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曾穗德

作品数:19 被引量:45H指数:4
供职机构:广东省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中医药管理局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8篇肠癌
  • 5篇直肠
  • 5篇直肠癌
  • 5篇结肠
  • 5篇结直肠
  • 5篇结直肠癌
  • 4篇手术
  • 4篇外科
  • 4篇外科手术
  • 3篇切除
  • 3篇肿瘤
  • 3篇细胞
  • 3篇结肠癌
  • 3篇基因
  • 3篇腹腔
  • 3篇腹腔镜
  • 2篇胆管
  • 2篇电图
  • 2篇直肠肿瘤
  • 2篇术后

机构

  • 18篇广东省人民医...
  • 5篇中山大学
  • 4篇中山大学附属...
  • 2篇汕头大学
  • 2篇深圳市宝安区...
  • 2篇广州医学院港...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广东省人民医...

作者

  • 19篇曾穗德
  • 12篇林锋
  • 5篇谢丹
  • 3篇吴伍林
  • 3篇张萌
  • 3篇姚学清
  • 2篇周如建
  • 2篇谢文晋
  • 2篇陶瑜
  • 2篇王俊江
  • 2篇陈仕荣
  • 2篇朱锦腾
  • 2篇蔡观福
  • 2篇吴德庆
  • 2篇杨增轩
  • 2篇陈志京
  • 2篇冯兴宇
  • 2篇李勇
  • 2篇杨春平
  • 2篇刘泳冬

传媒

  • 4篇中华胃肠外科...
  • 2篇广州医药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临床与实验病...
  • 1篇临床外科杂志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广东医学
  • 1篇中国实用外科...
  • 1篇广州医学院学...
  • 1篇循证医学
  • 1篇肝胆胰脾外科...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中国当代医药
  • 1篇中国中医药咨...
  • 1篇昆明医科大学...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2
  • 2篇2011
  • 3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7
  • 2篇2006
  • 1篇2005
  • 1篇2003
  • 1篇2002
  • 1篇1999
  • 2篇1997
  • 1篇1996
1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先天性胆总管囊肿的术式选择被引量:1
1997年
曾穗德林锋谢文晋
关键词:先天性胆总管囊肿外科手术术式选择
全内脏反位腹腔镜远端胃癌根治术被引量:4
2016年
全内脏反位(situs inversus viscerum, SIV)是一种罕见的先天性畸形,其主要特征为内脏器官与正常解剖位置呈镜像分布[1]。全内脏反位的患者除了器官位置改变之外,其生理功能基本正常,常在健康体检时发现,国内外关于此方面的报道较少,合并胃癌的病例报道更是屈指可数,广东省人民医院普通外科于2014年11月20号收治1例全内脏反位合并胃癌的患者,成功施行国内首例全内脏反位腹腔镜远端胃癌根治手术,现报道如下。
杨梓锋曾穗德冯兴宇郑佳彬李勇
关键词:胃肿瘤全内脏反位腹腔镜
全腹腔镜下全胃根治性切除术后消化道重建的临床疗效分析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分析全腹腔镜下全胃切除术后消化道重建的安全性和短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全腹腔镜下全胃根治性切除术后消化道重建的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36例患者采用经口吻合器底钉座置入(Or VilTM)、反穿刺、食管空肠顺蠕动侧侧吻合(Overlap)、食管空肠功能性端端吻合(FETE)方法完成食管空肠重建,平均重建时间58.0 min,手术平均出血量137.7 m L,术后平均住院天数9.8天,排气天数平均为2.5天,进食流质平均天数是4.9天。术后发生1例吻合口出血,2例吻合口瘘,1例肠梗阻,1例乳糜漏,1例切口感染,总体并发症发生率为16.7%。结论全腹腔镜下全胃根治性切除术后有可以接受的消化道重建时间、出血量、术后恢复过程及并发症发生率,证明其安全、有效,可以在有经验的中心开展。
胡伟贤韦耿周冯兴宇冯兴宇王俊江吴伍林陈志京陈仕荣曾穗德吕泽坚吴德庆吴德庆蔡观福姚学清
关键词:全腹腔镜消化道重建
肛瘘的外科手术治疗评价(附259例报告)
2006年
目的探讨治疗各种类型肛瘘的最佳手术方式,减少术后并发症和复发率。方法本组是1998年9月到2005年9月间我科收治患者259例,其中低位肛瘘171例和高位肛瘘88例,对不同类型的肛瘘采取不同的外科手术方法治疗。结果本组病例均随访至少6个月。术后平均住院时间2.8天。敞开伤口的愈合时间18~72天(平均47天)。痊愈252例,无效5例。2例病理报告鳞状上皮癌。结论低位外瘘管切除加高位肛管内挂线,术中避免损伤肛周正常结构,手术创口敞开引流是治疗各种类型肛瘘和减少术后并发症和复发率的最为有效的手术方法。警惕肛瘘有癌变可能。
曾穗德林锋杨增轩
关键词:肛瘘外科手术切开挂线
皮下支架结肠袢式造瘘被引量:1
1997年
结肠襻式造瘘用于左半结肠病变引起的梗阻,或结肠各种需行粪便转流的病变,是胃肠外科常用术式之一。造瘘可以是暂时性的,也可以是永久性的。传统的襻式造瘘术式,用玻璃棒作为瘘口肠袢的支架置于皮外,以防止肠袢向腹腔内回缩,需二期开放瘘口,不能即时减压,且形成后的瘘口面积较大。
林锋曾穗德谢文晋
关键词:结肠梗阻支架术
和胃理气汤治疗腹部非胃手术后胃瘫16例临床观察被引量:7
2012年
目的观察和胃理气汤治疗腹部非胃手术后胃瘫的疗效及对患者体表胃电图的影响.方法在常规西医治疗基础上,将33例腹部非胃手术后胃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6例和对照组17例,治疗组从胃管注入和胃理气汤30 mL,每日3次;对照组从胃管注入生理盐水30 mL和多潘立酮粉末10 mg,每日3次.分别观察治疗前1 d及治疗后7 d症状体征、记录胃管引流量、体表胃电图的变化,并对两组疗效和体表胃电图改变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1.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47.1%,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正常胃电节律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和胃理气汤治疗腹部非胃手术后胃瘫,疗效可靠,副作用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朱锦腾杨春平叶仁群曾穗德
关键词:胃瘫综合征疗效观察胃电图
左半结肠癌急性肠梗阻的一期肠切除吻合术52例
2009年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和分析一期切除肠吻合术治疗左半结肠癌合并急性梗阻的效果。方法:对52例左半结肠癌并发急性梗阻患者行一期肠切除吻合术。结果:52例中46例一期愈合出院,4例发生切口感染,2例发生肠粘连,无术后吻合口瘘发生,无死亡及其他严重并发症。结论:对于左半结肠癌并发急性肠梗阻,通过适当选择病例和做好充分手术准备,一期肠切除吻合是安全可行的。
周如建曾穗德
关键词:一期肠切除吻合术左半结肠癌急性肠梗阻并发症
早期ENBD和EST治疗急性胆源性胰腺炎135例分析被引量:4
2009年
目的探讨早期鼻胆管引流(endoscopic nasobiliary drainage,ENBD)和括约肌切开术(endoscopic sphincterotomy,EST)治疗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我们选择135例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患者,早期行括约肌切开术和鼻胆管引流,并观察手术疗效和并发症情况。结果129例患者得到治愈,4例患者因胰腺脓肿接受开腹手术,2例患者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结论早期ENBD和EST治疗急性胆源性胰腺炎安全有效,并发症少,是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理想的手术方法。
周如建曾穗德
关键词:鼻胆管引流括约肌切开术急性胆源性胰腺炎
结直肠癌中P21-激活激酶1基因表达与扩增及其临床病理学意义被引量:3
2009年
目的探讨P21-激活激酶1(PAK1)基因在结直肠癌(CRC)中的表达与扩增及其临床病理学意义。方法运用免疫组织化学(免疫组化)、荧光原位杂交和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缺口末端标记方法,检测PAK1基因在80例CRC和30例结直肠良性腺瘤组织芯片中的表达、扩增及其细胞凋亡情况。结果免疫组化结果显示,26%的结直肠良性腺瘤和62%的CRC出现PAK1蛋白过度表达。CRC中PAK1蛋白表达与肿瘤组织学分级、临床分期均有显著相关性(P〈0.05)。90%低分化(G3级)CRC中出现PAK1蛋白过度表达,显著高于中一高分化CRC(G1/2级)的51%;78%的临床晚期(Dukes C、D期)CRC组织呈PAK1蛋白过度表达,也显著高于临床早期(Dukes A、B期)的53%。PAK1蛋白在CRC中的表达与肿瘤细胞凋亡指数(AI)呈显著负相关(P〈0.05)。荧光原位杂交检测发现,只有3%的CRC出现PAKI基因扩增。结论PAK1蛋白过度表达可能在结直肠肿瘤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而且与CRC的组织学和临床浸润表型密切相关,可作为判断CRC恶性程度与进展的新分子标记物之一。
黎志勋曾穗德刘泳冬廖奕佶花文峰林锋谢丹
关键词:结直肠肿瘤基因PAK1临床病理学
广东籍中老年人结直肠癌分子遗传学的致癌途径被引量:1
2003年
目的 探讨中国广东地区中老年人 (年龄 >5 0岁 )结直肠癌 (CRC)的分子致癌途径。方法 应用流式细胞学和免疫组化方法检测 6 0例中老年人CRCs的DNA倍性及p5 3、hMSH2 和hMLH1蛋白表达 ,结合临床病理学资料 ,分析它们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在 6 0例广东籍中老年大肠癌患者中 ,有 4 3例 (71 7% )为非整倍体DNA的含量 ,39例 (6 5 0 % )出现 p5 3蛋白过度表达 ,2例 (3 3% )丢失了hMSH2 或hMLH1蛋白。这组CRC的DNA倍性与p5 3蛋白表达有关 (χ2 =5 6 83,P =0 0 17) ,4 3例非整倍体DNA含量的CRC中 ,有 33例 (76 7% )呈 p5 3蛋白过度表达。丢失了hMSH2 或hMLH1蛋白的 2例CRC ,全部为二倍体的DNA含量 ,均呈 p5 3蛋白的正常表达 ,另外有 15例 (2 5 % )肿瘤既未出现非整倍体DNA含量 ,又未丢失hMSH2 或hMLH1蛋白 ,其中多数 (10 / 15 )表达正常的p5 3蛋白。结论 在中国广东地区中老年人CRC中 ,hMSH2 或hMLH1蛋白的丢失率低 ,多数 (71 7% )
张萌谢丹曾穗德文剑明林汉良陶瑜林锋许文杰
关键词:中老年人结直肠癌分子遗传学CRC病理学流式细胞学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