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曹小年

作品数:19 被引量:52H指数:5
供职机构: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7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3篇细胞
  • 6篇增殖
  • 5篇肿瘤
  • 5篇细胞增殖
  • 5篇结肠
  • 4篇肠癌
  • 3篇结肠癌
  • 3篇肌醇
  • 3篇激酶
  • 2篇伊马替尼
  • 2篇三硝基苯磺酸
  • 2篇周期
  • 2篇胃肠
  • 2篇胃肠道
  • 2篇细胞系
  • 2篇细胞周期
  • 2篇细胞株
  • 2篇小鼠
  • 2篇磷脂酰肌醇
  • 2篇结肠炎

机构

  • 17篇华中科技大学
  • 3篇华中科技大学...

作者

  • 19篇曹小年
  • 17篇胡俊波
  • 12篇王桂华
  • 10篇来森艳
  • 9篇邓豫
  • 6篇陶德定
  • 6篇李小兰
  • 5篇李兆明
  • 5篇杨熹
  • 5篇王晶
  • 4篇龚建平
  • 3篇李襄
  • 3篇童宜欣
  • 3篇罗学来
  • 3篇杨锐
  • 3篇孙黎
  • 3篇李进
  • 3篇傅寅佳
  • 2篇刘韦成
  • 2篇金源

传媒

  • 5篇中华实验外科...
  • 5篇华中科技大学...
  • 2篇医药导报
  • 2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中国肿瘤
  • 1篇肿瘤防治研究
  • 1篇南昌大学学报...

年份

  • 1篇2016
  • 2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3
  • 5篇2012
  • 3篇2011
  • 5篇2010
1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p110β质粒的构建及其对MKN28细胞增殖的影响
2014年
目的 构建p110β基因高表达质粒,转染胃癌MKN28细胞,观察其对胃癌MKN28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 以基因组cDNA为模板,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目的片段,构建pCMV-Flag-p110β质粒,通过酶切鉴定及测序确定无误后,转染MKN28细胞,通过实时定量PCR(Real-timePCR)和Western blot检测p110β高表达,以及通过噻唑蓝(MTT)法检测其对MKN28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 成功构建了Flag-p110β质粒,在胃癌MKN28细胞中高表达p110β能促进蛋白激酶B(AKT)的磷酸化,48 h后噻唑蓝(MTT)法检测空白组、阴性对照组和高表达p110PIK组490 nm波长处的吸光度值分别为:0.791 6±0.0425、0.828 1 ±0.015 6、1.031 2±0.10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成功构建Flag-p110β质粒,高表达p110β能够促进MKN28细胞增殖.
刘鹭曹小年王桂华胡俊波唐锦辉
关键词:胃癌细胞增殖
上皮膜蛋白-1作为胃肠道间质瘤耐药标志物的研究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寻找胃肠道间质瘤(GIST)患者格列卫耐药的标记物,指导格列卫的临床用药。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比较格列卫规范治疗后,耐药的患者耐药前后上皮膜蛋白-1(EMP-1)蛋白的表达水平。将GIST882细胞种植于裸鼠皮下形成移植瘤,裸鼠持续口服伊马替尼3周后传代,直至移植瘤耐药。比较耐药移植瘤与敏感移植瘤中EMP-1基因和蛋白表达水平的差异。结果伊马替尼耐药后,患者及移植瘤肿瘤组织中EMP-1表达较耐药前显著增加,伊马替尼耐药移植瘤中EMP-1的RNA水平较敏感移植瘤增加约11倍。结论EMP-1可以作为GIST耐药的标志物。
来森艳王桂华曹小年李兆明龚建平胡俊波
关键词:胃肠道间质瘤复发伊马替尼耐药
p55PIK对细胞周期的调控和DNA合成的影响及机制的研究
目的: p55PIK的N端24个氨基酸/(以下简称N24/)能够抑制细胞S期进展,使细胞阻滞在G0//G1期,其可能机制有Rb依赖的途径和Rb非依赖途径的可能性。本研究通过p55PIK腺病毒,高表达p55PIK,检测其对...
曹小年
关键词:DNA合成细胞周期
文献传递
TAT-N24穿膜融合多肽的表达与鉴定被引量:8
2010年
目的表达并纯化TAT-N24穿膜融合多肽,初步探讨其生物学活性。方法构建pTAT-HA-N24原核表达载体,在BL21大肠埃希菌中表达并纯化TAT-N24融合多肽,利用SDS凝胶电泳检测纯化蛋白的纯度,利用免疫细胞化学和流式细胞术检测TAT-N24融合蛋白的穿膜能力和生物学活性。结果在原核表达系统中成功构建并表达纯化了TAT-N24穿膜融合多肽,其在6 mol/L尿素和DMSO中均具有较好的溶解性,纯化的融合多肽经SDS凝胶电泳分析未见明显杂蛋白混入,利用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可见TAT-N24处理结肠HT29细胞12 h后90%以上的细胞中可检测到TAT-N24,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可见TAT-N24能够有效地诱导细胞周期阻滞,抑制结肠癌细胞生长。结论TAT-N24具有高效的穿膜能力,并能有效抑制结肠癌细胞增殖,可望开发成为有效的肿瘤分子治疗药物。
王桂华孙黎邓豫李小兰曹小年来森艳陶德定胡俊波
关键词:HT29细胞
p50PIK基因重组腺病毒的构建及对Hela细胞的影响
2011年
目的构建携带P50基因的重组腺病毒载体,观察其感染宫颈癌Hela细胞后对p-AKT(Thr308)的影响。方法以PcDNA3.1-p50PIK质粒为模板,构建带有p50PIK基因的重组腺病毒质粒Ad-p50PIK—GFP,酶切鉴定后经PacI线性化后转染HEK293包装细胞,观察细胞内绿色荧光蛋白(GFP)表达情况,并进行3轮扩增,收获带有目的片段的腺病毒。将重组腺病毒Ad.p50PIK—GFP感染Hela细胞并通过Western blot技术检测其对p-AKT的影响。结果将Ad.p50PIK-GFP经XhoI和KpnI双酶切鉴定和琼脂糖电泳,在1400bp附近有目的条带,送测序结果与GeneBank报道的序列完全一致,表明重组腺病毒Ad—p50PIK—GFP构建成功;然后将其转染HEK293细胞,绿色荧光表明Ad—p50PIK-GFP在HEK293包装细胞中成功表达;用SDS—PAGE电泳方法检测p50对Akt磷酸化的影响,结果表明高表达蛋白p50明显促进AKT的磷酸化(Thr308)。结论成功构建重组腺病毒Ad—p50PIK,p50在宫颈癌Hela细胞株中的过表达可使p-AKT表达升高。
李进曹小年陈成杨锐胡俊波王晶
关键词:重组腺病毒HELA细胞P-AKT
下调P55PIK基因表达对乳腺癌MDA-MB-231细胞体外增殖和迁移能力的影响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通过RNA干扰(RNA interference,RNAi)抑制P55PIK基因表达,观察下调P55PIK对人乳腺癌细胞株MDA-MB-231体外增殖和迁移能力的影响。方法利用脂质体将特异性针对P55PIK的siRNA瞬时转染P55PIK高表达细胞株MDA-MB-231,以转染无关序列siRNA(siRNA-NC)和未转染细胞作为对照。通过Western blot检测其对P55PIK表达的下调效果,MTT法和Transwell实验分别检测MDA-MB-231细胞的增殖和迁移能力。结果 siRNA-P55PIK明显下调MDA-MB-231细胞中P55PIK蛋白的表达;MTT检测显示下调P55PIK后,MDA-MB-231生长明显受到抑制;Transwell实验显示siRNA-P55PIK组穿膜细胞数为(5.2±1.3),显著低于siRNA-NC组(18.6±3.8)和空白对照组(18.4±4.3)(P<0.05)。结论应用RNAi抑制P55PIK基因的表达可抑制MDA-MB-231细胞体外增殖和迁移能力,为乳腺癌的靶向治疗提供了新思路。
李襄胡艺冰孙黎曹小年王桂华丁庆庆吴亚群胡俊波
关键词:乳腺癌RNA干扰增殖迁移
脂多糖诱导小鼠肝损伤模型及致死模型的建立被引量:12
2012年
目的建立脂多糖(内毒素,LPS)单独诱导小鼠急性肝损伤模型及致死模型。方法分别以生理盐水、LPS10、30、50、80mg/kg腹腔注射小鼠,筛选LPS诱导小鼠急性肝损伤和致死剂量。分别以生理盐水、LPS30、50mg/kg腹腔注射小鼠,绘制各组小鼠的生存曲线,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各组肝组织损伤情况,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肝组织核因子(NF)一KBp65蛋白的表达和核转位变化,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小鼠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TNF)-α含量。结果对照组小鼠无死亡和肝组织损伤,肝组织内NF—KBp65蛋白表达水平低,无核转位现象,血清中TNF—oL含量低。腹腔注射LPS30mg/kg组小鼠无死亡,出现肝组织损伤,肝组织内NF.KBp65蛋白表达水平增加、出现核转位,血清中TNF—α含量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腹腔注射LPS50mg/kg组小鼠存活不超过120h,肝组织严重损伤,肝组织内NF—icBp65蛋白表达水平以及核转位显著增加,血清中TNF-α含量显著增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成功建立脂多糖诱导肝损伤动物模型和致死模型,为在体内进一步研究p55PIK对LPS—NF—KB通路奠定基础。
刘韦成罗学来李兆明邓豫曹小年杨熹李川金源李小兰陶德定胡俊波王晶
关键词:急性肝损伤动物脂多糖
美沙拉嗪缓释剂对2,4,6-三硝基苯磺酸诱导大鼠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作用被引量:8
2011年
目的研究美沙拉嗪缓释剂对2,4,6-三硝基苯磺酸(2,4,6-trinitro picrylsulfonic acid,TNBS)诱导的溃疡性结肠炎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1β、IL-6表达的影响,探讨美沙拉嗪缓释剂的抗炎机制。方法应用TNBS/乙醇建立大鼠溃疡性结肠炎模型,实验设正常对照组、模型组、药物治疗组(给予美沙拉嗪溶液100 mg.kg-1.d-1),阳性对照组(给予5-对氨基水杨酸100 mg.kg-1.d-1),每组10只,每天灌胃2次,给药时间从造模后第1天开始至实验结束,共7 d,观察大鼠疾病活动指数(disease index,DAI)、体质量变化及结肠病理学改变,生化法检查大鼠结肠组织髓过氧化物酶(myeloperoxidase,MPO)活性,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PCR)检测肠组织TNF-α、IL-1β、IL-6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结肠组织MPO活性及TNF-α、IL-1β、IL-6mRNA表达量明显增多(P<0.05)。与模型组和阳性对照组比较,药物治疗组MPO活性及结肠组织TNF-α、IL-1β、IL-6mRNA的表达明显减少(P<0.05)。模型组和阳性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美沙拉嗪缓释剂对大鼠实验性溃疡性结肠炎具有治疗作用,其机制与通过降低中性粒细胞的浸润、抑制促炎因子TNF-α、IL-1β、IL-6mRNA等的表达有关。
李进邓豫李兆明曹小年李小兰陶德定胡俊波王晶
关键词:2,4,6-三硝基苯磺酸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
穿膜融合多肽TAT-N24对S180腹水瘤生长的抑制作用被引量:8
2010年
目的观察穿膜融合多肽TAT-N24对S180腹水瘤生长的抑制作用。方法建立S180腹水瘤小鼠模型,以不同剂量TAT-N24腹腔内注射,观察TAT-N24对腹水瘤小鼠腹水生成的影响,流式细胞仪检测腹水瘤细胞细胞周期进程,应用5-溴脱氧尿嘧啶核苷(BrdU)掺入法检测TAT-N24对细胞DNA合成的影响,验证TAT-N24的抗肿瘤作用。结果腹水测量结果显示,模型对照组腹水为(8.3±2.3)mL,实验组分别为:TAT-N245μL组(3.2±1.2)mL,TAT-N2420μL组(2.7±1.0)mL,TAT-N24100μL组(1.3±0.2)mL;结果提示给予腹腔注射TAT-N24能显著抑制腹水的生成(P<0.05);BrdU/PI双掺入法检测细胞DNA合成结果显示,对照组BrdU阳性细胞数占总细胞比例为(25.86±3.54)%,而给予TAT-N24高剂量(100μL)组BrdU阳性细胞数占总细胞比例为(5.91±0.57)%,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动物腹水瘤细胞中G0/G1期细胞为(63.88±4.01)%,S期和G2/M期细胞分别为(23.93±2.91)%和(12.19±1.62)%,而TAT-N24高剂量组动物腹水瘤细胞G0/G1期细胞增加至(83.71±1.53)%,S期和G2/M期细胞分别为(7.56±1.40)%和(8.72±0.7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融合多肽TAT-N24能有效抑制S180腹水瘤小鼠的腹水生成,阻滞腹水瘤细胞细胞周期进程,抑制细胞DNA合成。
吕峰王桂华邓豫曹小年来森艳陶德定胡俊波龚建平
关键词:S180腹水瘤磷酸肌醇3-激酶
伊马替尼停药后复发胃肠道间质瘤的临床特征与KIT/PDGFR基因突变分析
2012年
目的探讨转移性胃肠道间质肿瘤(GIST)患者术后伊马替尼辅助治疗过程中,停药与复发的关系,以及KIT第11外显子突变的患者复发后,对伊马替尼的敏感性研究和预后监测。方法对GIST患者复发前后临床特征进行分析比较;利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辅助诊断和分析复发前后CD117,CD34等GIST细胞标志物的表达情况;采用基因测序的方法进行KIT/PDGFR基因突变检测。结果 GIST患者术后,规范伊马替尼治疗3年,停药后1年余腹部包块证实为GIST复发;患者KIT基因第11外显子检测出有缺失突变:c.1667_1672delAGTGGA,提示该患者仍然对伊马替尼敏感;对于诊断GIST,DOG1比CD34更敏感。结论伊马替尼的连续用药延长无进展生存时间及延缓GIST复发,DOG1具有比CD34更好的敏感性,更加适合作为GIST的诊断标记物。
来森艳王桂华李川李兆明金源曹小年童宜欣胡俊波王晶
关键词:伊马替尼胃肠道间质肿瘤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