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承龙

作品数:25 被引量:183H指数:9
供职机构: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科技厅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2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5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6篇静脉
  • 12篇血栓
  • 10篇综合征
  • 9篇静脉血
  • 9篇静脉血栓
  • 8篇血管
  • 8篇血栓形成
  • 8篇溶栓
  • 8篇深静脉
  • 8篇深静脉血栓
  • 8篇下肢
  • 8篇下肢深静脉
  • 8篇下肢深静脉血...
  • 8篇静脉血栓形成
  • 7篇深静脉血栓形...
  • 7篇髂静脉
  • 7篇下肢深静脉血...
  • 7篇下肢深静脉血...
  • 6篇血管腔
  • 6篇血管腔内

机构

  • 25篇苏州大学附属...
  • 6篇南京大学医学...
  • 4篇苏州大学
  • 2篇南京医科大学
  • 1篇安徽省立医院
  • 1篇内蒙古工业大...
  • 1篇常州市第二人...
  • 1篇苏州天鸿盛捷...

作者

  • 25篇李承龙
  • 16篇钱爱民
  • 14篇桑宏飞
  • 12篇李晓强
  • 11篇雷锋锐
  • 10篇张晔青
  • 8篇姜坤
  • 8篇于小滨
  • 7篇戎建杰
  • 7篇朱礼炜
  • 4篇蔡志新
  • 2篇孟庆友
  • 2篇陈弘
  • 2篇殷音
  • 2篇胡楠
  • 2篇王婧
  • 2篇王孝运
  • 1篇乔彤
  • 1篇刘晨
  • 1篇韩松

传媒

  • 6篇中华普通外科...
  • 5篇中华血管外科...
  • 4篇中国血管外科...
  • 2篇中华医学杂志
  • 2篇手术电子杂志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中国卫生产业
  • 1篇中华解剖与临...

年份

  • 1篇2024
  • 2篇2022
  • 1篇2021
  • 2篇2020
  • 3篇2019
  • 3篇2018
  • 2篇2017
  • 6篇2016
  • 3篇2015
  • 2篇2014
2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血管腔内超声在髂静脉受压综合征诊治中的应用被引量:19
2015年
髂静脉受压综合征(iliac vein compression syndrome,IVCS)是引起下肢慢性静脉功能不全的重要原因,也是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危险因素。近年来血管腔内超声( intravascular ultrasound, IVUS)作为IVCS诊断工具逐渐得到应用。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自2013年7月至2014年3月采用IVUS(Volcanos5,美国Volcano公司)(图1)诊断IVCS28例,现报道如下。
桑宏飞李晓强姜坤戎建杰雷锋锐李承龙
关键词:髂静脉受压综合征血管腔内超声INTRAVASCULAR下肢慢性静脉功能不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诊治
非血栓性髂静脉受压综合征诊治的问题与讨论被引量:7
2016年
髂静脉受压综合征(iliac vein compression syndrome,IVCS)在临床上分为三种类型1]:无症状型、慢性静脉功能不全型和急性髂股静脉血栓型.前两型统称为非血栓性髂静脉受压综合征(nonthrombotic iliac vein compression lesions,NIVCLs).关于NIVCLs的诊治,经历了一系列观念的转变,早年的观点认为髂静脉狭窄是一种常见的解剖异常,而且支架植入后支架内血栓形成的几率高,没有必要对其进行处理,仅做静脉曲张或瓣膜功能不全的手术即可.
李晓强李承龙
机械性血栓抽吸系统治疗急性肺动脉栓塞的近期疗效被引量:12
2018年
目的探讨AngloJet机械性血栓抽吸系统治疗急性肺动脉栓塞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8例急性肺动脉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患者临床资料,应用AngioJet机械性血栓抽吸系统+CDT治疗8例(AngioJet组),单独应用猪尾巴导管溶栓治疗(CDT)20例(CDT组),比较两组尿激酶总量、溶栓时问、相关生化检测指标。结果两组患者尿激酶使用量分别为(72.5±44.4)万U和(169.0±59.3)万U,导管留置时间为(1.0±0.89)d和(2.65±0.86)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手术前、后两组血红蛋白、肌酐组间及组内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AngioJet和CDT都是治疗急性肺动脉栓塞的有效方法,两者联合使用能够加速临床症状的改善,减少溶栓药剂量。
毛由军朱礼炜李承龙雷锋锐张晔青桑宏飞钱爱民李晓强
关键词:肺栓塞机械溶栓
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在麻醉临床教学中的应用被引量:6
2020年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在麻醉科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8年2月—2019年12月选择40名实习医生随机分为实验组(n=20)采用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方法进行教学,对照组(n=20)采用传统教学方式。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后,通过操作考试对教学效果进行测评。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同学的操作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优于传统的神经阻滞,在麻醉科的实习中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应在教学中推广。
邓莉李承龙
关键词:麻醉科臂丛神经阻滞超声
血管腔内超声在布加综合征诊治中的应用
李承龙李晓强桑宏飞钱爱民戎建杰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导管溶栓与系统溶栓治疗疗效对比研究被引量:16
2015年
目的对比分析导管溶栓(CDT)和系统溶栓法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近、远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6月至2012年6月本科收治的126例DVT患者(126条肢体)的临床资料,其中CDT组(A组)95例、经患肢足背静脉系统溶栓组(B组)31例,比较两组患者患肢溶栓率、消肿率、深静脉通畅率、生活质量调查表(CIVIQ)评分、CEAP分级的情况。结果近期疗效(住院期间溶栓后):A组患肢溶栓率平均(71.06±18.56)%,B组平均(63.17±17.71)%;A组患肢大腿中段消肿率平均(69.98±15.44)%,B组平均(60.75±13.16)%;A组患肢小腿中段消肿率平均(76.91±10.89)%,B组平均(65.59±11.81)%;A组溶栓后深静脉通畅率82.10%(78/95),B组51.61%(16/31),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126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7~60个月,平均(17.51±9.86)个月。远期疗效:A组深静脉通畅率63.16%(60/95),B组29.03%(9/31);A组CIVIQ评分平均(92.27±7.30)分,B组(85.74±10.24)分;A组CEAP分级平均(1.52±1.25)级,B组(2.32±1.33)级,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DT治疗下肢DVT近、远期疗效均优于系统溶栓。
王孝运李晓强孟庆友钱爱民桑宏飞姜坤雷锋锐李承龙于小滨张晔青胡楠陈弘
关键词:深静脉血栓形成导管溶栓疗效
血管腔内超声在布加综合征诊治中的应用
李承龙
不同剂量尿激酶泵入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比较研究被引量:9
2019年
观察导管溶栓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尿激酶不同剂量对溶栓效果的影响及安全性。认为80万U/d优于60万U/d和40万U/d,100万U/d岀血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增高。
姜坤李晓强桑宏飞钱爱民张晔青李承龙朱礼炜于小滨雷锋锐蔡志新
关键词: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导管溶栓治疗尿激酶溶栓效果安全性发生率
猪髂静脉狭窄模型的建立
2020年
目的探讨髂静脉狭窄动物模型的建立方法。方法选用实验用白猪12只,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每组6只。实验组采用左髂静脉血管外贴附包绕石英管,在左髂静脉于下腔静脉汇入点下方1~2 cm及3~5 cm处结扎髂静脉,然后抽离石英管的方法,建立左髂静脉狭窄动物模型;对照组不行手术。实验组白猪在手术前及术后第30天行血管腔内超声(IVUS)检测左髂静脉汇入下腔静脉处左髂静脉内径,在术后第30天行髂静脉造影检查观察髂静脉通畅情况。在完成检查后处死两组实验动物,取出右髂静脉近心端2.0 cm、左髂静脉起始端至下腔静脉下段“人”字型血管,观察静脉壁病理组织学改变;应用Image-Pro plus图像处理软件测量实验组左髂静脉缩窄处、对照组相应处血管内膜厚度。实验组以左髂静脉直径狭窄率>30%作为模型制备成功的标准。观察并比较实验组手术前后左髂静脉内径的差异,以及两组动物左髂静脉内膜厚度的差异和组织病理学的改变。结果实验组动物手术前左髂静脉直径为7.28~8.04(7.53±0.28)mm,术后第30天为3.72~5.02(4.39±0.48)mm,手术前后左髂静脉直径差值为2.32~3.88(3.14±0.57)mm,左髂静脉狭窄率为31.6%~51.1%(41.57%±6.85%),均成功建立了髂静脉狭窄模型;手术前后左髂静脉直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575,P<0.05)。术后第30天,实验组动物髂静脉造影显示右髂静脉均通畅,左髂静脉可见明显狭窄;静脉壁组织病理学检查显示:对照组未见异常,实验组血管内膜增生狭窄;实验组左髂静脉内膜厚度为(209.82±26.26)μm,大于对照组的(37.67±6.84)μ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5.539,P<0.05)。结论在实验白猪体内,采用左髂静脉血管外贴附包绕石英管、在左髂静脉于下腔静脉汇入点下方1~2 cm及3~5 cm处结扎髂静脉后抽离石英管的方法,可成功建立髂静脉狭窄动物模型。该方法具有简便、建模效果稳
毛由军李晓强陈小宇张卫刚陶银煜卓华威孙洋李承龙王婧殷音
关键词:髂静脉动物
尿激酶快速泵入在导管溶栓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中的临床研究被引量:4
2018年
目的探讨尿激酶快速泵入在导管溶栓(CDT)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期间符合纳入及排除标准的行CDT治疗急性下肢DVT的患者资料,比较分析尿激酶快速泵入和24h持续泵入两种给药方式的溶栓效果、并发症和血栓形成后综合征(PTS)的发生情况。结果共纳入146例患者,其中快速泵入组52例,持续泵入组94例。快速泵入组及持续泵入组的总溶栓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90±1.25)d比(5.52±1.60)d,P=0.011];两组纤维蛋白原减少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99±1.01)g/L比(2.48±1.25)g/L,P=0.015];D-二聚体达峰速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7.63±2.60)mg·L^-1·d^-1比(6.61±1.16)mg·L-1·d^-1,P=0.009]。两组在D-二聚体浓度峰值、血小板计数、尿激酶用量、并发症发生率及PTS发生率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DT治疗急性下肢DVT时,快速泵入尿激酶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与持续泵入相比,其在对纤维蛋白原影响、缩短导管溶栓时间、一般并发症的发生方面存在优势,但对PTS的预防无明显差异。
李文东刘晨姜坤乔彤冉峰刘澄刘昭李承龙李晓强
关键词: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尿激酶导管溶栓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