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绍生
- 作品数:47 被引量:87H指数:4
- 供职机构:河南省社会科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河南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历史地理哲学宗教更多>>
- 献帝陵前说献帝
- 2009年
- 2008年10月,笔者借到修武参加竹林七贤国际研讨会的机会,顺便去位于修武县北10公里处的汉献帝陵凭吊了一番。时值深秋,久废不修的陵墓,在瑟瑟秋风中,显得是那么荒凉。冢上丛生的杂木,由于季节的关系,已是枝叶凋零。四周有几株柏树,枝枝丫丫,歪斜不整,在杂木的映衬下,骤减了几分葱郁,越发显得苍黄。倒是荒冢周围的一片农田,麦芽刚刚钻出浮土,细细的,嫩嫩的,直挺挺地向上而立,显示出顽强而旺盛的生命力。
- 卫绍生
- 关键词:帝陵陵墓
- 黄帝传说的三个系统被引量:1
- 2013年
- 黄帝是一个传说式的人物。在成为中华文化的象征之前,黄帝出现在各种传说中;在成为中华文化的象征之后,黄帝仍然活化在各种传说中。自先秦以来,有关黄帝的传说多种多样,形成了不同的传说系统。认真梳理不难发现,黄帝传说至少有三个既相互联系又完全不同的系统。三个系统的出现不仅有先后之分,而且内容互为补充,事迹互为印证,使黄帝传说更为丰富多彩,黄帝形象更为栩栩如生,黄帝文化影响力更为巨大深远。
- 卫绍生
- 关键词:黄帝传说中华文化文化影响力
- 《河图洛书探秘》评介被引量:3
- 2006年
- 卫绍生
- 关键词:洛书传说远古时期
- 姜太公名号居里考辨
- 2016年
- 姜太公,司马迁称之为齐太公。以其辅佐周文王、周武王有功,封于齐地营丘,遂为周朝齐国开国之祖。《史记·齐太公世家》对姜太公有简略记载。但是,仔细梳理一下,有关姜太公的历史文献并不是很多,以至人们对其名讳居里等多语焉不详。兹据有限的文献资料,对姜太公名讳居里考述于后。不当之处,尚祈方家教正。
- 卫绍生
- 关键词:姜太公居里考辨周文王周武王
- 河南文化产业10年回顾与思考被引量:2
- 2016年
- 自2006年河南省委八次党代会提出加快河南由文化资源大省向文化强省跨越的战略目标以来,河南的文化产业经历了"十一五"和"十二五"时期的发展,实现了质的飞跃,文化业态较为齐全,产业体系初步完善,市场主体迅速壮大,产业规模快速提升,产业地位得到提升,影响力进一步扩大。"十三五"期间,河南文化产业发展要适应新常态,瞄准新目标,采取新举措,把文化产业发展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为河南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有力的文化支撑。
- 卫绍生张锦
- 关键词:文化产业
- 抚琴弄弦不解音──陶渊明与音乐被引量:2
- 1997年
- 卫绍生王守国
- 关键词:陶渊明陶渊明诗文音声无弦琴
- 陶渊明与六朝文人隐逸之风被引量:1
- 1990年
- 远在传说中的五帝时代,中国就出现了隐逸之士,其中声名最著、影响最大的当首推许由。传说尧欲禅让天下与许由,许由坚辞不受,“遁耕于中岳颍水之阳,箕山之下,终身无经天下色。”谁知尧太不识趣,又召许由为九州长,许由恶闻其声,洗耳于颍水之滨,以示决绝之意。许由首开此例,隐逸之风便一发而不可止,三代以后,愈煽愈炽,风弥不绝。
- 卫绍生
- 关键词:陶渊明六朝时期文人隐士
- 认识最早的曹操形象
- 2010年
- 随着安阳西高穴曹操墓的发掘和电视剧《三国》的播出,曹操再一次隆重地走进了人们的视野。有关专家学者在评论曹操这一历史人物或屏幕艺术形象时,常常会说《三国志》中的曹操如何如何,并以之与西高穴曹操墓中的曹操和电视剧中的曹操进行对比。其实,《三国志》中记载的曹操并不是最早的曹操形象,最早的曹操形象出现在王粲的《英雄记》中。王粲,字仲宣,山阳高平(今山东邹城西南)人,"建安七子"之一。
- 卫绍生
- 关键词:曹操形象《三国志》《三国》艺术形象历史人物建安七子
- 黄帝出生地、建都地、安葬地考辨
- 2016年
- 在黄帝的出生地、建都地和安葬地问题上,自古以来众说纷纭,歧见迭出。关于黄帝的出生地,影响较大的有姬水说、有熊说和寿丘说,魏晋南北朝时期亦有轩辕谷说和轩辕丘说。其中前三说和中原的联系甚为密切,就此而论,黄帝的出生地在中原地区的可能性很大。黄帝的建都地,主要有有熊说、涿鹿说等。黄帝时期是部落氏族社会,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国都,其"迁徙来往无常处,以师兵为营卫"是常态。后世所谓黄帝之都,实际是其曾经居住的地方。黄帝活动的主要区域在黄河中下游地区,以此推断,黄帝建都于中原、主要活动地在中原应无异议。黄帝的安葬地,有桥山说、长沙说、平谷说、荆山说等,但由于历史久远,陵谷巨变,各地现存的黄帝陵或黄帝冢,多是后人为寄托对黄帝的敬仰和追思之情而设立,主要是供祭拜黄帝之用,属于黄帝真实葬地的可能性不大。
- 卫绍生
- 关键词:黄帝出生地考辨
- 邹衍与阴阳学说被引量:1
- 2009年
- “阴阳”一词最早出自《周易》,“一阴一阳之谓道”、“阴阳不测之谓神”等说法,让人们对阴阳有了初步的认识。它和“道”、“神”等抽象概念紧密相连,毫无疑问属于形而上的范畴,或者说属于抽象的理论或理念;“五行”之说最早见于(《尚书·洪范》,为洪范九畴之首,所谓“初一日五行”,指的是水、火、木、金、土这五种构成世间万事万物的基本要素,它同样是对社会与自然的一种抽象概括。到了战国时期,邹衍、邹夷总结此前出现的阴阳学说和五行学说,将阴阳与五行合而为一,创立了阴阳学派,成为中国文化史上最具影响的学说之一。
- 卫绍生
- 关键词:阴阳学说中国文化史《周易》战国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