步研究.结果表明:氨化细菌数量最高,表层水、底层水和表层沉积物的数量均值分别为307.52×104个·L-1、184.50×104个·L-1和199.97×102个·g-1;其次为异养细菌,数量均值分别为87.35×104cfu·L-1、86.85×104cfu·L-1和64.26×102cfu·g-1;再次为有机磷细菌,数量均值分别为19.26×104cfu·L-1、18.82×104cfu·L-1和19.56×102cfu·g-1;无机磷细菌只分布在长江口内和河口南槽至舟山海域,数量均值分别为18.50×104cfu·L-1、31.00×104cfu·L-1和7.17×102cfu·g-1;反硝化细菌分布广,但数量较低,均值分别为3.94×104个·L-1、23.08×104个·L-1和6.22×102个·g-1.相关性分析结果说明:盐度、硝酸盐、磷酸盐、硅酸盐和pH是影响水体和表层沉积物异养细菌、磷细菌和反硝化细菌分布的主要因子;底层水和表层沉积物异养细菌、磷细菌与水温呈显著正相关;底层水异养细菌和有机磷细菌与溶解氧(DO)呈显著正相关;表层沉积物无机磷细菌与DO呈显著正相关,氨化细菌与DO呈显著负相关.聚类分析结果说明:低氧对表层沉积物的细菌群落结构产生影响.
- 杜萍刘晶晶曾江宁陈全震江志兵朱旭宇
- 关键词:长江口低氧区异养细菌磷细菌
- 象山港紫菜区和网箱区的底质细菌生态及差异
- 2006年1月、2006年10月对象山港内紫菜区、网箱区和非养殖区沉积物异养细菌数量进行调查研究,并分析了各区沉积物异养细菌群落的多样性及菌属组成的差异。结果显示:紫菜区、网箱区和非养殖区异养细菌数量平均值分别为550c...
- 刘晶晶曾江宁陈全振高爱根江志兵赵永强廖一波
- 关键词:象山港网箱养殖区群落组成
- 文献传递
- 西门岛红树林沉积物细菌分布与环境特征被引量:4
- 2014年
- 为了解浙江省西门岛红树林沉积物的细菌分布与环境特征,2010年4月和11月,采集红树林(T1、T2站)和光滩(T3、T4站)中潮带0~2 cm、10 cm^12 cm和20 cm^22 cm层沉积物,培养计数异养细菌(HB)、反硝化细菌(DNB)、氨化细菌(AB)、无机磷细菌(IPB)和有机磷细菌(OPB);同时测定总有机碳(TOC)、总氮(TN)、总磷(TP)、氧化还原电位(Eh)、硫化物(S)及油类(Oil)含量;进行站位聚类分析和细菌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5类细菌在20 cm以上沉积物中均有分布,但0~2 cm层数量明显高于10 cm^12 cm和20 cm^22 cm层;HB、IPB和OPB数量均值无明显季节差异,而DNB和AB数量呈现秋高春低。聚类结果显示:春季,T1和T4站的相似度最高(93.3%),秋季,T1和T2站的相似度最高(94.6%),即红树林区沉积物细菌群落未与光滩区形成稳定差异。环境因子中,TOC、TN和TP含量因充足而未对细菌生长产生限制;而Eh(p=0.002)和Oil(p=0.034)对细菌分布的影响显著。本文综合分析细菌数量和碳、氮、磷元素分布特征认为,西门岛红树林生态系统与我国大面积长时间自然生长的红树林生态系统仍存在差异。
- 杜萍刘晶晶曾江宁陈全震朱旭宇高瑜
- 关键词:红树林沉积物异养细菌磷细菌
- 我国4种重要海水经济鱼类热忍受研究被引量:10
- 2007年
- 为了探明我国重要海水经济鱼类的热忍受能力,分别采用急性升温和缓慢升温两种方法对大黄鱼Pseudosciaenacrocea、鲈鱼Lateolabrax joponicus、真鲷Pagrosomus major、黑鲷Sparus macrocephalus进行了室内热效应模拟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在夏季自然起始水温为28.5℃条件下,大黄鱼,鲈鱼和黑鲷的急性升温半致死温度(LT50)分别为34.2,33.9和36.4℃;大黄鱼,鲈鱼,真鲷和黑鲷的临界热最大值(critical thermalmaxima,CTmax)分别为35.0,34.7,32.7和36.8℃。
- 廖一波陈全震曾江宁高爱根刘晶晶
- 关键词:鱼类温排水
- 夏季6月长江口外低氧高发海域氮、磷细菌及异养细菌分布的初步研究
- 2009年6月1日~6月13日,对长江口低氧高发海域进行大面调查,对海域无机磷细菌(Inorganicphosphatebacteria,IPB)、有机磷细菌(Organicphosphatebacteria,OPB)、...
- 刘晶晶杜萍曾江宁陈全震江志兵朱旭宇
- 关键词:长江口低氧磷细菌异养细菌
- 海洋浮游植物的热效应被引量:18
- 2008年
- 采用热效应模拟实验方法研究了冬、夏两季温度对象山港海洋浮游植物种类组成、细胞密度的影响,同时在冬季开展了温度对海水中叶绿素含量的影响研究。温度对浮游植物种类数和细胞密度的影响显著,影响程度与季节、增温幅度和实验时间有关。当夏季(自然水温为28℃)实验温度超过36℃,冬季(自然水温为12℃)实验温度超过34℃时,浮游植物种类数和细胞密度均急剧减少。温度对浮游植物细胞密度的影响显著,随着实验温度的升高,浮游植物细胞密度与温度呈峰值关系。夏季实验当温度升高至30℃时浮游植物细胞密度最高,实验至第7天时的细胞密度达到最大值为40.56 cells/dm3;冬季实验当温度升高至24℃时的浮游植物细胞密度最高,实验至第7天时的细胞密度达到最大值为625.8 cells/dm3。温度对冬季实验海水中叶绿素含量的影响显著,并且冬季海水叶绿素浓度与浮游植物细胞密度呈显著的正相关性(r=0.81,p<0.01)。实验结合自然海区海水温度的变化进行分析,并探讨人们普遍关注的热(核)电厂建设与海洋生态效应的问题,为冬、夏两季温排水对受纳海域的增温对浮游植物的热影响提供科学依据。
- 廖一波陈全震曾江宁高爱根刘晶晶江志兵
- 关键词:浮游植物细胞密度叶绿素热效应象山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