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脊柱后凸手术的可调式体位装置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脊柱后凸手术的可调式体位装置,该装置包括托板部和升降部,升降部与托板部连接且配置为驱动托板部的至少部分上升或下降。托板部包括配置为支撑目标用体的多个托板组件。多个托板组件包括沿第一方向依序布置的至少... 于海洋 王宏亮 董磊 崔西龙 丁亚 张伟 尹稳 姜济世前柱撑开结构性植骨后柱加压闭合治疗陈旧性脊柱压缩性骨折伴重度后凸畸形 目的探讨前柱撑开结构性植骨后柱加压闭合治疗陈旧性脊柱压缩性骨折伴重度后凸畸形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2010年1月-2014年7月,我科共收治老年骨质疏松脊柱陈旧性骨折合并后凸畸形患者14例,其中男性6例,女性8例,5... 崔西龙 于海洋 梁成民 焦伟 姜济世 翟云雷 付青松 尹稳 李超关键词:结构性植骨 后凸畸形 经椎板间隙入路椎间孔镜下治疗高髂嵴连线L5~S1椎间盘突出症 被引量:8 2019年 目的探讨经椎板间隙入路椎间孔镜下治疗高髂嵴连线L5~S1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7例L5~S1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通过椎间孔镜经椎板间隙入路行椎间盘切除术。记录手术透视次数、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采用ODI和疼痛VAS评分评价疗效。结果手术透视次数为2~4次;手术时间为35~100min;住院时间为3~5d。患者均随访12个月。术后1d和术后1、3、12个月ODI和VAS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1)。术后12个月根据MacNab标准评价疗效:优17例,良9例,差1例,优良率26/27。无术后并发症发生。结论对于高髂嵴连线的患者,经椎板间隙入路椎间孔镜下治疗L5~S1椎间盘突出症可取得满意的手术效果。 翟云雷 于海洋 王康康 尹稳 邹欣欣关键词:椎板间隙入路 椎间盘突出 全脊椎切除联合钛网植骨矫正胸腰椎角状后凸 2020年 [目的]介绍后路全椎切除联合钛网周围植骨重建治疗重度脊柱角状后凸的手术技术与初步临床效果。[方法] 2004年2月~2015年7月,采用后路全脊椎切除钛网周围植骨治疗重度脊柱角状后凸13例。经后路显露畸形脊柱后部结构全段,于截骨远、近段分别置入椎弓根钉。松解脊柱后柱,用临时固定棒固定,以后凸顶椎为中心行楔形全椎骨切除,矫正畸形,测量脊柱缺损长度,植入填充碎骨粒及适当长度的钛网,加压闭合截骨间隙固定。[结果] 13例患者均顺利手术,无医源性血管、神经和内脏损伤。术后矢状面平均矫正率75.89%,术后冠状面平均矫正率87.01%,矢状面偏移距离平均矫正率74.88%。随访25~106个月,末次随访矢状面Cobb角矫正度无明显丢失,所有患者均达到骨性融合。[结论]后路全脊椎切除联合钛网周围植骨技术可有效矫正重度脊柱角状后凸,防止过度脊髓短缩,重建脊柱稳定性。 李超 于海洋 付青松 李海江 尹稳 王伟 张伟 邹欣欣关键词:脊柱稳定性重建 经病损间隙楔形截骨矫治强直性脊柱炎重度脊柱后凸畸形伴Andersson损害 2024年 目的回顾经病损间隙楔形截骨矫治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重度脊柱后凸畸形伴Andersson损害的临床疗效。方法2018年6月~2020年6月,对3例合并Andersson损害的AS重度后凸畸形行经病损间隙楔形截骨矫形。3例均为男性,年龄41~50岁,平均46.6岁。Andersson病损位于T 12-L 1、L 1-2、L 2-3间隙各1例,术前脊柱整体后凸(GK)76~94°、平均(84.0±9.2)°,其中胸腰段后凸(TLK)32~68°、平均(46.3±19.1)°,腰椎后凸(LL)16~41°、平均(29.7±12.7)°;矢状位垂直轴(SVA)300~358 mm、平均(325.3±29.7)mm,颌眉角(CBVA)30~40°、平均(34.0±5.3)°。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平均手术时间(515.0±32.8)min,术中失血量(2066.7±901.9)mL,术后2例患者出现腹壁张力性疼痛,1周内完全缓解,无神经并发症。随访12~37个月,末次随访时GK(16.7±10.5)°,TLK(15.3±10.1)°,LL(-19.0±17.4)°,SVA(83.0±23.8)mm,CBVA(8.3±4.7)°,均较术前具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截骨处愈合良好,内固定未见松动断裂。结论经病损间隙楔形截骨矫治强直性脊柱炎重度脊柱后凸畸形伴Andersson损害安全可行,可兼顾后凸矫形与病灶清除,近期疗效满意。 张伟 于海洋 张伟 于海洋 郑国辉 翟云雷关键词:强直性脊柱炎 后凸畸形 截骨 后路凸侧椎板楔形截骨经肋椎关节松解胸椎间隙治疗青少年重度脊柱侧后凸 2021年 目的:评价经后路凸侧椎板楔形截骨经肋椎关节松解胸椎间隙矫形治疗青少年重度脊柱侧后凸畸形的安全性和早期临床效果。方法:2014年5月~2016年12月对我院15例青少年重度脊柱侧后凸患者行经后路凸侧椎板楔形截骨经肋椎关节松解胸椎间隙手术治疗,术前仅1例严重脊柱侧后凸患者行头盆环牵引。男6例,女9例,年龄13~18岁(16.1±1.6岁)。其中先天性脊柱侧后凸3例,特发性11例,神经纤维瘤病性1例。术前侧凸Cobb角82°~144°(102.5°±17.6°),侧凸的柔韧性为6.4%~28.5%[(21.56±5.70)%];后凸50°~95°(68.1°±15.3°),冠状位躯干偏移距离(C7中垂线与骶骨中垂线距离)2.0~6.8cm(3.40±1.37cm)。术前四肢肌力及感觉均正常。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椎板楔形截骨5.20±0.56个(4~6个),松解椎间隙5.20±0.56个(4~6个),手术时间6.1~7.9h(7.00±0.51h),术中出血量1050~2500ml(1450.0±521.3ml)。术后侧凸Cobb角18°~40°(28.0°±6.6°),矫正率72.5%;后凸22°~42°(27.8°±6.1°),矫正率58.4%;冠状位躯干偏移距离0~2cm(0.85±0.74cm),矫正率72.8%。随访25~41个月(33.1±5.4个月)。末次随访时侧凸Cobb角19°~43°(30.0°±6.9°),矫正率70.6%;后凸22°~42°(28.6°±6.5°),矫正率57.2%;冠状位躯干偏移距离0.2~2.3cm(1.10±0.72cm),矫正率71.3%。无胸膜破裂,无假关节形成,无内固定断裂及松动,矫正度无显著丢失。1例患者术前骨盆牵引发生钉道感染,经局部换药及抗生素应用,2周后感染控制;1例术后第3天发生十二指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采取禁食水、持续胃肠减压、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左侧卧位,术后2周痊愈;1例T4左侧椎弓根螺钉侵入椎管压迫神经,术后5h发生左下肢不完全性瘫痪,术后8h去除T4左侧椎弓根螺钉,术后5个月左下肢功能完全恢复。结论:采用后路凸侧椎板楔形截骨经肋椎关节松解胸椎间隙治疗青少年重度脊柱侧后凸畸形,不需要剥离椎体侧方胸膜,手术解剖层次表浅和创� 李超 于海洋 付青松 李海江 尹稳 王伟 邹欣欣 张伟 刘彬关键词:肋椎关节 强直性脊柱炎重度脊柱后凸畸形合并髋关节屈曲强直患者脊柱矫形手术 被引量:3 2021年 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常导致脊柱圆弧状后凸畸形,躯体重心向前下移位。患者早期出现骨盆后倾、髋关节过伸代偿体位,当脊柱后凸畸形进一步加重时,部分患者髋关节会发生屈曲失代偿现象。有关AS脊柱后凸畸形(kyphosis deformity secondary to ankylosing spondylitis,KDSAS)与髋关节活动改变、截骨方案的研究已经较多,但目前仍无针对KDSAS合并髋关节屈曲强直脊柱矫形手术的专门报道。我院于2017年8月~2019年3月对3例KDSAS合并髋关节屈曲强直患者行脊柱矫形手术,总结报告如下。 尹稳 于海洋 郑国辉 崔西龙 翟云雷 王宏亮 董磊 张旭 盛明关键词:脊柱后凸畸形 强直性脊柱炎 脊柱矫形手术 自身免疫性疾病 失代偿 经皮椎弓根螺钉置钉辅助技术及应用进展 被引量:6 2022年 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percutaneous pedicle screw fixation,PPSF)技术避免了传统切开直视下置钉对椎旁肌肉的剥离、脊神经后支的损伤,防止椎旁肌肉的失神经化,同时具有手术切口小、出血少、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出院快等明显优势,促进了脊柱微创外科的发展。近年来,随着3D打印、脊柱内镜、导航系统及新型经皮椎弓根螺钉等技术迅猛发展,PPSF技术的临床应用及置钉辅助技术也得到不断改进,现就PPSF的临床应用现状、局限性及不同置钉辅助技术方法进行综述。 尹稳 焦伟 于海洋关键词:经皮椎弓根螺钉 脊神经后支 手术切口 失神经 置钉 3D打印 一种AS后凸畸形术后骨盆倾斜角的预测方法和预测系统 本发明适用于强直性脊柱炎后凸畸形术后骨盆倾斜角预测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AS后凸畸形术后骨盆倾斜角的预测方法和预测系统,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获取患者术前脊柱全长侧位图像;以髋轴位置为原点建立坐标系,并在所述坐标系标记出肺... 尹稳 于海洋 郑国辉 崔西龙 张伟 焦伟 翟云雷 梁成民 付青松大通道全内镜下椎间减压融合单侧与双侧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4 2023年 目的:比较大通道全内镜下椎间减压融合联合单侧椎弓根螺钉固定与双侧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单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2月~2021年10月在我院行大通道全内镜下椎间减压融合内固定手术治疗的47例单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0例采用单侧椎弓根螺钉固定(单侧固定组),男5例,女15例,年龄39~69岁(54.1±9.6岁);27例采用双侧椎弓根螺钉固定(双侧固定组),男9例,女18例,年龄40~70岁(57.8±9.4岁)。两组患者的年龄、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性别、手术节段、疾病类型、随访时间等一般资料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次数、住院费用、住院时间、手术前后的血红蛋白及变化值和并发症发生率;术前及术后3天、3个月、1年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 scale,VAS)评价腰腿痛,术前及术后3个月、1年采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价功能障碍情况;术后1年根据CT评价椎间融合情况,通过改良MacNab标准对临床疗效进行评价。结果:所有患者手术顺利,均获得1年及以上随访,双侧固定组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次数、住院费用、住院时间均显著性高于单侧固定组(P<0.05)。两组患者术前、术后血红蛋白值及血红蛋白变化值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术后3天、3个月、1年的VAS评分及术后3个月、1年的ODI均较术前明显下降(P<0.05);两组同时间点VAS评分及ODI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单侧固定组10.0%vs双侧固定组11.1%)、术后1年融合率(单侧固定组90.0%vs双侧固定组92.6%)及改良MacNab优良率(单侧固定组90.0%vs双侧固定组88.9%)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大通道全内镜下椎间减压融合联合单侧椎弓根螺钉固定与双侧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单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均安全有效,与双侧� 张浩然 于海洋 焦伟 尹稳 崔西龙 张伟 吴昊关键词:腰椎退行性疾病 椎弓根螺钉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