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淑华
- 作品数:46 被引量:229H指数:9
- 供职机构:浙江大学教育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浙江省教育厅科研计划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军事经济管理更多>>
- 普及、公平与质量:俄罗斯学前教育政策与实践探析被引量:2
- 2023年
- 2010年以来,学前教育一直是俄罗斯教育政策的优先发展领域。在快速普及、提升公平和提高质量价值取向的引导下,俄罗斯通过以下举措促进了学前教育的快速发展:大力加强学前教育的财政投入,设置多样化学前教育机构和班级类型,制定科学合理的课程内容,确保学前教育教师专业发展,构建学前教育质量监测体系。2035年前,俄罗斯学前教育发展的重点方向是:促进学前教育全面普及,进一步增加2个月至3岁儿童的覆盖率,加快私立学前教育的发展,将学前一年纳入义务教育,缓解学前教育发展不均衡现象,缩小不同地区之间和城乡之间的学前教育发展差距等。俄罗斯学前教育政策与实践对我国学前教育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启发价值。
- 朱思晓刘淑华
- 关键词:学前教育公平
- 欧洲一体化进程中的俄罗斯学位制度改革被引量:13
- 2006年
- 融入欧洲一体化进程中的俄罗斯高等教育学位制度发生着深刻变革,值得我们关注。本文研究和分析了俄罗斯在这一进程中学位制度改革的背景和基础、改革面临的问题和困扰、改革的发展及走向等问题,以期对我国的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改革有借鉴意义。
- 刘淑华王福友
- 关键词:学位制度高等教育研究生教育
- 法国大学自治了吗?——新世纪法国扩大大学自主权的改革述评被引量:3
- 2021年
- 21世纪以来,面对高等教育财政危机、高等教育质量堪忧等窘况,在新公共管理思想的推动下,再加上博洛尼亚进程的同构性压力,法国政府启动了史上最为频繁的大学自治改革。在这场改革中,法国大学内部决策权力结构发生变化,大学的财政自主权、人事自主权和招生自主权有一定扩大,但是学术自主权却呈现缩小趋势。经历了这场改革,法国大学的治理模式发生了深刻变化:政府对大学调控的方式得以调整,外部利益相关者参与度增强,市场力量日益彰显,高校内部行政权力强化,学者学术自由程度降低。由此,在新的世纪,"中央政府集权+高校内部学者学术自治"的传统治理格局向着相反的方向发生了变化。大学作为一个整体扩大了自主权,但尚未实现理想意义上的自治。
- 刘淑华李默妍
- 关键词:自治
- 20世纪90年代以来印度高等教育外部治理变革被引量:6
- 2017年
- 20世纪90年代以来,印度高等教育领域发生了走向"善治"的变革,政府与高校之间的单向驱动关系,正在被政府、市场、社会与高校之间更加错综复杂的多向互动关系所取代。政府通过政策制定、绩效拨款和质量保障等方式实现职能的转变,逐渐从微观管理转移到宏观调控上来;政府体制内部实现了垂直分权,中央政府与邦政府在高等教育领域的权责有了进一步划分,邦政府在高等教育治理中的角色和地位有所加强;市场力量已经渗透到供需关系调节、院校结构调整、院校资源配置中;社会参与扩大,非政府组织发挥着重要作用,高校与企业的合作也得到加强;大学获得了一定的自主权,少量学院摆脱了对大学的依附地位,同时政府对所有高校的问责正在加强。
- 刘淑华彭婵娟
- 关键词:印度高等教育高等教育治理善治
- 日本面向东盟的高等教育合作政策研究
- 2023年
- 日本与东盟开展高等教育合作是基于深刻的政治、经济与学术动因。具体包括:“印太构想”框架下谋求与东盟的全面战略伙伴关系,老龄化社会背景下亟需开发外国人力资本,进一步扩大高等教育全球影响力。在合作路径方面,互派留学生、建设双边高校合作网络、制定教育援助“草根计划”、推广日语教育与日本文化是主要方式。日本与东盟开展高等教育合作的过程中注重知日友日人才培养,力图通过软实力建设增强政治影响力与辐射力;合作对象聚焦双方核心大学,以实现高等教育强强联合与优势互补;合作领域关注高等工程教育,打造科技创新高地;合作机制鼓励多元主体共同参与,搭建产学官科教创新链;充分考虑东盟各国现实诉求,制定差别化双边教育合作战略。
- 孙嘉怡刘淑华
- 关键词:高等教育
- 从不信任到信任:“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印高等教育交流与合作关系的应有转向
- 2023年
- 中印高等教育交流与合作面临学生交流规模非常小且层次偏低、校际合作少、科研合作不足、合作办学处在起步阶段、语言文化交流有限等诸多问题。双方之间不信任是造成这些问题的最根本原因,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教育交流信号模糊与知觉错误;教育合作显性契约松散,隐性契约脆弱;认知存在偏差,教育交流通道兼容性低。“一带一路”倡议为创建走向信任的中印高等教育交流与合作关系提供了新的历史契机,为此,两国需要释放教育交流诚意信号,深化教育国际化政策对接与高层接触;优化教育合作显性和隐性契约,拓宽教育交流合作渠道;整合教育交流合作优势,提高互惠依赖度;营造和谐交流软环境,提升教育合作影响力。
- 刘淑华卢可
- 关键词:信任中印高等教育
- 再评高等教育依附理论——基于印度近30年来的高等教育国际化现实被引量:15
- 2018年
- 高等教育依附理论认为,在世界高等教育体系中,处在边缘地位的发展中国家对处于中心地位的发达国家存在严重的心理依附、模式依附、语言依附、知识生产依附、人员依附,而且这种依附发展模式在未来几乎不可改变。然而,从作为发展中国家重要代表的印度近30年来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的现实来看,该理论忽视发展中国家高等教育发展的后发优势,忽略国际化进程中发展中国家高等教育积极输出的一面,否定未来新的高等教育国际秩序出现的可能性,未能全面客观阐释世界高等教育国际化现实,存在着很大的思想局限性。
- 刘淑华杨旭
- 关键词:高等教育国际化
- 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印度公立高等教育问责体系的建构
- 2019年
-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印度强化了公立高等教育问责体系的建构。从问责动因上看,主要受大众化进程中的高等教育质量下降、高等教育公共经费短缺以及新公共管理主义思潮的影响;从问责主体上看,高等教育机构主要接受来自政府层面、市场层面、社会层面以及高校层面多元主体的问责;从问责内容上看,主要关注人力、财力和物力资源的使用情况以及课程和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的产出质量情况;从问责的具体实施方式上看,主要通过信息公开、评估、认证、审计和奖惩性责任追究这五种方式来实施,并遵循较为科学的问责程序。研究印度高等教育问责体系可以为我国深化高等教育问责制改革提供一定的借鉴与启示。
- 刘淑华陈雪纯
- 关键词:高等教育问责制
- 高等教育分权的原因、内涵及其张力被引量:6
- 2011年
- 分权是高等教育系统的组织常态,高等教育分权是由高等教育系统自身先天的组织和文化特征决定的。高等教育分权的内涵可以厘定在:政府向市场分权,增强高等教育的市场取向;政府向大学分权,扩大大学自主权;中央政府向地方政府分权,实施高等教育地方化。同时,还需从三个方面对高等教育分权进行价值观限定:转变政府职能,扬弃政府干预;市场有限介入,加强市场监管;大学坚守内在逻辑,加强自我约束。
- 刘淑华王向华
- 关于高等教育分权改革几个一般性问题的探讨被引量:2
- 2011年
- 路径依赖与制度创新、静态定位与动态平衡、集权与分权的平衡以及事权与财权的划分是高等教育分权改革过程中需要认真探讨的一般性问题。高等教育分权改革是一项制度创新工程,但又难以回避路径依赖的影响,这就决定了改革不存在普适性模式。改革中要确立有效的法律调控机制,同时又要因应环境不断作出调整,因而改革最好选择渐进的模式。分权存在下限,改革中国家的宏观调控作用必不可少。另外,既要下放事权,又要下放财权,同时应坚持事权相对分散、财权相对集中的原则。
- 刘淑华王向华
- 关键词:高等教育分权事权财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