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叶青艳

作品数:60 被引量:166H指数:8
供职机构: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高校创新团队建设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7篇期刊文章
  • 12篇会议论文
  • 8篇专利
  • 2篇科技成果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5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9篇肝炎
  • 17篇中医
  • 16篇慢性
  • 13篇病毒
  • 12篇中药
  • 11篇丙型
  • 10篇丙型肝炎
  • 8篇慢性丙型
  • 7篇乙型
  • 7篇慢性丙型肝炎
  • 7篇儿童
  • 7篇腹泻
  • 6篇乙型肝炎
  • 6篇慢性乙型
  • 5篇慢性乙型肝炎
  • 5篇肝损伤
  • 5篇肝硬化
  • 4篇毒性肝炎
  • 4篇湿热
  • 4篇疗效

机构

  • 59篇上海中医药大...
  • 7篇上海中医药大...
  • 2篇上海交通大学
  • 2篇上海交通大学...
  • 2篇上海市第七人...
  • 1篇南京中医药大...
  • 1篇聊城市人民医...
  • 1篇浙江省中医院
  • 1篇北京中医药大...
  • 1篇上海市公共卫...
  • 1篇天津市第二人...
  • 1篇上海市宝山区...
  • 1篇杭州市西溪医...

作者

  • 60篇叶青艳
  • 38篇陈建杰
  • 27篇陈逸云
  • 24篇凌琪华
  • 13篇杨涛
  • 12篇赵鋆
  • 12篇聂红明
  • 12篇沈健
  • 10篇周华
  • 10篇申弘
  • 9篇张富永
  • 9篇董亚男
  • 7篇商斌仪
  • 5篇卓蕴慧
  • 5篇马春艳
  • 4篇董慧琳
  • 3篇王倩
  • 3篇刘旭
  • 2篇赵琳
  • 2篇张玮

传媒

  • 5篇上海中医药杂...
  • 4篇上海中医药大...
  • 4篇全国第4届中...
  • 3篇中西医结合肝...
  • 3篇世界中医药
  • 3篇世界中联第五...
  • 3篇第十六届全国...
  • 2篇中国中医药信...
  • 2篇中国中医急症
  • 2篇辽宁中医杂志
  • 1篇现代中西医结...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中医杂志
  • 1篇时珍国医国药
  • 1篇湖南中医杂志
  • 1篇肝脏
  • 1篇中华医学遗传...
  • 1篇南京中医药大...
  • 1篇中医药临床杂...
  • 1篇实用肝脏病杂...

年份

  • 4篇2024
  • 4篇2023
  • 3篇2022
  • 6篇2021
  • 3篇2017
  • 3篇2016
  • 6篇2015
  • 11篇2014
  • 15篇2013
  • 5篇2012
6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UHPLC-Q Exactive HRMS的轮状病毒肠炎湿热证患儿粪便代谢组学特征研究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从代谢组学角度探讨轮状病毒肠炎湿热证患儿的粪便代谢组学特征。方法收集20例轮状病毒肠炎湿热证患儿(RV湿热证组)和20例健康儿童(健康组)的粪便样本,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UHPLC-Q Exactive HRMS)技术采集粪便代谢指纹谱,结合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PLS-DA)的模式识别方法进行数据分析,寻找差异性内源性代谢物。结果OPLS-DA模式识别可有效区分RV湿热证组与健康组,且模型可靠性高。筛选并鉴定出11种差异性代谢物,涉及咖啡因代谢、烟酸盐和烟酰胺代谢、卟啉和叶绿素代谢、不饱和脂肪酸代谢、花生四烯酸代谢、精氨酸和脯氨酸代谢、嘧啶代谢、色氨酸代谢,以及甘氨酸、丝氨酸和苏氨酸代谢等9条代谢通路。结论轮状病毒肠炎湿热证患儿与健康儿童间存在差异性代谢产物,这些代谢化合物的异常表达可能是轮状病毒肠炎湿热证的重要发病机制,也是潜在的干预靶点。
叶青艳张俞莹沈健赵鋆崔晨宗南伟姚婷陆超元周君慧马春艳周华杨涛
关键词:轮状病毒肠炎湿热证代谢组学
一种治疗儿童性早熟的药物及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治疗儿童性早熟的药物及方法,配方包括:山慈菇、知母、生地、黄柏、丹皮、茯苓、陈皮、法半夏和甘草;各组分的重量份数分别是:10份的山慈菇、10份的知母、10份的生地、6份的黄柏、6份的丹皮、10份的茯苓、6...
沈健蓝玉赵鋆叶青艳王佳丽袁颖宗梦瑶蒲晓伟张孝文
文献传递
葛根芩连丸对湿热型轮状病毒腹泻小鼠模型影响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0
2017年
目的观察葛根芩连丸对轮状病毒湿热型腹泻(RV-DH)小鼠模型肠黏膜免疫屏障功能障碍的影响机制。方法 80只BLAB/C小鼠,随机分为8组,分别建立大肠湿热证模型小鼠和大肠湿热证轮状病毒模型小鼠。造模成功后,除模型对照组外,余组分别用葛根芩连丸、蒙脱石散剂(思密达)、葛根芩连丸+思密达治疗。采用FITC-Dextran检测小鼠肠黏膜屏障功能,ELISA法检测SIg A、IL-1β、IL-2、IL-6、IL-8、TNF-α,HE染色观察小鼠大肠病理情况。结果 (1)FITC-Dextran检测显示:大肠湿热证模型各组药物治疗后,与模型对照组比较,葛根芩连丸中药组、思密达西药组、葛根芩连丸+思密达中西医结合组FD4均降低。以葛根芩连丸+思密达中西医结合组治疗效果最好。大肠湿热证轮状病毒模型各组的药物治疗后的趋势和大肠湿热证模型药物治疗趋势一致。(2)ELISA法检测表明:大肠湿热证模型各组药物治疗后,与模型对照组比较,葛根芩连丸组、思密达西药组、葛根芩连丸+思密达中西医结合组的大肠和肺组织SIg A、IL-1β、IL-2、IL-6、IL-8、TNF-α都有降低,以葛根芩连丸+思密达中西医结合组治疗效果最好。大肠湿热证轮状病毒模型组的药物治疗后的趋势和大肠湿热证模型药物治疗趋势一致。各用药组均可改善小鼠的肠黏膜屏障功能。(3)HE染色观察提示:各用药组的急性炎症反应均减弱,黏膜下层淋巴细胞浸润数量均有下降,肠黏膜损伤改善,以葛根芩连丸+思密达中西医结合组效果最好。结论葛根芩连丸具有一定的免疫调节作用,调节淋巴细胞,抑制肠道匀浆中的TNF-α水平,可能是其治疗轮状病毒湿热型腹泻(RV-DH)的机制之一。
徐荫荫叶青艳顾熙东凌琪华沈健
关键词:腹泻轮状病毒小鼠
陈建杰教授应用“伏邪理论”诊治慢性丙型肝炎的经验被引量:8
2013年
慢性丙型肝炎是由丙型肝炎病毒(HCV)引起的一种传染病,该病毒慢性感染可导致肝脏慢性炎症坏死和纤维化,部分患者可发展为肝硬化甚至肝细胞癌(HCC)…,而肝硬化和肝癌正是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的主要死因。慢性丙型肝炎对患者的健康和生命危害极大,已成为严重的社会和公共卫生问题。陈建杰教授根据丙型肝炎的发病特点,提出慢性丙型肝炎伏邪致病的病因学理论和邪恋正虚的病机特点,应用“伏邪理论”论治慢性丙型肝炎,疗效独特,整理如下。
董慧琳聂红明陈逸云叶青艳
关键词:慢性丙型肝炎伏邪理论丙型肝炎患者诊治公共卫生问题炎症坏死
基于《中华医典》的泄泻中药内治组方规律研究被引量:2
2023年
目的:基于中医传承辅助系统软件,分析《中华医典》中治疗泄泻的用药规律,为挖掘中医药治疗泄泻临床及新药研发提供参考。方法:收集《中华医典》中历代治疗泄泻的内服方剂,构建治疗泄泻的古代文献数据库。应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对筛选出的方剂进行用药频次、四气、五味、归经及组方规律分析。结果:共筛选出治疗泄泻的方剂427首,涉及中药358味。频次≥43次的中药有13味,使用频次较高的前5位药物为:甘草、黄连、干姜、当归、人参,补虚药使用最多,药性主要为温性药,其次为寒性药、平性药,药味主要为苦味,其次为甘味、辛味,主要归脾、胃二经。最常用的药对为干姜-甘草。核心药物组合以黄连、黄柏、阿胶为主的类似处方最多。结论:古代医家治疗泄泻的药味选择上以“寒温并用”为特点,治法以“清补兼施”为主。
叶青艳王见义瞿惠燕杨涛屠燕捷郭永洁周华凌琪华
关键词:中药用药规律数据挖掘中医传承辅助系统关联规则
丙肝冲剂治疗难治性丙型肝炎研究被引量:6
2013年
目的观察丙肝冲剂对难治性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HCV RNA阴转率和下降率的影响。方法将60例难治性丙型肝炎患者随机、双盲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予丙肝冲剂治疗,对照组给予中药安慰剂(丙肝冲剂原方药量的1/10)治疗。治疗12,24,48周后观察并比较2组血HCV RNA阴转率和下降率、肝功能变化及2组中医症状积分变化。结果 2组治疗后HCV RNA阴转率和下降率均显著升高(P均<0.05)。结论丙肝冲剂对难治性丙型肝炎患者具有一定的抗病毒作用,可提高疗效。
沈健陈建杰商斌仪陈逸云叶青艳董慧琳
关键词:难治性丙型肝炎
论养阴法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被引量:4
2014年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以下简称“乙肝”)由慢性乙肝病毒感染人体所致,属中医温病范畴,其起始病因是湿热疫毒之邪侵犯机体,留滞经络,伏于肝脾,引起肝郁气滞,肝郁目久化热,气滞血瘀亦可化热,疾病后期引起肝肾阴虚或肝肾阳虚。
张富永刘宏杰陈逸云叶青艳陈建杰
关键词:养阴法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
结合运气学说论H7N9禽流感的流行趋势被引量:6
2013年
H7N9禽流感2013年初侵袭我国,之后在全国多省市散发出现,虽尚未引起广泛流行,但患者数量不断增多,其流行与气象有着紧密联系。运气学说在古代用于观察预测气象运动,以此来预测疫病的爆发流行情况。依据H7N9禽流感的自身特点及与气象的关系,结合运气学说理论,讨论H7N9禽流感在人群中的流行趋势。
张富永叶青艳陈逸云陈建杰
关键词:运气学说
防治慢性丙型肝炎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应用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防治慢性丙型肝炎的中药组合物,它由下述重量份的原料药组成:炙黄芪3~120份、炒白术3~48份,黄精3~60份、水牛角浓缩粉1~15份、半枝莲3~120份、蛇舌草3~120份、猫人参3~120份、苦参3~...
陈建杰凌琪华聂红明陈逸云叶青艳卓蕴慧商斌仪杨涛
文献传递
中医辨证联合抗病毒治疗对乙型肝炎肝硬化发生率的影响被引量:8
2016年
目的观察并评价中医辨证联合抗病毒治疗对乙型肝炎肝硬化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应用队列研究方法,回顾性选择、纳入至少接受≥2年口服抗病毒治疗,连续随访>3年的216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根据是否接受中医辨证治疗,划分为中西医结合(中医辨证联合抗病毒治疗)队列和西医(单一抗病毒治疗)队列(111例VS 105例),观察、整理两组研究队列长期随访期间的肝功能、HBV DNA定量、乙肝两对半及肝脏影像学等主要临床病历资料。应用Epidata 3.1软件建立数据库,利用统计学SPSS 21.0软件统计描述和分析两组队列间间的肝硬化发病率。结果至随访终点,西医队列中位随访6.5年,111例CHB患者中13例(12.4%)发生肝硬化,随访7年、10年的肝硬化发病密度分别为2.05%(100人年)、1.69%(100人年);而中西医结合队列,中位随访7.2年,105例CHB患者中6例(5.7%)发生肝硬化,随访7年、10年的肝硬化发病密度分别为0.62%(100人年)、0.75%(100人年)。经统计学U检验显著性比较分析,随访7年、10年时,西医队列的肝硬化发病密度高于中西医结合队列组(P<0.05)。两组队列随访7年时,肝硬化发生的RR和AR分别为0.3和1%;随访10年的RR和AR分别则为0.4和1%;西医抗病毒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医辨证治疗可以使肝硬化的发生率减少1.0%。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中医辨证联合抗病毒)在一定程度上可有效延缓肝硬化的发生。
申弘凌琪华陈逸云叶青艳聂红明陈建杰
关键词: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辨证施治队列研究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