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庆举

作品数:237 被引量:1,430H指数:27
供职机构: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基本科研业务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理学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27篇期刊文章
  • 106篇会议论文
  • 2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229篇天文地球
  • 2篇生物学
  • 2篇农业科学
  • 2篇理学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机械工程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65篇地震
  • 52篇地壳
  • 44篇接收函数
  • 41篇地幔
  • 40篇波速
  • 34篇青藏高原
  • 30篇层析成像
  • 29篇S波
  • 28篇上地幔
  • 25篇各向异性
  • 22篇青藏
  • 22篇S波速度
  • 19篇岩石
  • 17篇岩石圈
  • 17篇相速度
  • 17篇S波速度结构
  • 14篇面波
  • 14篇火山
  • 13篇地壳结构
  • 13篇北缘

机构

  • 232篇中国地震局地...
  • 36篇中国地震局
  • 23篇中国科学院
  • 7篇北京大学
  • 7篇河北省地震局
  • 3篇国家海洋局第...
  • 3篇中国地质科学...
  • 3篇中国地震局地...
  • 3篇国家地震局
  • 2篇哈尔滨工业大...
  • 2篇中国地震局兰...
  • 2篇中国地震台网...
  • 2篇宁夏回族自治...
  • 2篇河北地质大学
  • 1篇广东省地震局
  • 1篇广州海洋地质...
  • 1篇南京大学
  • 1篇北京市地震局
  • 1篇东华理工大学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作者

  • 237篇吴庆举
  • 73篇李永华
  • 50篇张瑞青
  • 35篇潘佳铁
  • 28篇张风雪
  • 27篇曾融生
  • 24篇余大新
  • 20篇田小波
  • 15篇丁志峰
  • 15篇王椿镛
  • 15篇强正阳
  • 10篇张广成
  • 9篇高孟潭
  • 8篇何静
  • 7篇孙莲
  • 7篇吴建平
  • 6篇安张辉
  • 6篇黄方
  • 5篇张乃铃
  • 5篇张乃玲

传媒

  • 58篇地球物理学报
  • 17篇地震学报
  • 13篇地球物理学进...
  • 7篇国际地震动态
  • 7篇2016中国...
  • 6篇世界地震译丛
  • 4篇中国科学:地...
  • 4篇中国地球物理...
  • 4篇2015中国...
  • 4篇中国地球物理...
  • 4篇中国地球物理...
  • 3篇地震地质
  • 3篇科学通报
  • 3篇中国地球物理...
  • 3篇2014年中...
  • 3篇中国地球物理...
  • 2篇西北地震学报
  • 2篇中国科学(D...
  • 2篇中国地震
  • 2篇地震地磁观测...

年份

  • 10篇2024
  • 3篇2023
  • 10篇2022
  • 8篇2021
  • 5篇2020
  • 7篇2019
  • 8篇2018
  • 8篇2017
  • 16篇2016
  • 23篇2015
  • 14篇2014
  • 9篇2013
  • 16篇2012
  • 7篇2011
  • 11篇2010
  • 7篇2009
  • 6篇2008
  • 8篇2007
  • 8篇2006
  • 9篇2005
23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利用接收函数研究兴蒙造山带阿巴嘎地区的地壳结构被引量:9
2018年
本文利用内蒙阿巴嘎地区布设的38个宽频带地震台站记录到的远震数据,采用P波接收函数共转换点叠加方法(CCP)揭示台站下方Moho面起伏形态,并利用H-κ方法进一步得到地壳厚度和壳内平均波速比值.结果显示,研究区地壳厚度为35~44km,均值约为40km,西南部的鄂尔多斯盆地边缘地壳较厚,东北部的阿巴嘎火山群地区地壳显著变薄.研究区地壳平均波速比值在1.70~1.87之间,均值为1.76,其中阿巴嘎火山地区波速比值明显偏高.CCP叠加结果显示研究区Moho界面较平缓,但在缝合带附近存在明显的变化.我们推测,新生代阿巴嘎火山地区薄的地壳和高波速比值可能是由于火山活动底侵作用引起上地幔铁镁质物质侵入下地壳所致.
何静吴庆举张瑞青雷建设
关键词:兴蒙造山带地壳结构接收函数
用接收函数研究青藏高原东北缘的地壳上地慢速度结构
<正>青藏高原东北缘为三大构造交会地区,是一个典型的三联点构造,其西南部是内部结构复杂、活动强烈、介质强度较低的青藏高原;西北部是沉积盖层很薄、基底隆起且古老的阿拉善块体;东部是较为完整而稳定的鄂尔多斯块体。区内被深大断...
吴庆举安张辉周明都
文献传递
使用以Java为基础的“Dishansh 2005”应用软件制作震源机制图
2007年
N. N. SrivastavaR.U. ThakorS.V. PatelS.G. VirojaU. S. ChettaS.A. Sharma庄天舒吴庆举
关键词:应用软件JAVA震源开发过程
机器学习在地震检测与震相识别的应用综述被引量:8
2019年
在地震学研究中地震检测与震相识别是最基础的环节,其拾取速度和精度直接影响其在地震精确定位以及地震层析成像中的应用效率和精度。近年来,机器学习在地震学领域中引起广泛关注。机器学习可以改进传统地震检测和震相识别方法,使它们能达到更加准确,识别率更高的效果。把机器学习方法按照监督学习和无监督学习分类介绍,并对机器学习方法流程进行总结,并对目前在地震检测与震相识别方面应用较为广泛的机器学习方法(卷积神经网络、指纹和相似性阈值、广义相位检测、PhaseNet、模糊聚类)进行综述。结果表明:机器学习在地震事件检测和震相识别将会是主要的手段。数据驱动的机器学习在地震学中的应用和物理模型的联合运用将是未来的发展趋势。
贾佳王夫运吴庆举
关键词:地震检测震相识别地震学
中国东北地区远震S波走时层析成像研究被引量:36
2014年
利用中国东北流动和固定台网的234个宽频带地震仪在2009年6月—2011年5月所记录的远震波形数据,采用波形相关方法拾取了10301个有效的S震相相对走时残差数据,进一步采用两种射线走时层析成像的方法,反演获取了研究区下方深达800km的S波速度结构,不同射线走时层析成像方法的结果对本区的S波速度异常结构起到一定的约束作用.S波成像结果与我们先前开展的P波成像研究结果整体相似:在长白山下方发现有一个高速异常结构,这可能就是俯冲到欧亚大陆板块下方的太平洋板块,由于板块的部分下沉,使得板块的形状并没有呈现出明显的板片状.长白山、阿尔山、五大连池火山下方都有低速异常体,长白山和阿尔山下的低速异常向下延伸至地幔转换带附近,可能与其上部的火山形成有关.五大连池火山下方的低速异常向下延伸至200km左右,不同埋深的低速异常结构可能意味着五大连池与长白山和阿尔山有着不同的成因.松辽盆地呈现以高速异常为主导、高低速异常混合分布的特性,暗示松辽盆地岩石圈地幔可能遭受了改造与破坏,可能有岩石圈拆沉的过程,盆地南部下方的低速异常与长白山和阿尔山下的低速异常有连通性,可能是下地幔热物质上涌的一个通道.S波和P波相似的成像结果从另一个角度展示了中国东北地区的上地幔速度异常结构,对我们认识此区的地下结构提供了重要的约束.
张风雪吴庆举李永华
关键词:层析成像
用接收函数研究地壳内部的各向异性
运震S波分裂虽然揭示出传播路径上介质的各向异性,但难以分辨各向异性明确的深度分布,也就是说我们无法知道S波分裂究竟是地壳内部的强各向异性物质还是上地幔弱各向异性物质引起的.接收函数为我们分辨不同深度层次的各向异性、特别是...
吴庆举安张辉白石羽张瑞青
关键词:接收函数S波分裂地壳各向异性
文献传递
华北地区地震台阵观测与深部结构研究
<正>为对华北地区深部结构进行系统的地震学探测研究,在科技部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重点项目"华北地下精细结构探查"的支持下,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承担了在华北地区进行大型地震台阵观测及对华北地区地壳上地幔三维结构高分辨率成...
丁志峰王椿镛吴建平何正勤吴庆举楼海常利军
文献传递
渭河及相邻盆地深部热结构特征
<正>渭河盆地处于青藏块体东北缘、华北克拉通和扬子克拉通的交界处,其东北部与山西断陷带为邻并共同组成汾渭裂谷系,西段与青藏高原东北边界弧形断裂系相接(张岳桥等,2006;任隽等,2012)。盆地内部及边缘活动断裂发育,构...
黄方吴庆举何丽娟
宽频带远震体波波形反演方法与青藏高原岩石圈速度结构研究
该文系统地研究了宽频带远震体波波形反演的理论与方法,发展了较频率域除法运算稳定、精度高、分辨好的、从远震P波波形中提取接收函数的时间域反褶积方法,并利用青藏高原中美合作研究计划获得的准确可靠的PASSCAL宽频带数字化远...
吴庆举
关键词:地震学波形反演青藏高原岩石圈
利用接收函数研究四川威远地区地壳结构特征
2024年
利用在威远地区布设的40台宽频带流动地震仪记录的远震波形数据,提取了径向P波接收函数.接收函数中可以看到清晰的Moho面转换波,并且在此震相之前存在一组正负相间的震相.通过合成测试,判断负震相C2为沉积层基底的PpSs+PsPs震相.通过拾取C2震相的到时,与建模合成的接收函数进行对比,得到了研究区沉积层厚度的分布.正震相C1可能是沉积层基底PpPs震相或康拉德界面转换波.在这两种情况下,C1震相的到时随射线参数的变化趋势相反,前者表现为负斜率,后者表现为正斜率.利用这一特征,对各台站C1震相的成因进行了分析,威远背斜之外主要为正斜率,推断存在Conrad界面.然后通过H-κ叠加估计了研究区地壳厚度和平均波速比,并使用共转换点(CCP)叠加方法获得了研究区Moho面和壳内界面的起伏形态.结果显示,研究区沉积层厚度在3.0~7.0 km之间,威远背斜较薄,自贡台凹较厚;研究区地壳厚度40.9~49.2 km,平均约44.1 km,整体上表现出背斜区域厚,向斜等区域薄的特征.在背斜之外的区域,Conrad界面埋深大约为19 km.本文推断威远背斜上、下地壳在挤压环境下均发生增厚,上地壳顶部沉积盖层在隆升过程中遭受剥蚀,而下地壳得到了相对完整的保存.研究区波速比横向变化较大,在1.71~1.92之间,平均约1.79,与全球大陆平均值相同.研究区存在两个高波速比区(>1.85),威远背斜东段与李家场褶皱交汇处可能存在小规模的地幔物质上涌;而自贡台凹在受到地壳顶部较厚沉积盖层影响的同时,中下地壳可能受到了川滇块体壳内热物质的影响,使地壳平均波速比明显增高.威远背斜核部和自流井背斜东南区域地壳平均波速比相对较低,其地壳成分可能主要为长英质或中性岩石.
刘嘉栋吴庆举强正阳强正阳
关键词:地壳厚度波速比
共24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