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红江

作品数:91 被引量:678H指数:17
供职机构: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江苏省农业科技自主创新基金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63篇期刊文章
  • 21篇专利
  • 7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9篇农业科学
  • 12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生物学
  • 1篇经济管理

主题

  • 41篇水稻
  • 24篇径流
  • 20篇氮素
  • 17篇地表径流
  • 14篇土壤
  • 13篇养分
  • 12篇水稻产量
  • 12篇小麦
  • 11篇氮肥
  • 10篇稻田
  • 10篇还田
  • 9篇施用
  • 9篇农田
  • 8篇稻麦
  • 8篇水稻氮素
  • 8篇秸秆
  • 7篇利用效率
  • 7篇磷素
  • 7篇秸秆还田
  • 6篇氮素利用

机构

  • 91篇江苏省农业科...
  • 4篇江苏太湖地区...
  • 2篇南京农业大学
  • 2篇江苏省农业环...
  • 2篇连云港市农业...
  • 1篇安徽师范大学
  • 1篇南京信息工程...
  • 1篇苏州农业职业...
  • 1篇句容市农业技...
  • 1篇江苏丘陵地区...
  • 1篇江苏省常熟市...
  • 1篇江苏明天种业...
  • 1篇农业农村部农...

作者

  • 91篇刘红江
  • 77篇陈留根
  • 67篇郑建初
  • 54篇郭智
  • 47篇张岳芳
  • 44篇盛婧
  • 27篇周炜
  • 21篇孙国峰
  • 17篇朱普平
  • 9篇张丽萍
  • 6篇王子臣
  • 5篇王鑫
  • 5篇肖敏
  • 3篇顾克军
  • 3篇沈明星
  • 3篇杨国英
  • 2篇王岩
  • 2篇张迎颖
  • 2篇秦红杰
  • 2篇童红玉

传媒

  • 13篇江苏农业学报
  • 7篇生态学杂志
  • 5篇水土保持学报
  • 5篇江苏农业科学
  • 5篇生态环境学报
  • 4篇应用与环境生...
  • 4篇中国农学通报
  • 3篇中国稻米
  • 3篇农业环境科学...
  • 3篇中国农学会耕...
  • 2篇上海农业学报
  • 2篇麦类作物学报
  • 2篇农业资源与环...
  • 1篇中国生态农业...
  • 1篇土壤学报
  • 1篇环境科学
  • 1篇西南农业学报
  • 1篇广西农学报
  • 1篇现代农业科技
  • 1篇中国土壤与肥...

年份

  • 4篇2024
  • 6篇2023
  • 1篇2022
  • 7篇2021
  • 1篇2020
  • 5篇2019
  • 8篇2018
  • 10篇2017
  • 18篇2016
  • 7篇2015
  • 3篇2014
  • 5篇2013
  • 6篇2012
  • 7篇2011
  • 3篇2010
9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不同钾吸收类型小麦品种(系)秸秆还田对农田钾素平衡的影响被引量:3
2016年
为明确不同小麦品种(系)秸秆还田对土壤钾素平衡的影响,采用大田试验,研究了32个小麦品种(系)成熟期植株的钾含量及分布,对比分析了秸秆直接就地还田与收获不还田条件下不同小麦品种(系)钾素的携出量、回田量与土壤钾素盈亏量。结果表明,在麦田钾肥施用量为93kg·hm-2条件下,秸秆还田后,小麦植株返还到土壤中的钾素量高达60.4~146.3kg·hm-2。与秸秆不还田相比,秸秆还田多向农田返还钾素44.6~112.6kg·hm-2。在秸秆还田条件下,种植所有品种(系)的土壤钾素均呈现大量盈余状态,其盈余量为65.7~81.3kg·hm-2,占施钾量的70.7%~87.4%。秸秆还田还有利于缩小不同品种(系)种植农田土壤钾素的差异。秸秆不还田条件下农田钾素盈亏状况在品种(系)间差异显著,而秸秆还田条件下不同品种(系)间农田钾素盈亏状况差异较小。钾高效吸收型小麦品种(系)具有较高的钾素携出量和回田量及较低的土壤盈余量,而钾低效吸收型小麦品种(系)则具有较低的钾素携出量和回田量及较高的土壤盈余量。从土壤可持续发展而言,无论小麦品种(系)钾吸收效率高低,秸秆还田条件下麦田均应大幅减少钾肥施用量。
盛婧刘红江孙国峰张丽萍郑建初
关键词:小麦品种秸秆还田钾素养分平衡
一种减少旱地氮磷面源污染的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减少旱地氮磷面源污染的方法,包括如下部分:首先,采用FGD石膏,即烟气脱硫石膏,对旱地土壤超量磷素进行固定,减少可溶态磷素的径流损失,实现农田原位磷素减排;其次,构建沟渠塘湿地系统,进行生物固定高效脱氮除...
盛婧郑建初陈留根刘红江朱普平周炜
文献传递
不同播种方式对小麦产量形成的影响被引量:35
2015年
大田试验,设置人工撒播、条播、穴播等3个处理,研究不同播种方式对扬麦19产量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小麦不同生育时期单位面积茎蘖数撒播最大,条播其次,穴播最小。不同播种方式小麦的最高分蘖数撒播最大,穴播最小,小麦的茎蘖成穗率撒播要明显小于条播和穴播。不同播种方式小麦叶面积指数,在小麦生育前期,撒播小麦叶面积指数较大,到生育中后期条播小麦较大。不同播种方式小麦产量,条播小麦的产量最高,单位面积产量分别比撒播和穴播增加3.0%和9.1%。条播使小麦产量增加,主要是因为条播显著增加了小麦的穗粒数,千粒质量对条播小麦产量增加的作用相对较小。在小麦生育前期,撒播小麦干物质积累较大,到生育中后期条播小麦较大。经济系数,条播小麦略低于撒播小麦和穴播小麦,处理间差异不明显。总体而言,生育前期撒播小麦茎蘖发生快,叶面积指数高,群体相对较大;生育中后期条播小麦群体结构更加合理,生长速度加快,叶面积指数较高,干物质累积量大,最终产量显著增加。
陈留根刘红江沈明星郑建初
关键词:不同播种方式小麦
不同施肥模式对麦稻两熟农田磷素径流流失和麦稻产量的影响被引量:3
2021年
采用田间小区定位试验研究自然降雨条件下农户习惯性施肥(CK)、减量施肥(T1)及优化施肥(T2)等不同施肥模式对太湖流域麦稻两熟农田土壤磷素径流流失特征和麦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麦稻轮作农田地表径流排水主要分布于强降雨集中的水稻生长季,与降水量呈显著线性正相关关系。磷素径流流失集中在稻季,各处理的流失量占周年流失总量的66.65%—75.05%。在农户习惯性施肥(CK)条件下,麦季径流总磷平均质量浓度(0.36 mg∕L)显著高于稻季(0.19 mg∕L),但磷素径流流失量(0.47 kg∕hm^(2))却显著低于稻季(1.40 kg∕hm^(2))。减量施肥(T1)和优化施肥(T2)模式处理可显著降低麦季、稻季径流磷素质量浓度和麦稻周年磷素径流流失量。与CK相比,T1和T2处理显著降低麦稻周年TP径流流失量,降幅达22.62%和44.54%。在CK条件下,麦稻两熟农田磷素周年径流偏流失率达119.06 mg∕kg,T1和T2处理显著降低,偏流失率降幅达17.95%和41.22%。与CK相比,麦稻产量在T1、T2处理下均显著下降,T1与T2处理间产量无显著差异。可见,麦稻轮作种植模式下,稻季不施磷具有养分减排与作物稳产的协同效应。
郭智刘红江张岳芳郑建初陈留根王鑫盛婧
关键词:地表径流
一种稻麦轮作农田养分减排且维持作物稳产的方法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稻麦轮作农田养分减排且维持作物稳产的方法,属于农业面源污染控制及作物生产技术领域。是在稻麦轮作农田生产过程中,通过优化施肥技术与小麦季残留磷素稻季利用技术达到稻麦轮作农田土壤径流氮、磷养分减排、流失风险降...
郭智周炜肖敏刘红江张岳芳陈留根郑建初
文献传递
猪粪有机肥替代化学氮肥对水稻农学效应、安全效应及经济效益影响的综合评价被引量:17
2021年
通过两年田间小区定位试验综合评估猪粪有机肥替代化学氮肥的农学效应、安全效应和经济效益,为猪粪有机肥替代化肥在水稻生产中的合理应用提供参考。结果表明,与常规施氮(CF100)相比,猪粪有机肥氮替代50%化学氮肥氮(CF50+PM50)处理对氮、磷径流流失质量浓度,氮、磷径流流失总量,氮、磷径流流失率的影响均不显著,且水稻产量未显著下降。猪粪有机肥氮替代100%化学氮肥氮(PM100)处理氮径流流失质量浓度、氮径流流失总量、氮径流流失率影响不显著,而显著增加磷径流流失质量浓度、磷径流流失总量、磷径流流失率,且两年水稻产量平均下降4.23%。与CF100处理相比,CF50+PM50、PM100处理提高了灌浆初期和灌浆后期剑叶叶绿素含量,而对灌浆初期和灌浆后期剑叶净光合速率影响不显著。CF50+PM50、PM100处理连续两年后提高了稻米中铜、锌健康风险指数,但两者累计健康风险指数均小于1,对人体健康没有危害。与CF100处理相比,CF50+PM50、PM100处理明显增加了肥料投入成本和人工成本,导致总投入成本增加,净收益显著下降。综上,猪粪有机肥氮替代50%化学氮肥氮可减少化学氮肥施用量,稳定水稻生产,避免了有机肥过量使用导致的养分径流流失,提高稻米铜、锌微量元素含量,但未增加水稻生产净经济效益。
纪洪亭周炜郭智刘红江陈留根郑建初吴田乡
关键词:稻田健康风险评估
收获前断水天数对优良食味水稻稻米品质的影响被引量:1
2023年
以优良食味水稻品种南粳2728为试验材料,于2019年和2020年通过大田小区试验研究了水稻收获前不同断水天数对稻米品质的影响,设置离收获前27 d(W1)、22 d(W2)、17 d(W3)、12 d(W4)和7 d(W5)断水5个处理。结果表明:提早断水显著降低了水稻收获时稻田土壤、水稻籽粒和植株含水率;提早断水显著降低了水稻产量,其原因是水稻每穗粒数、结实率和千粒质量均明显降低。W4和W5处理水稻产量均较高,且两者差异不大;W4和W5处理同时提高了稻谷整精米率、精米率、糙米率等加工品质。断水天数对米粒大小的影响不大,但适当推迟断水有利于减少稻米垩白。W4处理稻米直链淀粉含量及蛋白质含量均最低,而胶稠度最长,稻米品质较优,稻米RVA谱特征值相关指标以W4处理相对较优,体现稻米食味品质总体特性的综合食味值也以W4处理为最高。综上所述,W4和W5处理水稻产量均较高,但W4处理稻米品质略优于W5处理,因此在水稻收获前应当注意适时断水,不宜过早或过晚。此外,年度间稻米品质的差异不大。
刘红江倪新华郭智张丽萍周炜盛婧陈留根张岳芳
关键词:优良食味水稻稻米品质
不同小麦品种及秸秆处置方式对农田磷素平衡的影响被引量:4
2016年
为掌握不同小麦品种秸秆还田对农田磷素平衡的影响,优化麦田养分资源管理,以当前江苏省农业生产上主导品种和有苗头的小麦新品种(系)为供试材料,研究不同小麦品种成熟期植株磷素含量与分布,分析其秸秆还田与不还田条件下土壤磷素盈亏的差异。结果表明,磷高效吸收型小麦品种的籽粒磷含量较高,其磷素携出量和回田量较高;在常规磷肥施用量49kg P·hm^(-2)条件下,若秸秆不还田,磷高效吸收型品种种植土壤中磷呈现少量亏损状态;而磷低效吸收型品种的籽粒磷含量较低,其磷素携出量和回田量较低,无论秸秆还田与否,土壤磷均有盈余。与秸秆不还田相比,秸秆直接还田显著增加了小麦磷素回田量,减少了小麦磷素携出量。秸秆不还田时,麦田土壤磷盈亏量为-4.7~25.2kg·hm^(-2);秸秆直接还田时,所有小麦品种种植土壤中磷素均呈盈余状态,土壤磷盈亏量为4.0~30.3kg·hm^(-2)。在供试的32个小麦品种中,秸秆不还田方式下农田磷素大量盈余的品种有9个,秸秆还田方式下农田磷素大量盈余的品种有28个。在当前秸秆还田的大趋势下,要维持农田磷素平衡,对大部分小麦品种均应适当减少磷肥施用量。
盛婧孙国峰吴纪中刘红江王鑫
关键词:小麦秸秆还田养分平衡
施用河道污泥对水稻磷素吸收利用的影响被引量:1
2016年
于2013、2014年以苏州市相城区望亭镇某河道污泥为研究对象,设计施氮量为120 kg/hm^2(LN)、240 kg/hm^2(NN)2个水平,连续两季种植粳稻品种武运粳24,探讨河道污泥农田施用对水稻不同生育时期磷素含量、吸收、分配和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1施用河道污泥后,水稻不同生育时期植株含磷率显著提高,各生育时期吸磷量显著提高;2施用河道污泥对水稻多数生育时期磷素在茎鞘、叶片和穗中分配比例无显著影响;3施用河道污泥后,水稻不同生育时期磷素干物质生产效率均极显著降低,磷素籽生产粒效率和P素收获指数显著降低;4增施氮肥后,水稻不同生育时期的植株磷素含量和吸磷量均显著或极显著增加,磷素干物质生产效率和籽粒生产效率显著下降;5河道污泥×氮对稻株多数生育时期磷素吸收利用无显著互作效应.综上,施用河道污泥后,水稻植株含磷率、磷素吸收量显著提高,磷素干物质生产效率和籽粒生产效率均显著降低.
刘红江郭智陈留根郑建初
关键词:水稻磷素吸收
施用河道污泥对水稻和土壤重金属含量及水稻氮素利用的影响被引量:1
2016年
2013—2014年以苏州市相城区望亭镇某河道污泥为研究对象,以农田施用污泥20 kg?m^(-2)和不施用污泥为主处理,以施氮肥120 kg(N)?hm^(-2)(LN)和240 kg(N)?hm^(-2)(NN)为副处理,连续两季种植粳稻品种‘武运粳24’,研究河道污泥农田施用对水稻和土壤重金属含量及水稻氮素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1)河道污泥农田施用,显著提高了稻田土壤有机质含量、速效氮含量和重金属Cu、Zn、Pb含量,水稻产量平均增加7.05%,水稻籽粒中重金属Cu、Zn、Pb含量分别增加53.66%、18.71%和802.29%,水稻吸氮量显著增加,氮素利用效率显著降低。2)河道污泥施用后,较高施氮量(NN)增加了稻田土壤有机质含量和速效氮含量,对稻田土壤重金属含量和水稻籽粒中重金属含量影响不大,水稻产量、水稻吸氮量显著增加,但氮素利用效率显著降低。3)污泥处理条件下,与第1季相比较,第2季稻田土壤重金属Cu、Zn、Pb含量平均下降5.0%左右、籽粒中重金属Cu、Zn、Pb含量下降7.27%~12.65%,但均显著大于不施河道污泥的对照处理。4)污泥×氮肥、污泥×年度、氮肥×年度和污泥×氮肥×年度的互作效应对稻田土壤养分含量、重金属含量,水稻产量、籽粒重金属含量和水稻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均未达显著水平。
刘红江盛婧郭智张岳芳陈留根郑建初
关键词:施氮量重金属水稻氮素利用效率
共10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