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华勇

作品数:9 被引量:28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珠海市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1篇专利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细胞
  • 3篇肿瘤
  • 3篇小细胞
  • 3篇非小细胞
  • 3篇肺癌
  • 2篇细胞肺癌
  • 2篇小细胞肺癌
  • 2篇厄洛替尼
  • 2篇非小细胞肺癌
  • 2篇肺肿瘤
  • 1篇蛋白
  • 1篇蒂扭转
  • 1篇胸苷
  • 1篇胸苷磷酸化酶
  • 1篇胸苷酸合成酶
  • 1篇药物疗法
  • 1篇早期肠内营养
  • 1篇增殖
  • 1篇治疗晚期非小...
  • 1篇乳腺

机构

  • 8篇中山大学
  • 2篇中山大学附属...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作者

  • 9篇张华勇
  • 4篇吴烜
  • 3篇李俏敏
  • 3篇韩强
  • 2篇吕会增
  • 2篇陈图峰
  • 2篇卫洪波
  • 2篇林忠
  • 1篇罗一民
  • 1篇黄勇
  • 1篇丁连举
  • 1篇何丹
  • 1篇吕维泽
  • 1篇胡宝光
  • 1篇廖怡锋
  • 1篇肖妹
  • 1篇钟北龙
  • 1篇张斌
  • 1篇王天宝
  • 1篇曾庆安

传媒

  • 2篇中国实用医药
  • 1篇吉林医学
  • 1篇中国普通外科...
  • 1篇重庆医学
  • 1篇青海医药杂志
  • 1篇中国误诊学杂...
  • 1篇中华消化外科...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18
  • 3篇2012
  • 2篇2011
  • 2篇2008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过表达miRNA-125b促进肺癌细胞A549的增殖、侵袭能力及其机制研究被引量:3
2018年
目的探讨过表达miRNA-125b对肺癌细胞A549的增殖、侵袭能力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将A549细胞分为3组:miRNA-125b组(miR-125b模拟物),NC组(NC模拟物)及空白组(同等体积的混有转染剂的胎牛血清),采用Q-PCR检测miRNA-125b的转染及表达效率。MTT法分析各组细胞的增殖能力,Transwell小室实验检测细胞的侵袭能力。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细胞Bcl-2调节因子(BMF)的表达水平。结果与空白组比较,miRNA-125b组细胞的miRNA-125b表达水平、增殖能力及侵袭能力上升(P<0.05);NC组的上述指标无明显变化(P>0.05)。与空白组比较,miRNA-125b组细胞的BMF表达水平下降(P<0.05);NC组的BMF表达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 miRNA-125b能通过抑制BMF的表达促进肺癌细胞A549的增殖及侵袭。
张华勇韩强李俏敏钟北龙
关键词:肺肿瘤细胞增殖
TS、TP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检测非小细胞肺癌标本中胸苷酸合成酶(Thymidylate Synthase,TS),胸苷磷酸化酶(Thymidine Phosphorylase,TP)表达情况,评价TS、TP表达与患者年龄、性别、病理类型及肿瘤分期等的关系,探讨TS、TP的临床病理学意义。方法选择可手术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手术前未接受任何方案的化疗或放疗,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的方法对手术切取的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TS、TP的表达进行检测。结果 85例标本中,分别有56.7%和70.8%的肿瘤组织TS、TP呈高表达,TS与TP表达呈明显正相关,TS表达水平与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理类型及肿瘤分期无关,TP表达水平与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理类型及肿瘤T分期,TNM总分期无关,但是,TP的表达水平在不同的N分期中存在显著差异。结论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TS、TP广泛过表达,TP表达水平与淋巴结转移相关,TP高表达可能促进淋巴结转移。
吴烜张华勇林忠肖妹廖怡锋吕维择
关键词:非小细胞肺癌胸苷酸合成酶胸苷磷酸化酶
原发性甲状旁腺肿瘤的诊断和外科治疗:附12例报告被引量:4
2008年
目的探讨甲状旁腺肿瘤的诊断和外科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近5年余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手术确诊、年龄11~71岁的12例甲状旁腺肿瘤临床资料。包括甲状旁腺癌并甲状腺肿及多发性内分泌腺瘤I型(MEN-1)1例;甲状旁腺囊肿1例;甲状旁腺瘤10例,其中1例为双侧甲状旁腺瘤并MEN-1,1例合并甲状腺肿,1例为异位腺瘤。结果依靠血钙、血磷、B超、CT及99mTc-MIBI等检查10例在术前确诊(2例术后确诊)。8例腺瘤和1例囊肿行单侧探查及甲状旁腺瘤切除;行双侧探查3例,其中1例甲状旁腺瘤并甲状腺肿行双侧甲状腺大部分切除(包括旁腺瘤),1例甲状旁腺癌为MEN-1行根治性切除及切除垂体肿瘤手术,1例甲状旁腺瘤并MEN-1术前行胰岛素瘤和肾上腺皮质瘤切除。平均随访时间38个月。随访期间11例血钙正常,8例无症状生存;1例腺瘤术后对侧甲状旁腺增生,再次手术。结论定位明确的单发甲状旁腺瘤或囊肿可单侧探查,MEN-1和腺癌或伴结节甲状腺肿者应双侧探查。术后密切随访不仅可确定手术效果,而且有利于早期发现复发患者和MEN-I患者。
吕会增陈图峰郑宗珩黄勇徐明罗一民卫洪波张华勇
BSP、CEA和Cyfra21-1联合检测在NSCLC骨转移中的诊断价值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探讨骨唾液酸蛋白(BSP)、血清癌胚抗原(CEA)和细胞角蛋白19(Cyfra21-1)联合检测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骨转移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156例住院患者的血清标本按临床诊断不同分为NSCLC骨转移组(52例)、NSCLC无骨转移组(58例)及肺部良性病变组(46例)。对所有患者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检测BSP,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CEA、CYFRA21-1含量。对比分析三组患者此3项指标检测结果及对NSCLC骨转移灵敏度、特异度的差异。结果:NSCLC骨转移组和无骨转移组患者血清CEA、Cyfra21-1含量明显高于肺部良性病变组;NSCLC骨转移组血清BSP含量明显高于无骨转移组和肺部良性病变组。血清BSP对NSCLC骨转移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均高于CEA、Cyfra21-1的检测;BSP、CEA和Cyfra21-1联合检测的特异度较单一检测有明显的提高,且血清BSP水平增高的NSCLC患者1年内累计生存率明显低于BSP水平正常的患者。结论:BSP、CEA和Cyfra21-1联合检测不仅有效地提高了NSCLC骨转移患者诊断的特异性,而且在NSCLC骨转移危险的预测方面同样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韩强张华勇
食管、贲门癌术后早期应用肠内营养的临床观察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探讨在食管、贲门癌术中留置十二指肠营养管给予早期肠内营养的意义。方法:对30例食管、贲门癌患者术中放置十二指肠鼻饲营养管,术后鼻饲能全力,分析其效果。结果:所有患者术中均能经常规操作置入十二指肠营养管并耐受早期肠内营养,未出现严重并发症,均治愈出院。结论:食管、贲门癌术后早期应用肠内营养,是安全、有效的营养补给方法。
张华勇吴烜李俏敏
关键词:食管癌贲门癌早期肠内营养
厄洛替尼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及安全性研究被引量:12
2011年
目的厄洛替尼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靶向药物,多项国内外研究已证明该药可延长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的生存。本研究回顾性总结了厄洛替尼在非选择NSCLC人群中的应用,旨在探讨厄洛替尼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远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本院2006年3月至2009年7月之间接受化疗后应用厄洛替尼治疗化疗失败的晚期NSCLC患者,口服150 mg/d厄洛替尼直至疾病进展,观察疗效、生存时间和副反应。结果共有36例患者入组。36例患者中PR 22.2%(8/36),SD 50.0%(18/36),PD 27.8%(10/36),CR=O,DCR(CR+PR+SD)72.2%;PFS为5.8个月。其中腺癌与非腺癌、无吸烟者与吸烟者的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是生存曲线提示腺癌比非腺癌患者(7.6个月vs 1.0个月,P=0.037)、无吸烟比吸烟患者(11.1个月vs 4.6个月,P=0.025)具有更长的PF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性别因素未能影响疗效或PFS。毒副作用主要为为轻度皮疹、腹泻、转氨酶升高。结论厄洛替尼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有效,对腺癌和非吸烟人群有一定优势,且耐受性良好,是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一个新的选择。
张华勇吴烜李俏敏张斌韩强丁连举
关键词:非小细胞肺癌厄洛替尼
比较吉非替尼与厄洛替尼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疗效及安全性被引量:4
2011年
目的比较吉非替尼和厄洛替尼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4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均口服吉非替尼250 mg,1次/d或厄洛替尼150 mg,1次/d,直至病情进展,比较两组的疗效,无进展生存时间及不良反应。结果吉非替尼和厄洛替尼两组患者的有效率分别为29.2%和25%(P=0.757),疾病控制率为83.3%和75%(P=0.162),无进展生存时间为7.6个月和6.2个月(P=0.995),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不良反应如腹泻、皮疹等发生也相似。结论吉非替尼和厄洛替尼治疗晚期NSCLC疗效和安全性相似。
吴烜张华勇吕维泽林忠
乳腺小切口手术使用多功能伞状拉钩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乳腺小切口手术使用多功能伞状拉钩,涉及到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包括拉钩基体;所述拉钩基体弯曲呈L形结构,且所述拉钩基体内部具有空腔;所述拉钩基体的前端面上设置有光源,所述拉钩基体前端侧壁上设置有吸引头,所述拉...
张华勇邓琳曾庆安
胃间质瘤蒂扭转一例
2008年
患者女,81岁.因左上腹包块11个月,腹痛2 d于2007年10月25日入院.2006年12月B超检查发现左上腹囊实性占位,因无不适,拒绝治疗.2007年10月23日无明显诱因出现腹痛、腹胀,进行性加重,无发热、恶心、呕吐、腹泻、黑便等表现.查体:腹部膨隆,腹肌紧张,全腹压痛、反跳痛,左上腹触及质硬、活动欠佳、边界不清、大小约10.0 cm×10.0 cm包块,移动性浊音阴性,肠鸣音正常.
张华勇陈图峰吕会增王天宝胡宝光何丹卫洪波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