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宜振

作品数:3 被引量:7H指数:2
供职机构:中国海洋大学海洋环境学院物理海洋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篇天文地球

主题

  • 2篇行波
  • 2篇驻波
  • 1篇年代际
  • 1篇年代际变化
  • 1篇热带
  • 1篇热带太平洋
  • 1篇海面
  • 1篇海面高
  • 1篇海面高度
  • 1篇EOF分解

机构

  • 3篇中国海洋大学
  • 1篇国家海洋局第...
  • 1篇国家海洋局

作者

  • 3篇李宜振
  • 2篇赵进平
  • 1篇曲平
  • 1篇李淑江

传媒

  • 1篇极地研究
  • 1篇海洋科学进展

年份

  • 1篇2008
  • 2篇2007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南极绕极波的传播系统研究
本文主要使用欧洲中尺度气象预报中心ECMWF的海表气压(SLP)资料,对南极绕极波的波动形态和传播过程进行分析,得到南极绕极波的基本波动参数,对南极绕极波的波动进行拟合,得到模拟的南极绕极波波解,并对南极绕极波的传播过程...
李宜振
关键词:行波驻波
文献传递
南极绕极波的行波与驻波共存系统分析被引量:2
2007年
南极绕极波(ACW)是近10年来海洋和大气科学领域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其特征表现为一种海气耦合的年际信号在南大洋的明显东向传播。文中依据波动的基本原理,利用非线性拟合方法得到了绕极波行波的平均波速、波数和角频率和印度洋驻波的表达形式,得出行波和驻波具有相同的角频率。针对绕极波纬圈传播的不连续现象,提出了南极绕极波是行波和驻波共存系统的新见解。行波与驻波共存系统由三部分组成:在南大洋的太平洋西侧发生SLP振动,与发生在太平洋中低纬度的过程有关;在太平洋和大西洋存在传播的行波,行波在太平洋最强,到大西洋明显减弱;在印度洋SLP系统表现为局地变化,体现明显的驻波特征。三部分有共同的周期,表明三部分是统一的动力学系统,证实了行波与驻波共存系统可以很好地表达南极绕极波的时空特性和传播特征。
李宜振赵进平
关键词:行波驻波
热带太平洋海面高度年代际变化的研究被引量:5
2008年
采用SODA海面高度(SSH)数据研究热带太平洋海域的年代际变化。结果表明,热带太平洋海面高度场存在与太平洋年代际涛动(PDO)时间过程基本一致的年代际变化,但是SSH异常的空间分布与SST异常的是不同的。热带海域年代际变化的典型空间分布:海面高度异常在热带海域存在东西方向的反向变化,在西太平洋只有1个变化中心,而在东太平洋形成2个对称于赤道的变化中心。热带太平洋海面高度的年代际变化有2个基本周期:13 a左右的周期和30 a以上时间尺度的气候转型周期。其中13 a周期的年代际变化与ENSO年际过程无关,是热带太平洋年代际变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数据时间长度的限制,气候转型的时间尺度还不明确,也不清楚其是否有明显的周期性。比较热带东西太平洋年代际变化的特征,可以发现以气候转型期的年代际信号在东西太平洋几乎是同时发生的,而13 a左右周期的年代际信号在赤道附近却存在自西向东方向的传播。
李淑江赵进平李宜振曲平
关键词:热带太平洋海面高度年代际变化EOF分解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