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灵慧
- 作品数:19 被引量:29H指数:3
- 供职机构: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外国语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文学历史地理社会学更多>>
- 西方译论术语之名与实被引量:1
- 2011年
- 西方翻译理论中的各类术语有共性亦有特性,有发展也有传承。术语的产生都有其具体语境,如其后隐藏的社会政治文化背景以及研究者的主体性等。在借鉴使用时,需尽量参照一手资料考究甄别,厘清术语的名与实,避免对术语使用范围的随意泛化。
- 朱灵慧
- 关键词:语境社会性主体性
- 结构?解构?建构?——评《翻译学:一个建构主义的视角》
- 2007年
- 《翻译学:一个建构主义的视角》在对已有的几种翻译研究范式展开批评的基础之上提出了建构主义的视角,即:以返回翻译本体为主旨,以实践哲学为哲学基础,以交往理性为理论基础,以共识性真理为真理观,以言语行为理论为语言学基础。本书既有对中国传统译论的继承,又有对国外译论的借鉴,思辨结合,有驳有立,在证实与证伪的结合中提出了新的翻译研究范式。
- 朱灵慧
- 关键词:自律他律
- “应用翻译学”重构及其文库构想被引量:8
- 2017年
- "应用翻译学"提出以来,其必然性和必要性得到学界一致认同,并在应用文体的翻译研究、翻译学基本理论在翻译领域和非翻译(学)领域中的应用研究,以及其他学科在翻译(学)中的应用研究三个层面取得不同进展。为适应理论研究、学科发展、社会时代之需,理性反思"应用翻译学"研究态势,适时调整重构,规划学科理论体系,丰富学科文库是学科深入构建和持续迈进的必要举措。
- 黄忠廉朱灵慧
- 视角与范式:翻译研究的学科融合被引量:1
- 2010年
- 随着翻译研究"文化转向"宣言的提出,翻译学者展开了多维度、多层面的学科探讨,包括"文化转向"在内的多种"转向"论缤纷登场。本文试图通过爬梳并厘清部分"转向"论的实质,指出目前翻译研究中学科融合的必然趋势,但同时应关注学科内外的对话与共建,保持翻译学科中借入与输出的均衡,真正做到与其他学科互利互惠。
- 朱灵慧
- 关键词:学科融合
- 言语不通,讯无别故:清代前中期奏折之“译讯”考察被引量:1
- 2019年
- “译讯”是清代“夷务”处理程序之一,清代前中期的“夷务”奏报中有不少关于“难夷”事务的“译讯”记录,从中可观察到这一时期中外交流与沟通情状。整理细读《明清时期澳门问题档案文献汇编》相关奏折可以发现,1811年之前“难夷”事务奏报多以记述抚恤发遣事项为主,之后的奏报则对“译讯”费墨较多。面对“言语不通”之困境,清政府“译”之举措主要包括“比对手势”“授与纸笔”及传唤多位通事、转送他处等多种方式,而“讯”之结果多为“并无别故”。对“难夷”讯问明确的日益重视,反映出清廷对传教、私货交易、兵船来犯等“夷务”的防范逐步增强,而“难夷”等“夷务”的日趋繁杂,更在一定程度上促使清廷认识到“译”的迫切。纵然清廷“夷务”态度和翻译认识的转变充满被动与无奈,却是晚清翻译高潮形成的铺垫和前奏。
- 朱灵慧
- 关键词:清代
- 社会与科学之间:20世纪30年代度量衡译名论战之实情、实质与实效被引量:1
- 2022年
- 度量衡兹事体大,既为科学之最常用术语,又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20世纪30年代,社会各界曾针对度量衡译名统一问题展开激烈论战,论战的焦点并非简单的翻译策略问题,也即从音还是从义的简单选择,亦非译名统一问题,抑或音译名称与比附名称的简单对峙,而是重实用或重学理、崇法令或尚科学、尊传统或求革新等多方力量的胶着与抗衡。彼时的度量衡论争充分显现了科学发展历程中,由制度划一到名称划一,由科学社会化到社会科学化的过渡与迈进,从而助推科学研究和社会生活从无序到有序的发展。可以说,度量衡译名论战既是传统“正名”思想的传承与表征,亦是其时科学精神追寻和科学规范建构的典型与缩影,是民国时期社会知识生产的表征。
- 方仪力朱灵慧
- 关键词:度量衡译名正名知识生产
- 译者显身场域与模式——以译作序跋为例
- 2017年
- 译作序跋是译者显身的直接场域,是译者主体性研究视角之一。本文通过分析译作序跋的言说内容和方式,呈现译者以注解原作为起点,以译事阐发为矢向,实现不同程度的显身过程。同时指出,"隐身"为翻译之特性对译者的伦理要求,而"显身"则是翻译之复杂性使译者所处之实际状态。故译者身份并非"隐身"与"显身"之别,而是显身强弱之异。
- 朱灵慧
- 关键词:主体性序跋注解
- 《2012》的张力与叙事
- 2010年
- 在继《后天》的轰动效应之后,导演艾默里奇再次以灾难大片《2012》续写了他的辉煌。该片于2009年11月13日在包括中国在内的全球各大影院同步上映,据票房统计机构估算,仅全球首映总票房就高达2.25亿美元。该片的故事情节源起于南美洲古老的玛雅文明,预言2012年12月21日是世界末日,太阳在这一天不再升起。
- 朱灵慧
- 关键词:叙事轰动效应《后天》统计机构玛雅文明故事情节
- 译作序跋之诗学意义与史料价值被引量:1
- 2012年
- 序跋等副文本广泛存在于翻译作品周围,是读者从作品外部走向正文所必经的一道门槛,编者和译者在此设计了一套阅读路线和阐释规则,直接影响并干预读者的解读。译者在此阐发的翻译思想、推介的文学手法,具有重要的诗学意义和史学价值,是建构翻译理论不可或缺的史料,也是中西文学理论比较的重要途径。
- 朱灵慧
- 关键词:序跋史料
- 官智渐开:光绪、宣统朝之译务与译识
- 2021年
- 清末翻译高潮的兴起并非一蹴而就,而是以筹防心态到求强求变的转变为铺垫。综理《清季外交史料》相关档案可见,光绪、宣统两朝对翻译费墨颇多,记录了文书翻译、约章翻译、界务翻译、律例翻译和书报翻译等诸多具体翻译事务,大量夹陈清廷官员在中外语言接触和翻译事务中的态度与认识。一方面,为时局所迫,清廷对语言问题日益警惕和重视,通过反复核对、详校译文等方式以确保权益;另一方面,逐渐意识到译之迫切与必要,在译员选派、华报译出、开启民智等方面提出裨益时局的观点和细则。清末翻译从求不至被蒙蔽,到主动译入借鉴,显现出中外交往中从被动接受到主动抗衡的转变。纵然充满被动与无奈,但官员阶层对翻译的态度映射出清廷主权意识、制度意识和求强意识的转变,在此意义上,可以说,清末官智逐渐开启。
- 朱灵慧
- 关键词:清末外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