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娄阳

作品数:14 被引量:82H指数:6
供职机构:上海海洋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市科技兴农重点攻关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资助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轻工技术与工程医药卫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4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7篇轻工技术与工...
  • 2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6篇副溶血性
  • 6篇副溶血性弧菌
  • 4篇对虾
  • 4篇耐药
  • 4篇耐药性
  • 3篇酸性电解水
  • 3篇南美白对虾
  • 3篇抗生素抗性基...
  • 3篇白对虾
  • 3篇超高压
  • 3篇超高压技术
  • 2篇叠氮
  • 2篇有效氯
  • 2篇杀菌
  • 2篇食品
  • 2篇污染
  • 2篇细菌
  • 2篇活菌
  • 2篇高压杀菌
  • 2篇风险评估

机构

  • 14篇上海海洋大学
  • 1篇上海市第一人...

作者

  • 14篇娄阳
  • 13篇潘迎捷
  • 13篇赵勇
  • 10篇肖莉莉
  • 3篇刘海泉
  • 2篇郭丹凤
  • 1篇洪庆
  • 1篇汤荣
  • 1篇谢晶
  • 1篇王旭
  • 1篇孙晓红
  • 1篇赵莉
  • 1篇李欢
  • 1篇赵飞
  • 1篇陈雯静

传媒

  • 2篇食品工业科技
  • 2篇现代食品科技
  • 1篇食品科学
  • 1篇微生物学杂志
  • 1篇中国食品学报
  • 1篇食品与生物技...
  • 1篇中国人兽共患...

年份

  • 1篇2019
  • 2篇2017
  • 7篇2016
  • 3篇2015
  • 1篇2014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上海市不同来源副溶血性弧菌耐药性研究及潜在风险分析
副溶血性弧菌是最为重要的食源性致病菌之一,同时也是世界范围内导致腹泻类疾病的主要原因之一。抗生素抗性基因在环境中传播扩散,导致的细菌耐药性问题更加剧了副溶血性弧菌的风险。研究副溶血性弧菌的分布情况、耐药性和遗传多样性,有...
娄阳
关键词:副溶血性弧菌耐药性养殖环节
文献传递
不同耐药性致病性副溶血性弧菌的生长特性比较研究被引量:12
2014年
用K-B纸片扩散法分析了8株致病性副溶血性弧菌菌株对10种抗生素的耐药性,发现6株菌株具有耐药性,其中,1株耐3种抗生素,1株耐2种抗生素,其余4株耐1种抗生素。比较了20、25、37℃下这8株菌株在TSB(含3%NaCl,pH8.0)中的生长特性。通过Bioscreen全自动微生物生长曲线分析仪建立了这8株菌的一级生长模型,并比较其最大比生长速率(μmax),延滞期(λ)及最大生长量(a)。同时比较了这8株菌的ERIC-PCR图谱的差异性。结果显示,不同耐药性致病性副溶血性弧菌菌株的生长参数存在一定的差异性,但是菌株的各个生长参数的大小与菌株的耐药性之间没有明显的对应关系。并且发现ERIC-PCR图谱与菌株的耐药性之间也没有明显的对应关系。本研究为耐药性致病副溶血性弧菌的风险评估提供参考依据。
郭丹凤张昭寰肖莉莉娄阳潘迎捷赵勇
关键词:耐药性风险评估
上海某高校新校区中抗生素抗性基因污染状况分析被引量:3
2015年
探究新型环境污染物—抗生素抗性基因(ARGs)在校园环境中的分布状况。通过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对上海某高校使用5年新校区不同区域污水检查井污泥中8种四环素类、4种磺胺类、7种β-内酰胺类、4种链霉素类和5种氯霉素类ARGs进行定性研究,并利用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技术分析污泥中细菌群落的多样性。结果显示,校园各区域中共检出19种ARGs,有8种ARGs的检出率大于50%,其中磺胺类抗性基因sul I、sul II的检出率最高,为100%。实验区及餐饮区的ARGs检出种类最多,均为14种,其次为宿舍区(12种),教学区的ARGs检出最少(8种)。通过DGGE分析细菌群落结构,证明该地区的ARGs分布与细菌多样性无明显关系。新校区使用5年但ARGs污染严重,可能是由于人类活动(尤其是科研活动)对ARGs的产生及扩散存在促进作用。此外,细菌群落多样性与ARGs种类的关系表明ARGs在环境中的迁移可能受到除细菌种类之外其他环境因素的影响。
娄阳张昭寰肖莉莉刘海泉潘迎捷赵勇
提升超高压杀菌效果的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提升超高压杀菌效果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酸性电解水为超高压液体介质,对水产品进行超高压杀菌处理。所述酸性电解水的pH值范围为2.28~2.39,氧化还原电位范围为1077~1168mV,有效氯含量范围为3...
赵勇杜苏萍张昭寰娄阳肖莉莉潘迎捷
文献传递
酸性电解水结合超高压技术对虾仁中副溶血性弧菌风险降低的研究被引量:7
2016年
本研究首次将酸性电解水与超高压技术相结合,用于杀灭虾仁中的副溶血性弧菌,并使用定量微生物风险评估模型对这项杀菌技术的风险降低能力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这种新型的杀菌技术可显著地降低虾仁中副溶血性弧菌的患病风险,与未经处理的虾仁相比,处理后的虾仁中副溶血性弧菌的最终污染量从1.98 Log CFU/g降低到-2.53 Log CFU/g,平均患病概率从1.28×10^(-1)降低到2.01×10^(-3),每万人中平均患病人数从1280人降低到20人,风险降低率为98%。敏感性分析显示,该技术的处理压力、处理时间及制备电解水时所需的NaCl浓度均与患病概率呈负相关性。此外,本研究还表明该技术可与冷链物流技术相结合,服务于食品工业的生产链,从而最大限度地降低副溶血性弧菌的患病风险,为维护公共卫生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杜苏萍张昭寰娄阳肖莉莉潘迎捷赵勇
关键词:酸性电解水超高压副溶血性弧菌
分子生物学技术在预测微生物学中的应用与展望被引量:20
2017年
预测微生物学是食品微生物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本质在于利用数学模型描述特定环境条件下微生物的生长和死亡规律。预测微生物模型既能应用于预测食品的货架期、控制腐败菌的滋生,又有助于完善食品微生物风险评估体系,减少致病菌的患病风险,对保障食品安全和改善公共卫生状况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以综述的形式,概述预测微生物学的发展历史,并分析当前预测微生物学的研究热点。在此基础之上,着重介绍分子生物学技术在预测微生物学中应用的最新研究进展,阐述分子预测模型的概念和构建方法,并对其他分子生物学技术在预测微生物学中应用的可行性以及分子预测模型的应用前景进行展望,以期为全面推动预测微生物学这一学科的进步提供理论参考。
张昭寰娄阳杜苏萍潘迎捷赵勇
关键词:分子生物学技术预测微生物学风险评估食品安全货架期
同时定量南美白对虾中两种致病菌活菌的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同时定量南美白对虾中两种致病菌活菌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叠氮溴化丙锭母液加入待测的南美白对虾虾液匀浆中,获得叠氮溴化丙锭-样品混合液;暗处理后曝光,高速离心,收集菌体;对所述菌体进行DNA提取;...
赵勇肖莉莉张昭寰娄阳杜苏萍潘迎捷
文献传递
食品与临床分离的致病性副溶血性弧菌耐药性比较被引量:6
2016年
目的比较食品与临床分离的致病性副溶血性弧菌耐药性差异,为该菌耐药机制研究提供基础。方法运用K-B纸片法,对上海市28株临床菌株、18株食品源菌株的副溶血性弧菌进行耐药性监测,以PCR分析菌株的耐药基因。再用多位点测序技术揭示46株副溶血性弧菌的遗传多样性,针对相同进化分支中不同来源的分离株进行耐药性比较。结果28株临床菌株的耐药率(100%)明显高于18株食品源分离株(88.9%),而且临床菌株全部为多重耐药性菌株(n=28),而食品源中仅有2株具有多重耐药性。临床菌株所携带的耐药基因数量比食品源分离菌株更多、种类更为丰富。多位点测序分型结果也显示相同的趋势,在同一进化分支中,临床菌株的耐药性也显著高于食品分离株。结论本研究系统地比较食品与临床分离的致病性副溶血性弧菌耐药表型与耐药基因型的差异,分析了耐药性形成的原因,为副溶血性弧菌耐药性的起源、传播与控制提供依据。
李欢张昭寰汤荣娄阳赵莉陈雯静洪庆潘迎捷赵勇
关键词:耐药表型耐药基因型
多重与单一耐药的副溶血性弧菌在纯培养及南美白对虾中生长动力学的参数比较研究被引量:6
2015年
为比较多重与单一耐药的副溶血性弧菌生长动力学差异,并探索"细菌耐药性"与"风险"之间的关联,本研究应用Bioscreen全自动微生物生长曲线分析仪结合梯度稀释法,对不同耐药程度的副溶血性弧菌在纯培养条件(TSB)下的最大比生长速率(μmax)进行了比较分析。进一步选取六重耐药的VPD18菌株与单一耐药的VPD43菌株接种于南美白对虾中,构建不同温度下的生长曲线,采用Baranyi模型进行拟合得出生长动力学参数。结果显示:在纯培养条件下,多重与单一耐药的副溶血性弧菌的μmax间并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在南美白对虾中,单一耐药的副溶血性弧菌的μmax更大,但六重耐药的菌株却具有更短的延滞期(λ)。基于该现象提出假设:细菌耐药程度的增加可能导致其延滞期缩短,但对其最大比生长速率影响不显著。该结果可为我国开展副溶血性弧菌的定量风险评估提供基础数据。
娄阳张昭寰肖莉莉郭丹凤刘海泉潘迎捷潘迎捷
关键词:副溶血性弧菌细菌耐药性
叠氮溴化丙锭(PMA)在食源性致病菌检测中的应用被引量:10
2016年
食源性致病菌是危害食品安全和人类健康的主要因素,对食源性致病菌进行检测是控制食源性疾病的关键环节。传统检测技术无法检测活的非可培养状态(VBNC)的细菌。基于核酸的检测方法克服了这一缺陷,然而难以区分"死菌"与"活菌"。叠氮溴化丙锭(PMA)为一种对死菌核酸具有高度结合能力的光敏染料,近年来,将其与核酸检测技术相结合,广泛应于多种食源性致病菌的活菌检测。本文综述了PMA的作用机理,影响PMA活菌检测的因素以及PMA在常见食源性致病菌检测中的应用,并预期PMA的进一步应用与后续研究情况。
肖莉莉张昭寰娄阳孙晓红潘迎捷赵勇
关键词:食源性致病菌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