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正千
- 作品数:40 被引量:537H指数:12
- 供职机构:上海市肺科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肺隔离症的CT诊断价值被引量:1
- 2003年
- 目的 探讨CT对肺隔离症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1995-2002年间本院收治并经胸外科手术与病理和/或CT血管造影(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 CTA)、三维重建、最大密度投影成像(3D、MIP)证实的肺隔离症25例,分析其CT平扫、增强、CTA及3D、MIP的诊断正确率。 结果 25例中发生于左肺下叶者19例,占76%;右肺下叶者6例,占24%;均为肺叶内型。25例共行CT扫描30次,其中单纯平扫14次,单纯增强10次,平扫+增强+CTA、3D、MIP重建6次。诊断正确率分别为7.14%、70%、和100%。 结论 CT检查,尤其是CT增强、CTA、3D.MIP重建是肺隔离症术前正确诊断最有价值的诊断方法之一。
- 尤正千朱晓华邵江马骏
- 关键词:肺隔离症CT外科手术病理学
- 结节病胸部影像学特征及其治疗后的变化被引量:3
- 2008年
- 目的探讨结节病胸部CT特征及其治疗后的变化。方法回顾分析上海市肺科医院2000年1月至2006年3月收治的、经病理证实的90例结节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及胸部CT表现。90例中男32例,女58例,年龄31~71岁,其中43例复查CT2~8次,间隔时间最短5d,最长1个月。随访时间最短3个月,最长4年。结果CT影像表现为结节69例(77%),主要沿支气管血管束分布37例(41%),团块31例(34%),磨玻璃影39例(43%),支气管血管束增粗30例(33%),小叶间隔线58例(64%),纤维化17例(19%,包括支气管变形8例,条索影5例,蜂窝影4例),空气潴留3例(3%),支气管狭窄8例(9%),胸膜改变42例(47%),肺门纵隔淋巴结增大76例(84%),肺部病变并存83例(92%)。结节、团块、磨玻璃影、支气管血管束增粗的患者治疗后随访复查5d至4年,好转例数分别为25例(25/30)、9例(9/15)、11例(11/16)及10例(10/12);小叶间隔线、支气管变形、条索影、蜂窝影吸收好转例数分别为10例(10/22)、0例(0/4)、1例(1/3)及0例(0/2)。结论结节病胸部CT表现形式多样,具有一定特征,治疗中CT追踪检查可提高确诊率,且有利于观察治疗效果;结节、团块、磨玻璃影、支气管血管束增粗的患者治疗后吸收明显,表现为线状影、支气管变形、弥漫条索影、蜂窝影的患者治疗后吸收不佳。
- 马骏朱晓华孙希文彭刚江森尤正千
- 关键词:结节病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 肺隐球菌病临床和影像学分析被引量:10
- 2005年
- 目的分析肺隐球菌病(PC)的临床特点和影像学表现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0-2004年间28例PC的临床、相关检查资料及影像学表现,并对所有PC患者的临床与影像学表现进行对照分析研究。结果28例PC,男性19例,女性9例,中青年为24例;7例有基础疾病;9例无任何症状,其余18例有咳嗽、咳痰、低热等轻度呼吸道症状;所有病例均经手术、肺穿刺、经纤支镜肺活检(TBLB)病理和细菌学确诊,其中26例行苏木素伊红和组织化学染色,均有隐球菌阳性提示;13例行核医学肺显像检查,12例诊断为恶性病变。28例PC影像学表现分为3种类型:肺结节、肿块(16例),肺炎样改变(7例),混杂性改变(5例);临床和影像学分析:(1)PC影像学表现为结节、肿块病变者临床症状较轻,而表现为炎症样改变和混杂性改变者临床症状较重。(2)有基础病变的PC患者多呈炎症样改变或混杂性改变,并且其临床症状相对较重。结论肺隐球菌病的临床和影像学表现不典型,临床应重视PC的存在,认识此病的特征,以提高对此病的诊断能力,并应积极开展病灶经皮肺穿刺及TBLB检查,减少开胸手术率。
- 江森朱晓华孙兮文丁嘉安易祥华虞栋尤正千马骏李天女彭刚
- 关键词:肺隐球菌病医学影像学影像学分析影像学表现经纤支镜肺活检呼吸道症状
- 肺癌动脉介入治疗的多靶血管分析被引量:1
- 2005年
- 目的回顾分析肺癌动脉介入治疗中的多支供血动脉情况及特点。方法收集我院肺癌动脉介入治疗中发现存在多靶血管情况的51例病例,并对此组病例结合其临床、影像资料及治疗情况,对血管造影图像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结果51例多靶动脉供血的肺癌患者中(2支者45例,3支者3例,4支者3例),支气管动脉、肋间动脉、锁骨下动脉各分支、心包动脉等均可参与肺癌的供血,而且供血有一定特点:多支支气管动脉均对肿瘤及淋巴结供血者中,中央型肺癌比例较高;周围型肺癌存在患侧支气管动脉对肿瘤及部分淋巴结供血而对侧支气管动脉提供部分纵隔及对侧肺门淋巴结血供的情况;肋间动脉参与肿瘤供血以中央型肺癌为多;锁骨下动脉属支参与肺癌供血者中多为上叶病灶,其中以胸廓内动脉参与机率最高,这其中多为中央型肺癌;心包动脉及心包膈动脉可参与下叶肺癌的供血;肺癌伴肺内转移患者中,有相当一部分存在对原发灶及肺内转移灶多动脉供血;在行支气管动脉灌注及栓塞治疗后可形成新生供血动脉,特别在栓塞治疗后。结论肺癌的体循环介入中可呈多靶动脉性,并具一定特点。肺癌的动脉介入治疗应尽量找到所有供血血管,以完善治疗效果。
- 江森朱晓华孙兮文支文祥马骏尤正千虞栋
- 关键词:动脉介入动脉供血靶血管供血动脉锁骨下动脉
- 咯血患者的食管固有动脉造影表现和栓塞治疗被引量:10
- 2008年
- 目的观察咯血患者的食管固有动脉(PEA)血管造影表现,分析出现异常PEA的高危因素,评价明胶海绵(GS)栓塞PEA的安全性。方法对接受动脉栓塞治疗的43例咯血患者行选择性PEA造影术,包括肺结核15例,单纯性支气管扩张18例,结核性支气管扩张7例,支气管肺癌3例。1例1次支气管动脉栓塞术后无效。对发现异常的PEA行GS经导管内栓塞。观察选择性PEA插管的结果,分析PEA的血管造影表现。经导管补充栓塞PEA的所有患者,随访观察术中、术后的不良反应、并发症以及临床治疗效果。结果PEA选择性插管成功37例(86.0%),共发现39支PEA,PEA表现异常17例(45.9%),血管18支(46、2%),主要表现为主干增粗、迂曲,分支增多、紊乱并进入相邻下肺组织,PEA与肺动脉分流11例,4例PEA发出1支下肺支气管动脉并与正常起源的支气管动脉异常交通2例。PEA表现异常患者中,病灶均累及肺下叶基底段,其中基础疾病以单纯性支气管扩张最多。所有患者栓塞术后均无严重并发症,临床疗效满意。结论PEA可参与咯血的供血,当肺内病灶累及下叶基底段时,有必要行选择性PEA造影。异常的PEA应用GS经导管补充栓塞是必要和安全的。
- 江森朱晓华孙兮文支文祥揭冰尤正千虞栋彭刚
- 关键词:咯血放射学介入性栓塞
- 多层螺旋CT作肺血管分期扫描对肺癌侵犯肺血管的评估
- 朱晓华丁嘉安张国帧史景云邵江尤正千马骏葛啸俊张敏李浩亮徐雄
- 该项目用多层螺旋CT对73例肺门区肺癌病人进行研究。分两段对比剂注射结合三个扫描程序作肺血管分期造影。根据肺动脉被侵犯的不同部位和程度分为三度。按盲法评价图像并与手术和病理对照。研究结果:肺动脉分期造影成功的共68例。肺...
- 关键词:
- 关键词:多层CT肺血管肺癌
- 结节型局灶性机化性肺炎的CT表现被引量:10
- 2006年
- 目的:分析结节型局灶性机化性肺炎的CT表现,探讨与周围型小肺癌的鉴别诊断。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2例表现为孤立性肺结节的局灶性机化性肺炎的CT表现。结果:10例病灶邻近胸膜,其中8例合并相邻胸膜增厚粘连,6例位于各胸膜交界区。病灶边缘光整3例,毛糙9例,边缘有粗长毛刺征2例,细短毛刺征5例,分叶征3例,血管纠集征4例,棘状突起征2例;7例病灶内密度均匀,支气管空气征2例,空泡征1例,病灶内液化2例;强化明显6例,病灶明显强化率为54.5%;病灶周缘肺内渗出灶3例,卫星灶1例;病灶同侧少量胸腔积液3例。结论:NFOP的CT表现上除与胸膜关系密切外,其他表现常与SPLC相似,在长期密切随访观察病灶变化的基础上,行经皮肺穿刺活检以及创伤较小的电视胸腔镜下目标肺楔形切除是有必要的。
- 江森朱晓华孙兮文虞栋李天女尤正千马骏
- 关键词:孤立性肺结节肺炎CT鉴别诊断
- CT对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的诊断价值
- 胸部CT尤其是HRCT检查及其影像学表现有助于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DPB)的早期发现和诊断,副鼻窦CT检查有助于鉴别诊断。因此CT无疑是DPB诊断中最为有效和最有价值的影像学检查方法。本文主要介绍了CT在弥漫性泛细支气管...
- 尤正千朱晓华马骏江森彭刚虞栋孙春轶揭冰尤小芳
- 关键词:CT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副鼻窦炎
- 文献传递
- 显微镜下多血管炎的胸部CT表现被引量:3
- 2007年
- 目的提高对显微镜下多血管炎(MPA)胸部 CT 表现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明确诊断的 MPA 胸部 CT 资料。所有病例均行胸部常规 CT 检查,其中4例行高分辨率 CT(HRCT)扫描。结果胸部 CT 主要表现为磨玻璃影3例,实变影2例,纤维化2例,肺大泡3例,胸膜增厚3例,胸腔积液2例,胸内淋巴结增大3例;外周型为主3例,中央型及无明显区域分布各1例。2种及以上肺部病变并存4例。肺部病变合并纵隔淋巴结增大的3例。结论 MPA 胸部 CT 无特异性,主要表现为磨玻璃影,明确诊断需结合临床、影像表现和实验室检查。
- 李天女朱晓华虞栋尤正千李浩亮黄庆娟
- 关键词:血管炎肺疾病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 应用明胶海绵和聚乙烯醇颗粒动脉栓塞治疗肺咯血疗效及复发原因分析被引量:14
- 2005年
- 目的探讨应用明胶海绵(GS)和聚乙烯醇(PVA)颗粒动脉栓塞术治疗肺咯血治疗效果及复发原因分析。材料和方法对85例肺咯血患者(单纯性支气管扩张21例、肺结核及结核性支扩48例、肺癌6例、肺曲菌病3例、矽肺2例、肺脓肿1例、肺囊肿1例、原因不明3例)行动脉栓塞术止血。栓塞剂分别采用GS、PVA颗粒,其中单纯应用GS25例,单纯应用PVA颗粒32例,联合应用GS、PVA颗粒28例。全部病例随访6个月以上。结果即时止血72例(84.7%),一次性治愈44例(51.8%),显效和好转37例(43.5%),无效4例(4.7%)。25例复发(29.4%),肺结核及结核性支扩占20例,二次栓塞9例,治愈5例。一次性治愈44例中单纯性支气管扩张17例,肺结核及结核性支扩17例,肺癌2例(即时止血率100%,另外4例晚期肺癌因其他原因在6月内死亡),肺曲菌病2例,肺脓肿1例,矽肺2例,肺囊肿1例,原因不明2例;单纯应用GS治愈8例(治愈率32%),单纯应用PVA颗粒治愈18例(治愈率56.3%),联合应用GS、PVA颗粒治愈18例(治愈率64.3%)。结论动脉栓塞术治疗肺咯血疗效显著。单纯应用GS治愈率<单纯应用PVA颗粒治愈率<联合应用GS、PVA颗粒治愈率。肺结核及结核性支扩疗效相对较差,复发率相对较高。
- 江森孙兮文支文祥马骏尤正千史景云
- 关键词:明胶海绵聚乙烯醇颗粒动脉栓塞肺咯血复发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