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召平
- 作品数:189 被引量:2,896H指数:34
- 供职机构: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地球科学与测绘工程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矿业工程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建筑科学更多>>
- 煤炭开采对煤层底板变形破坏及渗透性的影响被引量:28
- 2012年
- 煤层底板变形破坏除受地质因素控制外,还受开采因素影响。通过试验和理论分析,系统研究了煤炭开采对回采工作面底板应力、应变和破坏及渗透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岩性岩石的渗透性在全应力–应变过程中为应变的函数,在微裂隙闭合和弹性变形阶段,岩石的原生孔隙和裂隙容易被压密,岩石的渗透率随应力的增加由大变小明显,当应力增大至极限强度时岩石试件破坏形成贯穿裂隙,岩石的渗透率迅速增大至最大,不同岩性岩石存在一定差异性;随着回采工作面推进,煤层底板岩层在横向上划分为原岩应力区、超前压力压缩区、采动矿压直接破坏区和底板岩体应力恢复区4个区。煤层底板岩体的渗透性随着煤炭开采底板岩体变形破坏而呈规律性变化。
- 孟召平王保玉徐良伟吴志远白刚路波涛
- 关键词:煤炭开采煤层底板渗透性
- 不同围压下砂岩孔渗规律试验研究被引量:108
- 2003年
- 采用三轴岩石力学试验系统分析了砂岩储层岩石在全应力-应变过程中渗透率的变化规律和不同围压下岩石的孔渗性,建立了砂岩岩石应力-应变与渗透率之间的定性定量关系。研究表明:岩石在全应力-应变过程中,渗透率的变化的总体规律是在弹性阶段渗透率随应力的增大而略有降低,进入弹塑性阶段后随着新生裂隙的扩展、贯穿,岩石的渗透率先是缓慢增加然后急剧增大,在峰前或峰后达到极大值,残余流动阶段原有裂隙开始压密闭合,渗透率开始降低。砂岩的孔渗性与其所承受的有效侧压大小密切相关,表现为岩石的孔隙度和渗透率均随侧压的增大而减小,且服从对数函数变化规律;成岩作用不同的砂岩孔隙度和渗透率减小的速度和程度不同,表现为在侧压的作用下,成岩作用程度较弱的砂岩储层的孔隙度或渗透率减小的速度和程度明显地高于成岩作用程度较强的砂岩。
- 彭苏萍孟召平王虎马春丽潘结南
- 关键词:岩石力学围压砂岩油气开发
- 新集矿区煤储层渗透性与地应力关系研究被引量:1
- 2016年
- 根据水力压裂法对新集矿区山西组的S5、S9测孔的原地应力进行测试,研究煤储层的地应力分布规律,建立煤储层地应力与煤层埋藏深度的关系模型;通过对煤岩体内裂隙随正应力的变形研究,建立三维渗透率-地应力关系模型。为煤层气勘探与开发提供理论指导。
- 张娟孟召平师修昌
- 关键词:煤储层地应力埋藏深度
- 絮凝剂聚硅酸锌铁(PZFSiC)的研制和性能被引量:13
- 2006年
- 在高模数水玻璃溶液中加入酸制备出聚硅酸,再引入适量的金属离子M(Zn、Fe),研制出一种新型的无毒无机复合高分子絮凝剂聚硅酸锌铁(PZFSiC)。探讨了M与SiO2不同浓度比和不同pH值对PZFSiC的絮凝效果的影响,通过正交实验找出了最佳的制备工艺条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对两种不同的水样进行了絮凝实验,确定出水处理中最佳絮凝工艺条件。结果表明,PZFSiC具有较好的贮存稳定性,在使用PZFSiC时,适应的pH范围广。在实验过程中形成大而致密的絮体,沉降迅速,浑浊度去除率超过98%,COD去除率达93%。处理后的废水,出水水质好,水样澄清透明。在与同类絮凝剂对比实验中,效果优于PZSiC和PFSiC。
- 甘莉孟召平
- 关键词:环境工程絮凝剂絮凝浑浊度废水处理
- 煤矿区煤层气富集靶区选取与工厂化开发成套技术
- 贺天才邹冠贵王保玉杜文凤孟召平杨陆武师素珍田永东付峻青宋斌王占刚何登科崔凡郑晶许献磊
- 晋城矿区是全国唯一进入产业化、工业化和商业化的稳定气田,抽采量约占全国抽采量的一半和山西省的70%。然而传统的煤层气开发多以直井分散作业模式为主,单井产量低,井网密度大,管网集输困难,严重制约了煤层气开发效率。项目围绕煤...
- 关键词:
- 关键词:煤层气开发煤矿区
- 开滦范各庄井田12煤层底板突水危险性的地质评价被引量:20
- 2010年
- 根据隔水层的岩性和结构特征,提出了评价隔水层隔水性能的岩性-结构评价方法;并在突水系数中考虑隔水层的岩性-结构特征,提出了煤层底板突水危险性评价分类.针对开滦范各庄井田12煤层底板突水地质条件实际,系统分析了12煤层底板砂岩裂隙含水层厚度及其特征、隔水层的岩性及其分布和断裂构造条件,对开滦范各庄井田12煤层底板突水危险性进行了评价.研究表明,煤层底板隔水性能取决于隔水层岩性和断裂构造,随着底板泥岩百分比含量和厚度的增加,隔水层抵抗水压的能力增强,隔水性能变好;随着断裂发育程度的增加,底板隔水层由完整结构、块裂结构到碎裂结构和松散结构,底板隔水性能降低,且完整底板泥岩层的抗水能力明显大于含裂隙的底板泥岩层.开滦范各庄井田12煤层底板发生突水的水源以12~14煤层间砂岩裂隙承压含水层为主,其砂岩裂隙含水层的厚度由井田的浅部向深部增厚;含水层水压随其埋藏深度的增加而增高,呈线性关系,且富水性增强;12煤层底板隔水性能随着煤层埋藏深度的增加而减弱,且突水危险性增强.
- 孟召平王睿汪元有刘建张江华袁杰
- 关键词:煤层底板突水
- 沁水盆地煤储层地温场条件及其低地温异常区形成机理被引量:4
- 2023年
- 煤储层地温场条件是影响煤层气赋存与产出的关键因素,从目前沁水盆地煤层气井生产情况来看,煤储层地温低异常区煤层气开发井的产气效果普遍较差,因此,开展煤储层地温场条件研究,揭示低地温异常区形成机理,对于低地温区煤层气开发显得尤为重要。采用沁水盆地煤层气井地温实测数据,系统分析了沁水盆地3号煤层和15号煤层地温及其梯度和大地热流分布特征,揭示了煤储层地温分布规律,提出了煤储层地温梯度等级划分标准,圈定了沁水盆地石炭-二叠系煤储层地温梯度小于1.6℃/hm的地温低异常区,揭示了研究区煤储层地温低异常区分布及其受控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沁水盆地恒温带温度整体呈现由西北向东南逐渐增高的趋势,恒温带深度由北向南逐渐变浅,恒温带温度为13.2~15.2℃,恒温带深度为27.4~33.1 m。沁水盆地煤储层地温及其地温梯度均随深度的增加而增高。3号煤储层温度为14.6~100.9℃,平均为30.58℃,地温梯度为0.008~3.770℃/hm,平均为1.62℃/hm;15号煤储层温度为15.3~111.8℃,平均值为33.28℃,地温梯度为0.046~5.350℃/hm,平均为1.87℃/hm;大地热流值为0.93~94.60 mW/m^(2),平均为41.5 mW/m^(2),低于我国大陆地区平均热流值(63 mW/m^(2)),反映出本区处于稳定的构造-热状态之中。根据地温梯度,圈定了研究区3号和15号煤储层地温梯度小于1.6℃/hm的地温低异常区呈条带状分布于盆地东北和东部一带,面积分别占盆地总面积25.2%和27.9%,煤层气资源量近1.0万亿m3。煤储层地温梯度随着底板标高的增加而线性降低,随着煤储层有效埋深的增加而线性增加;进一步揭示了地壳抬升剥蚀作用和地下水补给与渗流作用对研究区煤储层地温低异常区的控制机理。
- 孟召平禹艺娜李国富田永东王宇红
- 关键词:煤储层地温场沁水盆地
- 孔底复合封堵破碎岩体的煤层气井穿越采空区的钻井方法
- 本发明属于煤层气资源开采技术领域,针对穿越采空区施工煤层气井时存在钻进困难、钻进时存在安全隐患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孔底复合封堵破碎岩体的煤层气井穿越采空区的钻井方法,二开钻孔阶段穿越采空区,对煤层气井钻孔围岩破碎岩体...
- 孟召平姚爱军郭向前田永东李超
- 新立矿区海底金属矿坑与上覆海水的连通性分析被引量:8
- 2012年
- 以新立矿区主采矿体为研究目标,经过现场水文地质调查、矿坑涌水的常量离子测试与相关分析,剔除显著正相关性的指标,考察各测试指标的物理意义,并选用Cl,K+和Ca2+的质量浓度以及环境指数γ(SO42)/γ(Cl)和γ(Na+)/γ(Cl)作为变量,对水样进行分层聚类,分析矿坑涌水的水文地球化学特征以及与上覆海水的连通性。研究结果表明:目前矿坑东北部沿脉巷道围岩裂隙涌水与海水化学性质较接近,说明控矿断裂下盘东北部岩体裂隙与海水连通性相对较好;矿坑西南部沿脉巷道及穿脉巷道围岩裂隙涌水与卤(咸)水化学性质较接近,目前该部位涌水以消耗基岩裂隙卤(咸)水净储量为主。
- 李国庆马凤山孟召平
- 关键词:卤水矿坑涌水连通性脱硫作用水岩作用
- 采场顶板稳定性动态预测及控制研究被引量:16
- 2003年
- 运用人工神经网络技术 ,综合岩石介质条件、赋存环境条件以及工程因素 3大方面的 5个指标 ,即岩石单轴抗压强度、岩石质量指标、煤体强度、地下水状况、工作面月推进速度 ,建立了采场顶板稳定性动态预测模型。并以工作面月推进速度 4 0m、6 0m、80m、10 0m分别预测了新集井田顶板稳定性分区。根据 5个指标因素分析结果 ,对顶板稳定性影响程度由大到小排序为岩石质量指标、地下水状况、岩石单轴抗压强度、煤体强度、工作面月推进速度。在上述研究成果上提出了不同顶板类型的控制对策。
- 凌标灿彭苏萍孟召平
- 关键词:采场顶板稳定性人工神经网络技术综采工作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