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会晨

作品数:3 被引量:3H指数:1
供职机构:安徽医科大学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豆状核
  • 3篇豆状核变性
  • 3篇肝豆状核
  • 3篇肝豆状核变性
  • 2篇文献复习
  • 2篇脊髓病
  • 2篇发病
  • 2篇发病机制
  • 2篇复习
  • 2篇肝性
  • 2篇肝性脊髓病

机构

  • 2篇安徽中医学院
  • 1篇安徽医科大学
  • 1篇安徽中医学院...

作者

  • 3篇蔡永亮
  • 3篇吴会晨
  • 2篇侯志峰
  • 2篇徐明安
  • 2篇马守亮

传媒

  • 1篇解剖与临床
  • 1篇中医药临床杂...

年份

  • 1篇2013
  • 2篇2012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肝豆状核变性精神障碍临床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13年
肝豆状核变性(hepatolenticuler degeneration,HLD)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由Wilson于1912年首次描述,故又称威尔逊病(Wilson disease,WD),目前认为是由于体内ATP7B基因突变,导致编码的ATP7B蛋白功能异常,引起机体排铜障碍,过量的铜沉积于肝、脑、肾等重要脏器而引起相应组织变性,临床上主要表现为肝损害、锥体外系症状和精神异常等[1]。
吴会晨蔡永亮
关键词:肝豆状核变性发病机制
肝豆状核变性合并肝性脊髓病2例报道及文献复习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通过对肝豆状核变性合并肝性脊髓病l临床表现的分析,探讨其发病机制及诊治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2例肝豆状核变性合并肝性脊髓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相关文献进行复习。结果:2例患者均表现为缓慢进行性痉挛性截瘫,无肌肉萎缩、感觉障碍及括约肌功能障碍。化验检查均有铜生化的异常和角膜K—F环。经驱铜保肝营养神经治疗后症状改善。结论:在临床上遇到原因不明的肝脏损害、进行性痉挛性截瘫患者,除考虑到肝性脊髓病的可能外,应进一步检查铜生化和角膜有无K—F环,确定是否由肝豆状核变性引起,及早确诊以利及时治疗。
侯志峰吴会晨马守亮徐明安蔡永亮
关键词:肝性脊髓病肝豆状核变性发病机制
肝豆状核变性致肝性脊髓病2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目的 :分析肝豆状核变性所致肝性脊髓病的临床表现及诊断要点。方法 :通过2例HLD致肝性脊髓病病例资料,结合文献资料分析其临床特点、诊断要点和治疗。结果 :肝豆状核变性可引起脊髓病变,临床上遇到脊髓病变患者时,需注意查铜...
侯志峰吴会晨马守亮徐明安王艳昕蔡永亮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