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晓冬
- 作品数:102 被引量:90H指数:5
- 供职机构:首都师范大学物理系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教育委员会科技发展计划面上项目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理学自然科学总论历史地理文化科学更多>>
- 玻尔研究所与中丹科技交流与合作被引量:1
- 2017年
- 玻尔研究所是近代物理学的圣地,在中丹科技交流史上起到至为关键的作用。玻尔父子的三度来华,在中国学界产生巨大影响,直接促成多批科学家赴玻尔研究所访问研究,从而对中国核物理的发展起到重要推动作用。本文深入挖掘档案文献和相关史料,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厘清史实,包括奥格·玻尔1973年访华,1960年至1990年中国出访玻尔研究所的确切名单,并尝试分析玻尔研究所、哥本哈根精神对中国当代科技交流、科技创新的意义和启示。
- 张辉尹晓冬
- 关键词:哥本哈根精神
- 1964年北京科学讨论会的初步研究——以两篇中国粒子物理报告为例
- 2017年
- 文章首先叙述了1964年北京科学讨论会上物理天文组的筹备、组织与召开情况;进而对中国粒子物理学家的报告,特别是戴元本关于雷其极点和高崇寿关于粒子对称性的报告进行初步研究,并介绍了相关讨论交流的情况。通过对粒子物理学史的相关梳理,表明戴元本和高崇寿的研究曾一度追赶上了世界前沿,并取得一些成就。这些报告及相关研究反映出新中国成立最初十几年粒子物理学的进展,同时也从这一侧面使我们了解北京科学讨论会的历史面貌。
- 张辉尹晓冬段菲菲
- 仁科芳雄对日本物理学的贡献被引量:1
- 2012年
- 仁科芳雄被尊称为"日本现代物理学之父",在东京帝国大学电气工程学毕业后最终转向物理学.欧洲留学八年后,把先进的量子力学引进日本,并对宇宙射线,X-射线和核物理深有研究,著名物理学家汤川秀树和朝永振一郎也是在仁科的帮助下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对日本的物理研究环境、教育事业、以及战后经济复兴也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 段士玉尹晓冬
- 关键词:教育学战争
- 关于科学技术史课的教学探讨
- 2003年
- 结合科技史学的特点与本院文科专业的实际情况,从整合教学内容,开展专题教学等方面,探讨提高科技史课教学质量的问题。
- 尹晓冬
- 关键词:科学技术史教学研究教学内容专题教学教学质量
- 关于海森伯是如何提出测不准原理的
- 该文在前人海森伯研究的基础上,着重探讨了海森伯提出测不准原理的历史过程.论文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简述海森伯一生.包括科学活动,科学贡献,以及所受教育和思想影响;第二部分从量子力学发展的历史角度系统地讨论了他提出测不准原...
- 尹晓冬
- 关键词:海森伯测不准原理量子力学
- 大师是如何炼成的——王竹溪留学英国始末
- 2015年
- 文章通过描述狄拉克在访华过程中与王竹溪的交往经历,以及周培源对王竹溪留学过程的安排来厘清王竹溪留英的过程。尤其是新发现的几封王守竞、周培源与狄拉克之间的往来通信,从中还原了王竹溪成功前往英国剑桥大学留学始末,反映了叶企孙、吴有训、周培源等人对出国留学的中国物理学家的高瞻远瞩及细致安排。
- 尹晓冬段菲菲
- 关键词:王竹溪狄拉克
- 约旦的主要科学成就被引量:1
- 2009年
- 根据国内外相关资料,较全面地阐述了约旦在量子力学、量子场论、数学、宇宙学、生物物理学等科学领域的成就,使人们能更加深入、全面地了解约旦在自然科学上的工作.文章最后试图客观、公正地分析约旦所取得成就未能得到更多关注与充分承认的原因.
- 尹晓冬陈梦
- 关键词:量子力学量子场论
- 李约瑟博士与力学家胡乾善的交往被引量:2
- 2013年
- 胡乾善,著名振动专家和工程力学教育家,早年留学英国,上世纪40年代曾在中英科学合作馆工作,本文着重研究胡乾善在20世纪40年代在武汉大学期间与李约瑟博士的交往以及他在1943年至1945年中英科学合作馆的工作。从中能反映出胡乾善当时的科学研究状况和二人间的友谊,以及当时中国的科学发展的历史背景以及中英科技交流,尤其为研究抗战期间武汉大学对外科技交流及科学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史料,并以此纪念胡乾善先生诞辰百年。
- 尹晓冬
- 勇敢坚韧、笃定前行的美国天文学家安妮·坎农
- 2023年
- 安妮·江普·坎农是美国著名的天文学家,在哈佛大学天文台工作期间,她开创并系统完善了用于恒星光谱分类的哈佛分类法,编撰了《亨利·德雷珀星表》,推动了天文学的发展。同时她积极为科学界的女性争取权利,设立安妮坎农天文学奖,提高了女性在科学中的地位,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女性学者。通过研读和分析相关文献,对其生平、成就及影响进行讨论与分析。
- 杨一凡尹晓冬
- 关键词:天文学女性主义
- 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技术的物理学渊源及发展
- 2023年
- 本文从科学史的文献资料入手,从历史发展的角度回顾了从正电子和人工放射性的发现,到PET诞生及发展的历程,分析了PET从产生创意到逐步完善的过程,展示了应用技术改进的艰难曲折道路。目的在于探讨基础研究与应用技术创新间的关系,说明基础研究是技术创新的源头与基石,是推动技术发展的不竭的动力;还着眼于总结在此发展历程中,科学家们的创新思路和经验:他们善于观察与发现问题,利用实验手段认识世界,注重前期工作积累,坚持不懈,实现物理学、化学、生命科学、医学和计算机科学多学科的交叉融合,把基础科学的理论和最新成果引入到技术创新中,直接造福人类的健康。这一研究为我们培养创新型人才提供了生动的范例和宽阔的思路。
- 尹晓冬苑红霞王福合刘战存
- 关键词:正电子人工放射性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