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周彩芳

作品数:17 被引量:93H指数:7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青浦分院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创新基金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资助项目上海市青浦区科学技术发展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血管
  • 5篇手术
  • 4篇诱发电位
  • 3篇运动诱发电位
  • 3篇细胞
  • 3篇细胞瘤
  • 3篇颅内
  • 3篇脑膜
  • 3篇脑膜瘤
  • 3篇内镜
  • 3篇病理
  • 2篇靛胭脂
  • 2篇靛胭脂染色
  • 2篇动脉瘤
  • 2篇多普勒
  • 2篇皮层
  • 2篇染色
  • 2篇中央区
  • 2篇黏膜
  • 2篇黏膜下

机构

  • 11篇上海交通大学...
  • 3篇复旦大学
  • 2篇上海第二医科...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交通大学

作者

  • 17篇周彩芳
  • 10篇崔华
  • 10篇王勇
  • 5篇费智敏
  • 5篇张珏
  • 4篇丁赵琦
  • 3篇杨绍峰
  • 3篇周正文
  • 3篇郑彦
  • 3篇金萍茜
  • 3篇刘铁梅
  • 3篇罗其中
  • 2篇仇晓霞
  • 2篇高卫真
  • 2篇殷玉华
  • 2篇万杰清
  • 2篇樊翊凌
  • 2篇书国伟
  • 2篇马蓉
  • 2篇崔勤

传媒

  • 5篇中华神经外科...
  • 3篇中国临床神经...
  • 2篇哈尔滨医科大...
  • 2篇解放军护理杂...
  • 2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临床神经电生...
  • 1篇中华消化内镜...

年份

  • 1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09
  • 4篇2007
  • 4篇2006
  • 2篇2005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咯利普兰对大鼠脊髓损伤后保护作用及其机制
2012年
目的探讨咯利普兰对大鼠脊髓损伤(SCI)后的保护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将84只SD大鼠随机分为三组:假手术组(n=4)、损伤组(n=40)和治疗组(n=40)。大鼠SCI模型采用纽约大学脊髓重物坠落伤模型。治疗组伤后即刻腹腔内注射咯利普兰,剂量为0.5 mg(/kg.d),2次/d,连续3d。损伤前后对损伤组和治疗组大鼠进行开放场地试验(BBB)评估大鼠脊髓功能。免疫组化染色分析三组大鼠损伤前后脊髓兴奋性氨基酸转运蛋白4(EAAT4)表达情况。结果损伤组和治疗组伤后即刻大鼠BBB评分均为0,处于完全瘫痪状态;然后BBB评分逐渐增高;伤后42、56和64d,治疗组BBB评分明显高于损伤组(P<0.01)。假手术组脊髓组织形态正常,EAAT4表达较少;脊髓损伤1周后,损伤中央出现较大空洞,EAAT4表达明显升高;而治疗组,组织空洞缩小,EAAT4表达较损伤组明显增加。结论咯利普兰有助于大鼠脊髓损伤后功能恢复,其机制可能与增加EAAT4表达有关。
崔华王艳霞周彩芳高卫真王勇
关键词:脊髓损伤咯利普兰
术中多普勒监护在鞍旁肿瘤手术中的应用
2007年
目的探讨术中多普勒监护(IDM)在鞍旁肿瘤手术中的意义。方法对45例鞍旁肿瘤手术中应用IDM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后无死亡病例,3例出现暂时的肢体偏瘫。结论在鞍旁肿瘤手术过程中合理应用IDM,有助于最大程度避免术中血管的损伤及减轻血管的受损伤程度,可减少术后并发症。
郑彦钟春龙杨绍峰吴日乐崔华王勇金萍茜周彩芳罗其中
关键词:血管并发症
癫痫先兆期的动态脑电图价值分析和护理体会被引量:4
2005年
目的评价动态脑电图(activeelectroencephalogram,AEEG)在癫痫先兆期诊断、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临床拟诊为癫痫先兆期的90例患者,应用AEEG1161B型动态脑电图仪行1-6h动态监测,癫痫先兆期的迷走刺激症状以临床观察为主。癫痫患者分试验组(n=55):明确监测到癫痫先兆期表现,采取药物干预和护理治疗;对照组(n=35):虽明确监测到先兆期的表现,但给予安慰剂药物干预。结果试验组患者中,38例(69.1%)癫痫发作症状及脑电图表现明显缓解,17例(30.9%)通过药物干预和护理癫痫发作完全终止;对照组患者中7例(20.0%)癫痫发作程度减轻,28例(80.0%)癫痫发作较干预前无显著变化(P<0.01)。结论动态脑电图是诊断癫痫先兆期可靠有效的检查方法,加强先兆期的药物干预治疗和护理能显著降低癫痫的发作频率,可使大发作转归为小发作或不发作。
马蓉张京华崔勤周彩芳仇晓霞
关键词:癫痫发作动态脑电图药物干预AEEG
脑皮层运动诱发电位的实验室研究
<正>大脑中央区皮层支配躯体运动及感觉,该区域的术中损伤直接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甚者可危及生命。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医疗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模式的转化,患者对术后生活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我们迫切需要一...
费智敏丁赵琦周彩芳张珏崔华王勇
文献传递
脑干出血的外科治疗被引量:9
2006年
目的探讨脑干出血的手术治疗指征及处理方法。方法我科1998年至2005年共收治11例局灶性脑干出血病例均采用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结果本组病人术后无死亡,无植物生存。1例术中出现窦性心动过缓,术后半年恢复;手术后面瘫加重3例,半年后2例完全恢复,1例有所改善。本组病人随访1~4年无再出血。结论脑干出血的显微外科手术治疗在细致的术前检查,严密的术中监护条件下,可以取得令人满意的结果。
郑彦杨绍峰金萍茜周彩芳罗其中
关键词:脑干脑出血显微外科手术
脑皮层运动诱发电位实验研究
2007年
目的探讨对脑中央区皮层进行皮层电位诱发的最佳刺激参量。方法使用皮层电极在10只新西兰雄兔中央后回感觉皮层对应部位记录N20-P25波,沿中央后回运动区皮层向前移动电极直至记录到一个波型相反、波幅相近、位相倒置的波型(P20-N25波),定为运动中枢刺激点。使用不同刺激参量直接刺激该点,在上肢掌长肌记录运动诱发电位(MEP)。结果10只新西兰雄兔均记录到N20-P25波和P20-N25波,并成功诱发MEP。各组高频串刺激的刺激电流阈值均低于单波刺激,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EP是一种安全、有效的监测方法;高频串刺激在脑中央区皮层MEP监护中优于单波刺激;当串刺激参量限于一定范围(时程0.2~0.3 ms,频率300~500 Hz,方波个数3~5个)时,均能安全、有效地诱导出皮层MEP。
丁赵琦费智敏张珏崔华周彩芳王勇
关键词:运动诱发电位脑皮层
皮层运动诱发电位监测在脑中央区术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06年
目的:探讨在全凭静脉麻醉下,使用皮层运动诱发电位(MEP)对脑中央区手术进行术中监测的方法。方法:使用皮层电极对12例中央区肿瘤患者进行诱发电位术中监测,在中央后回感觉皮层区相应部位记录皮层体感诱发电位(SEP)的N20-P25波,沿中央后回功能区皮层向前移动电极,直至记录到一个波型相反(位相倒置)、波幅相近的波型P20-N25,将其定为运动中枢刺激点。使用高频串刺激(TS)直接刺激该点,在上肢肌肉记录MEP。结果:12例患者均能成功地记录到MEP。术中注意保护此区,术后患者症状无明显加重,被监测的上肢肌力无明显减退。结论:对于脑中央区手术,在全凭静脉麻醉下找出运动中枢刺激点并作MEP监测(术中注意保护此区)是一种优良的术中监测手段。
费智敏张珏丁赵琦周彩芳
关键词:术中监测运动诱发电位中央区
前床突脑膜瘤的显微手术治疗探讨被引量:7
2007年
目的探讨采用显微手术治疗前床突脑膜瘤的方法和疗效。方法对1999至2006年收治的26例前床突脑膜瘤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8例,女18例,年龄为21~66岁,平均47.6岁。本组患者采用翼点入路或扩大翼点入路,术中辅以微血管多普勒技术指导肿瘤包裹血管的分离。结果26例患者中,SimpsonⅣ级切除6例,SimpsonⅢ级切除4例,SimpsonⅡ级切除16例,无死亡病例。结论利用显微手术可明显提高肿瘤全切除率,减少术后并发症,降低死亡率;对于明显侵犯海绵窦和颈内动脉等重要结构的残余肿瘤,可考虑术后放射治疗。
崔华王勇周正文费智敏书国伟殷玉华樊翊凌张珏周彩芳李善泉刘洪章丁毅
关键词:前床突脑膜瘤显微手术微血管多普勒
颅内动脉瘤术中微血管多普勒的应用研究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探讨微血管多普勒超声(MDS)在颅内动脉瘤夹闭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频率20MHZ、探头直径1mm的MDS对133例患者共141个脑动脉瘤术中监测,记录夹闭动脉瘤前后的瘤体内血流信号、载瘤动脉及其主要邻近血管的声频信号和血流速度。术后全部病例行DSA检查,与术中MDS监测结果对照分析。结果手术夹闭全部动脉瘤。42例(31.6%)患者术中应用MDS定位动脉瘤或判断载瘤动脉走向。初次夹闭瘤颈后MDS显示,11个动脉瘤夹闭不全,16例发生载瘤动脉或邻近血管狭窄,调整瘤夹至瘤体内无血流信号、载瘤动脉及邻近血管恢复正常血流动力学特征。瘤夹调整率:大脑中动脉40.9%,颈内-后交通动脉段14%,颈内动脉其他段15.2%,前交通动脉段14.3%。术后复查DSA未见瘤体残留及瘤周血管狭窄。结论MDS是一种无创、快捷、可信赖的术中监测技术,对动脉瘤定位有重要指导意义。
高卫真周彩芳万杰清周正文崔华殷玉华王勇江基尧
关键词:多普勒动脉瘤手术
黏膜下切除术联合色素内镜在早期胃癌诊断中的临床应用研究被引量:17
2014年
目的探讨黏膜下切除术(ESD)联合色素内镜在早期胃癌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195例患者行常规内镜检查,对胃黏膜可疑病灶进行多处活检;然后进行醋酸-靛胭脂染色,比较常规内镜和色素内镜下病灶边界清晰程度,并作出染色后诊断,取活检标本。对疑诊早期胃癌的病变,行ESD后送检病理,观察病变大小、病理诊断和侵犯深度。结果在195例胃黏膜可疑病灶进行活检的病例中,早期胃癌和癌前病变检出为17例,检出率为8.72%(17/195);胃黏膜异常染色病例中,早期胃癌和癌前病变检出为66例,检出率为33.84%(66/195),明显大于前者(P<0.05)。胃黏膜异常染色病例中早期胃癌和癌前病变检出包括所有常规内镜检查对早期胃癌和癌前病变检出病例。在66例早期胃癌和癌前病变中,癌前病变49例(74.24%),分化型和未分化型早癌17例(25.76%)。行黏膜下切除术术后,切除组织送检病理,癌前病变38例(57.58%),分化型和未分化型早癌28例(42.42%),行ESD术后送检标本早期胃癌检出率高于活检钳活检检出率(P<0.05)。结论 ESD联合色素内镜能够指导内镜下胃黏膜病变的活检,提高早期胃癌和癌前病变的检出率。
周彩芳刘铁梅
关键词:黏膜下切除术色素内镜病理学诊断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